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针对内陆河流域植被覆盖变化对地形响应研究不够深入的问题,利用趋势线模拟和Hurst指数等方法研究了2000-2015年黑河流域植被覆盖在地形上的分布规律和演化趋势,结果显示:1)植被覆盖随经度由西向东呈先增后减的趋势,随纬度增加亦呈先增后减趋势,在99°E~101°E经度带和37.4°N~38.5°N纬度带分布最广;2)植被覆盖在海拔1 500 m左右面积最大,在北坡向及坡度为0°~5°的平坦区域植被长势较好;3)近16年,植被NDV1年均值空间变化总体呈稳中向好的趋势,在1 000~1 500 m低海拔区植被变化明显,与人类活动有着紧密联系;在北坡和东北坡植被显著变化,不同坡度变化不明显;4)Hurst指数分析显示未来该区的植被覆盖存在一定的退化风险。  相似文献   

2.
地形是影响植被分布和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摸清竹资源的地形分异特征,对制定区域的竹资源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省顺昌县为例,在GIS和遥感技术的支持下,结合遥感数据成图与地形因子叠加分析,对竹林分布及动态变化的地形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竹林主要分布在海拔1 200 m以下,400~800 m区域竹林面积最大,在海拔800 m以下随着海拔的升高,竹林面积逐渐增大,在海拔800 m以上,随着海拔的升高竹林面积逐渐减少;②竹林集中分布在坡度6~25°区域,并且主要分布在半阳坡和半阴坡;③从1988~2007年间顺昌县竹林面积呈快速增长态势,净增加面积为1 6811.48 hm2;增加、减少和未变3种变化类型中,增加和未变的竹林面积随地形的变化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减少的竹林面积随着海拔升高逐渐减少,随着坡度的变化先升高后减少,并且在各个坡向上变化不大。研究成果反映了自然与人为驱动力对顺昌县竹林面积的动态变化的影响,为该县竹林利用规划和生态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石家庄1995~2015年植被覆盖变化状况,掌握植被覆盖的变化趋势,该文基于1995、2001、2007、2009、2012和2015年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数据,通过像元二分模型求得石家庄6个时期的植被覆盖度,借助变异系数模型和Slope模型分析该地区20年内植被覆盖的空间变化特点和变化趋势,最后利用元胞自动机-马尔可夫模型对石家庄2018年各级植被覆盖状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从1995到2015年,石家庄植被覆盖度均值增加了3.71%;全市平均变异系数为0.211,人为因素是植被覆盖波动变化的主要因素;植被覆盖变化趋势呈基本不变和三类变好区域共占全市面积的82.22%,三类变差区域多分布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活跃地区;到2018年,石家庄高植被覆盖和中高植被覆盖面积都有下降,中植被覆盖和低植被覆盖面积有所提高,极低植被覆盖面积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4.
植被覆盖度是生态环境监测的重要指标,而复杂地形因素影响对山地植被遥感信息准确提取。基于Landsat-8OLI遥感数据,分别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和线性混合光谱分解法,在对比分析植被覆盖度的地形敏感性基础上,选择山地植被指数(NDMVI)估算了1992、2002和2014年永定县的植被覆盖度,并分析其变化。结果表明:1基于山地植被指数(NDMVI)的覆盖度估算模型的地形敏感性最弱,更适合于南方丘陵山地的植被覆盖度遥感反演;2永定县总体植被覆盖度较高,平均植被覆盖度达77.99%以上,高覆盖度区占59.73%以上,22年内植被覆盖度经历了先提高再下降的过程;3在空间上,高坎抚、金丰和西部片区的植被覆盖度较低,动态变化较明显。永定县金丰片区植被覆盖度明显提高;而近12年内高坎抚片区因矿业开采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植被覆盖度降低幅度大,且变化面积较大。  相似文献   

5.
以长春市双阳区鹿乡镇为例,选用SPOT5的遥感数据、DWG全要素地形图,运用遥感软件提取植被指数并进行密度分割,确定植被覆盖度;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提取地形坡度信息,并对地形坡度进行分级。然后根据植被覆盖度、地形坡度和土地利用类型几个水土流失强度因子,确定水土流失强度的分级指标,生成水土流失等级强度图。为水土流失监测、治理提供依据。
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海南岛植被覆盖长期变化趋势以及进一步确定影响海南岛植被变化的主要气候驱动因子,为海南岛植被应对气候变化以及植被的良性发展提供科学指导。基于GIMMS NDVI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探究1982~2015年海南岛植被的时空变化趋势;利用偏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回归分析研究34 a里温度、降水和太阳辐射对海南岛植被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1)空间上海南岛植被在北部和沿海地区呈明显增加趋势,而三亚及周边地区存在多处植被退化区域;(2)时间上海南岛植被整体以缓慢增长为主,增速为0.019/10 a,年际变化明显;(3)温度和太阳辐射显著主导海南岛88%地区的植被生长,其驱动因子存在如下关系:太阳辐射作用>温度作用>降水的驱动作用;(4)温度主导海南岛北部及西部地区植被的生长,太阳辐射主导驱动岛屿南部的植被生长,而降水是岛屿中部植被的主导气候驱动因子。综上所述,海南岛植被总体呈现良性发展的趋势,温度和太阳辐射是促进植被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7.
利用1999年和2010年的TM卫星遥感影像,定量反演了抚顺市域的热场和植被指数,并对其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 a全市的平均热场温度升高了1.53 ℃,城市热岛主要集中在抚顺市的城市建成区以及苏子河河谷和黑大线沿线地带,但强热岛和极强热岛的空间分布范围2010年较1999年压缩幅度空前。从植被盖度总体情况来看,高覆盖度植被覆盖面积均在60%以上,而全市低覆盖度等级以下的植被面积比例很小,其面积比例都在1.5%以下。从植被盖度的变化看,高覆盖度和较高覆盖度的植被面积比例分别下降了3.22%和2.31%;而中覆盖度的植被面积比例增加了4.94%,其变化最大的区域在抚顺市区,该区域变化的比率是全市变化的3~5倍。从热场与植被的变化原因来看,首先是受植物生长季节气候的暖干化变化趋势的影响,其次还与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和草地的减少以及建设用地的快速增加有关,此外,抚顺市生态建设工作对其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基于TM影像的长乐市植被覆盖度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长乐市2006年、2009年两景Landsat TM影像,采用像元二分模型法获取二者的植被覆盖度,并结合该地区的土地覆盖结果,对长乐市2006年~2009年间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及其原因开展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乐市植被覆盖总体良好,2006年该地区中高度、高度植被覆盖区占总面积的61.36%,2009年占总面积的58.81%.但2006年~2009年期间长乐市植被覆盖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其中高植被覆盖区由2006年的31.46%降到2009年的28.49%.人口激增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侵占和破坏了大量的耕地和林地,这是造成长乐市植被覆盖度变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基于Landsat TM数据的潮白河流域植被覆盖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使用经严格配准的同一时间(1991年和2002年)Landsat TM图像数据,编制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图,进而计算生成植被覆盖度图像。通过掩膜技术和变化检测等提取了北京潮白河流域中上游地区从1991~2002年的植被覆盖变化信息。研究结果表明,北京潮白河流域中上游地区11年间植被退化的总面积为1635.3km^2,占该区域总面积的30.6%;其中植被覆盖度为40%~50%的类型退化的面积最多,为411.74km^2,变化率为66.0%,覆盖度为90%~100%的类型退化的面积最少,为14km^2,变化率为4.4%;覆盖度为30-40%的类型变化率最大,为100%,覆盖度为90%~100%的类型的变化率最小。为4.4%;从植被覆盖度变化的趋势来看,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加,变化率在逐渐降低;流域中游、密云水库北部和东北部以及上游的河谷地带由于受人类活动干扰的强度较大,植被退化较严重;而上游的山地区域由于人类活动干扰较少,再加上近年来采取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措施,植被覆盖程度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0.
植被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被用作评估气候变化和生态恢复成效的指标。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 (GEE)平台采用Theil-Sen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TS-MK)、Hurst指数揭示植被覆盖变化特征;采用偏相关分析、残差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探究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1~2020年间石羊河流域植被NDVI呈现波动增长趋势,增长率为0.023/10 a;呈显著增加趋势和显著减少趋势的面积占比分别为72.32%和2.40%。未来植被NDVI变化趋势保持一致(Hurst>0.5)的面积占比为63.84%,其中持续性显著增加的面积占比最大,为47.37%。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降水对植被生长的影响较强,而温度、太阳辐射和饱和水汽压差的影响相对较弱。残差分析结果表明气候要素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植被NDVI呈显著增加趋势的面积占比分别为21.59%和60.07%,石羊河流域的植被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的积极影响。此外,地理探测器的结果表明植被NDVI的空间分布主要受水热条件分布特征的影响。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对植被覆盖变化...  相似文献   

11.
张掖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模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全球变化的主要原因,也是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课题。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模拟是预测未来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重要方法。将国际上先进的CLUE-S模型应用到位于黑河中上游的张掖市,模拟该地区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模拟时段为2001~2020年。模型中将土地利用类型分为:①耕地;②林地;③草地;④水域;⑤城镇用地;⑥未利用地。用回归分析的方法,选择了对该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有重要贡献的7种驱动因子,分别为:与城市的距离、与河流的距离、与道路的距离、人口密度、海拔、坡度、坡向。模拟结果显示:到2020年,林地、草地、水域和城镇用地面积增加,耕地,未利用地面减少。  相似文献   

12.
对塔里木河下游输水区植被分布主要区域2000、2002年ETM、2004、2006年ASTER影像景观特征值、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输水后,研究区(193726hm2)天然植被面积迅速扩大并呈连片趋势,沙地斑块数量增加但面积减少、聚集度明显减小;除了沙地外其他各地类斑块密度、数量减少,平均斑块面积扩大,各景观类型呈聚集趋势,景观分布趋于连片.转移矩阵计算表明,2000~2006年输水区4275hm2疏林地转化为有林地;4573hm2中、低覆盖度灌草地转化为高覆盖度灌草地;18729hm2低覆盖度灌草地转化为中覆盖度灌草地;2230hm2沙地转化为灌草地,输水后研究区植被面积增加了7345hm2.生态输水有效地遏制了沙漠化扩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的中国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被覆盖时空变化是全球及区域生态环境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利用2000~2017年250 m分辨率的MODIS-EVI长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并辅以趋势分析、去趋势标准差、Hurst指数方法定量估算中国自2000年来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并从省域尺度分析中国植被覆盖度近18 a以及未来趋势变化的时空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2000年以来中国植被覆盖度的变化速率为0.09%/a(P<0.01),平均植被覆盖度为44.63%,空间分布格局上整体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特点,但存在空间异质性;②从省级尺度来看,海南省平均植被覆盖度最高(7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低(13%),山西省改善趋势最显著(0.4%/a),天津市年际波动最大(DSD=0.039),位于中国最西部的3省:新疆、西藏、青海植被覆盖度年际波动最小;③全国尺度植被覆盖度Hurst指数为0.72,未来将继续保持改善的趋势。具有改善持续性的省份基本呈“T”型分布,位于东西两侧的省份应注重加强植被生态修复与防护工作,保障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MODIS NDVI的吉林省植被覆盖度动态遥感监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植被覆盖度是植物群落覆盖地表状况的一个综合量化指标,植被覆盖及其变化是区域环境变化的重要指示,对于区域水文及生态状况、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以MODIS NDVI为数据源,采用像元二分模型,提取2000~2007年吉林省植被覆盖度,获取不同时期的植被覆盖度图,并进一步分析了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吉林省植被覆盖度由东部到西部逐渐降低,其中白山地区植被覆盖情况最好。过去8 a间,吉林省植被覆盖度总体呈上升趋势,2007年植被覆盖度达到最高,为83.04%。在此期间,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植被覆盖增加了 797.52 km2,占总面积变化的74.79%。生态恢复工程、降水和气温等是影响植被覆盖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多时相中分辨率卫星影像监测-福建省植被覆盖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被指数能定量地反映植被的变化信息,利用2001~2005年的EOS/MODIS卫星遥感资料,通过基于增强型植被指数的植被覆盖度计算模式,得到2001~2005年福建省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动态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植被覆盖存在有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退化最明显的地区出现在居民点、河流两岸、海岸带和岛屿等区域,植被覆盖变化在整体上呈现出内陆普遍小于沿海地区的特征,而远离沿海特别是内陆海拔较高的山区,植被覆盖变化很小,反映出研究区内植被覆盖受人类活动影响相对较大的事实。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湿地的植被退化一直是全球关注的问题,对湿地植被覆盖度进行反演并研究其时空分布特征显得尤为重要。而为了解决植被反演中存在的混合像元问题,提出了基于面向对象的多端元光谱混合分析方法。以扎龙湿地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中高分辨率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从时间尺度和植被覆盖度等级变化层面,研究湿地植被时空变化特征。面向对象多端元混解模型,有效地减少了计算量和混合像元的端元变化,且反演值与检验值相关性较高,均方根误差较小,优于传统多端元混解模型方法,提高了植被覆盖度反演精度。扎龙湿地多年植被覆盖度整体呈现退化趋势,2001~2017年的平均变化速率高于1985~2000年,对于提高全球气候变化情景下植被转移预测精度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山地城市通常因为地形复杂、气候多变使得局地的地表热通量分布规律与平原城市有较大区别。为探求山地新开发区城市化进程中的地表热通量时空演变规律,利用卫星遥感影像资料和LUMPS、SEBS模型,对代表重庆市未来发展窗口的悦来新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热平衡过程和城市化前、中、后3期的各热通量过程时空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对各地表热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悦来新城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净辐射通量及差值在7月份最大,1月份最小,植被覆盖度是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显热通量存在差异的因素之一,潜热通量依次为:林地>农田>未利用土地>居民用地,土壤热通量依次为:未利用土地>居民用地>林地>农田;(2)城市化进程使得悦来新城的净辐射低值区域增多,显热通量呈增加趋势且在能量输出中占比最多,潜热通量的低值区有向南北逐渐扩张的趋势,在潜热通量较低的地区土壤热通量和显热通量较高;土壤热通量与显热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均呈增大趋势;(3)土壤热通量与土地利用面积的相关关系是各能量输出因子中最好的;植被覆盖度对各热通量的影响远大于土地利用面积,居民组合用地与植被覆盖度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浙江省低丘红壤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卫星遥感影像构造削弱阴影等干扰的FCD模型,和混合像元法计算植被覆盖度的方法,进行水土流失研究.根据水利部颁布的<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结合植被覆盖度、坡度、利用现状等因子进行土壤侵蚀强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红壤区内植被覆盖情况良好,覆盖度基本在30%以上;整体水土流失程度较轻,但是耕地等农用地的侵蚀情况较为严重,特别足红壤区内耕地的强度侵蚀的面积占其总面积的17.65%.另外,耕作侵蚀也是土壤侵蚀非常重要的凶素,在估算土壤侵蚀强度的时候也应重视.目前浙江省需要补充大量耕地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鉴于红壤水土流失易发的特点,在低丘红壤开发时要重视水土流失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湿地的植被退化一直是全球关注的问题,对湿地植被覆盖度进行反演并研究其时空分布特征显得尤为重要。而为了解决植被反演中存在的混合像元问题,提出了基于面向对象的多端元光谱混合分析方法。以扎龙湿地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中高分辨率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从时间尺度和植被覆盖度等级变化层面,研究湿地植被时空变化特征。面向对象多端元混解模型,有效地减少了计算量和混合像元的端元变化,且反演值与检验值相关性较高,均方根误差较小,优于传统多端元混解模型方法,提高了植被覆盖度反演精度。扎龙湿地多年植被覆盖度整体呈现退化趋势,2001~2017年的平均变化速率高于1985~2000年,对于提高全球气候变化情景下植被转移预测精度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0~2016年的MODIS 13C2数据,利用CVA(变化矢量分析,Change Vector Analysis)、一元线性回归、Hurst指数等方法分析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植被覆盖变化特征及趋势,并编制植被覆盖变化特征图谱。研究表明:研究区内植被覆盖总体呈上升趋势,显著变化区域面积比例合计占1/3,其中植被显著改善区域面积合计占28.31%,植被显著退化区域面积合计占5.33%,植被覆盖变化趋势的自相似性和持续性突出;植被显著改善区域集中于南亚与西亚地区,显著退化区域除了部分集中分布于非洲地区外,其余离散分布在近海岸线地区。分析可见植被覆盖情况受海岸带人类活动强度和区域整体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如中国东南部与东南亚地区经济正处在发展阶段,虽然植被整体呈改善与基本不变趋势,但沿线港口约有半数表现为植被退化趋势;而欧洲地区经济发达,沿线港口植被则大多呈改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