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针对网络流量数据具有时间和空间双重特性,提出了混合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卷积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模型。将数据预处理后输入卷积神经网络,用于学习流量数据的空间特征,将所学到的特征输入长短期记忆网络,用于学习流量数据的时序特征。实验表明,混合结构模型准确率,比单独使用卷积神经网络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针对工业互联网攻击流量特征复杂以及深层神经网络易发生退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残差网络和深度学习的入侵检测方法,实现了将一维卷积神经网络与门控循环单元残差连接的网络模型。使用CSE-CIC-IDS2018数据集和密西西比州大学的天然气管道数据集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在各个评价指标上均优于其他经典机器学习算法,具有较好检测性能和泛化能力,证明了其在工业网络环境中的可靠性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传统物联网入侵检测系统难以实时检测新类别攻击,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堆叠稀疏自编码器(SSAE)和自组织增量神经网络(SOINN)的物联网入侵检测方法。SSAE对已知类别的攻击样本进行稀疏编码和特征提取,所提取的特征输入SOINN,SOINN形成符合流量特征空间分布的拓扑结构。当出现新类别训练样本的特征时,SOINN自适应地生成新节点以建立新的局部拓扑结构。为了保留SSAE在旧类别样本上的知识,对SOINN已有的拓扑结构施加约束,通过误差反向传递间接约束SSAE权重的变化。针对SOINN在新类别上产生的新局部拓扑结构进行自适应聚合和优化,从而实现新类别样本学习。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基于新类别数据对模型进行增量训练而无需历史类别数据,在CIC-IDS2017数据集的动态数据流中能有效检测新类别攻击同时缓解旧类别数据中存在的灾难性遗忘问题,在初始已知数据集上的准确率达到98.15%,完成3个阶段的类别增量学习后整体准确率仍能达到57.34%,优于KNN-SVM、mCNN等增量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入侵检测模型已成为网络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对网络入侵检测中常用的数据预处理操作进行了总结;重点对卷积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网络、自编码器和生成式对抗网络等当前流行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入侵检测模型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简单说明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入侵检测模型研究中常用的数据集;指出了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入侵检测模型在数据集时效、实时性、普适性、模型训练时间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可能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日益增加的网络规模给网络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深度学习具有处理高纬度海量数据的能力,因此将深度学习用于网络入侵检测成为学者研究的重点。基于此,首先介绍了当前的网络安全形势和入侵检测概念,其次分析了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网络入侵检测的实验过程,最后阐述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文章叙述了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与现状,对目前所采用的入侵检测技术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技术并指出了其优点,最后指出了未来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网络入侵检测问题,提高检测准确率和降低误报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迁移学习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该方法使用非监督学习的深度自编码器来进行迁移学习,实现网络的入侵检测。首先对深度迁移学习问题进行建模,然后对深度模型进行迁移学习。迁移学习框架由嵌入层和标签层实现编/解码,编码和解码权重由源域和目标域共享,用于知识的迁移。嵌入层中,通过最小化域之间的嵌入实例的KL散度来强制源域和目标域数据的分布相似;在标签编码层中,使用softmax回归模型对源域的标签信息进行编码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网络入侵检测,且性能优于其他入侵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如何有效识别工业物联网入侵攻击行为是一个新挑战.针对工业物联网中入侵检测特征提取不高、检测效率低、适应能力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工业物联网智能入侵检测方法.首先,在数据处理上改进采样算法用于调节少数类别样本数量,提高检测精度;其次,构建堆叠降噪卷积自编码网络提取关键特征,结合卷积神经网络和降噪自编码器,加强特征识别能力;为了避免信息丢失和信息模糊,改进池化操作以增加其自适应处理能力,并在模型训练过程中采用Adam算法获取最优参数;最后,采用NSL-KDD数据集测试提出方法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相比现有的RNN、DBN和IDABCNN的准确率分别提高了3.66%、4.93%和4.6%;与未经采样算法的SDCAENN试验对比, U2R和R2L的检测精度分别提高17.57%和3.28%.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研究入侵检测技术和免疫学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免疫系统的工作机理,将其和入侵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比较,并在研究当前各种人工免疫算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新的基于人工免疫的入侵检测模型框架.实现了当前智能化入侵检测系统所要求的自学习、自适应、分布式和可扩展功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研究入侵检测技术和免疫学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免疫系统的工作机理,将其和入侵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比较,并在研究当前各种人工免疫算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新的基于人工免疫的入侵检测模型框架,实现了当前智能化入侵检测系统所要求的自学习、自适应、分布式和可扩展功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入侵检测是检测和预防可能对基于网络的计算机系统进行攻击和入侵作出反应的技术。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入侵检测的算法,在卷积神经网络基础上引入Inception模型和残差网络,采用深度学习技术,如Relu、Dropout、Softmax。提高模型的收敛速度,使得训练的模型的泛化能力更强,增加网络的宽度和深度,提升网络对尺度的适应性。使用KDD Cup 99数据对该算法进行验证,实验表明,该网络模型与GoogleNet和Lenet-5相比具有更高的准确率和检测率,准确率能够达到94.37%,误报率仅2.14%,提高了入侵检测识别的分类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当前入侵检测技术(IDS)的发展方向,介绍了两种主要的IDS技术基于网络的IDS和基于主机的IDS.受IPSec和虚拟专网(VPN)技术发展的影响,传统的基于网络的IDS将不能很好地工作,此时将两种技术融合在一起的下一代IDS技术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琪  王佳倩 《信息与电脑》2022,(21):222-224
由于网络入侵事件的频繁发生,人们对于网络安全日益重视,文章重点探讨了网络入侵检测研究。首先介绍了深度学习的基础理论及技术优势,并引出了有监督及无监督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介绍了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概念和基础理论,详细阐述了网络入侵检测应用,主要包括异常检测、误用检测和混合检测。  相似文献   

16.
当今入侵检测领域作为一个重要领域,虚警率高、检测率低、处理速度慢、特征维度高等问题正困扰着从事这一领域的专家学者.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基于决策树(DT)与深度神经网络(DNN)以及主成分分析(PCA)的入侵检测模型DT-PCA-DNN,在相对高的检测率和相对低的虚警率的基础上提高入侵检测系统(IDS)的处理速度.为缩小整体数据量达到加快处理速度的目的,首先利用DT对数据初步判别.将DT判别为入侵的数据,存入临时训练样本集以再训练优化DT以及DNN,而DT判别为正常的数据,删除所添加正常标签后用PCA降低数据维度并送入DNN进行二次判别以得出最终结果.DT使用浅层结构以防止过多正常数据被判定为入侵数据,导致后续DNN二次处理时不能有效提高整体准确率.DNN采用简化神经网络计算过程的ReLU激活函数以及收敛速度更快的adam优化算法以加快数据处理速度.经过在NSL-KDD数据集上的二分类及五分类实验验证,相比于其他的应用深度学习的入侵检测方法,所提出模型能够在实现相对高的检测率的同时具有更加迅速的检测速度,有效解决了入侵检测的实时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入侵检测系统的效率和灵活性,提出一种基于移动代理的入侵检测系统结构模型.给出系统结构模型各功能模块的实现,并提出算法来保证移动代理的安全性.该结构模型对开发新型的入侵检测系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的发展让人们越来越关注网络安全问题,网络入侵检测已成为检测网络攻击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深入研究,专家和学者们提出了许多深度学习的方法用于网络入侵检测,本文对这些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网络安全现状,并阐述了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数据集,然后在检测技术层面,重点讨论了自动编码器、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等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入侵检测技术。最后,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作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移动代理的入侵检测系统.它适合作大规模信息搜集和动态处理,特别是在入侵检测系统的信息采集和处理中,即能充分发挥移动代理的特长,又可以提高入侵检测系统的整体性能和功能.  相似文献   

20.
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入侵检测系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首先介绍了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HMM)的入侵检测系统(IDS)框架,然后建立了一个计算机系统运行状况的隐马尔可夫模型,最后通过实验论述了该系统的工作过程。通过仅仅考虑基于攻击域知识的特权流事件来缩短建模时间并提高性能,从而使系统更加高效。实验表明,用这种方法建模的系统在不影响检测率的情况下,比传统的用所有数据建模大大地节省了模型训练的时间,降低了误报率。因此,适合用于在计算机系统上进行实时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