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竖向抗拔型摩擦摆支座(URTFPB)是一种新型减震消能支座。介绍了该支座的工作机理及力学模型。以框剪高层隔震建筑为例,利用Midas Gen软件建立了基础隔震结构计算模型,提取了隔震支座的竖向位移、竖向轴力、隔震建筑沿弱轴方向的水平加速度及各楼层的最大加速度包络值。结果表明:由于隔震周期的延长,框剪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减小了地震作用能量的输入,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结构的地震加速度响应;新型竖向抗拔型摩擦摆支座有效地提高了隔震层的竖向抗拔能力,解决了高层隔震建筑的倾覆问题。  相似文献   

2.
北京工人体育场为设置三维摩擦摆隔震支座(3D-FPB)的大跨网壳高位隔震结构。由于三维摩擦摆隔震支座的竖向刚度远小于传统摩擦摆隔震支座,可减小竖向地震作用,并调节不同支座之间的不均匀抬升。在有限元软件ABAQUS中建立了包含3D-FPB的大跨网壳模型,可准确考虑滑块在滑动面上抬升。进行罕遇地震弹塑性时程分析,并与采用普通FPB的模型对比,结果表明:3D-FPB可以降低网壳的竖向地震作用及悬挑端竖向加速度,减小对竖向荷载敏感的网壳构件的应力水平,并使相邻支座之间的竖向作用力分布更加均匀;当考虑支座不均匀抬升效应后,上部网壳的竖向地震作用及悬挑端竖向加速度增大;网壳构件在加载过程中始终保持弹性,在承载能力方面有充足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3.
采用摩擦摆隔震体系对昆明团山幼儿园3层钢框架结构进行了基础隔震设计。通过试验获得了摩擦摆隔震支座的竖向刚度,利用SAP2000对结构进行了动力弹塑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隔震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层间剪力和楼面加速度响应比非隔震结构减小显著;在罕遇地震下,隔震结构仅出现少量梁铰、未出现柱铰,表明上部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减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工业建筑》2015,(11):40-44
传统的摩擦摆支座不能抵抗竖向拉力,成为其在空间结构工程中应用的瓶颈。基于一种新型竖向抗拔摩擦摆支座,针对在实际应用中会产生的问题进行构造上的改进和完善,使其具有良好的抗拔能力。鉴于目前还没有具体方法考虑该支座抗拔刚度对结构的贡献,为此,建立支座受力简化模型,依据结构力学原理提出竖向抗拔刚度计算式以确定其抗拔刚度值。为研究该支座在网壳结构中的隔震性能,将其应用于单层网壳中进行考虑竖向抗拔刚度的地震波时程分析,并与未加隔震支座的网壳结构分析结果对比。算例分析表明:该类型抗拔摩擦摆支座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具有良好的三维隔震能力。  相似文献   

5.
由于大跨空间结构竖向振动问题突出,水平隔震支座难以有效控制结构的竖向地震响应。将摩擦摆水平隔震支座和空气弹簧-摩擦摆三维隔震支座应用于大跨度钢桁架中,分析钢桁架水平隔震结构和三维隔震结构的隔震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水平隔震和三维隔震均延长了结构自振周期,隔震后一阶振型为上部桁架结构沿水平方向的整体平动。时程分析显示,在普通地震动、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和远场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水平隔震支座对桁架水平和竖向节点峰值加速度的平均隔震率分别为43.4%和9.2%,三维隔震支座对桁架水平和竖向节点峰值加速度的平均隔震率分别为43.8%和24.4%,水平隔震支座和三维隔震支座对桁架峰值等效应力的平均隔震率分别为4.2%和17.7%。水平隔震支座和三维隔震支座对桁架水平地震响应控制效果基本相同,三维隔震支座对结构的竖向地震响应控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为克服传统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的局限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研制出一种新型的自适应多功能摩擦摆支座,通过竖向承载力试验、水平性能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支座的屈服力、屈后刚度、等效阻尼会随着逐渐增加的位移而发生变化,与传统的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相比具有较好的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橡胶隔震垫与摩擦滑移板串联的组合式基础隔震层的动力特点和适用性,分析了整体倾覆力矩、支座竖向差异变形、上部结构竖向刚度等对串联的组合式隔震层的影响,以及组合式隔震层对上部结构扭转的影响.计算分析表明,由于摩擦滑移板竖向压应力的变化,引起隔震层水平动力性能产生变化,在设计中应予考虑.  相似文献   

8.
借助ANSYS软件分别模拟单摆和三摆隔震支座,通过提取滞回曲线得出三摆隔震支座的特点;然后根据非对称框架结构的自身特点,通过采用数值模拟对非对称结构设置三重摩擦摆新型隔震支座对在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响应,根据上部荷载不同设置不同参数的三重摩擦摆隔震层,对其隔震效果进行分析比较。计算结果显示,采用三重摩擦摆隔震可使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显著减小。通过合理设置三重摩擦摆的关键参数,对隔震层和上部结构的位移进行调整,可实现对隔震层的水平位移、扭转振动以及平-扭耦联作用有效的控制,保证底层柱受力合理。  相似文献   

9.
《低温建筑技术》2015,(11):48-51
昆明某三层钢框架结构,结构总高度18.7m,最大层高3.6m,采用摩擦摆隔震技术。通过试验,获得了隔震支座的竖向刚度。在SAP2000中,通过合理的参数设置,对该结构进行了罕遇地震弹塑性时程分析。提出了支座在罕遇地震下发生破坏的判断条件,结果显示该结构所有摩擦摆隔震支座在罕遇地震下未发生破坏。  相似文献   

10.
摩擦滑移型隔震支座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和经济性能,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结构隔震.这种支座屈服力取决于滑动摩擦力,与摩擦系数和支座竖向压力有关.地震动是多维的,本文考虑双向地震动,分析了采用摩擦滑移型支座隔震的质量块、基础隔震结构和顶层隔震结构,在不同摩擦系数和地震烈度情况下竖向地震作用对结构水平地震反应的影响.计算表明,在大摩擦系数、高烈度情况下,竖向地震作用对基础隔震和设备隔震有一定影响,建议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而在小摩擦系数时则可忽略.并且,适当的屈服后刚度可以减小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祁彦泰 《山西建筑》2002,28(7):38-39
在大面积的填土地基上做桩基础,桩的负摩擦力的计算是桩基设计中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某工程进行实际单桩极限承载力,负摩擦力的计算及预测情况及实际单桩承载力计算进行分析比较,误差甚小,证明了预测结果的科学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对预应力筋与孔道间的摩擦损失公式进行了推导,结合工程实例,对公式和MI-DAS两种计算方式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了预应力摩擦损失的分布规律,可供工程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蔡江勇 《工业建筑》2004,34(4):94-95,75
通过对预应力混凝土摩擦损失的两个关键因素———摩擦系数κ和 μ的深入分析 ,指出现有计算方法的不足之处 ,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土体内外摩擦及摩擦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分析了摩擦的机理及土的摩擦强度,通过一系列的试验,分析了土体之间及土体与混凝土之间的外摩擦以及土体内摩擦随含水量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影响土体外摩擦的主要因素有土体的颗粒组成、含水量、孔隙水溶液成分的化学性质和垂直接触面的压应力4个因素;(2)土体表观和本征内摩擦系数均随含水量增大而减小,但表观内摩擦系数受含水量的影响比本征内摩擦系数要大;(3)土中粒间吸力(尤其是可变结构吸力)对土体的摩擦影响很大;(4)土体裂隙面的外摩擦强度与土体的内摩擦强度随含水量的变化规律完全不同。土的外摩擦(系数)与土的内摩擦(系数)的区别主要在于:土体的外摩擦(系数)属于表观摩擦(系数),它包含了与水溶液化学性质及饱和状态相关的广义吸力等各种粘聚力的贡献。而土体的内摩擦(系数)属于本征摩擦(系数),广义吸力等各种粘聚力主要归入土体抗剪强度的粘聚力。土体抗剪强度组成部分的内摩擦与粘聚力存在关联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福建宁德下白石特大桥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空间曲线孔道摩擦损失的测试,通过空间曲线的数值分析和测试方法的对比研究,给出了合理的孔道摩擦损失测试方法。其结果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应力和变形计算,提供了可靠的数据,确保了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6.
王立军  李全堂 《山西建筑》2011,37(20):170-171
根据广珠铁路北江特大桥连续梁金属波纹管摩阻验证试验的工程实践,总结了该大桥连续梁预埋金属波纹管的孔道摩阻试验的测试方法以及孔道摩阻系数μ和孔道偏差系数k的计算推导方法,为类似测试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7.
刘冬青 《山西建筑》2008,34(6):141-142
利用传统计算灌注桩承载力的剪切位移法对PHC桩的承载特性进行了分析,结合具体实例,采用Fortran语言编写了计算PHC摩擦桩沉降及承载力的程序,将其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其结果对实际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施建波 《四川建材》2013,(6):85-86,88
本文以一座7层框架结构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对摩擦摆基础隔震结构进行地震反应分析,输入地震波EI-Centro波,通过调整摩擦摆支座的摩擦系数,分析在不同的摩擦系数下结构的周期、基底位移、楼层加速度的影响变化,表明随着支座摩擦系数的增大,结构自振周期逐渐变小,楼层的滑动位移反应也呈减小的趋势,但楼层加速度反应会逐渐变大,为滑移隔震技术应用到实际工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超长预应力束孔道摩擦的探讨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中基于大量实测数据分析并参照国内外的有关研究资料,对超长预应力束的孔道摩擦系数提出了建议,同时还讨论了预应力筋应力水平对摩擦系数μ的影响,结论中的推荐措施对超长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预应力孔道摩擦损失测试方法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亚辉 《山西建筑》2009,35(8):142-144
指出摩擦损失测试主要有贴应变片法、传感器法和张拉伸长值校核法三种方法,基于工程经验和实例分析,对这三种方法进行了总结,讨论了它们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并对相关实测数据的处理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