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软刚臂单点系泊系统的横向刚度理论进行探讨,并以海洋核动力平台单点系泊系统为例进行相关计算,对海洋核动力平台在不同海洋环境条件下的水动力性能开展系统的风浪流水池模型试验。基于理论研究并运用MATLAB和Adams软件对软刚臂系统横向刚度进行分析计算,通过试验得到系统的横向回复力曲线,结果表明其刚度在横向位移较小时近似为一固定值(5 t/m),并随横向位移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针对软刚臂系泊系统铰节点在服役过程中出现的疲劳损伤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原型监测和局部密度双向聚类算法(Bidirectional Clustering Algorithm based on Local Density,BCALoD)的疲劳寿命计算方法。采用BCALoD算法对获得的船体六自由度进行工况分类,运用多体动力学将运动数据转算为受力时程,将其作为铰节点疲劳寿命分析的载荷谱。采用Abaqus软件建立各铰节点有限元模型以计算热点应力,结合Miner线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和雨流计数方法计算疲劳寿命。进一步分析评估基于实测数据的铰节点疲劳设计指标,指出该FPSO软刚臂上铰节点的疲劳寿命不足以支持其完成服役,且各铰节点难以统一维护和更换。本研究可为在役软刚臂系泊系统的疲劳寿命计算提供一种新的载荷处理方法,为未来海洋平台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秦皇岛32-6油田单点系泊系统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皇岛32-6油田单点系泊系统是一种系泊塔软刚臂结构。该系统可以系泊储油15万t的浮式生产储油装置,并提供浮式生产储油装置与油田内6个井口平台间的油水通道。单点系泊系统的电滑环将浮式生产储油装置主电站发出的10.5 kV的高压电送往各个井口平台。单点系泊系统包括一个固定于海底的系泊塔和连接浮式生产储油装置与系泊塔旋转甲板的软刚臂。该系统可以在100年一遇环境条件下保持浮式生产储油装置随风浪方向变化,实现绕系泊塔自由旋转。  相似文献   

4.
针对水驱油藏开发过程中无法有效定量描述驱替均衡程度的问题,利用高台子油层各井动态指标和小层纵向上的注采关系占总体的比重情况,绘制相应的洛伦茨分布曲线,得到用于量化评价油藏平面、纵向驱替均衡程度的“开发均衡指数”,该值小于0.4时驱替程度相对均衡。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评价二次开发前后水驱油藏的驱替均衡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目标区采出情况均衡指数降低了0.1615,含水情况均衡指数降低了0.0950,整体驱替均衡程度达到了相对均衡的水平,但纵向上仍差异悬殊。建立的洛伦茨曲线评价驱替均衡程度的方法,充分考虑了单井产能差异所造成的驱替不均衡情况,准确度高。研究成果为二次开发水驱油藏的驱替均衡程度评价提供了定量标准。  相似文献   

5.
涩北气田产水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井产水是影响气井产能和气田开发规律的重要因素之一。涩北气田气层主要受构造控制,局部受岩性控制,构造高部位气层多、厚度大,低部位气层少、厚度小。储层横向分布比较稳定,纵向变化较大,气水层交互,边水环绕,开发过程中出水现象普遍。从纵向上对比分析了涩北一号、涩北二号以及台南三大气田不同开发层位的产水情况,从平面上分析了各气田气井产水的分布情况,为该气藏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动态资料,对现场控制水量、延长稳产时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大沙漠静校正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特点,我们陆续研究出几种行之有效的静校正方法。其中:①沙丘曲线静校正方法,能够较准确地从低速带厚度中提取低速带速度;②沙丘曲线+数据库静校正方法,能有效地消除因小折射采集引起的长波长静校误差,由于该方法中使用了数据库,这样,在已建数据库区可以不作小折射;③初至折射+数据库静校正方法,此法既能有效地消除炮点、检波点实际高程的变化、井深变化、地表岩性差异等因素造成的短波长静校正误差,又能消除由小折射采集引起的长波长静校正误差,可大大提高静校正精度。使用此法在已建数据库区也可不作小折射,其它地区也可大量减少小折射的工作量。上述方法简便易行,并具有较强的人机交互显示功能,从而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计算相渗曲线的新方法--甲型水驱曲线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甲型水驱特征曲线计算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具有比乙型水驱特征曲线计算更稳定、结果更可靠的优点。因此,对初期未做室内相对渗透率曲线实验的油田(或区块)来说,用本文所介绍的方法可以拟合出一条实际相对渗透率曲线。  相似文献   

8.
基于层间均衡驱替的分层注水井层间合理配注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期的水驱过程中,受层间储层物性差异的影响,多层合采油藏层间动用状况差异大,层间矛盾突出。分层注水技术是改善特高含水期层间矛盾的有效方法,其成功的关键是根据各小层的储层物性和动用状况确定各层的配水量。为此,以层间均衡动用为目标,综合考虑储层物性和动用状况,利用Buckley-Leverett非活塞式水驱油理论,建立了注水井分层配水量的计算方法,并编制了计算程序。分析结果表明:层间配水量的差异受油层厚度、剩余油饱和度和调控时间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所计算的配水量在给定的调控时间内使各小层达到均衡驱替状态,能够满足分层注水井层间配注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水驱特征曲线在特高含水油藏提高采收率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采收率是油田开发工作的最终目的。而提高采收率是建立在研究剩余油分布基础上,通过现场各种调整措施来实现的,运用水驱特征曲线计算了纵向砂体及平面单井的剩余水驱控制储量。有效地描述了剩余油在纵向和平面上的分布,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提高的剩余水驱控制储量,有效地描述了剩余油在纵向和平面上的分布,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提高采收率的具体措施方法。对同类高含水河道砂油藏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很多边底水气藏的生产实践表明,总体开发方案设计时采用传统数值模拟方法预测的的水气比往往低于气田实际生产的水气比。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聚类差异分析的产水预测新方法。新方法对研究对象的见水规律进行聚类分析,分析研究对象与类比对象的主要差异因素,通过数值模拟中置换其主要差异因素,量化二者的见水规律,最终通过数值模拟拟合进行产水预测。应用崖城D气田的生产数据进行验证,新方法预测的见水时间以及水气比随采出程度变化关系曲线更符合实际生产情况。研究成果可有效解决陵水A深水气田的产水预测难题,可推广应用到其他边底水气藏。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一种新型压载水系统设计方案,将压载水泵布置于浮筒内而将压载水总管垂直布置于立柱内,并设置高位排舷及溢流管线,避免因误操作导致压载水舱持续进水而引发事故,同时也可有效地降低船体结构质量,提高平台经济性。  相似文献   

12.
圆筒形FPSO管线设计比较密集,原油从海底采集上来以后经过简单处理,然后通过上部模块货油管线穿过主甲板将货油注入到货油舱内;船体内部压载泵将海水提取上来后经压载管线穿越压载舱将海水分配到各舱室;上部模块公用系统部分排海管线穿越舱壁,将处理过的开排水或其他生活水直接排海。不同管线穿舱设计形式也会不同。  相似文献   

13.
蒸汽热采测试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注蒸汽热力采油是当今世界开采稠油最有效的方法。在稠油热采生产过程中,准确全面取得各项参数,用以指导生产,需要有适应高温、高压、汽水两相的测试仪器。通过调研国内外热采测试仪现状.认为都不能满足同时测温度、压力、蒸汽流量和干度。为改变此现状.笔者提出研制四参数测试仪的构想,并认为据国内现有的技术及产品,若立项研究,在两三年内可达到现场试用水平。  相似文献   

14.
利用有限差分方法,给出了立式圆筒形储油罐中静电电位的超松弛迭代格式的数值计算模型,研究了储油罐内静电电位的分布规律,分析了储油罐结构及运行参数对储油罐电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储油罐径高比在0.6~1.7时,静电风险较大,从静电安全性和储油罐稳定性方面来考虑,径高比应当大于2.0;储油罐内静电电位随其体积的增加以幂函数形式迅速增加;储油罐内的电位与油品电荷密度成正比且随着油品介电常数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当加载油品到储油罐体积的73%时,油面中心的静电电位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15.
 合成高碱值磺酸钙清净剂的搅拌鼓泡釜工艺需外加水;而旋转填充床工艺中只需反应生成水参与反应,既可达到碱值的要求,简化了工艺和控制过程。分析了2种反应器的特性。结果表明,强化了微观混合和传质的旋转填充床能快速生成细小、均匀的W/O型微乳液体系;通过溶解-消耗-再溶解-再消耗模式,能有效利用W/O型微乳液体系中的水核,需水量少;同时,旋转填充床使物料系统的含CO2气率较均匀,生成的纳米CaCO3粒子粒径小、分布窄,产品质量高。也指明了搅拌鼓泡釜反应器在混合分散和传质均匀性方面的相对不足。  相似文献   

16.
设计了2台带压开孔管道结构,采用与带压开孔中相同的焊接工艺制造模型。对模型支管在横向和纵向弯矩作用下结构的极限弯矩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支管和主管相贯区受拉侧关键点的极限弯矩值最小,此处为结构的危险区域;在结构尺寸和材料相同的情况下,承受纵向弯矩模型的极限弯矩大于承受横向弯矩的模型,二者的比值约为1.7;此外,对通过不同方法得到的极限弯矩值进行了比较,表明可以由载荷位移法代替载荷应变法确定结构的极限弯矩。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外浮顶罐挥发性有机物(VOCs)无组织排放形式的分析,从储罐VOCs源头控制加末端治理的理念出发,提出由软体密封装置对储罐无组织排放VOCs进行密闭收集,采用油气回收装置对收集的气体进行液化回收。通过建立储罐软体密封试验模型,验证软体密封减排装置的科学、安全和可靠性。此技术是治理浮顶罐VOCs排放的创新技术。  相似文献   

18.
振冲与充水预压综合处理大型油罐软地基工程实例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位于软土地基上的10项储罐工程(1000~50000m3)、40台油罐建设中采用的振冲法与充水预压法综合处理软地基技术,由振冲碎石桩单(群)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现场原位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可知:加固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提高了0.6~1倍、沉降量减少了约三分之一,并能提高地基土的抗液化能力。  相似文献   

19.
多油层低渗油藏纵向非均质对油井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结合油田现场实际对发育多套油层的低渗透砂岩油田多层合采效果进行定量研究,认为单层接替开采的采收率总是高于合采方式,且随着纵向非均质程度增加,合采与单层开采的初期产油量差别逐渐变小,非均质程度相同,间夹压力异常油层将进一步降低采收率,且对合采井影响更大,压力异常差油层对采收率和含水都有较大的影响,双南油田双208块的实际生产资料完全证实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