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酱油是我厂的主导产品,1989年总产量5640吨,实现产值135万元,占全厂总产值的45%,甲级酱油自1980年以来连续三届被评为省优产品,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100%。我厂酱油生产采用低盐固态发酵工艺,1986年以前原料全氮利用率一直停留在75%左右的水平,从1987年开始,我们注重抓好酱油生产的技术管理,对提高原料全氮利用率问题做了全面的生产试验,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于我厂实际情况的酱油生产工艺,使全氮利用率1989年达到79.2%,1990年上半年平均达到82%。几年来在提高酱油原料全氮利用率问题上,我们重点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原料的全氮利用率,国内外同行都做了大量而有益的工作,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如国内在酱油的生产过程中,采用“双菌种制曲”、“多菌种发酵”、“低温制曲”等方法来提高全氮利用率,但效果都不十分显著。据有关资料介绍,日本的全氮利用率之所以由60%左右提高到91~92%,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原料蒸煮方面的改进。 我厂生产酱油的蛋白质原料以热榨豆饼为  相似文献   

3.
酱油生产有着分布面广、耗粮大的特点,因此如何提高原料全氮利用率是酿造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 原料全氮利用率是指成品酱油中全氮总量对原料中全氮总量之比,它标志着一个工厂的技术经济指标和工艺管理的水平,提高全氮利用率是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酱油酿造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在  相似文献   

4.
在酱油生产中,提高原料中全氮利用率,对于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增加产量、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市场供应、提高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它是衡量企业经营好坏的一个尺度,也是企业始终追求的目标之一。提高全氮利用率,必须从搞好原料处理、制曲、发酵、浸出的试验工作做起。其中每个环节主要参数的正确与否,都会对全氮利用率产生影响。为此,我们从一九八一年开始,就对提高原料全氮利用率的问题做了全面试验,逐步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我厂实际情况的酱油生产的工艺参数。一九八二年酱油原料全氮利用率达78.9%。现将主要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酱油生产必须经过原料处理、制曲、发酵、淋油和酱油后处理等工序。酱油生产的技术水平可通过原料全氮利用率等一系列技术经济指标来衡量。然而,提高氨基酸生成率、原料全氮利用率及酱油出品率,都和原料蒸煮息息相关。要求原料蛋白质完全达到适度变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酱油原料全氮利用率,采用UV—1229菌种,提高发酵温度,降低食盐浓度,酱油原料全氮利用率可提高近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在酱油生产中提高原料氮利用率具有极大的经济意义.现时我国酱油原料氮利用率平均为65%,有的甚至仅为30~40%,这是一个很大的浪费。提高酱油原料氮利用率意味着在不增加原料消耗的前提下,提高了酱油的产量,这是酱油工业增产节约最重要的途径. 提高原料氮利用率的措施包括正确地选择原料与处理原料、选育菌种、制曲条件的改善、发酵及提取工艺的改善等.湖南常德酱油厂采用米曲霉与黑曲霉混合制曲,利用黑曲霉的酸性蛋白酶以弥补米曲霉的不足,使酱油原料氮利用率提高了13.3%.  相似文献   

8.
文摘     
酱油生产提高全氮利用率的几个主要措施林祖申(上海市酿造科学研究所),上海调味品,1984,4,1—4 从原料处理的润水和蒸煮、制曲、发酵条件以及浸渍、滤油论述与提高低盐固态发酵酱油原料全氮利用率和酱油质量的关系。培育应用沪酿UE336—2新菌种提高酱油出品率的研究林祖申,陈红玲(上海市酿造科学研究所),上海调味品,1984,4,5—16 UE336—2菌株中性蛋白酶活力比3.042菌株高50%左右,在同等条件下,全氮利用率可提高2—3%。采用UE336—2菌株可以大幅度减曲。只要以每克原料用中性蛋白酶1000单位计算其用量,  相似文献   

9.
在低盐固态酱油酿制工艺中,如何选择合理的工艺参数和工艺条件,以提高酱油原料全氮利用率,历来是酿造行业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酱油原料全氮利用率的高或低,不仅可以作为考核酱油生产的重要技术经济指标,而且亦反映一个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酱油原料全氮利用率的提高,意味着在不增加设备,不增加粮食的前提下,提高了酱油的产量和质量,对满足市场供应和降低成本都有  相似文献   

10.
提高酱油蛋白质原料的全氮利用率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最有效的途径。全氮利用率高不仅节约了粮食,而且在同样的条件下,增加了产量,减少了固定资产的投入和流动资金的占用。因此不少企业把它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技术指标来抓。但是由于酱油原料全氮利用率受到二个主变量(产量G、原料粗蛋白质含量N)的制约,每班次生产的酱油产量多少,并不能  相似文献   

11.
根据提高酱油中乙醇含量能增强酱油自身的防腐能力。试验在酱油生产中添加鲁氏酵母、酿酒酵母行进后发酵。结果酱油中乙醇含量有显著提高,原料全氮利用率、氨基酸生成率分别达到81.0%、51.5%。  相似文献   

12.
我省现有商办调味品厂五十六个,年产酱油十万吨左右,产值二千五百万元。为认真贯彻落实商业部有关提高酱油全氮利用率的指示,自一九八二年下半年以来,在全省十八个重点调味品厂,开展了提高酱油原料全氮利用率攻关活动。通过几年的努力,使我省酱油工业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企业管理有所加强,产品质量有了提高,开发了一些新品种,市场供应改善,原料全氮利用率逐年提高。据十八个重点厂统计,一九八二年平均利用率55%,一九八三年提高到60.2%;一九八四年提高到62.33%,一九八五年则达到63.89%。目前,十八个重点厂中有七个厂的利用率超过了70%,其中,鸡西市酱菜厂、齐齐哈尔酿造一厂和佳木斯酱菜厂己经超过了75%。十八个厂中三年共增产酱油二万三千余吨,产值达五百三十万元,企业增加收入四百万元。为使全省酱油全氮利用率普遍提高,一九八五年,在十八个重点厂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我们经过反复的酝酿,与有关市公司共同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报告了利用酿造废渣混合原料,采用低盐固态酿造酱油工艺生产的酱油,质量达到国家部颁标准,原料全氮利用率达到74%,节约了粮食原料,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提高酱油原料全氮利用率,提高酱油风味设想了一个工艺流程,利用多种酶制剂,去掉了制曲工艺,采用多菌种混合加入直接发酵生产酱油,供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酱油质量和原料全氮利用率,几年来,我们从加强技术管理,从分析我厂的工艺条件入手,经过反复试验,逐步形成了适合我厂实际情况的工艺技术操作规程.使产品质量与风味有所改善,产量不断提高,产品理化、卫生质量均符合部颁标准.近两年来,我厂一、二级酱油在本地区质量评比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全氮利用率跃居全地区首位,平均达到80.19%.现就几年来的生产和试验,谈一下我们围绕提高原料全氮利用率的实践与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低盐固态酱油的原料利用率和产品质量,增加酱油的花色品种,利用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和香菇(Lentinus edodes sing)与A·S 3.951混合发酵(分别制曲),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与A·S 3.951单一菌种酿造工艺相比,出品率提高9.6%,原料全氮利用率由60%提高到89%,无盐固形物提高12.6%,全氮提高6%,还原糖提高11.8%。  相似文献   

17.
我厂是生产酱油、食醋、酱腌菜的综合性调味品厂,承担市区十五万人口的供应任务,全厂共有职工一百六十一人,其中生产酱油工人二十七人。酱油年产量三千吨左右。一九八三年以前一直以生产三级酱油为主,产品质量、经济效益都很差,酱油原料全氮利用率多年徘徊在百分之四十左右,是全省城市厂中比较落后的企业。一九八三年通过抓全氮利用率的提高,我厂各项工作出现了转机,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有较大幅度提高,总产值由六十四万元增加到七十七万元,利润由一万二千元增加到十二万元,一九八四年各项指标又有稳步上升,全氮利用率稳定在百分之七十左右,特别是四月份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酱油质量和原料全氮利用率,全国各地调味品厂为此均做出了努力,酱油原料全氮利用率的高低,是反映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提高原料全氮利用率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但根据本人从教和下厂多年的体会,我想提高全氮利用率应考虑下面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为确切而又易于掌握酱油生产中产品产量、产品质量、原料(蛋白)利用率等各项指标数据,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如右图象法,显示酱油生产状况,平衡勾兑总批料酱油成品质量指标(全氮含量),对于达到出厂酱油质量稳定起到良好效果。以5月11日生产为例(见右图),投料(豆饼麸皮混合料)2500斤,豆饼1500斤、麸皮1000斤。豆饼粗蛋白含量45%,麸皮粗蛋白含量15%,预计每批料出酱油10000斤,成品酱油全氮含量为0.80克/100毫升,即为每斤(混合)料出油4斤,原料蛋白利用率为53.16%,而今实际班产酱油12100斤,酱油成品全氮含量为0.82克/100毫升. 通过计算,可以得出,班产酱油实际应为: 12100斤×0.82/0.82/0.80=12402.5斤从图象中可查出,本班次原料蛋白利用率为66.1%,折合每斤料出全氮含量0.80克/100毫升的酱油4.961斤.  相似文献   

20.
我厂是生产酱油、大酱、米醋、青红方、小菜等的调味品厂,年产酱油2500吨。调味车间共有职工48人,生产酱油部分有职工30人,每人每年生产酱油83吨,采用低盐固态水浴保温发酵工艺生产方法。由于建厂工艺布局不合理,技术力量薄弱,设备陈旧,工人劳动强度较大,多年来对酱油全氮利用率从不做检测。一九八三年八月份全省九城市酱油质量大检查后,我们得知全氮利用率只达44%,对我们振动很大。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全氮利用率,省公司领导和同志多次来我厂进行调查,并带领我省酱油技师做现场指导,对我厂提高全氮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