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廖学贤 《玻璃钢/复合材料》1994,(4):21-24
国内外树脂基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廖学贤(常州建材二五三厂213002)1前言不饱和聚酯树脂(以下简称UP树脂)作为商品而言,无疑已在世界市场上占有了重要地位。在发达国家UP树脂已属成熟产品,大规模的新产品开发工作已经过去,目前的主要任务是改进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3.
先进复合材料用热固性树脂基体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扼要阐述目前航空航天领域先进复合材料用热固性树脂基体的情况 ,涉及品种包括环氧树脂、双马来酰亚胺树脂、聚酰亚胺树脂和氰酸酯树脂 相似文献
4.
5.
赵渠森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0,25(3):21-28,34
5250 -4复合材料冲击特点可参见图2~图6。图2为薄板和厚板受冲击后冲击面的陷坑 ,从图中可见厚板 (72层 )比薄板 (24层 )凹坑显著 ,受冲击后损伤面积亦是厚板严重 (见图3) ,薄厚两板冲击后压缩强度在冲击能量大于6.7kJ/m趋于一致 ,而小于此能量24层薄板在4.5kJ/m~6.7kJ/mCAI值差异不大 (见图4)。冲击应变亦呈此趋势 (见图5)。对于复合材料 ,不同纤维对CAI值的影响 ,可见图6 ,图中显示AS -4纤维(即黑方块 )复合材料CAI值低于IM -7复合材料的值。5250 -4织物复合材料性能 ,见表… 相似文献
6.
先进战斗机用复合材料树脂基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渠森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0,25(2):1-8
树脂基体在复合材料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当前用于先进战斗机复合材料结构的树脂基体,包括它们的基本性能与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7.
先进战斗机用复合材料树脂基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渠森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2000,25(4):14-18
(续 2 ) (8) QY891 11 986年为适应中国新歼击机研制的需要 ,开展了对双马来酰亚胺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QY891 1是我国第一个通过国家鉴定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基体。它已在五种飞机上获得应用 ,并被两种飞机选用。此外 ,在一个导弹结构上获得应用。新型歼击机对复合材料树脂基体的基本要求是 :满足常规条件下机动性和失速条件下的可控性所必需具有的强度与刚度 ,以获得最低的结构质量 ;在 1 30 - 1 50℃额定湿热环境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强度、刚度保持 ,以适应超音速巡航而引发的持续热环境 ;具有良好的抗冲击防损…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1980~2000年是材料革命的时代。新材料发展的方向与其说是向单一材料发展,不如说是向先进复合材料方向发展。所谓先进复合材料(以下简称ACM)就是可以作为飞机、宇宙航飞行器等使用的,能代替铝钛等超轻量、高性能的材料,其比强度应大于4×10~6厘米,比模量大于4×10~8厘米。它们具有质量轻、耐疲劳性、抗振动性、耐化学性、耐磨 相似文献
9.
张翼;颜红侠;李朋博;宋长文 《中国塑料》2009,23(10):10-14
介绍了碳纳米管(CNTs)在改性环氧树脂(EP)、酚醛树脂(PF)、双马来酰亚胺树脂(BMI)以及氰酸酯树脂(CE)等热固性树脂方面的应用,综述了EP/CNTs、PF/CNTs、BMI/CNTs、CE/CNTs复合材料的近期研究进展,详细叙述了CNTs对热固性树脂的力学性能、热性能、摩擦性能的改善情况,结合扫描电镜分析结果研究了CNTs在EP和BMI中的分散情况,并指出了热固性树脂/CNTs复合材料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11.
耐火材料用酚醛树脂的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厉瑞康 《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06,(10):21-24
全面介绍了耐火材料用酚醛树脂的改性方法,包括无机物改性、有机物改性等,着重介绍了最有前景的钼酸、硼酸改性方法和邻苯基苯酚改性方法,说明了其反应原理、改性合成工艺、主要影响因素。对其他有前景的几种改性工艺也作了简要的说明,并对耐火材料用酚醛树脂的改性方法的发展前景作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刘乃亮;齐暑华;理莎莎;吴利敏;鲁惠玲 《中国塑料》2011,25(3):18-24
综述了活性液体端羧基丁腈橡胶(CTBN)增韧热固性树脂的优势和增韧机理,分别介绍了CTBN在环氧树脂、酚醛树脂、氰酸酯树脂(CE)和双马来酰亚胺树脂(BMI)增韧改性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CTBN增韧热固性树脂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今后增韧体系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17.
综述了1992—2018年不饱和聚酯树脂(UPR)阻燃技术的发展情况,主要对各种纳米无机粒子、无机粒子、纤维及其改性化合物、原位聚合等添加型UPR阻燃剂和含Si、N、P元素反应单体反应型UPR阻燃剂。并对阻燃机理、阻燃效果进行了阐述,对UPR阻燃性能研究的发展趋势与方向提出了建议,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