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高校图书馆导视系统响应时间长、图像重建效率低等问题,提出基于三维虚拟视觉的高校图书馆导视系统设计。首先获取高校图书馆空间数据参数,构建实景CAD平面模型;采用增强现实成像技术合并显示实景与虚拟信息,通过Cook Torrance光照模型构造虚拟结构的全局光照效果;最后采用基于信息反馈范围与方式的交互功能设计方法,结合Virtools软件整合三维虚拟视觉图像与相关标识、声音文件,通过液晶显示屏或手机APP等方式实现用户与导视系统间的交互。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界面转换时间控制在1 s以内,视觉模型清晰度更高,可更好地提升用户的交互体验。  相似文献   

2.
二维码在移动增强现实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移动增强现实应用中仅能对少量目标、而不能满足移动用户对大量目标识别和跟踪要求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二维码的新型移动增强现实系统.利用二维码海量内容编码技术和快速定位技术实现了对大量目标的识别,采用关键帧和预估第4对匹配点的方法实现对场景的快速跟踪,再通过手机端的SQLite数据容器存储3D模型实现了本地渲染,减少了从服务器下载3D模型的时延和对无线网络带宽的占用.实验结果表明,文中系统能对大量目标进行有效地识别和快速跟踪,且不依赖服务器实现虚实场景的融合显示.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增强现实技术逐渐成为下一代人机接口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增强现实技术使用户可以容易地进入人们本来不能进入的微观世界,以及人们不能直接进入的特殊环境,并为人们的研究工作构造理想的交互环境,比如观察分子立体结构、探索基因芯片本质的增强现实系统等。增强现实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技术、网络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广泛应用于医学、军事、工业、娱乐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首先介绍了增强现实的定义和组件,接着分析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现状,并提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讨论了增强现实技术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表明,将增强现实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增强现实是一种通过计算机将虚拟数据和现实环境相融合的技术,能够呈现给用户一种全新的交互模式,提高用户对真实世界存在元素的感知能力。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增强现实技术成为研究热点,并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互联网技术和移动设备的迅速发展为其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传统的博物馆一般展览方式枯燥单一,展品虽多,但传达的信息量却很少。移动增强现实形式的博物馆展览通过蓝牙定位技术进行馆内导览,针对不同类型的展品选用二维码标识识别或者自然特征识别,在移动设备上将展品或展馆信息与虚拟信息进行叠加,从而增加展览的趣味性,使被动式的参观方式转变成互动式的参观方式,实现博物馆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6.
7.
增强现实技术是近年来人机交互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增强现实环境下加入触觉感知,可使用户在真实场景中看到并感知到虚拟对象.为了实现增强现实环境下与虚拟对象之间更加自然的交互,提出一种视触觉融合的三维注册方法.基于图像视觉技术获得三维注册矩阵;借助空间转换关系求解出触觉空间与图像空间的转换关系;结合两者与摄像头空间的关系实现视...  相似文献   

8.
9.
随着我国越来越重视对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特殊儿童幼儿园的人性化设计也成为了近几年热门的设计方向。导视系统的设计在特殊儿童幼儿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完善的导视系统设计能够创造人性化的特殊教育幼儿园环境、儿童主体意识的确立和强化、对特殊儿童意愿需求的尊重和理解。同时,也能够让特殊教育儿童在使用中感到非常方便、自然。本文旨在构建功能合理的、具有人情味的、准确体现环境意象的导视系统设计,并且通过优秀的导视系统设计提高儿童在空间内行动的便捷性和安全性,提高空间环境使用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
智能手机的移动增强现实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源  陈靖 《计算机科学》2012,39(103):493-498
随着增强现实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技术的革新,移动增强现实(M-AR)技术得以脱离体积庞大的PC机设备的限制,使其向户外和无线化发展成为可能,并由此推动了增强现实技术在智能手机上的应用。针对智能手机的移动增强现实技术在应用发展中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较为系统地阐述了该领域最新的发展状况,并展望了该技术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随着增强现实技术和移动技术的发展,增强现实技术在手机广告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慢慢地不再只是噱头,而是实际能为商家带来利益的广告手段之一。本文结合增强现实技术的特点,对手机广告中的增强现实技术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显示其前景将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12.
教学和科研是两个具有很强互动性的学习范畴,科研为教学提供素材,教学为科研 提供创新灵感。针对《工程图学》的教学,探讨了以教研互动增加课堂信息量、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的教学实践方法,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实现模型虚拟展示的教学案例,说明了“给课堂加点料”不 仅使课堂讲授变得生动和饱满,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  相似文献   

13.
虚拟现实(VR)技术已慢慢渗透到发展的各个方面,而在虚拟现实的基础上诞生了增强现实(AR)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的在教学中的应用亦逐渐广泛.本文以车床CA6140为例,依据增强现实技术的特点,阐述了将增强现实技术结合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过程,探讨了增强现实(AR)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刘佳  方韬  陈大鹏  郭斌 《测控技术》2023,42(4):67-74
随着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仅包含视觉的增强现实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而加入触觉信息形成的视-触觉融合的增强现实系统却越来越受到关注。触觉设备是将真实环境和虚拟环境连接起来的纽带。然而,触觉设备在视场中的存在会带来两个问题,一方面触觉设备占据了很大的视觉空间,另一方面触觉设备的定位往往会出现较大的误差,导致了视-触觉增强现实的真实性下降。为了增加使用者的体验感,提出一种高保真视-触觉增强现实环境的搭建方法。首先基于改进的ORB(Oriented FAST and Rotated BRIEF)和KLT(Kanade-Lucas-Tomasi)增强现实跟踪注册算法搭建稳定的视觉增强现实环境。其次提出了一种能校准触笔位置和方向的方法,以提升交互体验。然后提出一种基于力反馈的触觉渲染算法,最后使用改进的全局泊松方程和Criminisi算法对触觉设备进行隐藏和修复,减小因触觉设备存在对用户沉浸感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增强现实技术是新兴计算机仿真技术的代表之一。上述技术既保留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感,又将虚拟信息无缝地融入其中,对现实世界起到了辅助增强的作用。它的特性与军事训练基于现实、面向实战的需求十分吻合。因此,系统地梳理了增强现实关键技术及特点,在此基础上以应用射击训练、班组战术训练和装备维修训练这三种典型军事训练科目为例,分析了以上科目中依然存在的瓶颈问题,研究了如何针对性地融入增强现实技术,理论阐明了应用后对训练效果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6.
增强现实技术可以提供在一般情况下,不同于人类可以感知到的信息.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电力仿真培训系统的不足和改进方案,提出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实现电力仿真培训这一新思路,并对新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增强现实技术在虚拟演播室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虚拟演播室是虚拟现实技术和视频合成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场景是计算机生成的三维场景,由于人们对虚拟场景和复杂度的无限要求,使得场景的实时显示十分困难,使用基于图像的绘制技术构造虚拟空间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虚拟演播室中,演员需要与三维运动虚拟物体进行交互,运用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将三维虚拟物体与基于图象绘制的虚拟场景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康波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6,14(11):1431-1434,1455
增强现实是一种正在发展的新技术,它将由计算机产生的虚拟场景或信息准确叠加到真实环境中,可以增强用户对真实世界的感知与交互能力;对用户视场及视点的跟踪是增强现实中实现虚、实场景配准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对增强现实中跟踪技术性能要求的讨论,介绍了基于磁场、声学、惯性、光学传感等多种跟踪技术,分析了各种方法的跟踪性能与局限性,认为以基于视觉跟踪为主的混合跟踪技术将是增强现实系统的主流跟踪技术,重点论述了基于视觉的跟踪与基于视觉一惯性的混合跟踪技术及其有待解决的问题,并针对户外增强现实中的跟踪技术做了专门讨论。  相似文献   

19.
苏宏  康波 《计算机工程》2009,35(4):268-270
跟踪技术是增强现实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它致力于解决虚拟信息与真实环境的精确配准问题,构建稳定、高效的增强现实系统。通过分析增强现实系统的跟踪需求,指出单一跟踪存在的不足,说明采用混合跟踪技术的必要性,论述了基于视觉一惯性的混合跟踪技术及其在增强现实中的应用,实现了一种基于VisTracker视觉-惯性混合跟踪器的增强现实实验系统,并给出调试结果。  相似文献   

20.
《微型机与应用》2015,(16):80-82
首先对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背景及理论基础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提出了增强现实技术在晶体结构教学上的应用。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分别用于Web程序和应用程序的制作方案。利用计算机、摄像头和制作的标识立方体组成一个电教工具。在真实的场景中对虚拟的晶体结构进行操作,有利于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交互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最后对设计进行了测试分析,提出了优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