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溪南庄油田油水界面移动及堵水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钱卫明 《试采技术》1999,20(1):45-48
溪南庄油田是苏北溱潼凹陷典型的天然底水驱油藏,自1990年以来,历经勘查-开发-调整三个阶段,油田含水上升迅速,采出程度较低,开发潜力大,本文通过各完井时油水界面的变化分析认为,整个油藏受各井水体切割严重,油水界面上移速度0.8-1.0m/a水泥浆堵水有效率20%,剩余油饱和度30%-50%,这些认识对今后该油田射孔部位的选择和开展三次采油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周芊芊 《试采技术》2007,28(2):11-14
溪南庄油田位于溱潼凹陷斜坡部位,自1990年投入开发至今,已进入开发后期产量递减阶段,步入高含水、低效开发状态。经过对开发动态的分析总结,对油藏进行再认识,对部分低效开发井进行综合调整,适时进行补层、改层、卡堵水等措施,同时跟进工艺技术,引进电热杆采油工艺技术和掺水采油工艺技术,使得原来不能开采的特殊油藏,得到顺利开采,重新建立油田产能,并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为油田高效开发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针对苏北溱潼凹陷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具有埋深浅、岩性松、油层薄、夹层多、易出砂、油质稠的特点,开展了溱潼凹陷疏松砂岩稠油油藏水平井开采工艺技术研究。介绍了溱潼凹陷疏松砂岩稠油油藏水平井防砂完井工艺技术、泡沫酸化解堵工艺技术、螺杆泵举升工艺技术和乳化降黏工艺技术。自2009年以来,共开展稠油水平井开采工艺技术现场试验12井次,工艺成功率100%,有效率100%。  相似文献   

4.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划分为断阶带、深凹带和斜坡带3排构造带,受溱潼凹陷构造带的控制,油田呈条形分布特征,北汉庄油田分布在外斜坡带。通过对北汉庄油田的原油和烃源岩的分子生物标志化合物相关参数与浓度的分析,结合常规的地质-地球化学的方法,系统研究了溱潼凹陷的北汉庄油田的油气成藏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北汉庄油田的原油可以划分为2类:第一类原油分布于垛一段与阜三段,主要来源于深凹带阜二段烃源岩;第二类原油分布在阜一段,主要来源于深凹带阜一段烃源岩。含氮化合物浓度及其相关参数分析表明,油气沿砂体自深凹带向北汉庄油田运移,运移趋势明显,再根据深凹带烃源岩生排烃史、断层封闭史以及油气成藏期次分析,阜二段烃源岩在戴南组末期开始生烃,新近纪达到生烃高峰,与油气成藏期有较好的匹配关系,三垛组运动以后,断层垂向封闭性较强,阜二段烃源岩生成的油气通过阜三段的砂体自深凹带横向运移至北汉庄地区聚集成藏,形成了以岩性构造油气藏为主的圈闭。  相似文献   

5.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是典型的小型断陷盆地,该凹陷经过多年的勘探,丰度较高且未被发现的构造油气藏越来越少,而规模较大、丰度相对较低的岩性油气藏勘探潜力较大。"十二五"期间,通过解放思想,转变勘探思路,夯实基础研究,应用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等新技术、新方法,溱潼凹陷发现储量大幅增长,其中岩性油藏占比较高,先后发现西部斜坡带帅垛—陈家舍地区戴一段超覆尖灭型岩性油藏,俞垛—华庄、帅垛地区阜三段两个千万吨级构造—岩性油藏,并在与火山岩相关的岩性油藏勘探中发现了良好苗头。研究认为,戴一段岩性油藏相控圈闭是基础,断层—砂体输导体系是关键,保存条件是核心;阜三段构造—岩性油藏具有近源富集、相带控藏、断裂输导的"三元"控制成藏规律,对下一步勘探工作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十二五"期间溱潼凹陷岩性油藏丰富的勘探成果表明,该区戴一段、阜三段以及与火山岩相关岩性油藏仍是今后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岩性油藏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张川如 《试采技术》1995,16(3):36-39
本文在系统整理苏北溱潼凹陷各油田历年来的开采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两类油藏的开发特征应用了常规油(气)田动态分析方法以及新研制的动态分析方法-丁型与组合变量水驱曲线4种产量递减分析方法以及水淹程度与含水率关系图版等,综合分析小断块油田的动态特征,取得较明显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7.
唐新媛 《石化技术》2022,(5):147-149
通过对溱潼凹陷不同构造带的三个油田成藏特征的分析,认为溱潼凹陷内主要的输导体系为断层、砂体复合输导体系。凹陷内断层与砂体所组成的不同组合样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凹陷内不同的成藏特征。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中国石化华东油气分公司在苏北油田吉沟等区块取得勘探新突破,至此,在溱潼凹陷吉沟、陈8区块已发现并落实开发储量达470.0×104 t,预计可建产能7.0×104 t以上。为了在溱潼凹陷西部斜坡带寻找更多类似成藏模式的构造-岩性油藏,从地质、地震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西斜坡阜三段具备形成构造-岩性复合型圈闭的有利条件。通过进一步分析沉积构造,优选岩性  相似文献   

9.
水平井开发异常高压低渗底水油藏采油速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肯基亚克盐下石炭系双重介质油藏特低渗异常高压的特点,借助数值模拟手段,在单井双重介质地质模型基础上,考虑应力敏感、底水驱动,研究了水平井衰竭式开采的合理采油速度和开采特征。结果表明,影响采出程度的因素包括地层压力、底水能量和应力敏感等。采用衰竭式开发,有限底水将有助于获得较高的阶段采出程度;应力敏感程度越强,阶段采出程度越低;不同采油速度下阶段采出程度存在一个极大值。综合考虑阶段采出程度、地层压力和含水变化,肯基亚克盐下油田石炭系油藏的合理采油速度为2%~3%。  相似文献   

10.
套管开窗侧钻井的钻井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丘油田是底水驱动的古潜山裂缝油藏,在长期的开发过程中,底水沿大裂缝推进并形成水锥,使老油井原油产量逐年下降、含水量上升。套管开窗侧钻技术是开采潜山油藏老油井“死油区”的一项钻井新技术,因而对钻井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钻井液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1.
珠江口盆地东部底水油藏的开采速度是很高的.在高速开采条件下,如何保证有较高的采收率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从分析东部底水油藏特征入手,阐述了底水油藏具备高产能的诸多有利条件,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主要砂岩底水油藏的采油速度与采收率的关系,并对HZ26-1油田底水油藏M-10层提高采收率方向作了典型分析.总的看法是,东部底水油藏由于其特定的地质特点,高速开采对油藏的最终采收率无不利影响.最后对如何提高采收率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吴伟  张博 《新疆石油地质》2021,42(2):173-178
太平油田新近系馆陶组下段为强边底水油藏,边底水活跃,水侵严重,储量动用不充分,采出程度低,剩余油量大,具有开发调整的潜力.根据太平油田馆陶组下段油藏开发方式和剩余油赋存规律,通过水平井变流线井间加密调整,采用大通道堵水调剖和冷采降黏开发,以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通过矿场水平井开发调整实施,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降低了稠...  相似文献   

13.
小气顶底水驱薄层油藏开发过程中,受气顶与底水的同时作用,油气水互窜,采油井生产气油比高、含水上升快,开发难度较大。文中借助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了此类油藏的机理模型,探究其生产规律与最优开发方式,并对气顶指数、底水倍数、油柱高度、垂向布井位置等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认为:小气顶底水薄层油藏在开发过程中气窜是无法避免的,其日产油量变化曲线表现出三段式特征,反映了气窜、油气互侵、底水侵入3个过程;此类油藏的最优开发方式为油气同采,在小气顶布井可以缩短油气互侵的时间,并在原油侵入气顶后采油;在较小气顶和较强底水的情况下,排气采油方式开发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东海盆地西湖坳陷CX北区块H3b、H3c油气藏为海上带油环底水凝析气藏,采用油气同采且初期优先采油的开发方式共设计了4口水平井,水平段位于油气界面以下的油环上部。为了尽快回收投资,该气藏在开发初期采用较高速度开采,油气井生产动态开始出现产量递减加快、气油比快速上升、含水率快速上升等现象,表明气顶和油环开采出现不均衡状态,而且位于油环下部的井已开始出现底水锥进。为此,基于该区块油气藏地层油气流体相态特征,同时结合油气井生产动态特征,分析反凝析、气顶气下窜、底水上升锥进等因素对该油气藏开发动态的影响,进而提出对策:(1)利用气顶气和油环油溶解气的弹性能量以及边底水天然水驱方式来开采油气藏,并合理控制采油采气速度,尽可能地实现油气藏的均衡开采;(2)由于过早打破了油气井的均衡开采状态,导致了气顶气过早下窜和边底水过早侵入,需要通过实时调整采油气速度来平衡开采状态,从而使得油气藏气油比和含水率得到有效控制。实施结果表明:上述对策的成功应用,确保了凝析气藏进入了稳定均衡的开发状态。  相似文献   

15.
冯敏  吴向红  李捷  黄奇志 《特种油气藏》2012,19(2):97-100,140
P油田是中石油在苏丹发现的特大型整装油田,开发初期采用大井距、大段合采、稀井高产等快速上产开发技术,造成含水上升快、储层动用程度不均、层间矛盾突出等问题。针对油田开发现状和油藏特点,在块状底水稠油油藏和层状边底水高凝油油藏分别开展水平井适用性研究,并优化水平井设计参数。根据研究结果部署的水平井在P油田应用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既加快了稠油和高凝油储量动用,又抑制了边水指进和底水锥进,提高了单井产量和油田采收率。  相似文献   

16.
辽河油区稠油油藏边底水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针对辽河油区边底水稠油油藏储量丰富,分布广泛的特点,通过对边底水稠油油藏水侵规律的分析研究,总结出针对不同油藏控制边底水的有效技术。开发过程中,在利用边底水能量的同时,延长了油井的见水时间,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7.
周波 《新疆石油地质》2020,41(6):697-703
吐哈油区稀油油藏经历30 a的开发与实践,形成了一系列稀油油藏高效开发的方法。由于主力油田稀油油藏多为特低渗—低渗油藏,储集层非均质性强,低含水开发阶段采用强采强注面积井网,采油速度较高,开发效果较好;中—高含水阶段及时采取了井网加密等对策,短期为减缓递减、稳定产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油田开发初期的强注强采也影响了主力层的驱油效率和采收率,尤其是进入特高含水期,无效注水循环严重,套损井和停产井增多,造成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低,常规措施治理难度大,稀油油藏开发进入低速低效开采阶段。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开发效果,积极开展注气提高采收率、纳米微球复合调驱及转变渗流场等室内研究和矿场先导试验,取得了初步效果,形成一系列多元类型油藏分类提高采收率和提高开发效果的技术。随着这些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吐哈油区稀油油藏自然递减率有望由19.8%逐步降至11.0%,采收率将提高2.00%~3.00%。  相似文献   

18.
水平井开发技术已在底水油藏、薄层油藏及低渗透油气藏的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油田实际生产过程中,水平井见水快、含水率高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介绍了海上油田出水现状、出水机理以及常用的中心管控水、ICD控水、AICD控水等几种控水技术。根据海上油田开发趋势,智能完井控水技术是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具有很大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对于海上边底水能量较活跃的中轻质大段合采油藏,常因避射厚度不当引起底水锥进,影响油田开发效果。针对该问题,以渤海K油田为例,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油井距内含油边界水平距离、油层底部距油水界面垂向距离、油层厚度、原油黏度、渗透率级差等因素对油层避射厚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渤海中轻质油藏,随着黏度增加,避射厚度增加,当油井距内含油边界大于100 m时不需要避射;当原油黏度小于5 mPa·s时,最佳避射厚度为3 m。首次形成了一套渤海中轻质油藏射孔方案图版,该图版对指导类似油田的合理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关于开采底水油藏几个重要参数的确定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基于底水油藏具有两种渗流模型的假设,即射孔段上部为水平径向流动,射孔段下部为半球状向心流动,推导出油井见水前离井轴任一半径在任一时刻的水锥高度的隐式函数,由此可确定底水的突破时间和不同时刻水锥的剖面形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无水生产期的产油量与井距和射孔程度的关系,并求得了最佳射孔程度的数学表达式。通过对溪南庄油田及公开发表文献的实例分析计算,其见水时间预测误差均小于5%,说明提出的渗流模型及其解精确可靠,对底水油藏的开发和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