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琴  谢雄杰  石岩 《中国电力》2011,44(12):32-35,41
当输电线路的导线表面场强超过空气的击穿场强时,输电线路上就产生电晕放电,导线附近区域的空气放电产生热、光、可听噪声和无线电干扰等,同时伴随着大量的电晕损耗,系统研究线路电晕损耗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及理论价值。建立电晕笼内多分裂导线的平面及三维仿真模型,分别对2种模型下的多分裂导线表面电场进行仿真分析,研究了特高压大电晕笼防护段尺寸对多分裂导线表面场强的影响,从而确定大电晕笼防护段最佳尺寸。根据三维模型仿真结果,试验测量电晕笼内多分裂导线在不同降雨率下的电晕损耗,可作为实际线路电晕损耗估算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兰生  张振兴  原永滨 《华东电力》2012,(12):2168-2172
通过有限元法计算了不同分裂导线、截面积、对地高度时分裂导线表面场强。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分裂导线可以有效降低表面场强,从而达到抑制电晕放电的作用。借助皮克的导线电晕起始场强经验公式,得出750 kV输电线路采用6分裂导线比较合理。同理,适当改变导线截面和对地高度也可以降低导线表面场强。  相似文献   

3.
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电晕效应的预测方法,Ⅰ:可听噪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电晕效应问题是特高压输电关键技术问题之一,是特高压输电线路导线选型的决定性因素。为此,利用特高压电晕笼开展了13种导线的可听噪声试验,获得了单位长不同导线的可听噪声产生功率,分析了导线表面场强、子导线线径、分裂间距和分裂数等因素对导线电晕可听噪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导线电晕可听噪声与导线表面场强的负倒数呈线性关系;在相同的导线表面场强下,可听噪声产生功率与子导线线径和分裂数呈线性递增关系,而分裂间距对导线电晕可听噪声水平影响不大。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的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回归方程高度显著,且逼近效果好,回归方程各系数也是高度显著的,可对可听噪声产生功率进行有效的预测。最终初步提出了适合我国实际导线情况的导线电晕可听噪声预测公式,为我国特高压输电线路导线选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超/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电晕损失的数值仿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晕决定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特性。采用模拟电荷法计算交流输电线路的电晕损失,交流导线用多根线电荷表示,导线表面场强超过起晕场强时令一定量电荷由导线表面发射到空间中。将交流周期分为若干时段,在每一时刻都考虑了导线表面电荷发射、空间电荷运动、空间电荷复合等效应,重复计算若干周期直至离子流场稳定。在已有方法的基础上改进了起晕条件和电荷发射的计算方法,考虑了导线表面电场不均匀性对电晕放电的影响,从而可以对多相多分裂导线离子流场进行仿真计算,进而计算得到线路电晕损失。对三相8分裂特高压交流线路电晕损失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从线路结构上改善750 k V酒泉变电站工程中由于串内导线电晕放电导致噪声增大的情况,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输电线路三相线路的计算模型,同时考虑了无限远场,分析了避雷线对输电线路的电场分布的影响,计算了采用不同布置形式的750 k V线路表面的电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避雷线对输电线路表面的影响不大,同时,导线分裂数目和分裂间距越大,导线表面的最大电场强度值越小;计算内容中,当导线的分裂数目为四分裂、分裂间距为450 mm时,线路表面的场强值达到最小;最后将导线表面场强与全面电晕场强比值进行了计算,验证是否符合技术要求。计算结果为750 k V变电所导线选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异型分裂导线的合理排布可减小导线表面场强,从而减小可听噪声、无线电干扰和电晕损耗等电晕效应。目前国内外的分裂导线布置方式一般为正多边形,分布在圆形上,各子导线表面的电场均衡性较差。提出了一种高压直流输电分裂导线的优化布置方法,研究了不同的分裂导线布置形式,得出了子导线对称地分布在椭圆形上,且椭圆形的长轴垂直于地面时,存在一个最优的排列方式使得最大的子导线表面场强最大值与最小的子导线表面场强最大值的比值最小,各子导线表面场强分布最均衡;并给出了分裂导线的导线表面场强最优时导线所在椭圆的最佳长短轴比例。研究结果为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分裂导线更优电磁环境布置方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高压电器》2013,(4):14-19
为了提高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输送容量、优化线路周围的电磁环境、压缩输电线路走廊宽度,一般采用分裂导线。笔者考虑分裂导线表面电场分布不均的条件下,采用模拟电荷法较准确计算特高压直流分裂传输线的电晕损耗,地面合成电场和离子流密度。定量地分析不同子导线电晕损耗的差异,提出一种不均匀分裂结构线路。算例分析对比表明,采用不均匀分裂结构线路,地面合成电场和离子流密度略有增加,但其总的电晕损耗有较明显的下降,在不增加线路建设成本的情况下能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电晕放电是输电线路设计和运行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电晕放电产生的能量损耗和无线电干扰、可听噪声干扰是线路设计和运行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为此,研究了气压湿度等对正直流输电线路电晕起始电压产生的影响.输电导线大多采用单根导线或分裂的钢芯铝绞线,要计算导线电晕起始电压,绞线的表面电场需要得到准确计算.采用一种新的模拟电荷布置方...  相似文献   

9.
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电晕效应的预测方法,Ⅱ:无线电干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特高压电晕笼开展了13种导线的无线电干扰试验,获得了单位长不同导线的无线电干扰激发函数,分析了导线表面场强、子导线线径、分裂间距和分裂数等因素对导线电晕无线电干扰激发函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无线电干扰激发函数与导线表面场强的负倒数呈线性关系;在相同的导线表面场强下,无线电干扰激发函数与子导线线径、分裂数的对数呈线性递增关系,而分裂间距对无线电干扰激发函数影响不大。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的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回归方程高度显著,且逼近效果好,回归方程各系数也是高度显著的,可对无线电干扰激发函数进行有效的预测,通过无线电干扰激发函数法可转化为实际特高压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水平,为我国特高压输电线路导线选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第一条750 kV输电线路经过地区海拔高度基本在2 000 m以上,与国外已经运行的750 kV输电工程的运行环境有较大差异。在其线路设计中,导线的电晕特性对导线的选型有重大意义。用分裂导线控制导线表面的电场强度,可以避免大量的电晕损失。通过导线起晕电压试验,研究了导线表面场强计算,获得了高海拔地区750 kV输电工程设计基本参数,其研究成果推动和支撑了西北750 kV输变电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