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化学生物絮凝强化一级处理工艺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浓度城市污水为处理对象,探讨了影响化学生物絮凝强化一级处理工艺除污效能的因素。以对TP、SS、COD和NH3-N的去除效果为评价指标,考察了絮凝剂PAFC投加量、污泥回流比和助凝剂PAM投加与否对工艺除污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AFC的投量(以Al2O3计)为10.6 mg/L时,工艺的除污效果最好;控制污泥回流比为33.3%时,能获得有效的化学生物絮凝作用,而投加PAM对工艺的除污效能无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进行生物絮凝吸附技术处理城市污水试验,着重讨论该技术在中、低污泥负荷条件下,水温10~14℃、pH6.4~6.7、水力停留时间1.5h、溶解氧2.0mg·L-1、污泥负荷0.55~0.10kgBOD5/kgMLSS·d时对BOD5、COD、SS的去除率;高污泥负荷条件下,水温11~29℃、pH5.8~6.4时影响COD、SS等污染物去除率的因素以及在根据回归正交试验所得水力停留时间、污泥负荷、溶解氧三因素推荐组合水平参数条件下高污泥负荷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竹园第一污水处理厂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项目为现有合流污水治理一期系统的续建工程 ,采用化学生物絮凝强化一级处理工艺 ,以去除磷和悬浮及胶体状污染物为主 ,悬浮固体去除率 6 0 % ,总磷去除率 75 % ,处理尾水深水排放长江口 ,可减少排入水体的污染负荷 ,保护长江水质 ,远期预留生物滤池工艺 ,达到环保目标和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
化学生物絮凝/悬浮床处理低浓污水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考察了化学生物絮凝 /悬浮填料床工艺处理低浓度城市污水的效果,并确定了最佳的运行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PAFC投量为 70mg/L(以Al2O3 计为 9. 7mg/L)、PAM投量为 0. 5mg/L、污泥回流比为 33%左右、悬浮填料床气水比为 2∶1,以及化学生物絮凝池各廊道的DO值分别为 1. 9~3. 2、1. 3 ~2. 5、0. 3 ~1. 5mg/L的条件下,处理COD为 105 ~255mg/L、TP为 1. 56 ~7. 97mg/L、SS为 60~228mg/L、NH3 -N为 8. 33~18. 05mg/L的城市污水时,对COD、TP、SS的去除率分别为 75. 8%、76. 2%和 90. 6%,对NH3 -N的去除率 >85%。出水COD、TP、SS、NH3 -N浓度均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5.
6.
7.
8.
城市污水一级强化处理新工艺——生物絮凝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一种新的污水处理方法——生物絮凝法,该工艺的处理机理主要包括污泥的絮凝、吸附和生物代谢作用。讨论了微生物絮凝剂产生的必要条件。就此工艺与其它污水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生活污水生物絮凝吸附强化一级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提出一级污泥絮凝吸附-沉淀工艺,利用回流一级污泥的絮凝吸附作用强化一级沉淀处理。试验证明,处理未经沉淀的生活污水。当HRT为105min,絮凝池污泥浓度1 ̄2g/L、污泥充氧时间1h左右时,COD和SS的去除率分别为60 ̄70%和70%左右。 相似文献
10.
11.
12.
生物絮凝剂絮凝特性与絮凝条件优化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在温度为30℃、转速为150 r/m in、培养时间为24 h的条件下,利用二株芽孢杆菌F2和F6经纯培养分别得到生物絮凝剂1#和2#,将双菌按照1∶1混合培养得到生物絮凝剂3#。采用5 g/L的高岭土配水进行混凝杯罐试验,发现3#生物絮凝剂的絮凝能力优于1#和2#,其絮凝活性物质主要为菌体分泌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正交试验结果表明,3#生物絮凝剂的最佳絮凝条件为:絮凝剂投量为6 mL/L,助凝剂CaC l2的投量为15 mg/L,pH值为8.5,水温为(30±1)℃,采用二段式搅拌(第一段的搅拌速度为160 r/m in、搅拌时间为40 s,第二段的搅拌速度为40 r/m in、搅拌时间为280 s),絮凝率可达98.2%;各因素按照影响絮凝效果的强弱排序为:pH值>水力条件>水温>絮凝剂投加量>CaC l2投加量。 相似文献
13.
14.
15.
磁絮凝强化污水处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对COD、浊度、TP、氨氮的去除效果为考察指标,对城市生活污水进行磁絮凝试验研究.通过试验确定了最佳混凝剂的种类,同时还研究了混凝剂用量、磁粉用量、搅拌条件、药剂投加顺序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磁絮凝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效果要好于传统混凝的,并且磁粉的加入提高了对污水中磷的去除效果,对COD、浊度、TP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提高到61.30%、98.90%、98.13%和18.58%.采用该技术不仅能缩短絮凝与沉降时间,减少絮体体积,而且更易于实现固液磁分离. 相似文献
16.
Flocculation of river silt using chitosan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Flocculation of silt in river water using chitosan was studied in the pH range 4-9, and suspended solid concentrations in the range 20-80 mg/L. Chitosan effectively reduces turbidity due to silt by flocculation and settling. Flocculation efficiency is very sensitive to pH, and reaches a maximum at pH 7. The optimal chitosan concentration required to effect flocculation is 0.5 mg/L and is independent of silt concentration within the range examined. Restabilisation of the suspension is observed at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chitosan, and the amount required for restabilisation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of suspended solids. Flocculation is faster at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silt and the flocs are large and fibrous.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分析介绍了折板絮凝池的设计原理,并从絮凝时间、单池设计流量与折板间距、GT值和流速的选取等方面对具体设计要点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