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有限元方法,讨论分析边坡开挖过程中的变形特征,以及边坡的稳定性。研究表明,开挖边坡坡肩转角点先上后下的变形特点,以及揭示了开挖底部的变形规律以及边坡稳定性与开挖深度的变化关系:潜在滑动面呈勺子状或贝壳状。对此类工程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红 《四川建材》2011,37(3):76-77,79
随边坡工程大型机械开挖以来,边坡开挖施工过程中常常出现一坡到底的开挖现场,同时开挖边坡一般都要放置一定的时间才能进行防护,有时受某种因素影响,开挖边坡可能放置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进行防护,结果造成工程中大量临时边坡失稳。应用数值计算分析了开挖边坡变形破坏过程及对稳定性的影响,同对超高边坡支护提出了建议,研究结果对工程实践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爆破开挖对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岩质高边坡是山区公路建设中常见的一类边坡工程,其动力稳定性分析一直是岩土工程密切关注的问题。在分析路堑开挖爆破振动及其效应的基础上,探讨边坡动力稳定性的分析方法和安全评价标准;结合延庆—龙庆峡路改建工程,建立爆炸荷载作用下路堑边坡动力响应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探讨不同爆破方法和不同设计边坡条件下,下台阶爆破开挖对上台阶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缓冲爆破技术,同时设计采用适宜的边坡坡度,可有效降低边坡质点振动速度,控制爆破开挖对路堑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开挖对边坡变形影响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坡开挖是工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采用清华大学土工离心机以及新开发的开挖模拟设备进行了土坡开挖的离心模型试验,测量了开挖过程中边坡位移场的变化。基于位移测量结果提出了一种确定开挖影响范围的方法,分析了开挖后边坡的变形响应。结果表明:开挖后坡体内部根据竖向应变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开挖松动区、开挖压缩区和无影响区3个区域,不同区域土体的变形特性有所差别。开挖后边坡内部的潜在滑裂面在变形破坏过程中是变化的,从坡体内部向坡面方向移动。开挖条件下边坡表现出明显的渐进破坏过程。  相似文献   

5.
以江西省景德镇某地区基坑开挖为案例,定量分析了四种不同的开挖方式对二元结构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通过建立基坑开挖模型,模拟了一步开挖、分步开挖、整体跳挖和分步跳挖四种开挖方式,在对基坑斜面不同部位实时监测的基础上,定量分析得出基坑开挖导致应力重分布,在基坑斜面底部因剪应力较大容易产生破坏,采用分段跳挖的方式有助于保持基坑的稳定性,采用分层开挖的方式有助于减小基坑底部隆起量。建立的模型能够较为准确的模拟不同工况下基坑开挖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可以较好地对比出开挖方式对于维持边坡稳定性的优劣性,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边坡开挖作为一个卸载过程,不可避免的会引起坡脚场地的回弹变形。本文使用平面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分析了这一问题,总结了坡脚回弹变形形态及影响因素,并初步探讨了其对坡脚建筑物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有很多种,其中地下水以及边坡开挖是致使滑坡发生失稳的关键因素.本文从地下水与边坡开挖的共同作用着手,阐述其结果对于滑坡稳定性的影响,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边坡开挖的有限元模拟和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33,自引:10,他引:33  
 对大甘坪粘土进行卸荷路径下的三轴试验,确定用于边坡开挖稳定分析的计算参数。对边坡开挖作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探讨边坡变形的大小和分布、塑性区的扩展形态、滑移面的形成、发展直至整体破坏的演变过程,以确定合理的滑移面位置。采用Janbu的普遍条分法计算边坡的安全系数,对边坡开挖的稳定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以景德镇某地区二元结构基坑工程为研究对象,对采用锚杆和抗滑桩支护条件下采用整体开挖、分步开挖、整体跳挖、分步跳挖等四种开挖方式的基坑的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借助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支护模型,在边坡不同位置设置观测点,通过对比不同工况下模拟结果,总结出抗滑桩对于维持二元结构边坡稳定性具有可靠作用,采用分步跳挖的开挖方式更加有利于二元结构基坑边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220 kV盐津变电所开挖边坡,通过调查地质条件、分析变形迹象、查明岩土体的应力–应变特性及数值模拟求证等方法,发现影响边坡稳定的不利因素主要是凹状地形地貌、不良地质结构和地下水,指出该边坡整体上为开挖造成的坡体中前部牵引变形破坏,易软化泥岩控制着边坡的整体稳定性。边坡具体变形机制为:(1) 场地开挖形成临空面,坡脚因应力集中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小规模坍塌;(2) 开挖后阻滑力降低、剪应力增大,发生剪切变形,原已被地下水软化的泥岩因剪切变形的发展导致抗剪强度再次降低,同时受重力牵引,坡体前缘出现裂缝;(3) 受不利动、静水压力作用、坡面临空效应及软化泥岩的控制作用,覆盖层中部拉剪破坏,然后覆盖层中前部随下伏全~强风化泥岩滑动而协同变形。研究变形机制的方法给今后类似研究提供了借鉴意义,并且该实例表明在工程中应重视泥岩的软化特性。  相似文献   

11.
缓倾层状高边坡的工程特性及破坏机理直接影响边坡的稳定性,结合董箐水电站缓倾层状高边坡的设计、施工过程和变形监测,进一步探讨此类边坡的安全稳定性评价,同时对高边坡治理提出如下建议:①缓倾层状高边坡开挖过程中应加强对坡脚的保护,岩层切脚前应尽可能完成上部边坡的浅层支护.随着开挖边坡高度的增加,深层支护应及时跟上.②缓倾层状高边坡应加强开挖过程中的边坡安全稳定监测,应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边坡的开挖和支护方案.③地质勘察应注重于地下水和层间软弱夹层的评价,施工期应尽量减少爆破对边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庄盖高速公路K56+356处岩质边坡处理工程为依托,充分考虑渗流作用,利用建模软件(PGEN)和离散元软件(3DEC)建立真实的岩质边坡三维数值模型,分析各阶梯开挖后岩质边坡的稳定性,结合自编的slope consolidate软件计算锚固力和锚杆数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不采取任何支护措施的情况下,边坡开挖到第四阶梯时,整体沉降量较小,边坡稳定性保持较好。继续开挖,部分块体将发生剥落、滑移等现象,最终导致边坡整体失稳破坏。为了保证工程的正常进行,提出在第四阶梯开挖完成后对边坡进行锚杆加固,在第五阶梯、第六阶梯边开挖边支护的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13.
通过综述岩石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及其研究的一些新近展 ,并具体从极限平衡法、数值计算方法、流变分析、动力分析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对岩石边坡稳定性分析中涉及到的岩体参数取值、计算模型、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最后提出对岩石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该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和生死单元法对某边坡开挖工程进行模拟,同时采用强度折减法计算了边坡在开挖过程中的稳定安全系数,探讨了开挖过程中边坡应力和位移的分布情况以及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随着边坡的开挖,边坡的应力集中现象逐渐消除,坡顶位移减小,但坡脚位移减小不明显;在一、二级开挖过程中,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增加,在三级开挖后,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减小。因此在开挖过程中应注意采取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张开强 《城市建筑》2013,(24):162-163
本文介绍了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得出本方法在基坑变形支护工程中用处较大,便于从理论入手,结合实践,可以准确对力学模型进行验算。  相似文献   

16.
在有限元程序的基础上,建立了边坡隧道平面应变数值模型,对比分析了隧道不同开挖位置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隧道在边坡上部开挖,其扰动对隧道本身以及边坡影响不大,当隧道开挖至边坡中部,边坡出现明显位移变化。随着隧道开挖位置向坡底移动,对边坡以及隧道周边土体迅速产生较大扰动,甚至产生破坏。由此,确定隧道开挖位置的合理范围,为此类隧道建设提供了定性或定量分析结果,使实际工程设计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7.
地震荷载作用下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岩质边坡地震反应及动力稳定性,应首先进行边坡地震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与区域预测分析,在此基础上选择岩质边坡动力稳定性的多种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岩质高边坡工程实例,总结了岩质边坡地震反应及动力稳定性分析的研究成果,给出了一些对工程实际有益的新结论。  相似文献   

18.
膨胀性黄土隧道开挖,运用三台阶七步开挖工法,对围岩变形控制效果不太好,所以优化三台阶七步开挖工法对膨胀性黄土隧道大变形的控制,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意义。以太兴铁路二标段某膨胀性黄土铁路隧道工程为背景,对隧道围岩进行监控量测,掌握围岩的变形特性;提出优化施工法及设置大锁脚的控制大变形措施。  相似文献   

19.
基于强度折减法的高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建设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结构类型的开挖滑(边)坡,其稳定性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铁路交通的安全运营.因此,研究其工程适宜性具有较大现实意义.文章引入了FLAC3D程序及强度折减方法,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国内某铁路多级开挖边坡两典型断面Ⅰ和Ⅱ在加固前、后的变形规律及稳定性分别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经过加固后,开挖滑(边)坡的滑动(趋势)范围向坡体内部移动,且位移值减小了;加固后滑移面也相应地向坡体内部移动了,安全系数也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