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涂层热红外迷彩隐身的条件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于8~14μm波段的热红外隐身,以4K辐射温差为标准,推导和计算了目标与背景上表面平均发射率的最大差值范围Δεts以及目标上表面相邻斑块间发射率的最小差值围 Δεt12 ,并探讨了影响Δεts和Δεt12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在高科技战争中,随着侦察,监视技术的发展,必然导致伪装与隐身技术的发展,作为隐身主要的手段,伪装涂料可以有效地对抗可见光,近红外、微光夜视仪的侦察,本文主要针对红外迷彩伪装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做了详细的介绍,并指出复合隐身材料的研制与发展是红外伪装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6.
7.
推导得出了毫米波隐身涂层发射率随着目标表面真实温度以及几种典型环境发射率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以地面为典型环境,将其发射率作为主色发射率,推导了三色毫米波迷彩发射率取值范围表达式,分三种情况讨论了三色毫米波迷彩发射率的取值范围,及其随着目标表面真实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300~400 K温度范围内,迷彩主色发射率应与环境发射率相近(对于地面来说为g=0.935),配色发射率取值随着目标表面真实温度的变化单调变化;且它们的取值范围相同,并随着目标表面真实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所得到的结论对毫米波隐身迷彩涂层色斑发射率分布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9.
采用热管技术研制了材料发射率谱的专用测量附件;利用双温测量技术,在P-E983型红外分光光度计及3600型数据站上进行了较低温度下低发射率材料红外法向发射率谱测量方法的研究.实测了几种材料的发射率谱;讨论了影响测量误差的诸因素. 相似文献
10.
11.
12.
我国西北沙源区地表热红外发射率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源区地表热红外发射率特性的研究对地表的组分和物理特征等的研究有重要意义。用102f测量了西北沙源区各类型地表的发射率。将测量结果与ASTER JHU波谱库数据对比,显示了测量的结果可靠性和必要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表类型发射率差异显著,同种类型地表发射率因物理特征不同会呈现规律性差异,发射率在时间尺度上具有稳定性。测量的沙源区发射率数据及分析结果对沙尘暴相关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低红外发射率黏合剂聚异戊二烯/丙烯腈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异戊二烯(IP)、丙烯腈(AN)为共聚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TX-30)为复合乳化剂、过氧化羟基异丙苯(CHP)-硫酸亚铁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采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热红外隐身涂层用聚异戊二烯/丙烯腈黏合剂。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ESEM)、红外发射率测试仪等对共聚物的结构和红外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共聚物的红外光谱,比较了共聚物和三元乙丙橡胶(EPDM)在8~14μm的红外吸收,并研究了共聚物中交联单体比例对共聚物在8~14μm波段的红外吸收和红外发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异戊二烯/丙烯腈黏合剂在8~14μm波段红外基本透明,红外发射率0.82,能应用于热红外隐身涂层。 相似文献
14.
15.
16.
地表温度和比辐射率的准确提取和反演是热红外遥感的核心问题之一.由于地表温度/比辐射率反演问题的病态性,以及地表—大气强耦合特征等诸多问题,导致目前反演精度仍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深入挖掘大气吸收峰/谷通道处下行辐射偏移量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气吸收线特征的高光谱热红外温度/比辐射率反演方法,并通过最优通道选择提高了算法的效率和精度.算法一定程度上可抑制大气校正不准确引入的误差,能够有效提高低比辐射率地物的反演精度.模拟数据结果表明:针对高比辐射率地物,算法与ISSTES方法的反演精度基本一致;针对低比辐射率地物,算法最大可提高温度0.48 K和比辐射率2.1%的精度.地面实测数据结果表明:约77%的样本温度反演误差优于1K,比辐射率误差均值优于0.0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