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超/特高压输电线路中考虑串联电容补偿时的可控并联电抗器补偿度,以均匀分布条件下并联电抗与串联电容补偿度的分析为基础,利用两端布置可控并联电抗器的输电线路π型等效电路,分析了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的电压分布特点及功率传输特点。通过对分段布置的可控并联电抗器补偿度的分析,深入研究了串联电容补偿对可控并联电抗器补偿度的影响,推导出均匀串联电容补偿条件下可控并联电抗器补偿度的数学表达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增加串联电容补偿后,可控并联电抗器补偿对应的传输功率变化范围进一步扩大,并且串联电容补偿影响可控并联电抗器的布置间距,随着串联电容补偿度的增加,在满足电压控制的前提下,可控并联电抗器的分段布置间距可以增大。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两起补偿电容组故障原因分析,总结出补偿电容组与电力谐波互相之间的影响。最后,为避免电力谐波对补偿电容组的损害,对补偿电容组的谐波监测方法、电抗率的配置及安全运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介绍电容补偿的有关参数计算和作法,然后,分析阻容起动的电阻计算与经济性,最后举一应用实例说明采用电容补偿与阻容起动时的良好效果。1异步电动机的电容补偿异步电动机为感性负载,运行时要消耗一定的无功,使得电动机的功率因数不高,如果我们给电动机就地补偿电容,就能大大减少无功,同时由于补偿电容后的总电流减小,使得线路的有功损耗也有所减少。设补偿前电机的无功为θ1,补偿电容后的无功为θ′1,则电容补偿的无功式中P1,P2──电动机运行时输入输出的有功功率,kWη──电动机运行时的效率──电容补偿前后的功率…  相似文献   

4.
王宇 《低压电器》2001,(5):37-40
叙述了无功功率补偿的种类、特点及其作用。对此分析了就地补偿和集中补偿的技术和经济性。介绍了电容补偿的控制及安装方式的选择以及补偿电容容量的选定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说明电容补偿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适用于串联电容补偿线路的距离保护新原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串补电容安装于线路末端的运行方式为例,定义保护与串补电容之间的线路末端的计算电压为补偿电压,分别分析了在串补电容前和串补电容后故障时补偿电压的不同特征.在串补电容前故障时,补偿电压和保护安装处的电压反向,在串补电容后故障时,补偿电压和保护安装处的电压相位接近.据此提出了串联电容补偿线路故障点位置识别的方法,配合传统的距离保护形成新的适用于串联电容补偿线路的距离保护新原理.串补电容前故障距离保护动作情况完全由阻抗继电器决定,无需考虑串补电容影响.新原理能可靠防止距离保护的超越问题,且灵敏度基本不受串补电容的影响.EMTP仿真验证了新原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10 kV配电网单相接地电容电流补偿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针对目前配电网单相接地电容电流补偿方式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一种单相接地电容电流自动跟踪补偿成套装置,该装置能自动跟踪电网电容电容的变化,实施最佳补偿。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电网结构改变时,具有串联电容补偿输电线路产生次同步谐振的问题。利用MATLAB(Matrix Laboratory)及其电力系统仿真软件PSB,对实际系统进行仿真研究,分析了串联电容补偿度、串联电容补偿安装位置及不同长度的输电线路采用串联电容补偿时与次同步谐振频率的关系。提出了防止串联电容补偿系统产生次同步谐振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串联补偿电容对高压输电线路故障暂态电流的影响以及串联补偿电容保护电路对单端暂态保护的影响,并对串联补偿电容装置位于线路首端的高压输电线路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串联补偿电容对单端暂态保护的影响比较小。因而在考虑串联补偿情况下,单端暂态保护仍可正确区别故障线路和非故障线路。  相似文献   

9.
基于PSCAD的调容式消弧线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配电网电容电流的智能化补偿,现以电容电流的测量为切入点,在各种电容电流测量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测量方法,即扫频法;同时对调容式消弧线圈补偿接地电容电流的原理及其补偿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PSCAD/EMTDC仿真软件对调容式自动跟踪消弧补偿系统进行了建模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扫频法能准确测量对地电容电流,且系统能对单相接地故障进行智能识别,并能快速、可靠地实现单相接地时电容电流的完全补偿。  相似文献   

10.
光伏模组常受阴影影响处于失配运行状态,考虑到大部分阴影的持续时间较短,提出采用并联超级电容的策略进行补偿。在建立带并联电容的光伏模组等效电路的微分方程模型基础上,分析并联模组的工作特性和电压功率变化特性。从补偿方式和工作特性两方面,对比电容补偿方法和传统二极管补偿方法,结果显示在短时阴影情况下电容补偿方法可以更有效地改善光伏系统的输出特性,提高输出电压和稳定输出功率。探讨超级电容补偿在实际应用中所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定义最佳工作区间和维持时间的概念,提出得到超级电容与维持时间的匹配关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游梁抽油机电机使用固定电容补偿后,可以降低固定电容到电源间的平均电流,提高固定电容与电源间的功率因数,产生明显节能效果,但固定补偿电容的使用,会增强抽油机拖动电机的发电效应,造成新的电能浪费。本文通过总结大量实测资料,对中原油田抽油机电机使用固定电容补偿后的效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从而总结出了更加合理地使用补偿电容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电容换相换流器中串联电容的取值问题,建立了电容换相换流器(capacitor commutated converter,CCC)的稳态模型,并利用Matlab软件进行数学分析,探讨了串联电容补偿度与串联电容电压、阀电压、阀峰值电压、直流电流、换相重叠角、触发角、视在熄弧角和实际熄弧角之间的关系,最终给出合适的串联电容补偿度的取值范围并进行仿真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补偿度的取值上、下限分别由阀峰值电压和实际熄弧角决定,其中阀峰值电压为主要限定因素;补偿度的可选范围涵盖欠补偿、全补偿和过补偿3种状态,且全补偿状态下CCC系统不会发生串联谐振;得出强受端系统下补偿度的可选范围为[0.92,1.4],而弱受端系统补偿度的可选范围为[0,1.08]。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一种能自适应补偿绕组是分级绝缘的新型发电机———高压发电机(Powerformer)的定子电容电流方法,以提高其差动保护的灵敏度。根据高压发电机正常运行时产生的电容电流,自适应地确定一个“虚拟”的等效系数,用该等效系数将绕组总电容以集中电容的形式分割成2个电容,等效“虚拟”地分布在机端和中性点以计算电容电流。在此基础上,依据线路差动保护的补偿方式进行电容电流补偿,则无论高压发电机处于何种运行状态,差动电流中的电容电流都可以被完全补偿,从而提高了保护的灵敏度。经过仿真验证,该自适应补偿方法简单可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阐述投运前继电保护向量检查采用电容补偿技术的原理,研究试验过程中补偿电容参数的选取方法,分析采用电容补偿后现场试验的安全性,提出变压器零序过流、零序差动、间隙过压等试验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电容补偿原理及分类,对三相电容自动补偿常见问题做出了分析,提出低压电容补偿装置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提出自动无功补偿装置的被控制量应为补偿电容 ,且应利用PWM (脉宽调制 )技术控制补偿电容的等效电容量。与FCT FST自动无功补偿装置相比较具有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串联电容补偿工作原理、应用方案及带串联电容补偿的电炉变压器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8.
张懋鲁 《变压器》2011,48(4):1-5
介绍了并联电容补偿的工作原理、应用方案及带并联电容补偿的电炉变压器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9.
用于同杆双回线保护的时域电容电流的分相补偿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相电流差动保护常作为同杆双回线的主保护配置,但对于超高压及特高压远距离输电线路,分布电容电流将大到影响保护的可靠性和灵敏度。现有的电容电流补偿方法,都只补偿了单回线相间电容电流,没有考虑双回线线间电容电流的补偿,补偿效果有限。考虑了同杆双回线相间与线间的静电耦合,建立了相应∏模型等效电路,提出在时域中分相补偿电容电流的方法,不仅可以补偿相间电容电流,还可很好地补偿线间电容电流。EMTP仿真实验表明,新补偿法比原单回线的相量及时域补偿法具有更好的补偿效果,有效提高了同杆双回线上分相电流差动保护的灵敏度和可靠性,且新方法计算量小、不要求高采样率,无需引入另回线电流,适用于现有采样率不高、通道传输速率有限的继保装置中。  相似文献   

20.
电容电流使特高压输电线路电流差动保护性能变差,采用常规的电容电流补偿算法,虽对电容电流进行了补偿,但仍存在线路区内故障时受故障点影响导致补偿不精确的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故障测距的时域电容电流补偿算法。该补偿算法利用了故障暂态特性,能补偿部分暂态电容电流,可在不提高动作电流门槛值的情况下保证电流差动保护的可靠性。对1 000 k V带并联电抗器的特高压输电线路采用该算法进行仿真,对电容电流进行了精确补偿,在保证区外故障可靠性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区内故障时的灵敏度,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可作为特高压输电线路电流差动保护的补偿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