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长江中游航道整治线宽度确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枢纽下游航道整治线宽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长江中游的水沙特点,对影响长江中游航道整治线宽度的各因素进行分析,认为整治线宽度与河宽的比值可表示为整治前后水深比值的指数形式,并采用长江中游周天河段整治线宽度的试验结果来确定指数值,从而得出整治线宽度的计算公式。该公式应用于长江中游周天河段、窑监河段、牯牛沙河段的计算结果表明,该公式适用于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中游浅滩航道整治线宽度的计算。  相似文献   

2.
利用整治线宽度确定的统一公式,以碾子湾、陆溪口及武桥水道为例,分别计算了各水道的整治线宽度。碾子湾水道和陆溪口水道计算结果与工程设计基本一致,武桥水道采用本文方法能够得到整治前后流量调整比例。应用实例均表明平衡系数公式为系数确定提供了依据,统一公式能够用于复杂整治河段整治线宽度确定。  相似文献   

3.
根据水利枢纽下游浅滩的碍航特性以及是否受到枢纽下泄水流的非均匀流影响,将碍航浅滩分为4种类型,分析了非恒定水流的输沙能力,讨论了碍航浅滩年内输沙不平衡的处理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枢纽下游航道整治线宽度计算公式。该公式简化后与规范所推荐的公式一致,并采用汉江资料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整治河段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分析黄河北干流水沙特征基础上提出用实测河床断面资料确定航道整治线宽度的方法—河床断面法.资料分析表明,黄河北干流的河床断面形态有一定的规律性.根据这些规律可以确定在某种整治水位条件下的航道整治线宽度.该方法亦可用于其它冲积性河流.  相似文献   

5.
冲积河流航道整治线宽度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乐培九  李旺生 《泥沙研究》1991,(2):46-51,57,93
本文根据水流连续方程、运动方程和输沙平衡方程,并引入沿程河床及整治前后河床的相对可动性或稳定性为常数的假定,获得了冲积河流沿程河相关系及航道整治线宽度的理论公式.该公式能较好地反映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河段等天然河流沿程河宽和水深相互关系的实际,也能与赣江、北江等河流整治前后河床断面形态的调整相吻合,并为水槽试验资料所证实,可广泛应用于沙质和卵石河床航道整治工程治导线的设计.  相似文献   

6.
冲积河流航道整治线宽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作者通过回顾以往研究 ,从泥沙运动和河床演变理论出发 ,分析讨论了整治线宽度的几个概念问题 ,提出了浅滩“整治前后多年平均年内输沙总量相等”的观点 ,推导了相应的整治线宽度公式 ,并根据概化水槽试验及多条天然河流的实测资料进行验证 ,还讨论了整治线宽度公式形式、参数确定、来水来沙影响、悬沙造床情况、整治水位与整治线宽度关系等问题 ,得出了新的认识和论点。研究成果较以往研究在理论上有进步 ,为今后深入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也可供有关浅滩航道整治工程设计所参考  相似文献   

7.
估算平原河流航道整治线宽度的理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平原河流航道整治中,设计航道整治线宽度以达到预期的整治水深,是一个尚未得到满意解决的问题.本文分别根据最小单位水流功率理论和输沙平衡原则,导出了同一的整治线宽度估算公式,并将之应用于东平水道的航道整治.整治水深的计算值与实测值比较,表明本文提出的估算公式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8.
张家洲南港下浅区是长江下游重点碍航浅滩之一,实施航道整治工程十分必要。对该浅滩的演变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本着因势利导的原则,借助物理模型进行了航道整治方案的试验研究。通过整治效果、防洪影响等综合比较提出了推荐方案。航道整治工程于2001~2003年实施,实测资料分析表明,工程实施后,下浅区消失,航道条件明显改善,不仅达到现行航道维护尺度,而且满足《长江干线航道发展规划》中规划的近期航道建设标准,实现了预期的整治目标。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中下游河道整治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重点河段得到不同程度的治理,防洪能力得到增强,航道有所改善。在河道整治和管理方面取得的主要经验有:整治必须以河势控制规划为指导,以河道观测分析和科学试验研究为基础;领导重视,各部门共同努力,抓好河道管理的各个环节;扩大投资渠道,加速长江河道整治步伐。做好今后河道整治与管理工作的意见:编制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治理规划,编制长江中下游河势控制应急工程报告,抓紧重点河段的整治,开展长江河口段综合治理工作;大力贯彻《水法》和《河道管理条例》;搞好护岸工程建设;加强河道观测分析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滩性分析,提出了疏炸与治导相结合的整治原则,在分析西津水位调节对Ban滩河段影响的基础上,对设计方案在水位,流态,输沙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试验,并根据试验中反映出的问题,对整治线宽度,炸礁范围等方面提出修改方案,试验表明:修改方案II实施后,滩位比降增大,航槽输沙能力明显增强,水流平顺,沿程横流亦在允许范围内,工程效果明显,为了进一步论证工程方案的泥沙输移的效果还进行了整治前后定床输沙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1.
长江南京以下河段深水航道整治基本原则与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南京以下河段江阔水深,航运自然条件优越,通过河床条件的归类分析,结合航道现状和沿江两岸外部需求及限制条件,表明南京以下河段具备建设12.5 m深水航道的良好条件,但同时航道整治还存在一些疑难问题.进而从河道综合治理与利用出发,提出了深水航道整治的基本原则,并针对河床条件较差、碍航严重的典型浅滩河段,提出了初步的整治思路及相应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河道生态流量基本理论方法,针对长江中下游河道实际情况,选取宜昌站和汉口站作为控制性断面,采用改进河道湿周法计算长江中下游各河段最小生态流量,进一步根据鱼类产卵繁殖所需流速,估算了长江中下游各河段的适宜生态流量,并利用Tennant法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计算结果为,宜昌、汉口站断面的最小生态流量为2315m3/s3、124m3/s,分别占多年平均天然流量的16.7%、13.8%;宜昌、汉口站断面的适宜生态流量为8154.7m3/s1、6663m3/s,分别占多年平均天然流量的65.7%、73.6%。该研究结果为长江中下游的河流生态环境保护及水资源科学配置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下游分汊河道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长江中下游分汊河道的稳定性,在总结其 演变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分汊河道赖以长期稳定的原因,并用河床自动调整理论和能耗最小假说来加以解释。认为特定的来水来沙条件和汊道进出口节点的控制作用,使得分汊河道 的能量分配可以通过向支汊输送一定流量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赵义  周劲松 《中国水利》2006,(6):34-35,60
随着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长治工程”逐步发挥作用和三峡水库的蓄水运用.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的水沙条件与2002年之前编制《长江中下游河道采砂规划报告》时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为更好地发挥规划的宏观指导作用,迫切需要尽快对《规划报告》进行修编、补充和完善。此次规划修编的特点是充分考虑长江上游三峡工程等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影响,体现规划的宏观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增加采砂能力建设的内容。研究将吹填造地等工程类采砂纳入规划范围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生态护岸工程现状、需求及型式等的分析,探讨了生态护岸的发展趋势及其应用前景,提出需要进一步加强生态护岸研究.要更加重视从生态角度加强对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崩岸与险工段河段的综合整治,同时还需开展对不同类型生态护岸防护机理、生态效应、已实施护岸工程的生态修复技术及生态护岸设计规范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流域发生超过其时现状防洪标准洪水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长期存在。未来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共同作用下,超标准洪水的影响会更加严重。本文针对长江中下游干流防洪区,综合采用情景分析、水文分析、洪水淹没和影响分析等方法,设定了未来到2035年、2050年和2100年的1000年一遇超标准洪水共9个情景方案,其中,3个未来年份情景下的降雨径流分别按较现状增加5%、10%和15%考虑。通过分析得出,在未来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组合情景下,长江中下游干流防洪区遇1000年一遇洪水,2035年、2050年和2100年淹没区受影响人口将由基准年(2020年)的1768万人分别增加到2888万人、3536万人和3065万人,经济损失将由基准年的12669亿元分别增加到30533亿元、52599亿元和87264亿元。淹没区受影响人口最多可达现状的1.52倍,直接经济损失最大可达现状的6.89倍。现状防御体系在面对未来超标准洪水情景时必将更加脆弱,分析结果可以为流域制定长期可持续的应对未来变化条件下的防洪减灾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2020年长江流域出现了历时长、范围广的强降雨过程,7月3日至8月17日,长江流域共发生5次编号洪水,长江中下游河道洪水过程及特性变化直接关系到长江流域的防洪安全.基于此,根据最新实测资料分析了2020年汛期长江中下游河道洪水过程及特性,并初步研究了三峡水库削峰对长江中下游防洪的影响,取得了一些新的...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中下游五省抗旱减灾对策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长江中下游五省历史干旱事件的整理,分析该地区旱情旱灾特点,并从自然环境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分析干旱灾害的成因,提出长江中下游五省今后一段时期内抗旱减灾的对策思路,为该区域有效提高整体抗旱能力,降低干旱灾害损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