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BRAS作为IP城域网业务控制层管理用户及流量的核心设备,其可靠性设计是实现城域网高QoS的重要保证。在目前BRAS热备技术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本文提出了端口聚合、分场景冷备等多种可靠性设计方案,并对各种方案的优劣势及适用场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IP城域网作为三网融合的基础性平台,其在固网宽带建建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IP城域网对其业务控制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BRAS组网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靠的BRAS组网,是保证电信级业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本文将在分析BRAS组网可靠性影响因素及要求的基础上,探讨BRAS设备内可靠性、设备间可靠性及链路可靠性,并结合实际案例作出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四川广电各地市目前城域网现状,通过几个典型的组网技术做出分析,对各地城域网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IP城域网业务接入控制层业务备份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来越多的电信业务通过IP网络承载,对IP城域网的可靠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业务接入控制层在IP城域网中是多业务融合承载的关键设备,在网络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功能.根据运营实践和业务测试,分析了业务接入控制层设备业务备份目前的技术现状,提出了在新型承载网络架构中构建高可靠性业务接入控制层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IP城域网现状,结合城域传送网网络结构和技术特点,探讨了汇聚型OLT设备下的IP城域网组网方案.  相似文献   

6.
首先介绍了精品IP城域网引入的原因,并详细介绍了精品IP城域网的网络特性.然后从业务承载、骨干网络、接入网络、其他系统等四个方面对精品IP城域网的建设思路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BRAS面向业务接入控制层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网络电信化的发展趋势,使原先服务供应商和用户的关键接触点BRAS设备,也萌生出许多新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目前,有不少人对BEAS在宽带网络中的作用还停留在“认证计费、用户管理”等宽带业务接入的传统要领上,这些公是BRAS组网中供应商和用户的关键接触点BRAS设备,也萌生出许多新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当前IP城域网的网络架构和链路检测机制,对IP城域网业务保护的组网策略进行分析及讨论,以期提高IP城域网承载业务的安全性及保障业务运营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0.
多业务控制网关是业务控制网关的发展趋势,随着运营商进入全业务运营,业界各主要厂家也针对运营商IP网络承载多业务的需求,推出了多业务控制网关设备以满足需求。  相似文献   

11.
IP城域网作为多种业务承载的平台,建网的目的是立足现有业务,使IP城域网高度可控、易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目前IP城域网暴露出一些问题.从技术原理上讲,采用VLAN TAG进行交换的V-SWITCH技术能够解决IP城域网面临的实际问题.从城域网的架构和业务分析入手,根据V-SWITCH技术原理和优势,提出了采用V-SWITCH技术实现同城互联业务的方案以及BRAS侧挂于SR的组网模型.  相似文献   

12.
IP城域网二平面的建设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了城域网现状和业务承载以及建设二平面的必要性,并在介绍城域网二平面承载的业务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城域网二平面的建设思路,最后介绍了上海贝尔城域网方案。  相似文献   

13.
无线数据业务具有广泛的应用需求。基于有线基础网络,提出了可以覆盖全市范围的无线IP网络的网络层设计方案。首先介绍了系统结构和各组成部分,详细介绍了系统控制中心(SCC)和业务处理中心(SPC)的功能,并给出了SPC详细的业务处理流程。随后,分析了移动终端切换时的切换过程,并通过模拟实验证实了该方案的可行性。该方案是对原有有线网络进行了扩展,支持无线IP终端在全网内的移动接入,它对现有网络的改动较小,支持多部门共享专用无线资源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IP城域网优化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强 《电信科学》2007,23(10):53-56
本文结合IP城域网优化中多业务、分组化的需求,对于现有的各种多业务承载解决方案的特点和应用进行了比较和分析,通过实际案例探讨了分组化多业务承载的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城域传输网的业务要求、规划原则以及宽带多业务传输网的几种实现方案,最后提出了吉林省城域传输网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当前HFC传输网与IP城域网的资源共享问题,对当前的DVB和IPTV两个数字电视平台的技术特点作了比较和分析,在前端和用户端对如何实现统一认证和资源共享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两网的融合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