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十一五"时期丹东市、县蚕业主管部门通过抓好柞园生态建设、柞蚕新技术、新品种推广、蚕场和蚕种执法检查工作,确保我市柞蚕生产获得丰收,实现蚕业增效、蚕民增产增收目标,为进一步稳定我市柞园资源,促进特色蚕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深入全市重点养蚕乡镇调查研究,重点阐述了我市柞蚕生产优势条件,分析了蚕场资源遭到破坏的原因,提出了今后蚕业生产发展应采取的措施和建议,澄清人们"放养柞蚕必破坏生态"的错误思想,回答了只有科学养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深化集体林柞蚕场产权制度改革,加强蚕场生态建设、保持健康稳定的柞蚕生产,才能为找市特色农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3.
正柞蚕微粒子病俗称锈病、渣子病、底子病,是一种由原虫寄生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是当前影响柞蚕生产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在2013年秋蚕上山后,到蚕区调查得知,抽样50把蚕场百分百都有微粒子病,轻者3%,重者43%,由于微粒子病的大量泛滥给蚕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有效地防止柞蚕微粒子病的传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治。一、抓好种茧生产各个环节管理,提高  相似文献   

4.
柞蚕在野外饲养,气象因素直接影响到柞蚕生产的丰欠和蚕民收入的高低。市农业中心果蚕站根据市气象台提供的2013年丹东地区农业气象条件预报资料,分析我市柞蚕生产年景情况,针对自然灾害和柞蚕病虫害防治提出科学对策和措施,以指导我市柞蚕生产安全、稳定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4月18日市农业中心召开传达市农委关于扶贫工作会议,分配市蚕业站负责宽甸满族自治县大西岔镇北江村第八村民组贫困户王贵杰一家柞蚕生产脱贫致富任务。市蚕业站为了完成精准扶贫工作,组织科技人员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我市柞蚕产业优势,统筹帮扶资源、整合帮扶力量,确保帮扶措施和效果落实到户、到人,力争包扶户今年秋柞蚕增产、增收,实现脱  相似文献   

6.
一、当前柞蚕生产存在的问题1.基层蚕业技术人员极其缺乏,以宽甸县为例,一个柞蚕生产大县学蚕学专业的技术干部县乡两级政府只有5名同志,其余的蚕业技术人员都是在实践生产中慢慢成长起来的,但人数也不多,可见技术力量相当薄弱,拥有几十万亩蚕场面积的蚕业大县只有区区几位技术人员,怎样去指导生产,没有科技支撑的产业会逐渐消亡的。  相似文献   

7.
辽宁北部、吉林、黑龙江、内蒙有丰富的柞林资源,可开发利用于养蚕的柞林资源是全国实际利用柞蚕场面积的5倍,目前已用于养蚕的不足2%。因这些地区都是稳定的二化柞蚕区,年养两次柞蚕,霜冻危害甚重,养二化一放产量极低,平均产量不到二化秋蚕的50%。相反辽、鲁、豫等蚕区的蚕场资源过度开发,生存发展的空间已走到极限。基于这一现状,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从环境与化性、化性遗传、控制化性基因组成等基础研究入手,  相似文献   

8.
<正>春柞蚕小蚕实行人工保护育,通过控制蚕业生态环境,减少各种不利的条件和鸟、虫、兽等对蚕的危害,是春蚕生产确保高产、稳产的有效措施,也是无霜期短的地区或阴雨低温年份使秋蚕生产免遭早霜危害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丛娟 《辽宁丝绸》2010,(2):18-18
<正>我省的秋柞蚕稚蚕期正处在雨季,过多的雨水不仅给蚕期管理工作带来不便,同时对柞蚕的威胁也是很大的。多年的经验证明,降雨会直接影响蚕儿保苗率,特别是收蚁遇雨,损失更重。同时还会增加诱发和感染蚕病的机会,造成蚕的后期大量发病死亡,轻者20%,重者可达50%,严重影响蚕茧产量。  相似文献   

10.
柞园示范区建设是探索生态蚕业发展的重要渠道,是推动蚕业加快发展,提升水平,由传统蚕业向现代蚕业转变的有效抓手。如何解决科学利用柞园和建设柞园,成为柞蚕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开展柞园示范区建设,充分开发利用柞园自然资源,推广普及新的适合柞园资源建设管理技术措施,对提高蚕业生产的生态、经济效益,带动蚕民增收,促进柞蚕产业健康有序发  相似文献   

11.
复兴柞蚕之乡再现丝绸之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丹东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生产基地,柞蚕生产也是我市农业生产的骨干项目之一。以蚕业发展为依托的缫丝、织绸、印染等行业也在我市占有重要地位。多少年来,丹东一直是全国的柞丝绸系列化产品的生产基地。丹东素有"柞蚕之乡"、"丝绸之城"之美誉,半个世纪以来,柞蚕丝绸业一直是丹东的传统支柱产业,养蚕业与丝绸工业的发展兴衰史,就是丹东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可见茧丝绸行业在我市经济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杨旭 《辽宁丝绸》2013,(1):4-6,34
为了贯彻落实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精神,市人大农经委深入市农业中心了解和掌握全市农业科技人员情况、存在问题.丹东市果蚕站为了解和掌握全市蚕业科技发展情况,组织人员深入蚕业重点县(市)区、乡镇开展蚕业科技发展情况调查研究,基本掌握了全市蚕业科技机构和人员情况、蚕业科技发展存在问题,并对今后如何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辽宁柞蚕业的发展,迄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辽宁的柞蚕茧产量占全国的70 %以上,世界的60%以上."八五"期间,辽宁省蚕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9.85%,远远超过同期农业的其他行业.可是,最近四年,在辽宁省东部山区的一些柞蚕重点市、县,有人提出要大面积"退蚕还林、以栗代柞",据说出自维护生态平衡的需要.对此,一些文章已有讨论,笔者愿再行浅议.  相似文献   

14.
柞蚕是重要的绢丝昆虫。丝绸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柞蚕业在我国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柞蚕的正式人工放养,以鲁中南山区为早,估计在明朝中叶以前。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有19个省曾放养过柞蚕。80年代后,仍有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山东、河南、贵州、陕西、湖北、四川等省区放养柞蚕。不过,一些老蚕区如山东、河南、贵州,最近几十年,柞蚕业衰落到生产规模与产量仅为历史盛期的20%的水平。相反,吉林、黑龙江。内蒙等新蚕区却有极高的柞蚕业开发兴趣。辽宁是全国柞蚕生产大省,柞蚕茧产量…  相似文献   

15.
我镇现有柞蚕场170万亩,年放养春秋柞蚕17000把,其中放养誊柞蚕2200把(15万亩)左右.放"二毛子"就是同一蚕场在一年内重复放养柞蚕,这一现象对柞树的生长发育有严重的影响,不仅破坏柞蚕场生态环境,而且制约了养蚕人的稳定收入.为此,辽宁省人民政府于1991年颁布了<辽宁省柞蚕场管理暂行办法>,市蚕业管理总站也做了大量宣传,其中规定:"同一蚕场每年只能放养一次柞蚕,不准重复放养;春蚕食叶量不准超过三分之二,秋蚕食叶量不准超过四分之三,不准过量放养;移蚕不准剪柞树主干枝".  相似文献   

16.
柞蚕业是凤城市的传统产业,已有300多年历史。全市现有柞蚕场面积170万亩,年放养春秋柞蚕1.7万把,产茧一万多吨,产值达亿元。我市柞蚕场面积在县区中居全国第二位。全市100%的镇区、93%的村及88%的居民组都放养怍蚕.  相似文献   

17.
病虫害是一切动植物生长的最大危害,柞蚕空胴病是柞蚕软化病的病症之一,俗称"稀屎腚"。它是我国目前蚕业生产中对蚕业生产危害较重的病毒之一。近几年在我乡的发病率较高,危害严重。一、病原本病的病原是柞蚕链球菌,属于乳酸细菌  相似文献   

18.
柞蚕资源综合利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柞蚕的发源地,200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世界柞蚕业第一大国的地位,柞蚕茧产量占世界的90%。目前,全国有辽、鲁、豫、吉、黑、内蒙、黔、晋、鄂等10个省、20个市、40个县(区)、650个乡(镇)、12万户农民从事柞蚕生产,柞蚕茧年产量6万吨左右,产值12亿元,蚕茧加工及综合利用产值80多亿元,生丝及制成品年出口创汇1.5亿美元。  相似文献   

19.
我市是全国最大的柞蚕生产基地和丝绸工业基地,上世纪80年代,丹东的柞蚕丝绸产业曾经非常红火,但从1990年代初开始,9家大型柞蚕丝绸纺织厂相继破产或停产,这使柞蚕丝绸生产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国家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为振兴丹东丝绸工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丹东市人大十三届二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丹东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与振兴规划》,将辽宁丝绸研究院、优酎特等民营企业和科研单位列为振兴丹东丝绸工业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乡镇缫丝加工企业,使现有个乡镇民营缫丝企业与30个柞蚕基地乡镇对接,形成柞蚕产业群。实现粗加工在乡,精加工在城,城乡互动,提高产品档次和竞争能力,这对加快我市蚕业基础建设和振兴丹东丝绸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蚕业是凤城市的传统产业,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凤城市现有柞蚕场170万亩,其中一类蚕场90万亩,二类蚕场70万亩,三类蚕场10万亩。年养蚕1.7万把,产茧一万吨左右,产量占全国18%、全省20%,农民直接收入超亿元。凤城市柞蚕场面积位居全国第一位,凤城市100%的镇(乡、区)、93%的村及88%的居民组都放养柞蚕,有很强的群众养蚕基础和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