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在油藏调整过程中,水淹层的识别,是保证油藏调整成功的基础.本文通过2003-2006年八区下乌尔组特低渗透油藏调整,利用综合测井、核磁测井等技术对低渗透油藏水淹层识别进行研究,形成了低渗透油藏水淹层识别方法,是调整井投产初期高含水井由近20%下降到4.0%左右,确保油藏调整的顺利实施,共钻加密调整井629口,初期平均产能超过设计产能44%,建产能154×104t.  相似文献   

2.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水淹层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地质和开发动态,分析水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研究了油藏水淹状况,提出了裂缝性低渗透砾岩油藏注水开发中后期水淹层的综合识别方法,并对三次加密调整井进行了水淹层解释。调整井投产效果证明,该方法的符合率高达93.8%.研究认为水淹层的分布受裂缝和注水量的控制,在平面上水淹方向以东西向为主,南北向其次;在纵向上以顺层水淹为主,水淹程度受油层打开程度和裂缝发育程度影响, P2w3、P2w4。水淹相对严重。水淹体的形态受裂缝形态控制,全区平均水淹体高度为80~120m,长度300-500m,厚度在100m左右。  相似文献   

3.
阿南砂岩油藏注水开发中后期水淹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注水开发中后期油藏水淹状况及潜力分布 ,探索合理的开发技术政策 ,运用毗邻的开发早期系统油基泥浆取心井与注水开发中后期的密闭取心井的分析化验及动态等资料 ,研究了阿南低渗透砂岩油藏的纵向及层内水淹特征、水淹层的物性变化及孔隙结构特征的变化 ,探讨了油层水淹后对开发的影响。分析认为 ,阿南低渗透砂岩油藏相对高渗层 ,既是油藏的主力层 ,也是油层污染和水淹的主要对象 ,油层水淹的结果 ,导致喉道分异加剧 ,粗喉更粗 ,细喉更细 ,使油层主要流动喉道控制的有效孔隙体积减少 ,无水采油期缩短 ,最终驱油效率降低 ,这是目前油田注水开发含水高、含水上升快 ,产油量低 ,油田不能通过提液提高产量的根本原因。细分开发层系 ,是提高这类厚层砂岩油藏驱油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H油田东河砂岩油藏为一套中孔、中高渗透储层,油藏开发初期油井含水较低,随着注水开发的深入,尤其在部分油井提液后,含水上升幅度较大,油藏内部发生不同程度的水淹,层间矛盾突出。从单井的四性关系出发,在对水淹层进行定性解释、细分层定量解释基础之上,结合油藏动态、静态地质资料,制定水淹标准,综合研究油层的水淹特征。研究表明,油藏以中、高水淹为主,纵向上上部主要为中高水淹,高水淹层主要分布于物性好、厚度大、夹层少的下部;空间上以锥间体和锥扇体水淹为主。水淹特征的研究为油藏开发效果评价及以后的开发调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C油田C55区块是典型的低渗透裂缝性油藏,目前处于一次井网加密后的中高含水开发阶段,主力油层水淹严重,层间矛盾较为突出,层间干扰型和高水淹韵律顶部型剩余油富集.目前尚缺乏有效动用低渗透储层高水淹韵律顶部型剩余油的水驱挖潜方法.通过检查井岩电对应、加密井测井水淹解释和注入剖面资料发现该区块5个主力油层存在发育上、下2个砂体的情况,为此应用河道砂体精细解剖技术进行储层细分,将层内矛盾转化为层间矛盾,使高水淹韵律顶部型剩余油转化为层间干扰型剩余油,通过注水井的精细分层调整,改善了层间动用状况,提高了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6.
对于深层低渗透油藏,通过利用PND和RMT测井资料,结合动、静态资料,进行区块剩余油的综合评价,在水淹层认识、剩余油分布研究、开发层系调整及综合治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7.
低渗透油田产能模型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渗透油层本身孔道细小,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随地层压力下降储层会经受附加载荷,导致非弹性形变,流体渗流表现为非达西特征。用常规的产能公式不能正确预测低渗油藏油井产能。在平面径向流渗流理论基础上,推导出低渗透油田油井产能计算模型,并结合实例计算分析了低渗透油藏油井产能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低渗透油藏天然裂缝和人工裂缝复杂,水淹、水窜现象严重.为控制含水上升速度,对低渗油藏改变注水方式,完善注采对应关系,并对低渗透油藏进行改造,控制了油井的水淹状况,提高了水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9.
D 油田A 油藏是目前中国陆上埋藏最深的海相砂岩油藏,经过长期注水开发,油藏内部发生不同程度的水淹,层间矛盾突出。由岩性段到单砂体、从纵向至平面对油藏水淹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达到充分认识海相砂岩储层水淹规律的目的,为油藏开发调整提出切实的建议。研究表明,纵向上油藏高水淹层主要分布于物性好、厚度大、夹层少的中-上临滨砂体中;平面上,构造低部位和注水井附近的油层水淹较严重。总体上,海相砂岩油藏水淹和剩余油分布主要受到沉积和构造特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东油田是处于油田开发中后期的高温、高压、高盐低渗透砂岩油藏,应用传统的套后剩余油饱和度监测技术以及利用常规电阻率测井资料确定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效果不佳。在利用产出剖面资料确定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水淹层水淹程度的非均匀特征导致水淹层内剩余油饱和度的差异,通过面积等效法构建非均匀水淹层饱和度模型图,应用此改进方法确定出非均匀水淹层的剩余油饱和度。方法改进前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方法改进后的计算结果更能反映水淹层的整体剩余油饱和度,与储层的实际情况更加符合,进而可准确掌握区域剩余油饱和度分布规律,为油藏的合理有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考虑应力敏感性的低渗透油藏油井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渗透油藏的单井产能主要受储层应力敏感性的影响。油藏流体采出后,地层压力下降,有效应力增加,孔隙度和渗透率均降低,导致油井产能下降。笔者在只考虑基于渗透率降低对低渗透油井产能方程影响的基础上,考虑了孔隙度随应力变化对油井产能的影响,建立了同时考虑渗透率和孔隙度的产能应力敏感性方程,并提出了产能-应力敏感性指数的概念。随着低渗透储层应力敏感性的增强,应力敏感性常数增大,产能-应力敏感性指数同时增大,油井的日产油量迅速降低。新的产能-应力敏感性方程使低渗透油藏油井产能计算结果更加简化和准确。通过实例验证与分析,产能-应力敏感性指数对低渗透油藏单井产能有较强的影响,随着产能应力敏感性指数的增加,油井的无阻流量下降速度降低。与只考虑渗透率降低的油井产能方程相比,新方程更能反映低渗透油藏的实际生产情况,对合理开发低渗透油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克拉玛依油田砾岩油藏水淹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疆砾岩油藏非均质性严重,存在多种水窜结构。通过对取芯资料、测井测试资料分析,应用现代油藏工程、动态分析技术对克拉玛依油田砾岩油藏水淹特征进行研究,着重分析了沉积环境对水淹层的影响、水淹层在平、剖面上分布特征以及水淹层在电性上的变化特征,最终形成对砾岩油藏剩余油分布认识和水淹层判别技术,实际应用于油藏加密调整中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朝阳沟油田水淹层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大庆外围朝阳沟油田属低渗透岩性、岩性-构造油藏,由于受岩性、沉积微相、微构造及断层等因素的控制,油水关系较为复杂,注水开发后层内水淹机理及水洗状况更加复杂,水淹层解释较为困难.根据朝阳沟油田密闭取心井分析资料及已投产井井壁取心分析资料,建立了该地区低渗透油层水淹层的解释评价方法,主要通过井壁取心热解、饱和烃气相色谱、荧光显微图像分析等录井新技术,建立了图版法、谱图法、图像法等评价方法,在朝阳沟油田应用47口井,综合解释符合率达83.1%,为射孔层位拟定和加密区综合调整方案的编制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4.
提出灰色系统理论与神经网络技术精细评价储层、水淹层的分析方法及处理系统。通过辽河、胜利等10多个油田及所属区块勘探开发应用,计算出不同类型油藏储层及水淹层;研究了储层结构、特征及产能;划分并描述了不同类型油藏的含油气储层及其几何形态、空间分布;特别是分析了区块油组、小层油藏及剩余油分布规律和富集区域,为区块油藏精细评价、调整挖潜和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依据。以不同实例具体阐述了这一系统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15.
针对准噶尔盆地二叠系致密砂岩油藏测井响应特征复杂多变,水淹层难以识别等难题,运用测井原理和方法建立水淹层的测井解释模型,提取含油饱和度、地层流动指数等水淹特征参数,并建立一套致密砂岩裂缝性油藏水淹层定量表征技术,能准确识别水淹层的测井响应特征。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在实际油井应用中效果较好,方案实施后油井含水率由98%急剧下降至40%,日产油由0.5 t/d增至5.2 t/d,产能提高了近10倍,开发效果明显。研究成果为准噶尔盆地水淹层有效识别以及定量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同类油藏水淹层识别及有效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非均质底水油藏水平井三维物理模拟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欣颖  胡平 《石油学报》2011,32(6):1012-1016
采用先进的三维可视化物理模拟实验设备,全程跟踪了水平井开采非均质底水油藏时底水的脊进过程,研究了平面非均质底水油藏中水脊的形成与发展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水平井相邻井段的渗透率级差大于4时,处于低渗透区的水平井段对产能无贡献,渗透率级差对水平井的影响只是相邻井段间的影响,不存在非相邻井段之间的交叉影响,确定了非均质性严重的底水油藏中水平井产能低的真正原因。针对平面非均质油藏,提出了“先高后低、封高补低”的开发策略,并为挖潜剩余油指明方向。非均质底水油藏中底水脊进的过程为倾斜推进-高渗突破-油井见水-沿井扩展-次高突破-分段水淹。平面非均质性沿水平井三段式分布时,水平井的含水率为台阶式上升模式,且台阶数与连续分布的高渗透层段的个数一致。  相似文献   

17.
低渗透油藏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平并开发可行性论证及优化设计中,水平井产能预测是决策方案的重要依据。与中高渗油田相比,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不同于中高渗油藏,必须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对产能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水平井开采低渗透油藏技术的经济效益,提高水平井产能,文章研究了影响其产能的主要因素,为水平井高效开发低渗透油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低渗透油层渗流阻力大,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常规的单井产能计算方法难以适用于低渗透油层油井。合理计算和评价低渗透油层油井产能,科学分析产能的影响因素,对于提高低渗透油层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渗流理论,根据低渗透油层的渗流物理特征,考虑非达西渗流特征,结合计算机辅助计算,推导了低渗透油层平面径向流和一源一汇注采井之间压力分布及产能计算公式,分析了压力分布特征及产能影响因素。由于低渗透油藏油井大部分压裂求产和投产,因此利用坐标变换方法推导了低渗透油藏直井、压裂直井的单井产能公式。产能公式可对低渗透油藏油井产能进行定量评价和影响因素分析,为提高单井产能及油田开发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进入含水阶段后,油层水淹程度不断增强,形成不同水淹级别油层共存的局面,这一现象使得地下地质情况更加复杂,也为调整井产能预测带来巨大挑战。通过研究发现,投产后调整井的含水状况、不同含水阶段油层的产油能力,是准确预测含水阶段调整井产油量的关键。采取水淹层厚度加权法、类比法、数模法预测含水率范围,利用无因次采油指数法预测油层产油能力,进而形成一套砂岩油藏水淹阶段调整井产量预测方法。经实际油田检验,该办法预测结果真实可靠,方法实用性较强,可满足不同含水阶段调整井产能预测要求。  相似文献   

20.
新疆克拉玛依油田砾岩油藏经过40年的注水开发,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准确识别水淹层、定量划分水淹级别已经成为老区油藏开发调整的重点和难点。以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克下组砾岩油藏为研究对象,利用2006年重点调整的3口密闭取心井的岩心资料,结合砾岩油藏的实际地质特点,分析了砾岩油藏各种储层参数的影响因素。选择符合砾岩油藏地质特征和开发规律的测井曲线,基于交会图和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了六中区克下组物性、岩性、产水率以及水驱指数等各种解释模型,并从中提取出产水率、含油饱和度和水驱指数3个水淹特征参数。以3个参数为定量判断水淹级别的主要依据,结合水淹层电阻率的定性识别图版,制定了砾岩油藏水淹层定量识别的规则和方法。以上技术应用到六中区克下组实际的水淹层解释中,综合解释符合率为84.36%,达到了实际解释的精度,最终形成了一套砾岩油藏水淹层定量识别的评价技术,提高了水淹层的解释精度和符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