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国内有关低渗透油田文章的论述,低渗透油田一般是指储层渗透率在(10~100)×10-3μm2的油田。江汉油田鄂尔多斯盆地的坪北区块,主力开发单元的渗透率均在100×10-3μm2以下,其中长63油组渗透率为19.09×10-3μm2,长63小层渗透率为30.25×10-3μm2,该区块属于典型的低渗透油田。通过对坪北区块低渗透油藏地质、开发特征的综合分析研究,除应用传统的实际开发资料计算法、数值模拟法对油田合理采油速度进行预测外,还收集整理了全国25个低渗透油田区块的资料,统计回归出采油速度与地层流动系数以及井网密度关系,绘制了预测采油速度图版。运用以上方法,针对坪北区块的开发地质现状,对目前井网条件下的合理采油速度进行了预测评价,确定长61油组和长63小层的合理采油速度分别为2.00%和2.50%。  相似文献   

2.
纯化油田中高含水期合理采油速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纯化油田取得产40×104t以上稳产10年的好效果,为确保递减阶段油田以合理采油速度进行开发,我们采用经验公式及油田含水率与采油速度关系曲线确定目前该油田合理采油速度应在0.8%以上。  相似文献   

3.
目前,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剩余未动用区块储层更加薄差,含油性变差,直井采油方法效益不高,所以需要加大水平井应用力度。2013年在敖包塔油田茂A所属区块提交了探明地质储量167.68×10~4t,含油面积15.4km~2,该区块储层发育薄差,但主力油层发育稳定,这类油藏储层预测难度大、识别困难,布井风险高。为进一步搞清区块的构造、储层,为该区块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本文在已完钻井资料的基础上,应用三维地震资料联合解释、地质统计学反演等技术完成了区块的构造解释、储层预测等地质特征研究,在此基础上讨论本区块水平井部署原则,给出水平井布井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前海上油田以高渗为主,对低渗透油田的有效开发研究较少,注水开发是改善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的重要手段。本文以W油田为例,分别对1×10~(-3)μm~2、5×10~(-3)μm~2和10×10~(-3)μm~2渗透率储层进行了注水时机和注水方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10~(-3)μm~2渗透率储层超前注水的最佳地层压力水平为114%左右,5×1 0~(-3)μm~2渗透率储层超前注水的最佳地层压力水平为108%左右,10×10~(-3)μm~2渗透率储层超前注水的最佳地层压力水平为104%左右。低渗透油田稳定注水效果优于周期注水增注-减注,优于周期注水增注-停注。  相似文献   

5.
延长青平川油田长2储层最终采收率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伟才  刘世盛 《辽宁化工》2011,40(12):1294-1297
结合延长青平川油田构造特征及区块储层物性和实际电测结果,采用容积法计算得到长2储层地质储量为517.14×10^4t;同时,选择6种不同水驱曲线预测该储层的可采储量,分析对比并结合油田开采结果,可以预测长2储层最终采收率:经济极限含水率为95%时,最终采收率在8.16%左右,经济极限含水率为98%时,最终采收率在9.17%左右。  相似文献   

6.
葡南扶余油田主要开发目的层为特低渗透扶余油层,渗透率平均1.03×10-3μm2,储层喉道半径0.37-0.61μm,流体渗流特点为非达西渗流,存在启动压力梯度,注水开发渗流阻力大,造成油层产能低,油井日产油不足1t,其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均较差。为探索该类油藏有效动用方式,计划在葡462区块开展二氧化碳驱先导性试验,解决渗透率小于2×10-3μm2油藏能量补充的问题。本文借鉴大庆油田同类区块CO2驱试验的宝贵经验,对配套的采油工艺进行设计;并针对同类区块在开发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超前储备技术对策,保证CO2驱试验在我厂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7.
研究回注污水水质对油藏储层渗透率影响规律对油田提高注水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大庆杏南油田7种不同渗透率的油藏天然岩心,设计了6种不同水质的污水(不同浓度及粒径的悬浮固体浓度、不同含油量)室内岩心流动实验,揭示了污水水质对油藏储层渗透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污水中悬浮物对储层的堵塞类型为贯穿性堵塞、过渡性堵塞和浅部堵塞三种形式,其中贯穿性堵塞起主要作用;堵塞形式主要受水中悬浮物粒径控制;建立了6种回注污水对不同渗透率储层的影响图版,为油田现场提供了技术指导;针对大庆杏南油田,建议3×10~(-3)、7×10~(-3)、20×10~(-3)、50×10~(-3)μm~2储层注入回注污水界限为5.3.1水(悬浮固体浓度5 mg/L、粒径3μm、含油量1 mg/L),110×10~(-3)、180×10~(-3)μm~2储层注入回注污水界限为5.5.2水,250×10~(-3)μm~2储层适合注入回注污水界限为8.5.2。  相似文献   

8.
目前海上油田以高渗为主,对低渗透油田井网优化设计的研究较少,注采井网优化设计是油田开发的关键。本文以X油田为例,对1×10~(-3)μm~2渗透率储层进行了井排距优选和注采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特低渗透油藏条件下(1×10~(-3)μm~2),对于1×10~(-3)μm~2储层,300×250 m井排距效果好。注采比保持在1.2左右,开发效果较好,既能保证较高的采出程度,还能使油井的含水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埕海一区沙河街组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42.0×10t,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钻井揭示储层非均质性强,剩余油局部分布日趋明显。运用精细地层对比、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技术,开展油藏确定性建模与随机建模研究,进一步落实地下储层的分布特征,指导完善产能井方案部署,提高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0.
综合采油工程的各项工艺技术,才能够较好的开发油田,提高油田的最终采收率。以跃进二号东部油田为例,分析了投产层位的油藏特征,制定了完井及射孔方式,提出了储层保护的相关要求及措施,避免储层污染。针对研究区储层特征优选了最佳采油方式,制定了油田污水处理剂污水回注的工艺措施。为本区块采油工艺效果的提升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针对油田开发后期低产低效井的增多,考虑采油成本及经济效益等众多因素,借鉴大庆外围油田应用较成熟的提捞采油技术,是解决低产低效井开采的一种有效手段。提捞采油技术对于其他采油方式具有操作成本低、经济效益好、节能环保、管理方便等特点。本论文主要概述了我厂借鉴外围油田应用较成熟的提捞采油技术,针对萨零组实验项目中产液量小于2t/d的10口角井采用提捞方式采油现场试验,取得了宝贵经验,并获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台1区块属于特低渗透储层,此类油田特点是初始产量高,而产量递减速度快。如果针对区块内的一些低产、低效井一直延用机采井采油,就会出现成本加大、耗电多、吨油成本增加的问题。目前,使用捞油车进行提捞采油已经成为较成熟的采油技术,是低渗透油田降低投资成本的有效途径。兴茂采油作业区经过几年的提捞采油作业,总结了一定提捞生产的经验;为下一步部分机采井转提捞生产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墩塘油田目前日产液量145t,综合含水82%,储层地层水矿化度高达3.1×10~4 mg/L,地层温度84℃,油井结垢腐蚀现象严重,结垢腐蚀使油井检泵作业频繁,严重影响油田正常生产。本文针对墩塘油田储层特点、结垢特征概述了油田的结垢原因、类型,采取针对性的清防垢措施,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平均延长作业周期400天,平均一年节约用电3.3万KWh,符合目前油田降本增效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4.
《辽宁化工》2021,50(6)
在油田开发中后期,开展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潜力研究对后期开发技术政策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以定边油田张要先地区延9油藏为例,该油藏开发前期利用自然能量采油,虽后期及时注水补充地层能量,仍然存在注采比低、地层亏空、产量递减快、含水上升快、剩余油分布规律不明确等问题。本次在沉积、储层和开发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两个方面,预测现今剩余油分布规律。利用井控面积法,定量地研究延9油藏的剩余地质储量。结果表明:延9油藏剩余地质储量为1.5457×10~6 t,平均单井剩余地质储量为2.46×10~4 t;剩余油分布主要受沉积微相、注采井网、注采对应关系、砂体微构造和油层厚度、酸化和压裂等技改措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油田采油中,复杂断块油田的油气储藏分部的情况复杂主要原因在于断层将油层与储层油气分部的情况复杂化,导致油藏分布状况的准确勘具有较大难度,故而在判断油田内油气的分布状况,必须首先对油田中断层分布做精准判断,并更具断层的特征为断层构建格架,从而精准的判断出油层和储层的实际分部状况。对复杂断块油田在二次开发阶段的油藏情况进行精细描述有利于针对性的解决二次采油中存在的采油问题,对提高采油效率和稳定采油率具有前提性的保障作用。本文对复杂断块油田的二次开发阶段油藏的精细描述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马厂油田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南部,区域构造面积131.94km2,资源量1850×104t。截止2005年,累计探明含油面积22.74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473.5×104t,动用石油地质储量871×104t,标定采收率33.75%,可采储量294×104t,其中外围块探明未动用储量602.5×104t,占马厂油田探明储量的40.89%。该区储层平均孔隙度18.6%,渗透率31.6mD,主要含油层系为沙三上中下亚段,埋深2600-3400m,属中低渗极复杂断块油藏。经过近20年的开发,原有地震资料已不能满足极复杂断块油藏精细滚动勘探开发的需要,马厂油田周边断块储量动用程度低,老区又进入了开发后期,油田开发效果逐步变差,为提高地震资料的品质,更好地指导油田滚动开发研究,2005年对马厂地区进行了高密度三维地震数据采集,通过近几年的研究和应用,滚动勘探开发效果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低渗透油田是一种油层储层渗透率低、丰度低、单井产能低的油田。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首先对低渗透油田采油污水水质进行了分析,其次,陈述了低渗透油田采油污水处理方法与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8.
YJ油田1993年开始投入开发以来,已累积产油341.0×10^4t,目前采出程度15.95%,综合含水65.5%。本文通过含水率评价、能量驱替指数评价、存水率动态评价、水驱指数评价、储层动用程度与可采储量分析等手段,对该油田进行开发效果评价,总结油田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经验,为该油田高含水期挖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榆树林油田储层物性差、单井产量低、目前低油价的现状,以及低产井用抽油机采油方式生产吨油成本高、效益差的实际,榆树林特低渗透油田引入了提捞采油的开发方式。为确定提捞采油的合理界限,依据盈亏平衡原理,建立了新区提捞采油经济极限产油量计算公式,根据榆树林油田投资、成本参数及开发状况,研究提捞采油在低渗透、低产油田的应用界限,为榆树林油田及其它同类油田的经济有效开发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0.
研究安塞油田长6油层组的岩性、物性、电性及含油性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安塞油田长6油层组含油性与物性下限的关系。利用薄片鉴定法、扫描电镜法、物性分析统计法、经验统计法对长6储层进行了物性分析,结合研究区的测资料井及油田动态资料的综合研究。发现长6储层的平均孔隙度为9.1%,平均渗透率为0.55×10-3μm2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其岩性、物性的差异控制了储层油藏的富集程度;并确定长6储层物性下限的标准:孔隙度下限为7.8%,渗透率下限为0.15×10-3μm2,电性下限电阻率为18.0Ω.m,声波时差下限为216μ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