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一个微型玩具机器人瓦力,市价35元;一个网络摄像头,市价15元。二者组合改装,就成了一个可以代替人力巡视地下电缆的管线探测仪。  相似文献   

2.
<正>传统的高压输电线路的故障巡视检测方法有人工故障巡视检测和机器人故障巡视检测2种。人工故障巡视检测是在停电情况下,由专业检修人员到达高压输电线路有隐患的线路位置处,进行巡视检测。这种方式的前提是高压输电线路停电、作业人员登高,因此存在着作业时间长和巡视检测视角窄的问题,并且增加了高空作业的人身安全风险。机器人故障巡视检测虽然可以对高压输电线路开展带电巡检,但巡检机器人自身高度只有1米  相似文献   

3.
输电线路杆塔结构复杂,而针对杆塔巡视的攀爬机器人的研究比较少。基于杆塔的T型防坠落导轨,研制了一种采用永磁吸附方式实现杆塔攀爬功能的巡视机器人,解决了机器人在输电线路杆塔上的可靠吸附及攀爬巡视问题。杆塔巡检人员通过遥控系统对机器人进行远程控制,利用机器人搭载的云台摄像头获取图像视频信息,并通过图传系统传输到手持显示终端,实现了对杆塔及防坠落导轨的巡视工作,能有效地发现杆塔存在的问题,便于杆塔巡检人员及时掌握缺陷信息并消除缺陷,为巡检人员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输电线路杆塔结构复杂,而针对杆塔巡视的攀爬机器人的研究比较少。基于杆塔的T型防坠落导轨,研制了一种采用永磁吸附方式实现杆塔攀爬功能的巡视机器人,解决了机器人在输电线路杆塔上的可靠吸附及攀爬巡视问题。杆塔巡检人员通过遥控系统对机器人进行远程控制,利用机器人搭载的云台摄像头获取图像视频信息,并通过图传系统传输到手持显示终端,实现了对杆塔及防坠落导轨的巡视工作,能有效地发现杆塔存在的问题,便于杆塔巡检人员及时掌握缺陷信息并消除缺陷,为巡检人员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智能终端的电缆通道巡视系统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智能终端的电缆通道巡视系统具有如下优势:实现电缆线路智能巡检,实时考察巡查到位率和巡视轨迹回放,保证电缆线路的巡视质量,为配电线路安全运行提高有力的依据。根据电缆通道隐患和设备缺陷分级预控的管理体系,实现电缆设备隐患缺陷分级预控、流程化综合管理。基于设备GPS坐标信息,移动导航模块可以快速导航定位电缆设备或缺陷点,从而使维修人员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故障或缺陷所在地。综合上述原因,开发基于智能终端的电缆通道巡视系统是电力公司提高巡检效率和巡检质量的必然趋势,故本课题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实际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的设计架构出发,对照智慧电缆线路建设标准,对已有的视频、测温和环境监测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并实现应急通讯、消防控制、机器人巡检等34项新功能,全面实现了通道环境深度感知、电缆状态多维感知与诊断、隧道智能消防控制、隧道人员管理与应急指挥等多项应用场景中的设备联动功能,提升了电缆隧道的智能...  相似文献   

7.
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变电站电气设备进行定期巡视是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国内大多数变电站采用人工方式对设备进行巡视,但受到巡视人员对设备的熟悉程度、业务水平、工作经验、态度、责任心和精神状态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很有必要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代替工作人员的巡检机器人.通过对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体系结构和应用技术进行研究,给出了实现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的实...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针对现有变电站巡检机器人不足、进行改进设计的轨道式巡检机器人。该机器人采用滑线取电方式获取电源,利用交流电力载波通信技术进行信息传输,为运行人员提供变电站场区设备视频和音频监视信息,代替运行人员完成设备倒闸操作前后的实际位置监视,实现了辅助运行人员倒闸操作和日常巡视,具有移动速度快、定位准确、运行可靠和维护简便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变电站。该机器人在某220 k V智能变电站投运以来,经历了北方严寒气候的考验,大幅提高了运行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徐欣  陈彦 《电力安全技术》2010,12(10):50-51
1 故障现象 2009年,供电公司运行人员在对某变电站进行巡视时发现,主变的10kV侧的电缆出现了电缆及电缆支架发热的现象。经红外测温发现,电缆支架最高温度竟达100℃,严重威胁着电网的安全。电缆专业人员到现场进行了检查,现场照片如图1示。  相似文献   

10.
设计变电站巡视系统,基于图像分析技术实现机器人和视频摄像机的联合巡视;巡视系统通过与变电站主/ 辅设备监控系统、一键顺控系统、主站巡视集中监控系统的互联交互,实现与主/辅设备监控系统间的正向联动、反 向联动、视频双确认等智能联动.利用机器人机动灵活、视频摄像机巡视效率高的特点,合理规划视频摄像机位置和 机器人巡视路径完成巡视布点,最大程度覆盖变电站的巡视范围,提升巡视效率,节省项目投资,有效支撑设备智能 巡检、日常运行监控、现场巡检作业、异常故障处置等典型变电运维应用场景,替代人工巡检为远程智能巡检,替代 原靠运维人员经验判断的故障分析等手段为主动预警、综合研判、智能诊断与智能决策.  相似文献   

11.
《电世界》2020,(3)
无线内窥镜检测技术用于配电电缆井沟巡视,无须采用外掀开的作业方式,有效解决了电缆井盖频繁操作导致的损坏问题,避免了人员直接进入井沟内产生的不安全性。介绍无线内窥镜电缆井沟巡视装置的结构、巡视方法及实际应用。无线内窥镜电缆井沟巡视耗时只有人工巡视的1/6。  相似文献   

12.
一种小型电缆隧道检测机器人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缆隧道检测机器人是一种工作于电缆隧道环境,采集图像、气体浓度、温度等信息的特种机器人.目前电缆隧道检测采用人工方法进行,尚无相关机器人产品投入使用.论述机器人的系统指标,提出了电缆隧道检测机器人的履带关节式行走方式,进而从整体角度介绍了隧道检测机器人的结构与控制系统.实验证明,该机器人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的特点,并有较强的越障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方书博  罗浩  洪骁  郑雷 《电气应用》2021,40(9):41-49
隧道电缆火灾参数获取对指导机器人灭火具有重要作用,基于FDS流体仿真软件建立了原尺寸不同火情功率等级电缆燃烧仿真模型,计算了不同工况电缆火灾发生后不同时间和空间的温度、烟气浓度和CO浓度分布,分析了不同层人工火源功率分别为150 kW、600 kW和1.2 MW时电缆层燃烧的火灾总功率分布,以及600 kW、 1.2 MW火源分别置于上、中、下三层时的火灾蔓延速度.建立了多传感器机器人电缆隧道火灾参数监测系统,监测了10 kV三芯电缆模拟人工点火后电缆隧道内固定点温度和气体浓度分布.经分析表明,试验检测数据与仿真数据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变电站工作人员在电缆层工作时,容易因电缆支架尖角造成衣物破损或人员受伤的情况,文章通过对需要的产品的特性、外观、材料及其他可同时实现的附加功能的研究,提出了一种电缆层防碰撞装置,通过现场应用的实例分析,验证了该装置可减少人员发生碰撞,并杜绝工作人员因为碰撞电缆支架而受伤的情况发生。研究成果具备可复制性并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电缆具有的隐蔽性增加了电缆杆塔在运行维护、管理以及故障抢修方面的难度。介绍了电缆杆塔巡视现状,研究制定电缆杆塔数字化管理方法,论证了活码技术在电缆杆塔应用的可行性,并成功应用,提高了电缆杆塔的巡视到位率和运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变电站设备巡视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智能化变电站移动巡视管理系统。该系统不但能够准确记录巡视人员到位及巡视过程,而且能给管理人员提供设备运行参数及技术数据,对设备小修、大修及更换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以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使巡视管理工作实现智能化。同时该系统操作简单,移动终端携带方便,具有较强的实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梁彦 《电世界》2010,(3):5-7
1事故经过2009年1月14日,仙衣滩电厂运行人员在巡视GIS开关站时,发现从2号主变至开关站的110kV电缆接人编号为1024的隔离开关电缆头C相有异味并冒烟,立即返回中控室停机进行处理。停机后,再次返回GIS开关站,发现该电缆头已经出现明火,马上使用灭火器扑灭。灭火后仔细观察,GIS电缆终端金属尾管与电缆外护套的连接处已被烧穿。  相似文献   

18.
电缆隧道内的电力电缆会对巡检机器人用漏泄通信电缆产生电磁影响,然而国内外关于该领域的研究尚属于空白,因此根据电缆隧道的实际情况研究了巡检机器人通信线路在高压电缆隧道中的容性耦合影响。从电磁场基本理论出发,基于镜像法建立了1种计算电缆隧道内电力电缆线路对通信电缆线路电场干扰的方法,研究了单线电力电缆线路、三相电力电缆线路与通信线路间的容性耦合,并计算分析了单线电力电缆线路和典型布线方式下三相电力电缆线路对通信电缆线路的危险影响,最后以北京某地区一回地下电缆隧道为例,对通信线路感应电流进行了理论分析与现场测试,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单线电力线路对通信线路的容性耦合影响较大,三相电力线路对通信线路的容性耦合影响较单线电力线路有所降低,但均超过国标规定的容许值,因此有必要将通信电缆外皮层进行接地处理,起到静电屏蔽的作用。通过分析两线路间的容性耦合,能够为电缆隧道通信线路的设计提供依据,对电缆隧道机器人巡检自动化的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工厂在对易受外部影响着火的电缆密集场所,或可能因着火蔓延酿成事故的电缆回路,应按工厂的重要程度,采取不同的防止电缆着火延燃的措施。 1、在通向控制室、继电保护室电缆夹层的竖井或墙洞及盘柜底部开孔处,应采取有效阻燃的封堵处理。楼板孔洞处置的阻火燃封堵层,应能承受巡视人  相似文献   

20.
<正>2017-06-13,220 kV泉漳变电站室内智能巡检机器人安装调试完毕,试运行正常,标志着变电站智能巡检技术向前迈进一大步。此前室内开关柜设备和二次设备只能依靠人工巡视,存在巡视周期长、效率较低、信号容易漏检等问题。室内智能巡检机器人的投入使用,可以大大减轻运维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设备巡检效率。与常规户外巡检机器人配合使用,可以实现变电站智能巡检全覆盖。智能巡检机器人安装在220 kV泉漳变电站的开关室和继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