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化学改性处理对天然浅绿色彩棉纤维性能的影响。通过碱处理和戊二醛交联对纤维品质较差的浅绿色彩棉纤维进行改性。测试了碱处理及戊二醛交联后浅绿色彩棉纤维的强伸性能、弹性回复率、回潮率及纤维形态结构。试验表明:经碱处理后,浅绿色彩棉纤维强伸性能、弹性回复率得到改善,用17%氢氧化钠溶液处理10 min的浅绿色彩棉纤维性能提高较显著;经戊二醛交联后,浅绿色彩棉纤维强度增强,断裂伸长率下降,且随着接枝率的增大,断裂伸长率趋于降低,弹性回复率趋于增大。  相似文献   

2.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棉纤维在ZnCl_2溶液中膨胀后其逆转区域的形态结构。经ZnCl_2溶液处理过的棉纤维其逆转结构两侧的原纤聚集体尺寸存在明显差别。通过对四个品种的棉花进行研究发现,逆转结构两侧的原纤维细度不同。在棉纤维的形态结构中,其结构轴向逆转的遗传特性占主要地位。逆转长度通常称为逆转区间(reversal zone),可延伸几个微米,视品种不同其逆转频率为2~27次/cm。在正交偏振片下观察完全成熟的棉纤维的逆转呈小暗带状。许多研究人员已注意到,棉纤维结构轴向逆转处是其结构的弱节,纤维在接近逆转处要比远离逆转处更易断裂。目前,对棉纤维结构逆转区域形态结构方面的研究甚少。本文介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经ZnCl_2溶液处理过的纤维其逆转区域原纤维的外部特征。  相似文献   

3.
选用黄柏提取物、艾蒿提取物和单宁酸对棉纤维进行改性处理,制备具有抗菌、防螨功能的改性棉纤维,测试抗菌防螨棉纤维的纤维形态、力学性能、表面摩擦性能、抗菌性能、防螨性能.结果表明,与普通棉纤维相比,抗菌防螨改性棉纤维的断裂强度略微下降,断裂伸长率有所增加,且纤维摩擦系数增大;改性棉纤维具有优异的抗菌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  相似文献   

4.
棉纤维香蕉纤维混纺纱的开发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改善棉纤维香蕉纤维混纺纱的性能,针对脱胶香蕉纤维粗、硬及成纱性能较差的特点,对香蕉纤维进行了化学改性处理,并对棉纤维香蕉纤维混纺纱工艺进了调整和改进.结果表明:在纺纱前对香蕉纤维进行化学改性处理并适当调整纺纱工艺有助于提高棉纤维香蕉纤维混纺纱的可纺性能,提高成纱强力,改善成纱条干和毛羽.  相似文献   

5.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棉纤维质量和强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纤维可以在纤维表面形成刻蚀、改性等物理化学变化,但对纤维自身的性能也有所影响。文章通过在不同条件下,利用等离子体对棉纤维进行处理,探讨等离子体处理对棉纤维质量、强力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阳离子改性剂SA对木棉纤维进行阳离子改性,优化了木棉纤维阳离子改性工艺条件,探讨了阳离子改性对木棉纤维微结构和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阳离子改性处理,木棉纤维的微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染色性能有所提高,耐洗牢度比未改性木棉纤维提高半级。  相似文献   

7.
徐静 《印染》2014,40(1):18-20
在壳聚糖/棉混纺纱线染色中,针对壳聚糖纤维对染料吸附快,造成棉纤维得色浅,匀染性差的问题,采用阳离子醚化剂3 氯 2 羟丙基氯化铵,对棉纤维进行阳离子醚化改性处理,以提高棉纤维对染料的吸附速率。壳聚糖/棉混纺纱的阳离子醚化改性处理的最佳工艺为阳离子试剂50 g/L,纯碱20 g/L,温度60 ℃,处理时间40 min。改性的壳聚糖/棉混纺纱采用活性染料染色后,染色的同色性提高,染色牢度良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端环氧基季铵盐类改性剂对棉织物进行改性处理,考察了改性剂及Na OH用量、温度、时间等改性条件对棉纤维改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棉纤维经20 g/L阳离子改性剂、10g/L Na OH在80℃浸渍处理50 min后获得了较好改性效果;活性染料染色时改性棉织物固色率和染色深度(K/S)提高,染料利用率增加;棉织物改性处理后纤维表面Zeta电位升高,验证了棉纤维与改性剂发生接枝反应。  相似文献   

9.
对纤维素纤维壳聚糖改性,是提高染料上染率的有效方法。棉纤维经壳聚糖处理后,再用植物染料玫红进行染色。探讨壳聚糖改性液浓度、浸渍温度、和浸渍时间对改性效果的影响,以及p H值、染料用量和染色时间对染色效果的影响。实验证明,壳聚糖对棉纤维的改性工艺为:壳聚糖改性液40%,80℃浸渍35min;玫红染色工艺为:染料用量3%,p H值8,95℃染色50min。改性后棉纤维的上染率提高。  相似文献   

10.
使用阳离子改性剂环氧季铵盐(3-氯-2-羟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对棉纤维进行改性后再和毛纤维进行一浴法染色,2种纤维的ΔK/S值低于0.5,维持在0.25左右,同色性良好。棉纤维最佳阳离子改性工艺:改性剂用量60 g/L,NaOH用量20 g/L,改性温度70℃,改性时间60 min,浴比1︰50。  相似文献   

11.
针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UHMWPE)因纤维表面光滑,造成纤维与树脂基体间的界面黏结度低的缺点,采用等离子处理方法对UHMWPE纤维的表面进行改性。利用台式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等探究改性前后UHMWPE纤维的性能,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分析等离子处理纤维过程中影响纤维性能的因素,再利用纤维束抽拔法测试纤维束与树脂之间的黏结力。结果表明:采用等离子处理方法最佳处理时间为4 min、舱内的压强为5 Pa、处理的功率为110 W;改性处理后,纤维表面的活性基团明显增多;改性后纤维表面明显有刻蚀作用,纤维表面接触角下降28. 95%,纤维与树脂基体的黏结度提高约28. 35%。  相似文献   

12.
采用黄连素对阴离子改性棉纤维进行染色,分析了染色pH、温度、时间、染料用量对改性棉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探讨了黄连素对改性棉纤维的染色动力学和热力学影响,测试了染色织物的牢度。研究结果表明,黄连素对改性棉纤维最适宜的染色条件为:黄连素用量2%,pH 8,温度60℃,保温时间60 min。在该条件下,改性棉纤维可获得较深的颜色,且黄连素在改性棉纤维上的吸附速率较快,染料在改性棉纤维上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13.
改性涤纶经过多年的研究,在诸多性能方面已经与棉纤维接近甚至超过棉纤维,本文设计织造了三种改性涤纶纤维(Porel纤维、Paster纤维和超柔丽纤维),精梳棉纤维和普通涤纶纤维五种面料,并分别测试了其湿性能方面的表现。结果表明三种改性涤纶相对普通涤纶而言各项指标都有明显提升,在保留普通涤纶速干性的同时,吸湿性方面也得到大幅改善。  相似文献   

14.
《印染》2015,(11)
采用氯乙酸对棉纤维进行阴离子改性,考察了氯乙酸质量浓度、乙醇体积分数、改性温度和时间对黄连素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氯乙酸改性棉纤维的优化工艺为:烧碱150 g/L,乙醇40%,30℃碱处理2 h,再用氯乙酸150 g/L,乙醇40%,60℃改性2 h;改性棉织物在黄连素2%(omf),p H=5,60℃染色60 min的条件下,可以获得较深的颜色,但其色牢度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5.
改性涤纶经过多年的研究,在诸多性能方面已经与棉纤维接近甚至超过棉纤维,本文设计织造了三种改性涤纶纤维(Porel纤维、Paster纤维和超柔丽纤维),精梳棉纤维和普通涤纶纤维五种面料,并分别测试了其湿性能方面的表现。结果表明三种改性涤纶相对普通涤纶而言各项指标都有明显提升,在保留普通涤纶速干性的同时,吸湿性方面也得到大幅改善。  相似文献   

16.
菠萝叶纤维脱胶工艺及染色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不同脱胶工艺对菠萝叶纤维物理性能的影响。用浓烧碱对菠萝叶纤维溶胀改性,并用活性染料对棉纤维、苎麻纤维、改性的菠萝叶纤维和未改性菠萝叶纤维染色。结果表明,菠萝叶纤维对活性染料的染色性能介于棉纤维与苎麻纤维之间,改性后的菠萝叶纤维对染料的上染性和提升性显著提高,可用活性染料染中深色或深色。  相似文献   

17.
为制备具有较高吸水性及稳定性的超吸水纤维膜,首先利用氯乙酸对NaOH碱化处理后的棉纤维进行改性制备吸水纤维,然后通过溶液分散法将吸水纤维在水中分散成膜制备超吸水纤维膜材料.对纤维膜材料的表面结构、化学结构、结晶结构、热稳定性、羧甲基取代度、吸水性能及力学性能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对棉纤维进行碱化处理可促进氯乙酸与棉...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纤维与棉混纺产品定量分析的新方法——2.5%NaOH法。试验显示,混纺产品中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纤维部分在2.5%NaOH溶液煮沸处理30 min中会全部溶解,而棉纤维不溶解;但棉纤维会有些损伤,取其质量损失修正系数d值1.02可使试验结果准确。与FZ/T01103—2009中的次氯酸钠/硫氰酸钾法对比可知,2.5%NaOH法所得结果与该标准所得结果相对误差<1%,证明了2.5%NaOH法用于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纤维与棉混纺产品的含量检测是可行的,此方法改进了次氯酸钠/硫氰酸钾法中需要2步才能完全溶解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纤维的方法,仅一步即可实现棉与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纤维的分离。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氧化棉纤维氧化前后的性能进行研究,通过制备并测试氧化棉纤维的性能,分析了氧化处理对棉纤维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氧化处理的棉纤维纤维表面光洁度下降,坑穴增多;纤维表面摩擦系数随着氧化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而纤维的结晶度、晶粒尺寸、热学性能及力学性能却随着氧化处理时间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20.
表面科学是一门重要的边缘科学,纤维的表面改性研究对于纤维的高附加值利用和改善其表面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化学改性和酶处理改性的角度介绍了纤维的表面改性研究进展,分析了化学改性和酶处理改性的优点和缺点,最后对纤维素纤维的表面改性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