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城市地铁的迅速发展,地铁环境控制问题也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以美国供暖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ASHRAE)提出的相对热指标(RWI)作为衡量人体热舒适性的标准,对天津地铁站的空调运行控制温度进行了探讨,并计算了天津地铁的运行控制温度随室外温度的变化趋势,分析了乘客进出站过程中RWI值和热舒适性的变化规律.为天津地铁的运行控制温度提出了合理的建议,为天津地铁环控系统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现场实测和问卷调研的方式对地铁车厢的热环境参数及乘员的主观热感觉进行了调研,分析了车厢热环境参数对地铁乘员热舒适的影响.引入二节点模型对地铁空调车厢乘员的核心温度和皮肤温度进行建模,采用有限差分法在时间单元内对耦合的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组进行离散并利用MATLAB软件编程迭代求解.将实测的1 070组实验数据与计算结果与进行对比.结果发现,二节点模型对地铁空调车厢人体温度的预测精度较高,可用于分析在车厢环境下的人体温度影响因素.人体特征与空调车厢热环境参数共同决定了人体温度的变化,且各因素的影响能力由大至小分别为环境温度、平均辐射温度、人体代谢率、服装热阻、相对湿度和风速.计算方法和主要结论可为地铁空调车厢乘员热舒适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关于对公共建筑舒适性空调温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公共建筑空调的热舒适性的现状 ,指出了人们在公共建筑的热舒适受人体衣着薄厚及室内外温差的影响 ,阐述降低公共建筑的室内空调参数标准和改变空调温度的设定值是一种可行、有效的建筑节能举措 ;提出公共建筑夏季、冬季空调温度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4.
针对上海地铁9号线夏天空调制冷情况不理想的现实,提出了一种模糊控制的方法.将车内外温差和车内外温差变化率作为输入信号,将地铁空调温度控制挡作为输出信号,对车内温度合理地控制,使得人们乘坐地铁时的舒适性得到提高,并用Matlab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5.
室内温、湿度对人体热舒适和空调能耗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采用一次回风集中空调系统的办公建筑为例,就室内温、湿度设计参数对空调房间热舒适环境和空调系统能耗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同样的室内人体热舒适环境(等效温度)的条件下,随着室内温度的增加,一次回风系统的需冷量和总的耗能量是增加的。因此,夏季提高空调室内温度是不节能的。在相同热舒适(等效温度)条件下,要减少空调系统的冷负荷,室内设计温、湿度参数在推荐的热舒适区范围内,宜采用较大的室内相对湿度和较低的室内干球温度的组合,或采用较高的等效温度。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保障办公建筑室内人员的热舒适需求,提出一种基于模糊区间优化的建筑空调系统预测控制方法.首先,基于建筑运行数据,充分考虑地理位置、气候环境及人群差异性对舒适感受的影响,采用模糊规则隶属度函数对传统舒适指标进行优化,明确室内人员舒适感受的温度区间;然后,采用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MPC)方法对空调设定值进行调控,同时,结合区间控制策略使办公建筑的室内温度维持在所提出的舒适温度区间;最后,通过建筑环境智能监控系统对提出的方法进行实验验证,室内人员的舒适满意度提高了34%.结果表明,提出的模糊热舒适区间可以更好地满足室内人员的舒适感受,而且结合区间MPC方法,可以在保证室内温度舒适的同时减少MPC控制器的输出动作次数.  相似文献   

7.
高大空间建筑空调气流CFD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大空间建筑空调系统设计复杂,初投资昂贵,在设计时有必要对其设计方案、气流组织、舒适性等加以模拟预测。本文就天津国际展览中心扩建工程B展厅现状空调方案用Fluent公司推出的专业软件Airpak2.1对其空调系统的热舒适性与气流组织进行模拟研究。该研究为高大空间建筑空调系统优化设计、模拟气流组织和热舒适性等提供了方法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将模糊PID控制应用于变风量空调系统中,任务是将送风温度和空调房间内的温度(回风温度)控制在各自的设定目标值附近。分别设计了变风量空调系统的送风温度模糊PID控制系统和室内温度(视为回风温度)模糊PID控制系统,通过调节冷冻水阀门的开度来控制送风温度,通过调节变频风机的转速来控制室内温度。应用所设计的模糊PID控制器对送风温度和空调房间的温度(即回风温度)进行了实时在线控制,控制结果表明模糊PID控制器设计合理,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高大空间建筑空调气流CFD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大空间建筑空调系统设计复杂,初投资昂贵,在设计时有必要对其设计方案、气流组织、舒适性等加以模拟预测。本文就天津国际展览中心扩建工程B展厅现状空调方案用Fluent公司推出的专业软件Airpak2.1对其空调系统的热舒适性与气流组织进行模拟研究。该研究为高大空间建筑空调系统优化设计、模拟气流组织和热舒适性等提供了方法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青岛地铁地下站工作区的热舒适性问题,本文以青岛地铁3号线五四广场站站厅层工作区为研究对象,采用AGILENT 34970A型温度采集仪和SZX9-KA23型热线风速仪对冬季不同时段公共区温度的变化、活塞风及阴雨天气对工作区温度的影响进行跟踪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站内温度随室外大气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活塞风对工作区温度具有明显的影响,体感温度低,带来更大的不舒适性;短暂的阴雨天气对地下站内温度的影响不大。与常规热舒适感参数相比,站厅层工作区在冬季不满足热舒适性要求,因此提出了将设备房废热回收用于工作区,改善热环境。该研究为站厅层工作区冬季供暖方案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1.
对天津地铁改扩建之后双层岛式站台下瓦房站进行了现场实测,并利用实测的边界条件对该站站台公共区通风空调系统气流组织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分析,得出现有气流组织方案已具有较好的空调效果。数值模拟软件CFD可用于地铁环控实际工程设计。本文同时给出了整个车站气流分布图,出入口及站厅与站台1.65m高度处温度场、速度场分布。  相似文献   

12.
地铁岛式站台通风空调系统实验与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天津地铁改扩建之后双层岛式站台下瓦房站进行了现场实测,并利用实测的边界条件对该站站台公共区通风空调系统气流组织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分析,得出现有气流组织方案已具有较好的空调效果。数值模拟软件CFD可用于地铁环控实际工程设计。本文同时给出了整个车站气流分布图,出入口及站厅与站台1.65m高度处温度场、速度场分布。  相似文献   

13.
对地铁车站公共区的夏季冷负荷进行了分析计算,进而确定地铁车站公共区逐时通风量。结合天津市地铁1号线环控系统初步设计方案,提出变风量环控系统的控制方案。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的方法,借助于Airpak软件,模拟车站公共区的温度场和速度场,得出改变风量后通风系统的效果以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以天津地铁某交通枢纽工程为例,对目前地铁车站混凝土接缝防水处理的方法进行总结,提出接缝防水处理的新做法、要点和地铁车站防水处理的一些建议,以指导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5.
以天津市和平路地铁站为例,建立三维计算模型,对软土地区地铁车站与隧道接头结构进行动力时程分析,找出接头部位的应力集中关键点,分析隧道与车站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研究表明: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地震波都会改变车站与隧道接头结构的主应力大小;在接头截面上,水平方向变形主要由水平地震作用控制,竖直方向变形主要由竖直地震作用控制,地震导致的竖向变形大于横向变形。  相似文献   

16.
分析三位式继电器非线性控制的室内恒温系统工作原理,并指出非线性控制在空调系统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盾构出洞水平冻结加固杯形冻土壁温度场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托于某地铁车站盾构出洞水平冻结加固工程,通过实时监测对杯型冻土壁温度场,分析了盐水温度、冻结区不同区域土体温度的发展特征,并计算了冻结区不同区域冻土壁交圈时间和发展速度.监测结果分析表明,同一测温孔内埋深较深的测点与埋深较浅的测点相比,板块加固体区的冻土交圈时间较长,发展速度较慢,而圆柱体加固区的冻土交圈时间与发展速度变化并不明显;冻土与地下连续墙间界面处,板块加固区的冻土平均发展速度明显比圆柱体加固区快,圆柱体加固区冻土壁交圈时间为31 d,其平均发展速度为20.9 mm/d,而板块加固区不同区域冻土壁平均发展速度差异明显,最快发展速度为60.5 mm/d,最慢发展速度为35.3 mm/d.  相似文献   

18.
以天津地铁二号线津赤路站—李明庄站区间左线盾构施工测量技术的应用为例,就地面导线、高程控制测量,联系测量,盾构机始发测量,地下控制测量,盾构机ROBOTEC导向系统初始测量及姿态测量,衬砌环片测量等六个方面的施工测量技术进行了阐述.指出在盾构施工中测量、监测技术是关键,采用的测量方法、仪器以及观测者的水平直接关系到隧道贯通的精度,总结了确保地铁隧道准确贯通必须考虑的一些细节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空调控制系统、变风量空调系统特点及目前存在的控制问题,提出了空调控制系统引入智能控制方案的可行性与必要性,针对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特点和要求,提出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案。控制回路由冷水流量一送风温度控制、风机转速一静压点静压控制、送风量一室内温度控制、新风量一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四个控制回路组成,建立了一种新的多层神经网络,实现了神经网络和PID控制规律的本质结合,在变风量空调控制系统中表现出很强的学习和自适应解耦能力,MATLAB仿真试验说明了系统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地铁车站结构的三维计算模型,研究了混凝土动弹性模量对地铁车站结构三维地震响应的影响,确定了在进行地铁车站结构抗震分析时混凝土动弹性模量的合理取值。该结论可为地铁车站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