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简要概括了真空电子束焊接技术在不同材料连接方面的应用现状及研究发展动态,包括铝及其合金、钢铁材料、铜及铜合金、钛及钛合金、难熔金属钨/钽/铌/钼及其合金、金属间化合物及复合材料电子束焊接的发展现状。针对电子束焊接技术,简述了国内外学者已取得的部分研究成果,包括工艺试验、组织分析、数值模拟和力学性能等;分析了目前电子束焊接技术在材料连接方面还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电子束焊接技术应向高温新型结构材料、异种材料、功能复合材料等方向发展,丰富了连接过程中的理论基础,揭示了工艺与组织及性能的对应关系,扩展了电子束焊接技术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2.
真空扫描电子束提纯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高纯金属的发展十分引人注目 ,纯度的重要性在于研究金属新性能 ,制备新的结构材料和高功能材料等 ,本文就真空扫描电子束提纯新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发展前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船舶用钛合金焊接接头要求具有较好的抗冲击性能和抗疲劳性能,针对较大壁厚结构件,一般的焊接技术效率低且焊接质量较难保证,真空电子束焊接技术在这方面具有优势。本文综述了钛合金电子束焊接的特点,对其在船舶应用的前景,尤其是在大厚板焊接、冲击性能和疲劳性能等方面的优异表现进行了介绍,船舶用钛合金厚板焊接的长服役寿命可靠性是采用电子束焊接结构制造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4.
电子束冷炉床熔炼(EBCHM)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总结了电子束冷炉床熔炼(Electron Beam Cold Hearth Melting-EBCHM)技术近四十年的发展脉络.详细介绍了电子束冷床炉熔炼的各主要方面,包括电子枪的改进,冷床炉结构演变和功能扩展以及消除钛合金冶金缺陷的独特优势、电子束冷床炉熔炼科学技术应用现状及当前的主要研究方向等.指出近年来EBCHM技术在钛及钛合金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持续稳定增长,除了钛的废料回收,消除钛的冶金缺陷提高合金质量,满足航空发动机转动部件要求,是主要的推动因素.可为广大钛冶金、材料应用工作者和设计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真空电子束焊机中的PLC应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电子束焊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并对电子束焊机的控制原理和使用进行分析,提出用三菱公司的FX系列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对电子束焊机进行逻辑控制,工作台控制则要用PLC的高速输出口和PLC特殊模块功能技术,实现了工作台的精密控制,结合电子束焊机对控制系统要求及焊接工艺需要,分别对控制软件的作用和软件构成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控制系统硬件及软件经过设备的运行表明,控制系统的硬件,软件功能完善,工作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沉积速度对IC10熔覆层显微组织、显微硬度的影响以及界面的结合特征。方法采用真空电子束填丝焊对IC10镍基单晶高温合金进行修复试验,采用XJP-2C型倒置光学显微镜观察熔覆层OM图像,能谱仪(EDS)测定各区域元素分布情况,401MVD型数显显微硬度计测量接头显微硬度。结果在熔覆层上部出现等轴晶区和转向枝晶区,当沉积速度为220 mm/min时,熔覆层底部中心线左侧为取向一致的柱状晶,右侧为等轴晶;当沉积速度增加至300 mm/min时,底部等轴晶全部由柱状晶所取代。当沉积速度为220 mm/min时,熔覆层与基体区的显微硬度值基本相同;当沉积速度增加到300 mm/min时,熔覆层的显微硬度值最小。结论随着沉积速度的增加,熔覆层横截面底部柱状晶数量明显增多,而等轴晶数量明显减少,最后全部由柱状晶取代,同时熔覆层的显微硬度值呈递减趋势。此外,在沉积速度为260 mm/min时,结合面实现了良好的冶金结合。 相似文献
7.
8.
提出了基于电子束曝光的微区加热技术.在研究样品吸收能量密度的基础上,在FEI820 Dual Beam FIB/SEM系统上对30 keV电子束曝光Pb、Bi、Sn、Al金属薄膜以及15 keV电子束曝光S1805正性抗蚀剂微结构时的微区加热效应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曝光剂量下样品表面出现了熔化现象,证明采用电子束曝光可以使某些材料微小区域表面达到相变温度或熔点以上,为使用电子束曝光技术完成某些材料的微纳区域表面热处理以及制备具有光滑曲面的微结构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因真空电子束焊机具有焊接能量利用率高、焊接质量好等优点, 但目前真空电子束焊机存在辅助工作消耗时间长、消耗能源多的缺点, 直接影响着产品的成本和价格。本文针对一空心轴盘形齿轮的焊接, 通过对两个关键问题的解决, 提出了一种新型真空电子束焊机。首先, 实现了全时真空工作仓系统;然后, 实现了真空工作仓内的上、下料工作;最后, 通过实验, 对比了新型焊机和普通焊机的生产效率。实验结果表明, 该新型焊机应用于批量生产中, 优势明显。对真空电子束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