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5,(6)
随着物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初中物理作为初中整个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抽象、复杂的学科。为了能够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物理知识,将物联网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相结合,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因此,加强对在物联网技术影响下的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将对物联网相关内容以及物联网技术与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教学结合有效措施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推动初中物理教学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2)
学校从基于"互联网+"的数字校园飞速向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发展,打造一个基于智能平板的轻教育技术支撑下的智慧课堂已势在必行。教者应通过剖析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智能平板运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着眼智慧课堂的发展趋势,结合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分析基于交互式智能平板的"初中历史与社会+轻教育技术"的课堂融合策略,提高学科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4)
教材体系建设是专业学科体系、师资体系、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建设高等教育"双一流"目标对教材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运用系统理论和"互联网+"技术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材建设融入体系建设和立体化教材的改革中,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10)
<正>从未来学校的角度研究中小学数字化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要深度研究"互联网+"教育。加什么?怎样加?谁来加?这些都是值得深思和探索的问题。"互联网+"教育应该加的是物联网、事联网、智联网、创联网,可要真正把这"四网"在教育教学中明确定位,使其在教育系统中发挥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如果条件成熟了,我们就应该全面启动混合式教学,即线上线下同步实施的教学,也就可以创办互联网学校了。那么,什么是互联网学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3)
如今我们正处在"互联网+"时代,这是互联网时代发展上的重大里程碑,是创新发展下的新形态、新形式,其飞速推进了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时代的信息跨越进程,教育行业也不例外。"互联网+教育"变革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克服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僵化,专业结果受制约等弊端,"互联网+"对法学教育的变革是起到推动作用的,互联网为法学互动教育提供平台和形式上的支持,但是真正想要实现法学的互动式教育,还得改革现有的教育制度,即创新教育理念,改革考核方式,变革考试形式,使之有了根本性的、制度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
在"互联网+"时代,行业间的结构关系被重塑,互联网领域的众多法律问题出题,社会需要多元化的法律人才。传统的法学本科教育培养模式陈旧,难以满足新时代的人才培养要求,法学本科教育的转型已成为迫切问题。本文将立足于独立学院的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特点,探讨法学本科教育课程体系、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改革,以期提高独立学院法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6):70-75
高等职业教育面对社会发展新常态和经济结构转型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当务之急就是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从"互联网+"时代背景出发,以罗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分别在教育模式、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和保障机制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粤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1)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育教学与网络信息技术结合已成为必然,然而,在"互联网+"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中,管理制度、教育手段、德育建设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广大教育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3):75-77
文章介绍了"互联网+"及新工科的兴起和发展,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下适应新工科教育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结合河北建筑工学院实际,总结了以"互联网+"为媒介,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的几点改革创新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国内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教育相对落后,普遍存在教育观念陈旧、教学体系相对落后、工程教育平台薄弱等问题。基于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现状并结合相关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提出了工程教育改革的总体思路,并从树立工程教育大理念、重构教学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构建"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阐述了具体举措,以期为推进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