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酒东坳陷营尔凹陷异常高压十分发育的特殊地质环境,利用测井声波资料和地震波阻抗资料研究了营尔凹陷异常压力并建立三维异常压力场。分析研究了营尔凹陷流体压力封存箱的基本特征。从油气分布与异常高压带纵向分布的关系、流体势与油气运聚单元评价等方面,研究了异常高压与油气成藏之间的关系,并从压力发育与油气运移角度对勘探有利区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济阳坳陷地层油气藏油气运移动力与方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油气运移研究相对不足是目前制约济阳坳陷地层油气藏勘探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依据油气成藏动力学理论,运用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油气运移物理模拟实验和地质统计学方法,对地层油气藏油气运聚动力与方式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济阳坳陷地层油气藏油气运移动力早期以流体异常压力为主,后期逐渐过渡到以浮力为主;流体异常压力推动着含烃流体向外运移,浮力因输导层产状变化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高压临时仓储"的存在增加了远距离地层圈闭的成藏几率;盆缘流体异常压力值和地层水矿化度值突进方向与盆缘鼻状构造、坡折带展布方向一致,为油气运移的主要汇聚方向;流体异常压力的形成与发育特点决定了油气运移方式以幕式为主,也使济阳坳陷横向上发育多种地层油藏类型、纵向上发育多套含油层系。  相似文献   

3.
柴达木盆地北缘新生代构造活动剧烈,断层十分发育,但是位于该区中部的南八仙构造带在深层发育异常高压.弄清异常高压的形成机制,对该区油气成藏研究有重要意义.根据地层温度、压力及流体地球化学资料,分析了该区压力分布特征.从沉积坦藏史和流体演化史的角度,探讨了异常高压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南八仙深层异常高压是在构造挤压作用背景...  相似文献   

4.
饶阳凹陷异常高压与油气成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阳凹陷沙河街组普遍发育异常高压,而异常高压与油气关系密切。 采用平衡深度法计算了该区沙河街组的异常压力。 结果表明:饶阳凹陷异常高压主要发育在凹陷中部洼槽区,向凹陷边缘压力逐渐降低。快速沉积导致的欠压实作用和烃类生成是该区异常高压形成的主要原因。 异常高压对油气运聚具有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异常高压为油气提供了重要的运移动力;另一方面,异常高压在一定的地质背景下控制了油气分布,油气藏多分布在异常高压层内或邻近异常高压带,同时异常高压形成的流体势能驱动流体从凹陷中心向边缘流动,最终形成了油气藏围绕生油洼槽呈“环状”分布的格局。  相似文献   

5.
车镇凹陷地层压力分布规律及成藏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声波测井资料预测车镇凹陷地层压力,在允分认识地层异常压力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探讨了异常地层压力对油气成藏的意义.研究表明,车镇凹陷下第三系地层烃源岩中普遍发育异常高压,共发育正常压实型、局部欠压实型、欠压实型、严重欠压实型4种地层压力.纵向上具有Es1-Es2、Es3z-Es3x、Es4三套异常压力发育带,平面上异常高压带分布于深洼区沉降中心附近,形成了ChG25井、Ch66井、D62井、G6井4个压力中心,向洼陷边缘和构造高部位逐渐降低为止常压实.异常高压控制了油气运聚,第三系沙二段油气的区域运移、聚集受"离心式"流体势场的控制,有助于形成油气藏围绕生油中心呈"环带状"分布的格局.异常压力带与正常压实带之间形成的压差为油气向潜山等凹陷边部运移提供了动力,异常高压对深部储层物性的改善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试析歧北凹陷异常压力在深层油气藏成藏过程中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13  
歧北凹陷深层普遍存在异常压力 ,压力系数为 1.2~ 1.6,纵向上分布有 4套幅度不等的高幅泥岩欠压实带 (超压带 )形成压力封隔层 ,即Ed Es上1、Es中1、Es2 、Es3等 4套泥岩超压层。凹陷沉降初期产生异常高压的主要原因是盆地的快速沉降与巨厚泥岩沉积相配置 ;东营组沉积末期至明化镇组沉积时期 ,沙一中段地层异常压力则主要与烃类生成、黏土矿物转化有关。该凹陷深层油气资源丰富 ,油气藏均具有高压封闭特点。异常压力在深层油气藏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①异常压力改善了深部砂体的储集性能 ;②上覆超压异常带对下伏油气具有良好的封闭保存作用 ;③异常压力为油气运聚提供了动力。在歧北凹陷寻找超压油藏 ,纵向上应注重沙一下段和沙三段 ,平面上应注重斜坡带和深凹部位  相似文献   

7.
辽河西部凹陷滩海地区Es1+2异常压力特征与油气运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常高压对油气运移和聚集具有建设与破坏的双重作用:发育异常高压的泥岩可作为良好的盖层,尤其是作为良好的区域性盖层,有利于油气成藏;异常高压可以成为泥岩排水、排烃的动力,产生的裂缝既可作为良好的油气运移通道,也可能导致油气盖层的破坏,促使油气重分布。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滩海地区Es1+2发育异常高压,泥岩的分布及厚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异常压力发育状况,且泥岩中的超压往往高于邻近砂岩的超压,其压力差成为排烃动力,使生烃中心的流体以“离心式”向外排出,形成的油气富集带围绕生烃中心呈环带状分布。剩余压力及压力系数的分布基本指示了研究区地下流体的流向,反映了西部斜坡带、笔架岭构造带及中央低凸起是有利的含油气区带。异常高压有效地增加了Es1 2作为区域性盖层的封闭能力,基本控制了西部凹陷的油气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8.
准确的地层压力预测不仅能规避钻探风险,还能指示油气的运移方向,为油气勘探提供依据。根据实测资料以及理论计算,将蠡县斜坡的流体压力划分为4种类型:正常型、单高型、双高型和一高一低型。蠡县斜坡以正常压力为主,但在烃源层和浅层也存在着异常压力。异常高压主要分布在斜坡内带的任西洼槽和肃宁洼槽附近,异常低压多在高阳断层及北段斜坡外带出现。蠡县斜坡异常高压的出现,多由于烃源岩的生烃、排烃作用形成,异常低压的产生则是由于构造的抬升剥蚀作用造成的。蠡县斜坡油气运聚以侧向运移为主,沿着鼻状构造带向斜坡外带运移成藏。  相似文献   

9.
琼东南盆地的异常高压主要是在上新世和第四纪时盆地快速沉降产生压实与排液不均衡形成的,水热增压和新生流体对异常地层压力形成有辅助作用,异常地层压力的分布受沉积中心、埋深和岩性变化控制。用地震速度可以计算地下流体压力。各时期各组段沉积地层都有自己相应的正常压实趋势线。速度稳定段主要分布在富含泥质的上新统中,在压力预测时必须进行校正。油气聚集带是在纵向上相对低势层段和平面上相对低势区的结合部位。在气势图中,相对稳定的低势区,实际上就是相对低势等值线的闭合区和挠曲带。  相似文献   

10.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异常高压特征分析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压力的形成和演化受控于地质条件,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与沾化凹陷在凹陷形成演化与异常高压纵向分布特征、主体分布层位和形成机制等4个方面具有相似性,其压力形成和演化也应具有相似特征.渤南洼陷是济阳坳陷沾化凹陷中的一个典型异常高压洼陷,压力场演化定量研究分析表明,渤南洼陷超压形成时代较晚,异常高压主体层段(沙四上段和沙三段)的超压在东营期末开始形成.综合分析认为整个济阳坳陷异常高压具有晚期形成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济阳坳陷古近系超高压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济阳坳陷古近系压力场分布特征,并用地化分析数据和地层压力及油气显示等相关资料分析了地层超压与含油气性的关系:济阳坳陷地层超压可分为"自源超压"和"它源超压"2种类型。烃源岩残留烃演化与地层自源超压演化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几乎所有的超压储集层均具有一定的油气显示;深洼陷带油气藏剩余压力与油气充注程度总体上具有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济阳坳陷地层超压主要是来自于烃源岩的高压含烃流体注入储集层后形成异常高压。根据渗流理论分析、运移模拟实验和地层原油黏度变化特点,分析了液态烃生成的间接增压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黄骅坳陷上古生界异常压力的分布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黄骅坳陷上古生界泥岩声波时差资料的分析,认为石炭系煤系地层和二叠系顶部的石千峰组为两个异常高压段,上古生界超压在整个黄骅坳陷均有分布,且坳陷南区的超压幅度高于中区。产生超压的原因主要为不均衡压实,与烃类生成和黏土矿物转化亦有一定关系,异常高压层作为良好的区域盖层,十分有利于古生界含油气系统的保存。实际资料表明,超压使上古生界烃源岩生烃滞后,油气大量生成和运移期较晚,因此既有可能形成“古生古储”、“古生中储”的油气藏,还有可能形成“古生新储”油气藏,拓宽了以古生界为油气源的找油范围。图4参4(王书香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含油气盆地中的超压体系   总被引:59,自引:6,他引:53  
随着石油勘探程度的提高及钻探深度的加深,我国含油气盆地中超压体系陆续地被揭露出来。目前已发现29个地区具有超压,而且发现它们与油气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超压体系就是烃源岩,但也可以作为盖层,对下伏油气藏起压力封闭作用。超压又是油气运移的原动力,它迫使地下流体通过水力压裂断层或各种输导层,由高势区向低势区运移、聚集。强超压储层(压力系数>2)成藏比较困难,从理论上讲除非周围泥岩(烃原岩)压力系数比储层还大,也可成藏。经考察在一些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强超压储层也可以成藏,所以在具有超压体系的含油气盆地中,首先应搞清超压体系的成因分布规律,特别注重那些压力、温度正异常区,因为无论是在平面上,还是在纵向上这些异常区,都是压力突破点,代表地下流体主泄露区,是油气最有利的聚集区,应作为勘探的靶区。  相似文献   

14.
石油生成后最初储存在烃源岩(泥质岩)的孔隙空间中,即烃源岩孔隙体积控制烃源岩的生油总量,当石油从烃源岩孔隙体积中排出后,在上覆岩层压实作用下,烃源岩(泥质岩)的孔隙体积将减少排出石油的相应体积,通过计算烃源岩孔隙体积及其变小量可以定量计算烃源岩的生、排油量。上覆岩层的剥蚀,会引起岩层有效上覆压力发生变化,由于砂岩具有弹性特征,有效上覆压力的减小必然会引起砂岩回弹,砂岩回弹增加的孔隙度不仅使地层孔隙流体压力降低,为石油运移提供动力,而且为石油聚集成藏提供了有利的储集空间。此方法在泌阳凹陷的应用表明,核桃园组到廖庄组沉积末为持续沉降加载增压的主要生油期,主要生油层段的生油量和总生油量均在50%以上;廖庄剥蚀期卸载所产生的砂岩回弹量及减压较大的桂岸、双河、侯庄、王集等地区是石油成藏主要有利区。  相似文献   

15.
济阳坳陷孤南洼陷油气生成与聚集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孤南洼陷是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内的一个洼陷,该洼陷具有很好的油气成藏条件。洼陷内发育沙三段和沙一段两套良好的生油岩,同时它们又是区域盖层。储集居主要包括第三系碎屑岩和中生界火山碎屑岩。本区圈闭多与断层有关,圈闭的形成与油气的运移聚集有良好的配置关系。两套生油岩分别对应着两个成藏期。根据两套生油岩,两个成藏期可以识别出两个油气成藏系统,两个成藏系统的油气形成与分布规律不同,它们既相互独立,又通过断层和不整合联结。断层对本区油气藏的分布起控制作用,靠近洼陷中心的边界断层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地区,同时也是勘探远景区。  相似文献   

16.
黄骅坳陷中段西部的板桥凹陷沙河街组烃源岩压实曲线具有两个明显的久压实峰,沙一段中部的欠压实峰是该层位的低熟烃源岩生烃所形成的,其幅度小于沙二段和沙三段成熟烃源岩生烃所形成的欠压实峰,这种不均衡的剩余压力分布特征导致沙一段中部的油主要来自同一层段的低熟烃源岩,而沙一段下部和沙二段的油则来自下部的成熟烃源岩。平面上,低熟油气的运移方向也受到过剩压力的控制,从高过剩压力区向低过剩压力区运移,即由板13井  相似文献   

17.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地层异常高压体系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37,自引:10,他引:37  
地层流体压力异常是含油气盆地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选用丰富的声波测井资料,根据等效深度法首次计算了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地层异常压力和剩余压力值,分析了异常高压体系的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高压体系的发育与欠压实、蒙脱石向伊利石转化以及油气的生成有关。异常高压是油气运移、聚集的主要动力,异常高压体系产生的流体压裂、幕式排烃作用对油气的运移聚集十分有利。油气主要分布在高压体系中的相对低压区。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的塑性拱张构造是异常高压体系的泄压区,也是油气聚集的最有利区,其较深层位(Es3中下─Es4上)是今后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8.
冀中坳陷马西洼槽古近系沙河街组普遍发育异常高压带,异常高压主要发育在沙二段、沙三段,其中沙三上亚段最大压力系数达1.37,且异常压力系数由洼槽向洼缘逐渐降低。烃源岩生排烃是该区形成异常高压的主要原因。异常高压对马西洼槽油气成藏主要有3种作用:一是改善储层;二是增加盖层的封闭性;三是为油气运聚成藏提供动力。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任东斜坡区高压—中孔岩性—构造油藏、洼槽区高压—中孔构造—岩性油藏及南马庄陡坡区常压—中高孔岩性或构造岩性复合油藏等3种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9.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白云凹陷珠海组—文昌组油气勘探近期取得重要突破,在超压层段见砂即见油气,揭示超压可能是此类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重要控制因素之一,但目前超压成因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尚缺乏深入研究.选取凹陷内3口典型超压井进行全井段泥页岩系统取样,并开展场发射扫描电镜、N2/CO2吸附和X射线衍射等实验,明确了白云凹陷主洼及...  相似文献   

20.
下刚果盆地 A 区块因发育盐岩而分为盐上与盐下 2 套含油气系统,油气运聚方式存在一定差异。 结合三维地震和盆地模拟资料,综合考虑温度场和压力场对油气密度的影响,重点查明了下刚果盆地 A 区块流体势特征及其对油气运聚的影响。 盐上含油气系统流体势具有位控和相控特征,油气运移的动力 机制为以浮力和毛管压力为主控因素的流体势势差驱动,油气成藏的关键要素为有效发育的张性断裂和 海相烃源岩及浊积砂岩间的良好匹配;盐下含油气系统流体势具有位控和压控特征,油气运移的动力机 制为以浮力和水动力为主控因素的流体势势差驱动,油气成藏的关键要素为盐构造处下伏地层埋藏深度 和盐岩厚度大小间的耦合关系。 总体而言,研究区流体势低势区与已发现油气藏匹配较好,油、气及水势 低值叠合部为下一阶段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