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机械传动》2016,(1):77-81
为提高混合驱动连杆机构动态静力分析的效率及可靠性,提出了相应的向量键合图法。基于平面移动铰的运动约束条件,建立了更加简明的平面移动铰向量键合图模型。根据混合驱动五杆机构构件间的邻接关系,将平面运动刚体、旋转角及移动铰的向量键合图模型组合起来,建立了混合驱动五杆机构向量键合图模型。针对微分因果关系及非线性结型结构给该类机构自动建模与动力学分析所带来的代数困难,提出了有效的增广方法。在此基础上,推导出更加简明实用的系统驱动力矩及运动副约束反力的统一方程,实现了混合驱动五杆机构系统计算机辅助动态静力分析。通过实际算例说明了所述方法的可靠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魏宏  谢进  陈永 《机械设计与研究》2004,20(Z1):247-248
本文主要研究了利用混合驱动平面五杆机构实现点位对应和控制问题,在分析了五杆机构的误差、可动性、构形选择、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该五杆机构的优化模型和动力学模型的简化方法.最后给出了简单的PD控制算法.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基于键合图理论的混合驱动七杆机构的动力学分析方法,给出了机构的键合图模型,为确定混合驱动七杆机构的主辅驱动力、力矩大小提供了一种规则化、适合于计算机自动生成的动力学方程式,并给出了其动力学分析的一个具体实例。  相似文献   

4.
混合驱动柔索并联机器人的设计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使柔索并联机器人高效率、大负载、高性能的运动输出,根据并联机器人机构结构综合理论,设计一种新型混合驱动柔索并联机器人机构,给出机构虚拟样机模型,该机构通过混合驱动平面五连杆并联机构驱动柔索牵引末端执行器完成期望轨迹跟踪运动。基于牛顿—欧拉方法,建立混合驱动柔索并联机器人系统的动力学方程,结合实例进行力学分析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混合驱动柔索并联机器人机构设计合理,数学模型正确,为混合驱动柔索并联机器人物理样机设计制造和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牛头刨床六杆机构为研究对象,考虑机构中的2个移动副和除驱动转动副以外的4个转动副都为含间隙的运动副,使用ADAMS分析软件对理想无间隙的六杆机构、只含转动副间隙的六杆机构、只含移动副间隙的六杆机构以及含上述混合间隙的六杆机构进行动力学仿真,将4种情况中的六杆机构仿真数据进行对比,从而明确了混合运动副间隙对于六杆机构相关动力学参数及特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运动副间隙的数量和类型均增加的混合运动副间隙降低了六杆机构的稳定性以及运动精度,导致机构出现了高频率的振荡,最终削弱了六杆机构的动力学性能,但其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可抑制移动副间隙造成的机构的振荡。  相似文献   

6.
基于功率键合图的混合驱动五杆机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基于键合图理论的混合驱动五杆机构的动力学分析方法,给出了机构的键合图模型.为确定混合驱动五杆机构的主辅驱动力、力矩大小提供了一种规则化,适合于计算机自动生成的动力学程式,并给出了其动力学分析一具体实例。  相似文献   

7.
基于凯恩动力学方程、数字-符号方法和并行计算建立了杆长和惯性参数可变平面可调五杆机构的动力学解析模型,并对驱动构件质量和杆长对驱动力/力矩的影响进行了仿真分析。将动力学模型的推导问题转化为特定条件下运用运动学和动力学计算公式求解机构驱动力矩的问题,并将广义坐标以及驱动构件杆长和惯性参数作为符号量,导出了模型矩阵元素数字-符号表达式。  相似文献   

8.
对于平面2自由度九杆机构,混合驱动机构的识别是其研究与应用的难点.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消去元桁架的混合驱动机构判断方法.先确定一个原动件,然后通过消去元桁架得到原动件组合,在此基础上根据连架杆和非连架杆判断准则确定混合驱动机构.以七杆机构为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将该方法运用于平面九杆机构,以机构的3种自由度类型为基础,考虑连架杆输出和非连架杆输出两种情况,分别得到10种和33种混合驱动机构,为平面九杆混合驱动机构的分析与设计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混合驱动六杆机构的轨迹特性及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合驱动机构是一类多自由度机构,是一种柔性机械系统。它的基本思想是采用常规电机和伺服电机作为其动力源,常规电机为系统提供主要动力,伺服电机起运动调节作用,两种类型的输入运动通过一个多自由度机构合成后产生所需要的输出运动。本文首先对混合驱动六杆机构的轨迹进行了分析,然后又在混合驱动六杆机构逆运动学分析的基础上,以机构输出轨迹偏差最小建立目标函数,建立了实现给定轨迹的优化设计数学模型,通过对一个示例优化设计得到了混合驱动六杆机构的尺寸参数。  相似文献   

10.
混合驱动平面五连杆机构优化设计与迭代学习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混合驱动平面五连杆机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和轨迹跟踪迭代学习控制研究.首先,以伺服电机角加速度波动最小为目标函数,应用遗传算法对混合驱动平面五连杆机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其次,对混合驱动平面五连杆机构进行轨迹跟踪指数变增益D型和闭环PD型迭代学习控制研究;最后,结合实例进行混合驱动平面五连杆机构轨迹跟踪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迭...  相似文献   

11.
柔性机构应用越来越广泛,且在很多机械系统中能有效替代某些刚性机构,从而使整个机械系统达到刚柔并济的目的.在研究混合驱动机构和柔性四杆、五杆机构的基础上,对混合驱动六杆机构进行变型设计.首先利用虚功原理建立二自由度柔性铰链六杆机构的伪刚体模型,得出该机构的伪刚体模型的普遍公式.同时,建立了该机构的拟柔性模型,并得出了拟柔性模型的普遍公式.然后对二自由度柔性铰链六杆机构进行了仿真,得出相关数据,建立了相关转角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在普遍公式的基础上解出在施加不同载荷下的二自由度柔性铰链六杆机构驱动杆转角的理论值.最后对仿真值与理论值进行了对比分析,证明了理论推导过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牛头刨式平面六连杆机构的运动学特性,利用SimMechanics 搭建了运动学模型并对其仿真,得到了该机构中关键点滑块在驱动力作用下的瞬时位移、速度、加速度的运动曲线。仿真结果表明:运用该方法既无需数学建模与编程又能够快捷、准确、直观地显示机构的运动轨迹,是复杂平面连杆机构仿真分析较好的方法,能够为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优化和开发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研究与开发,建立了一个相对独立的Z-M\型脉动无级变速器系列的CAD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Z-M型脉动无级变速器的主传动机构—可调六杆机构的运动学分析;机构参数优化;零部件及其整机的三维几何造型和参数驱动式零件图的绘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研究与开发,建立了一个相对独立的Z-M\型脉动无级变速器系列的CAD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Z-M型脉动无级变速器的主传动机构—可调六杆机构的运动学分析;机构参数优化;零部件及其整机的三维几何造型和参数驱动式零件图的绘制。  相似文献   

15.
SCR烟气脱硝系统自适应混合动态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火电厂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烟气脱硝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准确的动态模型是SCR运行优化的基础,在机理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核偏最小二乘(KPLS)模型修正机理模型偏差,构建了SCR脱硝系统的自适应混合动态模型。利用现场实际运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与机理和数据模型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自适应混合模型结合了机理和数据模型的优点,准确描述了SCR脱硝反应的动态过程,具有更高的拟合和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6.
陈静 《中国机械工程》2013,24(8):1007-1012
基于模块化设计技术,研究了一种完全由直线电机驱动的新型四轴联动数控机床,并介绍了其基本结构型式。以该机床并联主轴模块为研究对象,基于虚功原理,并结合其运动学特性,建立了该主轴机构的刚体动力学模型。以此,提出了机床配重质量配比优化方法,对单边并联双直线电机驱动力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相同运动规划条件下,该方法可显著降低电机负载功率,有效提升数控机床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17.
Z型反转六连杆机构是地下铲运机工作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某型号地下铲运机工作装置数学模型,采用复合形法的修正算法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对优化后铲运机工作装置主要性能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经过优化,工作装置的各项性能均得到提高和完善,满足企业对工作装置的改进和更新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钱志良  苏桂生 《机械设计》2001,18(11):24-26
以主动曲柄和从动摆杆间的给定运动关系为基础,通过引入二自由度五杆机构及其连杆铰接点曲线,提出了六杆函数机构的轨迹逼近-函数插值轮换综合法。  相似文献   

19.
装载机工作装置的遗传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玉根  王国彪 《中国机械工程》2005,16(6):487-489,494
反转六连杆机构是装载机工作装置的重要部分。建立了反转六连杆机构的数学模型,采用基于违约解转化法的遗传算法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并对装载机工作装置进行了性能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采用优化设计后,铲掘位置时的反转六连杆机构传力比提高了7.22%,工作装置的性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20.
研究带约束六杆机构的优化设计问题,针对其在机翼中的特殊构造,提出解析求解该机构的一种新算法。以该算法求解输出和期望输出构成最小二乘为目标函数,以六杆机构3个可动铰点坐标值为设计变量,建立满足其在飞机副翼操纵系统中约束的优化模型。利用复合形法求解该模型,并通过典型算例的验证,表明优化模型的合理与该新算法的可靠、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