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8 毫秒
1.
《汽车零部件》2012,(11):41-43
2012年11月19日,"2012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年会暨中国汽车零部件发展战略论坛"缓缓落下帷幕,会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还安排了参会企业及行业领导参观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如下简称神龙汽车)和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如下简称东风乘用车)等当地整车企业,以及武汉市汉阳区中国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制造基地.通过本次参观,参会企业及行业领导深入了解了武汉市汉南区当地的投资环境与汽车产业发展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6月28日,在“2005中国(佛山)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上,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有关人士称,中国汽车行业协会已经把2005年定为“汽车产业零部件出口元年”,并将在2005年11月份与商务部联合召开汽车产业零部件出口推荐会,将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更快地推向国际市场。这对我国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的消息,令人振奋和鼓舞。然而,目前我国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的出口产品,总体上仍然以技术附加值较低的低端产品为主,整个出口形态依然属于粗放型、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有80%以上进入国际售后维修市场,赢利水平普遍较低,与国际上…  相似文献   

3.
2011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10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也是世界上最开放的汽车市场之一。虽然我国汽车行业国际化程度还比较低,但是世界经济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作为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以及企业,必须具有国际视野,把自己放在世界经济和全球汽车产业范围中去考量、制定未来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正>由上海嘉定区人民政府主办、上海市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联席会议支持的"中国汽车国际化发展战略研讨会暨国际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上海)建设推进活动"于11月29日在上海嘉  相似文献   

5.
《工具技术》2011,(5):59-59
<正>中国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令世界瞩目。据统计,2010年中国汽车年产销量仍然处于全球第一。当前中国机动车保有量将超过1·99亿,其中汽车保有量达到了8500万辆,汽车零部件业作为中国汽车产业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在其整车的拉动下,同样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然而市场的高速发展给中国零部件企业带来了机会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全球的零部件巨头们开始将目光移向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6.
纵观中国汽车行业产业链,与成熟的汽车市场相比,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和服务业务在产业链中的收入占比和利润贡献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在世界汽车行业中零部件、整车、销售的利润分配比例为:5:3:2,而中国的汽车产业链利益分配一直受整车企业控制,分配比例为2:5:3。近两年中国汽车产业价值链出现向上下游转移的趋势,未来利润分配将逐步与国际接轨,其中汽车零  相似文献   

7.
汽车零部件产业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是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入WTO后,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而其自身又存在集成化程度不高、技术含量低、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这些零部件企业可以通过建立企业联盟,实现优势互补,达到拓展市场、分担风险、增加利润的目的,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8.
司康 《机电信息》2004,(20):14-16
2004年6月新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提出了“鼓励和培育一批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实现规模化生产并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等重要政策。大集团、规模化越来越成为未来零部件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条件。目前在国际上,年销售额100亿美元是衡量全球零部件供应商的基本规模标志,现已有25家全球性的零部件供应  相似文献   

9.
宁波双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基本情况 宁波双林创建于1987年.总部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宁波市。通过多年发展.集团确立了汽车配件为支柱产品,开始依托强有力的基础产业(模具、注塑、冲压)全方位地向汽车零部件领域拓展.建立起了先进的实验室、汽配产业研发中心。目前主要为通用、福特、大众、现代、大宇、尼桑、丰田、法雷奥等国际知名汽车制造及配套企业进行研发、生产。  相似文献   

10.
《汽车零部件》2013,(9):96-96
正初秋九月,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及广研传媒出展"第七届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CIAPE)2013"。展会为中国首个覆盖汽车全产业链的专业汽车类展会:近两千家国内外优秀零部件企业参展,展示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汽车改装车用品、汽车维修检测设备等;展会同期举办国际汽车零部件发展高峰论坛,出口国别政策法规宜讲会、专业研讨会等活动。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与广研传媒团队携《汽车零部件》《机床与液压》《润滑与密封》杂志为众多展商及专业观众提供专业的技术发展趋势及分享最新的市场信息。  相似文献   

11.
汽车产业附加值的70%是零部件创造的,零部件企业对汽车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零部件工业支持,汽车工业发展就缺少根基,也就没有产业发展的主动权。世界汽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进步,无不源于零部件的创新。可以说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开发始自零部件的开发。因此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零部件研发和生产能力,应是今日中国汽车工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现代零部件》2011,(6):18-18
汽车装备和零部件工业明显滞后于汽车产业的发展,零部件工业规模小、实力弱、中小企业多且分散……如何有效地促进零部件与整车协调发展,提高中国中西部汽车产业链整体水平?2011年6月9日,中国国际工业转包展重要配套活动——2011中国中西部汽车产业集群及产业链发展论坛,将在重庆隆重举办。期间,中国国际工业配套看样洽谈会、国际买家专场采购说明会也将同期举行。  相似文献   

13.
《机械工程师》2007,(8):3-3
宁波民营企业走出去投资开始从“单打独斗”走向联合出击。近日,记者从宁波市紧固件行业协会获悉,由宁波市紧固件协会7家会员企业联合河北邢台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10亿元建设的邢台市宁波紧固件有限公司正式开业运营。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0亿元,年产各类标准件和汽车用紧固件30万吨,从而将打造成北方最大的紧固件产地。而邢台周边也有着一个巨大市场,有包括中兴、田野、郑州日产、宇通客车等10余家汽车制造企业,年产汽车200多万辆。  相似文献   

14.
汽车零部件是汽车产业的基础和支撑。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汽车零部件市场潜力十分巨大,预计到201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国内产值将达到7000亿元左右。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资本进入该领域。据统计,我国共有各类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上万家.绝大多数跨国零部件巨头都在我国建立了合资或独资企业,引进技术的合资企业已超过1000家。  相似文献   

15.
张龙 《China Equipment》2014,(10):92-94
汽车零部件领域是整车领域发展的基石,反垄断折射出我国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的弱势,大部分核心技术均被国外企业所垄断,同时也为我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做出了警示。  相似文献   

16.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中国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应众多汽车零部件企业和中外整车企业加强协作、加快发展的需要,将于2004年6月7~8日在北京举办“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家年会暨汽车电子信息化国际研讨会”。此次年会与随即举行的“第八届北京国际汽车展”所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相比,也许并不能令广大汽车消费者直接受益,然而它却清晰地将我国汽车工业的基础——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重要作用凸显出来。以此次年会召开为标志,2004年将成为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从幕后走向前台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17.
《机电工程技术》2007,36(12):12-12
经过“十五”时期的发展,广州已成为全国三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汽车产能从2000年的5万辆提高到2006年的55.52万辆。2006年,广州汽车制造业实现产值1162亿元,同比增长29.56%;生产轿车54.91万辆,在全国轿车产区中排第二位;出口汽车5.53万辆,跃居全国前列。目前,广州本田、广州丰田、东风日产三大汽车公司以及汽车零部件及物流等企业构筑了广州的汽车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18.
《现代零部件》2013,(1):16-16
有着15年运营经验的上海东方汽配城升级打造“汽车零部件内外贸公共服务平台”,一直备受关注。目前,项目首期工程已全面运营,三大商业主题的建设成效已基本显现,国际知名品牌和企业、国内优秀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纷纷入驻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国际汽车零部件品牌展销中心。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正处在中国汽车产业从大到强转型和升级的历史关头,高屋建瓴地谋划汽车强国战略逐渐成为业界共识。为了更好地探索汽车强国战略的实现路径和关键突破口,一年一度的汽车行业盛会——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以下简称泰达汽车论坛)于2014年9月5~7日在天津滨海新区隆重召开。论坛再次吹响了政界、科技界、产业界、媒体界等社会各界顶级嘉宾共同出席的集结号,继续凝聚行业集体智慧,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汽车工业已年满60年,改革开放已逾30年,取得的成绩令人振奋,我国汽车工业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生产大国,也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对于今后的发展,存在的问题令人担忧,尤其作为汽车产业的基础——汽车零部件工业仍很薄弱.没有独立强大的汽车零部件工业,就不会有独立完整和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汽车工业,汽车产业由大变强也将成为空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