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大厦基坑深度为13.6m,基坑支护形式采用支护桩(冲孔灌注桩、咬合桩、旋喷桩及搅拌桩)+钢筋混凝土内支撑体系,围护设计采用两道桩撑结构,在高压旋喷止水帷幕形成后,在基坑内开始降水,降水数据显示,基坑开挖深度以上已形成有效的封闭止水帷幕。施工过程中,止水帷幕侧基本无水,防水效果良好,保证了土方开挖顺利进行及基坑安全。  相似文献   

2.
某超大深基坑工程,上部采用土钉墙,下部采用桩锚支护;考虑时空效应,对基坑壁中部范围进行加强。采用顺作法,深基坑及基础工程分区流水施工,采用天然土坡道将基坑深部土方外运出坑外。根据土质情况,支护桩、工程桩分别采用长螺旋钻机、旋挖钻机成孔。工程桩在上层土方开挖后进行坑底施工。结合施工现场具体条件确定施工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任文锋 《中外建筑》2011,(7):145-149
某塔基坑采用桩锚支护进行中心岛放坡开挖,对其超大超深基坑的支护结构水平位移及变形、孔隙水压力、土体侧向位移及土压力、地下水位、基坑周边地面沉降、锚杆拉力等进行长达400多天的监测。结果表明,浅部土方开挖时,支护桩沿不同深度的水平位移量较小,基本呈线性变化;随着土方开挖,开挖处相应支护桩桩身的水平位移持续增大,当进行锚杆张拉后,由于受到锚杆的约束作用,支护桩水平位移速率明显减小;基坑开挖到底后,支护桩的水平位移速率下降,基本趋于稳定。随着基坑土方开挖,支护桩顶各位移监测点及基坑周边地面各沉降监测点的变化量相应增大;在地下室施工至±0.00m,位移变化及沉降变化均呈收敛趋势。除锚杆的应力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外,其他监测参数的变化都较为均匀。  相似文献   

4.
以万达广场某深基坑工程实例,结合基坑支护方案,简单阐述了该基坑支护工程中水泥搅拌支护桩、微型桩、土方开挖、预应力锚索等的综合应用。说明了合理选择基坑形式对基坑安全及经济性的重要影响。为类似基坑支护项目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
陈星  周静 《工程质量》2012,30(11):20-25,42
天津津门工程基坑面积大、坑深,施工场地狭窄,周边环境及地质条件复杂,土方开挖受基底承压水影响较大,支护结构、土方开挖工作量大.本文详细介绍深基坑采用支护桩、立柱桩、内支撑、降水、土方开挖、内支撑爆破拆除等施工方案的具体要点、步骤及结果;施工过程中对深基坑进行信息化监测,为工程顺利实施可提供有力保证.实践证明,施工措施效果良好,有效解决了复杂环境下超大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6.
在闹市区软土地质条件下 ,采用止水放坡及局部悬臂桩护坡方案进行深基坑围护设计与施工 ,结合边坡安全监测 ,用信息施工法指导基坑土方开挖 ,成功地达到了基坑围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单介绍了泉州某深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采用人工挖孔桩和水泥搅拌桩作为支护桩,配合两道大直径环梁及幅射杆件作为水平支撑体系,止水效果良好,支护体系刚度大,受力合理,变形小;同时减少了垂直支撑的数量,扩大基坑内有效施工空间,方便了地下室的土方开挖及施工。  相似文献   

8.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确保周边建筑物的变形和沉降在安全范围是基坑支护体系的重要使命。结合一开挖深度约12.6 m深基坑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监测结果,分析了深基坑开挖导致临近建筑物沉降变形的发展过程,及其与地质条件、基坑开挖施工工序、支护结构水平位移、邻近建筑物的基础型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支护桩间水土流失及不当的施工工序是诱发临近浅基础建筑沉降过大的根本原因。强大的支护体系、有效的止水帷幕和正确的施工工序是控制该类深基坑开挖工程对邻近建筑物影响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深基坑开挖与不同支护方案的优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某深基坑工程为例,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其进行了支护桩几何尺寸对支护效果影响程度的数值模拟,得出了支护桩的最优尺寸;在此基础上,对深基坑开挖和支护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支护桩、桩锚结构和桩加内支撑结构三种形式根据不同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出了锚杆和支撑施加的最佳部位;同时经对比分析各支护形式下最优方案的应力水平云图后发现桩加内支撑支护形式是最适合本基坑工程的支护形式。最终为同类地质条件下的相似基坑工程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土工基础》2015,(1):26-28
桩锚支护结构在基坑工程中已有广泛应用,通过对锚杆施加一定的预应力,可使其产生的水平变形较小;通过调整锚杆的位置和层数可使支护桩内力分布较均匀;并且在基坑内形成无障碍空间,便于土方开挖运输和后期主体地下结构施工。结合金湖县中医院门诊病房综合楼基坑工程实例,简要介绍了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的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