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6,(16)
<正>1试验目的明确45%烯肟·苯醚·噻虫嗪FS对小麦纹枯病、地下害虫、蚜虫的预防效果,评估其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该产品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2试验作物小麦品种为周麦27号。3防治对象小麦病虫害(纹枯病、地下害虫、蚜虫)。4试验药剂45%烯肟·苯醚·噻虫嗪FS(XBS)(45%烯肟菌胺·苯醚甲环唑·噻虫嗪FS,中化农化有限公司),锐胜(30%噻虫嗪FS,瑞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1)
<正>小麦茎基腐病又称白穗病、酱油杆病、根腐病,是一种由多种病原真菌混合侵染的土传病害,在世界大多数小麦主产区均有发生。为筛选出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高效拌种剂和最佳使用剂量,进行了8种拌种剂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5%咯菌腈·精甲霜ES、27%苯醚·咯·噻虫ES、32.5%苯甲·嘧菌酯SC、10%咯菌腈·戊唑醇ES、6%戊唑醇ES,能够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与为害,防效显著,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4)
为了探索灭菌唑在防治小麦散黑穗病、小麦腥黑穗病的同时,对小麦纹枯病是否有防治效果,本试验使用不同剂量的25g/L灭菌唑悬浮种衣剂对小麦种子进行包衣处理。结果表明:在试验剂量下灭菌唑对小麦安全;在小麦散黑穗病、小麦腥黑穗病、小麦纹枯病混合发生地区,可用25g/L灭菌唑悬浮种衣剂15~20mL拌麦种10kg来防治小麦散黑穗病、小麦腥黑穗病,同时兼治小麦纹枯病,播种时不需另外用药防治小麦纹枯病。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5)
以‘郑单958’为试材,选用8种药剂,设置10个处理,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种子包衣对玉米地下害虫和灰飞虱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31%寡糖·噻·氟虫种子包衣+14%氯虫·高氯氟抽雄期喷施,玉米螟虫防效为90.35%~93.96%,蚜虫防效为91.82%~92.72%,均显著高于单独喷施。抽雄期喷施18.7%丙环·嘧菌酯、75%戊唑·嘧菌酯、75%肟菌·戊唑醇对玉米叶斑病、南方锈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抽雄期喷药,对小斑病、褐斑病、南方锈病的防效,18.7%丙环·嘧菌酯分别为83.36%、76.51%、78.93%;75%戊唑·嘧菌酯分别为79.25%、75.76%、83.81%;75%肟菌·戊唑醇分别为76.32%、82.83%、74.51%。不同药剂处理均比对照显著增产。31%寡糖·噻·氟虫+14%氯虫·高氯氟+75%戊唑·嘧菌酯比与对照增产21.77%,比31%寡糖·噻·氟虫+14%氯虫·高氯氟增产7.94%,比单独种子包衣增产13.83%,比单独喷洒14%氯虫·高氯氟增产13.45%,比单独喷洒18.7%丙环·嘧菌酯11.54%。因此,豫东平原夏玉米高产栽培,应采取种衣剂包衣和田间喷施杀虫防病农药相结合综合防控病虫害。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4)
为了筛选防治小麦蚜虫的高效、安全拌种药剂,选用4种杀虫剂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播种前, 用10%噻虫嗪微囊悬浮剂20mL拌种1kg或600g/L吡虫啉FS 2mL拌种1kg防治小麦蚜虫的效果最佳,小麦分蘖末期的防效达87.2%~88.4%,拔节期防效达79.5%~80.1%,穗期防效仍可达71.3%~73.6%,对小麦生长安全,且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16)
<正>1试验目的在小麦的播种期、幼苗期、抽穗扬花期、灌浆期等生育期通过使用不同药剂,对小麦的苗期病害及麦田杂草、中期病害、后期蚜虫等小麦常见病虫害进行防治,调查防治效果及对小麦的增产效果。2供试药剂播种期:亩用70%吡虫啉22.5克+40%萎锈灵.福美双悬浮种衣剂25克拌种。苗期:亩用5.8%麦喜10毫升+20%氯氟吡氧乙酸30毫升+56%二甲四氯30克抽穗扬花期:亩用80%戊唑醇10克+4.5%高效氯氰菊酯50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1)
为明确多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特开展植保无人机喷施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各处理区药剂均未对小麦安全产生影响。麦甜预混剂、麦甜+麦甜伴侣、丙硫菌唑处理对小麦赤霉病防效较高,在80%以上,氰烯·戊唑醇防效接近80%,40%戊·咪和45%戊·咪防效在65%左右。麦甜预混剂、麦甜+麦甜伴侣、丙硫菌唑区较空白对照小麦增产34%~45%, 增产效果显著, 氰烯·戊唑醇、40%戊·咪、45%戊·咪增产率为18%~27%。麦甜预混剂、麦甜+麦甜伴侣、丙硫菌唑等宜作为应用植保无人机防治小麦赤霉病药剂在当地推广 使用。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
花生果腐病是近几年来生产中新发现的一种病害,具有分布广、危害重、难防治的特点,严重威胁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安全。文章对河南省中牟县采集的花生病株的病原菌进行了室内分离培养和盆栽回接致病性测定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主要侵染源为镰刀菌,次要侵染源为腐霉菌。同时,采用播种前拌种(25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5mL拌花生种20kg)+花生结荚期叶面喷雾(10%世高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的防治方法,对花生果腐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20)
<正>为将2种常见内吸性杀菌剂组合的种衣剂防治花生茎基腐的效果进行对比。将精甲霜灵·咯菌腈、吡唑醚菌酯·甲基硫菌灵2种防治花生茎基腐的杀菌剂组合通过加工成种衣剂进行包衣使用,并对施药后花生茎基腐发病率、防治效果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以41%吡唑醚菌酯·甲基硫菌灵10ml/1公斤种子种衣剂进行包衣防治的方法为最有效且省工,且花生茎基腐发病率最低,防效最高。花生茎腐病俗称烂脖子病,病原为棉壳色单隔孢。在全国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8)
白背飞虱是危害水稻的迁飞性害虫,也是SRBSDV的寄主。该病害具有突发性、暴发性强、为害损失大等特点,防治困难,病害由白背飞虱带毒传播,选择吡虫啉60%悬浮种衣剂、丁硫克百威200g/L乳油开展药剂拌种控制白背飞虱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试验研究,对于指导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