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主要介绍了国产麦芽的酿酒性能,选择不同比例的国产麦芽进行试验,对比麦汁、发酵液的质量,考察风味特征及相关变化,最终确定国产麦芽的最适添加比例。另外,还者察了降低蒸发强度对原料利用率及啤酒质量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2.
应用国产麦芽、小麦芽及高辅料酿造啤酒技术,一定程度上能有效降低啤酒的工艺制造成本,解决和消化啤酒原料的涨价因素。
1 小麦芽酿造啤酒的优缺点分析 相似文献
3.
大家知道,用国产麦芽酿制啤酒,有一定的优势,如啤酒泡沫丰富、价格便宜等等。但由于其蛋白质含量较高,往往让酿造者头痛。因此,为确保啤酒质量,我们设计了五种试验方案进行对比,以便选择最佳方案,最终达到既保证啤酒质量又实现最低成本的目的。现将试验过程及结论总结如下:1 试验方法的确立本试验在50T 糖化系统进行,五种糖化配料及酶制剂的使用各有不同,每种配料方案各生产12锅(10°P 麦汁,单锅产量为50T),生产工艺一致,分析项目一致。工艺配料见(表1): 相似文献
5.
6.
目前许多啤酒生产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采用国产麦芽替代进口麦芽来酿造啤酒,但国产麦芽的品质会给啤酒产品质量带来一些影响。文中指出了国产麦芽的质量缺陷和酿造性能,并提出了应用国产麦芽生产啤酒的工艺改进办法和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7.
对甘啤3#大麦特性进行了分析,根据大麦特点确定最佳制麦工艺。对糖化添加不同比例甘啤3#麦芽的糖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国产麦芽通过加强工艺管理和优化工艺条件,也能酿造出质量稳定和风味优良的啤酒,同时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9.
10.
11.
研究了多酚、糊精、蛋白类物质对苏北麦汁浊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苏北麦汁浊度受各添加物的影响程度排序为高、中分子蛋白多酚糊精,麦芽糊精对苏北麦汁浊度无明显影响。故酿造时应重点控制高、中分子蛋白和多酚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酱油是深受我国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调味料,进入九十年代,人民生活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消费者对酱油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提高酱油生产原料的全氮利用率,改善酱油风味,已成为酱油酿造行业的研究热点。据目前国内低盐固态发酵工艺生产酱油的统计情况来看,全氮利用率最高在80%左右,最低在30%左右。全国平均水平偏低,而且普遍存在鲜味不足、香味不够、口味淡薄,高温发酵特有的异味突出等弱点。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用了一年多时间,进行了大量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现行的低盐固态发酵设备,只要原料配比合理,蒸煮条件 相似文献
16.
国产大麦蛋白质含量及酶活力变化对麦芽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蛋白质含量不同的6种国产大麦,五种蛋白组分含量,蛋白酶活力变化及对其制成麦芽理化指标进行了研究。国产大麦蛋白含量较高,各蛋白组分因品种不同差异较大,参与大麦代谢活动的组分波动较大,贮存蛋白变化相对平稳,研究表明大麦蛋白酶活力与五种蛋白组分含量不具有相关性,而制成麦芽后,麦芽蛋白酶活力与麦芽泡沫蛋白成负相关r=-0.733(p<0.05),与麦芽盐溶蛋白成负相关r=-0.789(p<0.05),与麦芽库值成正相关r=0.694(p<0.05)。 相似文献
17.
当用禾发芽高粱(0-100%)和麦芽(100-0%)并结合工业用酶制剂糖化时对麦汁质量的影响进行了评价,糖化过程温度为50℃、95℃和60℃,评价不同酶的使用,稳定的α-淀粉酶对高效率糖化是必要的,高粱含量高的糖化醪须有一个真菌α-淀粉酶相对于100%麦芽糖化醪以起到提高过滤速率的作用,细菌蛋白酶的添加可增加可溶性氮的数量和肽的降解、谷粉中添加相对比例的高梁可能导致麦汁滤速、色度、粘度、发酵极限、游离氨基氮、高分子量氮的减小并相应增加pH值(p〈0.01)总的说来,小比例的麦芽添加到未发芽高粱糖化醪中并使用一定量的酶,被认为对未发芽高粱酿造高质量贮藏啤酒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国产酒花在啤酒酿造中的酿造价值,将7种中国本土种植和培育的啤酒花(卡斯卡特、D1号、拿盖特、柯密特、青岛大花、哥伦布、哈拉道)在模拟啤酒酿造过程中添加,并在关键酿造节点取样,使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析酒花在啤酒酿造过程中不同时期香气成分,并通过感官品评综合评估其酿造价值。结果表明,7种国产酒花香气成分均能满足啤酒酿造要求,除哥伦布为高α-酸酒花,青岛大花为苦型酒花外,其余品种均为苦香兼优型酒花,该类酒花既可煮沸时添加也可用于后期酒花干投,其中,卡斯卡特酒花与D1号酒花干投样品中月桂烯含量分别为0.458μg/L、0.324μg/L,远高于一般酒花,非常适合印度淡色艾尔啤酒(IPA)酿造。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对黄酒酿造原料大米和小麦在储存过程中发生劣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原料劣变与储存条件的关系,介绍了一种判别原料是否劣变以及劣变程度的试验方法,提出了几项防止原料劣变及提高酿造适应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