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电力建设》2007,28(11):109-110
(1)我国第1个生物质燃料专业实验室——国网生物质燃料与燃烧技术实验室9月12日正式成立。该实验室将探索提升我国生物质发电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的方法,为建立健全有关行业标准提供技术支撑。同时,通过研究生物质成型燃料特性.研究降低生产能耗、提升燃烧效率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新型高效生物质电解制氢技术通过使用杂多酸作为催化剂和电荷载体,能够将几乎所有的生物质原料直接电解得到氢气,效率高、能耗低,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本文搭建了以葡萄糖为原料的生物质电解制氢实验系统,并构建了制氢能耗的物理模型,从制氢速率和能量转化率两方面研究了电解葡萄糖的制氢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的制氢速率可达58.88 mL/min,计算得到制氢电耗为2.132 (kW·h)/m~3,能量转化率可达10.465%,其中在预处理阶段能耗最大,约占总能耗的73.187%;通过分析各部分能耗的特点,提出改变泵运行策略,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预处理,可极大地提高能量转化率。  相似文献   

3.
半焦是煤化工的主要副产品之一,具有粉化率高的缺点,极易扬尘,且难以运输。将生物质作为一种粘结剂,将半焦制成型煤产品可克服这一缺点。本文对乌拉盖褐煤半焦与生物质混合成型后的半焦型煤强度和燃烧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考察了生物质种类、生物质比例、成型压力、生物质粒径等因素对半焦型煤的落下强度、抗压强度和浸水强度的影响,并推荐了冷压成型工艺参数。以添加60%生物质的乌拉盖半焦型煤为例,成型压力在90 MPa以上时,半焦型煤的落下强度可达80%,抗压强度、浸水强度均可达4 MPa。另外,半焦型煤燃烧特性良好,可作为优良的民用燃料。  相似文献   

4.
通过不同生物质燃料发电锅炉的调试,得到生物质燃料的共性——高挥发分、高水分、低发热量,提出与常规燃料的锅炉不同调试的方法和依据,并从生物质燃料灰的特性,分析造成返料器堵灰的原理和防止方法.  相似文献   

5.
电站燃煤锅炉掺烧生物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仍将以燃煤发电为主。采用生物质与煤混合燃烧技术,即可以达到经济上的合理性,又可以降低锅炉排放物的浓度。目前混燃技术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三种形式:直接混燃、平行混燃、和间接混燃。前两种混燃方式设备改造成本低,技术成熟,在欧美已经有广泛运用。而作为间接混燃的生物质气化方式除具有CO_2零排放、低硫、低氮等常规生物质燃料的优点外,还具有生物质燃料适用范围广、可以脱除生物质燃料中大部分的碱金属和氯元素、降低煤的燃烧过程中的NOx排放的优点。这种方式可以应用于现有不同容量电站燃煤锅炉,并且对现有锅炉改动甚小,运行灵活性高。我国生物质资源巨大,因此研发产气量大、热值高的大型生物质气化炉是高效利用生物质资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针对新型的计算机化电度表产品价格昂贵,自身能耗大等现状,本文采用Z84C50芯后设计出性能高,能耗低的节能型电度表。  相似文献   

7.
燃煤机组直接耦合生物质可以显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燃煤电厂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路径之一。通过Aspen Plus搭建的300 MW煤粉锅炉模型模拟生物质直接耦合煤燃烧发电流程,根据模拟结果以及建立的经济性模型和碳减排模型,分析了燃煤机组掺烧生物质的度电成本和碳排放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生物质掺烧比例增大,燃煤机组的额外每度电成本逐渐升高,但考虑碳税因素后,额外每度电成本将会降低。因此合理设置碳税价格可以有效促进生物质的掺烧,通过调节碳税可以降低掺烧生物质带来的经济成本。燃煤机组耦合生物质可明显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关键是降低生物质的含水量。研究结果为生物质直接耦合煤燃烧发电的技术实现和经济性评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聂文锋  洪宇 《电工技术》2023,(10):197-199
主要介绍了高、低差速生物质循环流化床锅炉排渣困难、积灰腐蚀等问题及应对措施.通过停炉检修对结 焦、积灰检查、处理和对灰块的分析,逐步了解生物质灰特性、生物质锅炉结焦、积灰、腐蚀的原因,基本掌握了生 物质锅炉结焦、结灰预防及处理措施.从高、低差速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技术特点、生物质燃料特性等方面综合分析、 归纳总结,为锅炉运行提供思路对策与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现有工艺设备的理论计算耗能量与实际耗能量相比,找出能耗高的原因,采取降耗措施,并针对效率低的设备,提出改进意见。实现降低柠檬酸生产能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施明融 《上海电力》2005,18(6):599-600
建筑能耗在全社会能耗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同时节能潜力巨大,应大力开展建筑节能。文章探索了建筑节能的路途,指出电力企业应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建筑节能工作。  相似文献   

11.
利用热重分析法,对烟煤/生物质混燃动力学进行了实验研究.进行了不同掺混比、不同温度、不同生物质等因素的探讨.结果表明,在恒温条件下煤粉与生物质混燃不存在阶段性.生物质对煤粉有促进燃烧和燃烬的作用,随着掺混比的加大,燃烧越剧烈,越易燃烬;温度的增加有利于燃烧的进行,温度越高,燃烧强度越大;不同生物质对煤粉的促进作用不同,挥发分含量高且灰分含量低的生物质促进煤粉燃烧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生物质燃烧不会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发展生物质与燃煤耦合发电技术是加快电力转型升级的可行途径。采用压型后的生物质与煤粉在不同的磨煤机中磨制且不掺混,由不同的燃烧器分别送入炉膛,该方式不需要增加额外的生物质处理设备和设置生物质燃料处理车间,可大大节省投资和厂区空间。其关键限制性技术因素在于电厂的磨煤机是否能够有效研磨生物质颗粒燃料,以及如何评估现有磨煤机对新型耦合燃料的适应性。为此,搭建了中速磨煤机实验台,分析中速磨煤机磨制生物质颗粒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中速磨煤机碾磨木屑生物质颗粒时碾磨出力降低,有效出力修正系数为0.65~0.70;ZGM型中速磨煤机碾磨木屑成型颗粒时,加载力特性、分离器特性均在料粉粒径0.2 mm分界下变化明显,可考虑将筛分细度R200和R500定为磨煤机研磨生物质颗粒料粉均匀性指标的衡量标准;相对于磨制煤粉,磨制成型生物质颗粒加载力的增加或现行分离器转速的提升对细度分布影响规律有较大差异,亟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我国目前建筑能耗巨大:一方面是夏季空调用电量大,另一方面是冬季采暖能耗高。随着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例还会继续增长。所以空调节能一直是空调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而热泵空调技术是空调节能技术的一种有效节能手段。  相似文献   

14.
1概述在荧光灯制灯工艺过程中,烘涂烤工序通常采用电加热装置,此种方式存在着热效率低、故障率高、能耗大等缺点,加热装置的革新挖潜即成为人们研究的课题。近年来,笔者针对解决烘涂烤工序采用电加热装置能耗高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寻找出一条利用余热,由燃...  相似文献   

15.
生物质与煤共燃研究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简要介绍生物质与煤共燃的意义及其应用前景。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二者共燃的生物质预处理、燃烧特性、污染物排放及共燃灰污、结渣和腐蚀性、共燃方式及共燃经济性。同时还对所面临的问题如:生物质体密度、能量密度低,高碱金属含量带来的低灰熔点,高氯含量可能带来的腐蚀,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最后对二者共燃的实验研究进行了较深入地分析。  相似文献   

16.
生物质混合物与煤共热解的协同特性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该文选取了秸秆、稻壳、玉米芯、木屑、沙柳枝和叶、旱柳枝和叶、紫花苜蓿、芦苇、碱草等13种农业和林业废弃物、草木类及不同生长期的薪炭林等生物质,按等比例混合制备成粉状生物质混合物,在不同的工况下采用热重分析仪,分析研究生物质混合物与典型的褐煤、贫煤和烟煤煤粉的单独热解特性,以及分别与3种煤均匀掺混20%、33%与50%生物质混合物的共热解特性,合理定义了共热解中煤挥发分开始热解的温度。对热解试验数据与计算特性参数的分析表明:不同比例生物质混合物和不同煤化程度煤在共热解过程中,产物的产率基本等于单独热解生物质和煤的产物产率的加权平均值;与单独热解试验结果比较,生物质混合物与煤挥发分的各自析出开始和终止温度均随着生物质掺混比例不同与煤种不同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并对其规律进行了机理分析,认为生物质与煤共热解过程中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煤粉/生物质恒温混燃NO排放的协同特性,利用管式炉实验系统对煤粉/生物质恒温混燃进行实验,探讨了掺混比、温度及煤种等因素对其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随着生物质掺混比的增加,燃烧初期的NO析出加快,NO排放曲线呈现的拐点前移,最终NO析出率降低,煤粉与生物质NO排放的协同作用增强;温度的升高总是有助于NO的生成.随着温度的升高,煤粉与生物质NO排放的相互作用逐渐减弱;掺混生物质,能够抑制挥发分含量高的煤种NO排放,对低挥发分含量煤种的NO排放表现出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新型节能发电调度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落实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战略目标,国家发改委已经明确将在发电环节实行新的节能发电调度方式,即在保障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下,按照发电机组的能耗和环保指标排序,优先安排高效清洁的机组发电,限制能耗高、污染重的机组发电,打破以往平均分配机组发电量的做法,在满足社会相同电能需求的情况下降低发电环节总的能耗和排放水平,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上海电力》2005,18(6):617-617
在举行的“中日生物质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说:“生物能具有能量密度极低、高度分散和腐蚀性强等特点,所以要通过生物质颗粒燃料冷成型技术的发展,把生物能转化成生物质颗粒等,在我国农村和小城镇推广利用。不能盲目照搬国外经验,进行大规模的工业气化、液化或发电。”倪维斗说,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应根据各自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常规化石能源是大自然通过十几亿年把太阳能量“加工”、“迁移”和“富集”,能量密度高度集中;同时电网、天然气输送管道和石油运送网络等基础设施都非常完善,因此,这些集中能源要重点研究高效开采、低污染转移、高发电效率等技术,应用于大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20.
杨钦慧 《电世界》2012,(7):52-52
目前,国际上正在研究和试验一种利用超临界水和生物质获取能源的新途径。这一途径简而言之,便是将生物质置于超临界水中,使两者充分发生反应。反应生成的氢气和甲烷可作为能源使用。这一途径虽然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含碳物质,但因为可以对废弃的生物质进行再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