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各种精度不同的平面控制网的建立中,电磁波导线巳愈来愈多地得到广泛应用。布设两端附合于已知点的导线是一种简单、灵活的布设方案。但是,在作业中常常由于高级控制点的标志受到破坏,以致观测连枝角困难,甚至不可能观测。因而只能布设两端没有连接角的导线,即无定向导线。采用这种导线在施测大比例尺地形图中解决布设测图控制的困难,效果显著。而对于矿区控制网来说,无定向导线能否满足工程要求?我们知道矿区控制网是为开发整个矿区各个阶段的大比例尺测图和工程施工测量服务的。针对矿区平面控制网的特点,能否采用无定向光电测距导线来取代矿区传统的三角网控制,将矿区不同时期布设的无定向导线连结成导线网,精度能够提高多少,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是很有必要的。下面结合我院在永城矿区进行的测量工作,谈一谈体会。  相似文献   

2.
一般控制网常见布设形式有:测角网,测边网,边角网(包括完全边角网和边角混合网)。随着城乡工业建设的发展,厂、矿、居民建筑物的密度不断增加,使得测量通视条件愈来愈差,从而较多的采用电磁波测距导线但由于电磁波导线的测角工作量比较大,对野外通视条件比较好的开阔地区(如丘陵、山地),用测边网代替导线网可以缩短作业时间,节约成本,从而较好地提高了工作效率。1用测边网代替导线网的条件 经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在边长测量和角度测量的精度相匹配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磁波测距仪器的发展,在矿山和城市地区的工程控制测量中已广泛地应用电磁波测距导线。《工程测量规范》也明确提出“各等级三角锁网,均可采用相应精度的电磁波测距导线代替”。电磁波测距导线测边精度较之钢尺量距导线有显著地提高,而测角精度却提高不大。因此,电磁波测距导线中角度测量误差和边长测量误差对导线端点位置误差的影响比(简称导线边、角观测精度比),同钢尺量距导线的精度比不一样。设计钢尺量距导线  相似文献   

4.
本文指出导线网的结构在通常情况下没有传统的三角网及边角网坚强,特别是远离已知点的导线点的点位中误差和相邻路线的中间点间相对点位中误差一般都较大,有时甚至很难达到点位精度要求。由此提出了在导线网中加设长边测边测角三角形的优化设计方案,导出了已知导线网起算数据的相对点位误差时,对本网精度进行精确估算的实用公式,并对导线网的边角权匹配进行了讨论。进而总结得出:导线网中加设长边测边测角三角形,能有效地改善已知点分布不良的情况下导线网的网形结构和提高导线点的点位精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矿区控制网为与国家控制网坐标系统一致,通常利用国家网中若干个已知点作为起算点,在国家网基础上布网或插点,如三角网必须有起算坐标、边长及方位角。起算数据与矿区控制网观测值比较,都具有较高的精度。平差时把起算数据当作没有误差处理,对它们的数值不加改正。而矿区控制网布设方案受到矿区范围、地形条件、工程精度要求限制,在国家网基础上布网甚至作连测都有困难,或者消耗工程量大,因此,可  相似文献   

6.
一题目。测量方法。确定矿体褶曲轴面位态要素的解析法井塔(支架)平台找正测量数据的处理顾及起始数据误差的三维测边网平差计算及精度沽计层面角水平投影公式的推导以圆弧切线最长为基础测设圆曲线的原理大同矿区控制网的改建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逐次相关平差在矿区控制测量中的应用立井延深贯通测量的实践和认识条件方程与误差方程系数矩阵间的关系垂线偏差对控制测量成果的影响用变形误差椭圆预计井下贯通导线的偏差用电子速测仪进行开采沉陷观测不定长横基线半视差测距导线在工矿线路测量中的应用斜巷导入标高高精度快速测量方法贯通测量…  相似文献   

7.
井下矿山测量控制网多是敷设由若干发段组成的导线,在各分段导线的邻接边上进行陀螺定此时,平差后导线中的测角精度将提高1.5 ̄2倍。在计算井下矿山测量控制网最远点的位置误差时应采用陀螺定向。  相似文献   

8.
何群 《同煤科技》2000,(4):41-43
正确合理地考虑闭合导线连测误差的影响,有助于提高闭合导线点的精度,对于提高矿区地面控制导线精度具有较大的意义。为此提出了在等精度观测条件下,连接边和连接角误差改正数的估算方法,这是减少连测误差影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史良贵 《金属矿山》2006,(4):37-38,42
矿山控制网的建立有其特殊性,山高坡陡、埋点、通视等较为困难,兼之测量控制点必须确保一定的精度,这就给网的布置选择及评定带来一定的难度。通过新桥矿业近井点控制网的测设,讨论了近井网布设的优化问题,同时对测距闭合导线有可能存在的伪闭合现象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井下导线测量需要对导线的水平角、竖直角和边长三要素进行综合测量,且水平角测量是引起误差的主要原因。水平角测量精度可以通过测角中误差这一数值指标来反馈,针对山西马道头矿重要大巷采用导线测量和陀螺定向测量,并分别对两者的测角中误差进行计算,可知导线测量的测角中误差为5.2″,而采用陀螺定向测量的测角中误差为2.74″,说明陀螺定向测量能够大幅度降低测角中误差值,进而提高测量结果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导线方式测设控制点,严密平差需解决边角观测值权确定的问题.测角中误差预期值取技术“规范“中导线测量精度规定的测角中误差.对测后任意形状的单一附合导线,按角度闭合差经过调整,先评估测角误差引起的导线终点误差,再通过变换测边误差和测角误差,对导线终点误差影响的比例,评估测边中误差预期值,以此确定边角现测值权,通过平差试验,获得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减小测角误差引起的导线点位误差,提高井下导线控制网精度,运用TJ9000陀螺全站仪在井上、井下进行陀螺定位和平差处理,实现井下导线的精确定向。文中介绍了陀螺全站仪的工作原理和仪器常数测定,并利用EXCEL编写了陀螺数据的处理过程,通过实例分析,TJ9000陀螺全站仪的使用极大提高了井下导线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典型图形是布设控制网常用网型之一。例如,在固定角内插入一点或两点。一般这类网型规模小(多余观测数少),可靠性常常都很差,给人以不安全感。因此,研究这类网的可靠性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应用可靠性理论研究了固定角内插入一点的测边网图形的可靠性,并由此得出了插点的最佳图形。一、可靠性的计算公式右图为固定角内插一点的测边网。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起见,假设DA指向北方向,则测边网误差方程式为:  相似文献   

14.
侯强 《矿山测量》2010,(3):51-53,74
文中主要介绍了在通视条件较差的峡谷地带利用GPS技术结合TCA2003全站仪高效施测施工控制网的过程及精度分析。重点阐述了天宝TGO软件中提高基线解算精度的方法和将基线解算成果投影到施工高程面的方法,以及采用ATR自动观测技术测设三角高程导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甲乌拉矿区井下控制导线测量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并详细阐述了在近井点测量、竖井投点及测量、中段支导线延伸测量、井下起算方位测量、近井点和连接导线测量、竖井导入标高高程测量的6个环节中如何利用陀螺仪和全站仪为主的测量仪器,运用合理的测量手段克服环境干扰,将方位角的误差控制在7″之内,并通过平差计算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同类矿业工程导线控制网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骆驼山煤矿主斜井与2号副斜井的贯通是建矿以来较大的贯通测量工程,测量路线长度4 000 m,其中倾斜巷道长600 m。为此我们在地面建立了GPS矿区控制网,采用2秒级全站仪施测了地面5秒级导线;在井下采用苏一光J2光学经纬仪及另一台2秒级全站仪施测了7秒级导线,并在+870 m车场采用GP-1型陀螺定向仪加测了一条陀螺定向边。然而尽管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但预计的水平重要方向的贯通误差达0.4 m,超过允许的贯通偏差,  相似文献   

17.
用粗差估值代入给导线中的粗差定位邵寒父(江西地矿局西北大队江西九江332000)导线的优点是布设灵活方便,但其粗差不象三角锁网有三角形闭合差控制而易发现。在测距、测角的过程中,因外界的干扰或作业员的粗心,其偶然误差的存在总是难免。例如:观测背影不清,...  相似文献   

18.
简述了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基本结构和测量原理,GPS控制网选点灵活,布网方便,不受通视、网形的限制,特别是在地形复杂、通视困难的测区,更显得其优越性,无误差传递和误差积累,定位精度高。在计算机上进行基线结算及平差计算,避免了人为误差。总结了GPS用于工程测量所具有的特点,介绍了GPS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9.
建立资磨矿区三角控制网时,以三个三等平面控制点为起算数据,布设一个四等全面网,在平差计算中发现:平差前按菲列罗公式求得的测角中误差为±1.57″,而经平差后求得的测角中误差为±3.05″。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时是利用统计假设检验的方法得到了较好地解释。一、三角网的基本情况该区内三等平面控制网为1980年煤田勘探队所建。由于控制点密度不能满足磨田建井需要,所以以该网的Ⅲ_1、Ⅲ_2、Ⅲ_3三个点及原白龙夏四等三角网的龙圹基线扩大边S_o为起始数据,布设了一个130多平方公里的四等三角网(即第一方  相似文献   

20.
等精度测角时由测角中误差引起经纬仪支导线终点x方向位置中误差为:式中 K—导线复测次数; m_β—导线测角中误差; n—导线水平角总数; y_1—第i点至终点的连线在y轴上的投影从(1)式可知,等精度测角时,第i点测角中误差对M_x的影响与y_i相关,y_i愈大影响愈大,当导线点选定后,就是定值。因而要使M_x减小就只能减小m_β,而且只要对|y_i|较大的点减少m_β才能使M_x较快的减少。这样就存在着一个各导线点上独立测角次数的最佳配置问题。若按通常作法,导线每复测一次时,n个水平角均观测一次,则导线复测K次时,角度观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