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新玉  宫峰  裴洪涛  崔银会 《轧钢》2007,37(3):36-39
针对冷连轧机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打滑现象,从轧制原理的角度,由轧制力矩模型、前滑模型以及摩擦因数模型分析了打滑产生的机理,得到轧制负荷、前滑、轧辊原始粗糙度、轧制速度和轧辊周期状态是影响轧制过程中轧辊打滑的重要因素。针对某厂1 720 mm冷连轧机组的实际工况,结合打滑机理,通过采用降低打滑机架的轧制负荷,提高轧辊粗糙度,调整前后张力等措施,对打滑机架的相关参数进行了优化,有效地解决了打滑问题,在提高轧机的轧制稳定性的同时也缓解了备辊压力。  相似文献   

2.
沈新玉  宫峰  裴洪涛  崔银会 《轧钢》2020,37(3):36-39
针对冷连轧机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打滑现象,从轧制原理的角度,由轧制力矩模型、前滑模型以及摩擦因数模型分析了打滑产生的机理,得到轧制负荷、前滑、轧辊原始粗糙度、轧制速度和轧辊周期状态是影响轧制过程中轧辊打滑的重要因素。针对某厂1 720 mm冷连轧机组的实际工况,结合打滑机理,通过采用降低打滑机架的轧制负荷,提高轧辊粗糙度,调整前后张力等措施,对打滑机架的相关参数进行了优化,有效地解决了打滑问题,在提高轧机的轧制稳定性的同时也缓解了备辊压力。  相似文献   

3.
从铝箔轧制工艺角度出发,运用现代轧制理论,阐述了铝箔轧机工作辊辊径优化的原则。参考引进铝箔轧机工作辊辊径的状况,依据最小可轧厚度公式及铝箔轧制的实际状况,将辊径与轧制速度联系在一起,对铝箔轧机工作辊辊径进行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4.
冷连轧机组末机架轧制参数综合设定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冷连轧机组的生产工艺特点,以带材出口前张力横向分布均匀(即板形良好)作为优化目标函数,建立了一套冷连轧机组末机架轧制参数综合优化数学模型,并将其应用到宝钢冷轧薄板厂1220五机架冷连轧机组末机架压下量、前后张力、弯辊力等主要轧制参数的综合设定,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大大提高了成品带材的板形质量。  相似文献   

5.
在六辊单机架可逆轧机高速轧制过程中,轧制道次量的设定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带钢的出口板形分布以及轧机轧制的稳定性,也对生产效率与机组能耗产生影响。高速轧制虽然速度快,但是高速轧制工况下,平均每个道次压下量受到限制,相对较小,要实现出口厚度一致要多出相应数量的道次。对于可逆轧机来说,道次的增加意味着整个机组能耗的较大增加。针对高速可逆轧制过程出现的板形和能耗较大问题,通过优化各道次的前后张力、轧制速度等参数,有效降低了后3道次的轧制压力和轧制功率。并建立了各道次的板形控制和功率控制目标函数,进行加权计算后,形成了一套以各道次轧制功率均匀为目标,同时兼顾板形控制、轧制稳定性以及表面缺陷防治等因素的轧制规程综合优化设定技术。将该优化技术应用到了国内某单机架可逆冷轧机组的带钢生产,带钢出口板形质量得到改善,滑伤率有效降低,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铝箔轧机工作辊轴承座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能量稳定法对 2 2 0 0mm高速铝箔轧机辊系中工作辊轴承座同机架窗口侧向有隙或无隙两种不同约束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提出开闭复合运动副新概念 ,重新综合铝箔轧机轴承座约束机构 ,解决了该轧机工作辊轴承座与机架窗口间更换轧辊必留间隙和在运行时须消除间隙的矛盾。本概念及分析结果给出铝箔轧机实现高速轧制和工作辊止推轴承治烧延寿方法  相似文献   

7.
美国摩根公司研制成功一种新型的紧凑式连轧机 ,最适合于同连铸坯与中小型线材轧机匹配 ,可实现连铸连轧工艺。紧凑式连轧机的特点是将轧辊按水平—立式交替安装在与轧制线垂直的一列C型结构的机架中 ,C型结构由连接件刚性地联结在一起 ,每架轧机的两个工作辊 ,装在两个轴承座之间 ,相邻轧机的轧辊互呈 90°布置 ,组成无扭轧制 ,并可采用传统的接轴驱动。平辊与立辊完全相同 ,可以互用 ,减少了备件。每机架中心距约为辊径的 2倍( 1m左右 ) ,因此机架布置紧凑 ,占地面积小。各机架单独传动 ,轧制采用无张力控制 ,可实现大压下量的轧制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在冷连轧升降速过程中由于热辊型变化和轧制压力不稳定导致的轧制波动幅度过大和板形的最终精度不足等问题,为了得到精度较高的出口板形,结合现场冷连轧机组的设备参数和机组相关工艺,通过对建立的冷连轧升降速过程板形模型、轧制力模型以及热辊型的变化机理进行定量分析,提出了一套以冷连轧机组升降速过程中出口板形最优为目标函数的各机...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的四辊板带轧机由于在线换辊的需要,轴承座与机架间存在换辊间隙。虽然为了保证轧制稳定设置了工作辊相对支承辊的偏心距,但偏心距派生出的水平力仍使辊系处于不稳定的工作状态。本文在充分考虑附加弯矩和摩擦弯矩的影响后,通过对板带轧机轴承座与机架间有效间隙的分析,并结合辊系最佳偏移距的确定,提出了保证轧制稳定的措施,给出了相应的理论计算。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对二手设备冷连轧机组进行现代化改造的情况,特别是在对旧有轧机未进行大的改造加工的情况下,实施了电动压下改液压压下、四辊轧机改六辊轧机、增加轧机工作辊弯辊、快速换辊和增设斜锲保证轧制线恒定等一些列改造,建成后的冷连轧机组生产出的产品质量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该机组投资近2亿元,仅为国内同类新建机组的1/3.  相似文献   

11.
利用有限元软件对某钢厂1700冷连轧机组的产品规格及轧制工艺参数进行计算工作辊的辊型参数,并将计算结果和现场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数据吻合良好,证明了有限元在计算冷连轧机工作轧辊热辊型方面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冷带轧机振动状态下的轧制理论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准确地模拟和预测高速冷连轧机频繁产生的颤振,在充分考虑工作辊的弹性变形后,给出了更为精确的轧机振动状态下轧制压力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3.
美国摩根公司研制成功一种新型的紧凑式连轧机,最适合于同连铸坯与中小型线材轧机匹配,可实现连铸连轧工艺。紧凑式连轧机的特点是将轧辊按水平──立式交替安装在与轧制线垂直的一列C型结构的机架中,C形结构由连接件刚性地联结在一起,每架轧机的2个工作辊装在2个轴承座之间,相邻轧机的轧辊互呈90°布置,组成无扭转轧制,并可采用传统的接轴驱动。平辊与立辊完全相同,可以互用,减少了备件。每架中心距约为辊径的2倍(1m左右),因此机架布置紧凑,占地面积小。各架单独传动,立辊为上转动;轧制采用无张力控制,可实现大压…  相似文献   

14.
周庆田 《上海金属》2004,26(4):30-33
考虑到机架间传热系数的变化 ,建立了一套将传热系数按变量来处理的新的冷连轧机轧制过程温度计算模型 ,并定量分析出总压下率、轧制速度、来料初始温度、道次变形量的分配等因素对机架间带材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在某三菱日立1 420mm五机架冷连轧机组上实现0.09mm极薄规格带钢的批量稳定轧制,基于轧机最小可轧厚度原理,简要分析了极薄规格带钢冷连轧的5个技术难点,即大压下率下的负荷分配,轧辊压靠情况下目标厚度的控制,轧制润滑控制,板形控制及轧制过程中的断带问题,连续轧制过程中带钢头尾稳定剪切过渡的问题。基于此,对轧机负荷分配控制进行了优化,增加F1、F2机架负荷,尽可能减小F4、F5机架负荷;提出了改善乳化液控制的措施;选用辊径φ385~φ390mm的工作辊及辊径φ480~φ490mm的中间辊进行合理配辊;采用大张力轧制模式;同时,开发了带头尾任意厚度自动切换虚拟FGC技术,实现了最薄0.09mm带钢的稳定生产。  相似文献   

16.
冷连轧机张力-厚度控制交互作用多变量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原  王琪辉 《轧钢》2002,19(2):15-18
冷连轧机轧制过程为多输入———多输出过程 ,可采用多变量控制技术。本文以 4机架六辊HC冷连轧机为例 ,分析了冷连轧机张力和厚度控制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该过程的分散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17.
张浩宇  张殿华  孙杰  李旭 《轧钢》2013,30(6):50-55
五机架冷连轧机末机架采用轧制力闭环控制模式时,会出现4#机架负荷过大以及4#~5#机架间张力控制精度低等问题,继而对厚度控制精度造成影响。为了在保证末机架轧制力控制精度的前提下提高厚度控制精度,提出了末机架厚度控制优化策略。通过建立动态轧制力补偿控制器与动态负荷平衡控制器,补偿了速度调节对张力以及厚度控制的影响,并实现了各机架的负荷分配的平衡。现场实际应用效果表明,在实现末机架高精度轧制力控制的同时,优化了4#机架负荷,且成品厚度控制精度均远优于±1%。该优化策略满足了冷连轧厚度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介绍子全球辊面不小于1400mm的4辊或6辊单机架铝带冷轧生产线设备及其工艺。截止2000年底,全球有辊面宽度小于1400mm的4辊铝带轧机约125台,辊面宽度不小于1400mm的4辊/6辊单机架铝带轧机约410台,双机架4辊冷连轧机列17条(含6辊的),3机架4辊冷连轧机列8条,5机架4辊冷轧机列6条,6机架4辊冷轧机列1条,还有一些2辊的块片冷轧机,它们的总生产能力约18Mt/a。在辊面宽度不小于1400mm的4辊铝带冷轧机中:带卷质量为10-18t的占28%左右;轧制速度不低于1500m/min的有约30台,占总数的6%左右。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1725 mm双机架炉卷轧机开发和生产钛板卷的工艺。论述了炉卷轧机生产钛板卷的主要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及工艺控制技术,讨论了钛坯加热温度、轧制温度、道次变形量、尺寸精度控制、板形控制等工艺参数,得出了炉卷轧机轧制钛板卷的主要工艺参数:钛坯加热温度900℃,轧机终轧温度800℃,卷取温度620℃;轧制宽度1250 mm钛板卷时,使用辊型曲线1500 mm,辊型凸度–0.16 mm的中间辊;轧制过程中除轧辊冷却水以外,轧机除鳞水、Frit水及层流冷却水全部关闭,并轧后空冷处理。重点分析了在上述轧制工艺参数下轧制钛板卷的尺寸精度、力学性能、微观结构、断面形貌。结果表明:双机架炉卷轧机采用该工艺轧制的钛板卷各项性能均达到了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20.
彭鹏  杨荃  王伟 《重型机械》2006,(1):46-50
河北中钢1250 mm八辊五机架全连续冷连轧机组是我国首条自主研制开发的冷连轧生产线,北京科技大学高效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承担了三电系统的设计开发。本文介绍了此机组八辊轧机的压下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