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针对传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在计算指标贡献程度时存在主观局限性,以及评价结果稳定性差等问题,基于流域复合系统特性,建立并完善了水资源承载力量化指标体系,引入综合赋权思想,进一步改进可变模糊评价方法,并构建系统承载力评价模型应用于干旱区叶尔羌河流域。对比不同方法评分情况,分析得出该流域目前水资源复合系统承载力为2~3级,临近饱和值,供需矛盾显著;规划年水资源利用率提高,第一产业比例下降,评价为2级,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得到缓解。评价结果稳定,相对客观,避免了级别跳跃现象,对流域规划和水资源供需配给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陕北佳芦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威  许俊良  张鑫 《人民长江》2010,41(8):51-54
佳芦河流域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对当地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结合水资源、社会经济和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将佳芦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问题纳入到自然-经济-环境这一复杂的大系统进行建模分析,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建立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评价结果可为流域今后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分布不均,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有必要对该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以塔里木河流域自然、社会、经济、水资源等资料为基础,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塔里木河流域2015年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阿克苏地区和喀什地区综合评分分别为0.438和0.454,目前喀什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非常有限;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综合评分为0.620,水资源承载力较高,介于和田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之间。塔里木河流域总体综合评分为0.508,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建议加强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科学、可持续地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4.
基于云理论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中存在不确定性的特征,将云模型引入到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研究领域中,利用云理论实现评价等级的定性与定量转换。将云综合评判模型应用于海河流域的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海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为"较弱"等级;南水北调中线调水100亿m~3后,海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介于"中等"和"较弱"等级之间,改善不明显。该模型可以将不确定性概念的模糊性和随机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用隶属函数描述了评价等级的模糊性,又利用超熵概念充分考虑了隶属度本身存在的随机性,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5.
量化测度水资源承载力并制定相应的水资源保护措施,对于区域国土空间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运用DPSIR框架,评价了梁子湖流域的水资源承载力,并对评价结果进行空间落位。基于评价结果,使用FLUS模型模拟未来发展趋势,划定了区域国土空间功能优势区,并综合评价模拟结果,确定了梁子湖流域的水环境保护格局。从量化测度和情景模拟两个方面构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流域国土空间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路径,可为区域水资源保护目标导向下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较早,利用程度较高。1980年,全国第一次水资源评价时对该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了详细评价,经过近20年的发展变化,流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及国民经济情况都发生了较大变化。1996年,由国家科委、中科院、地矿部联合主持开展“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与承载力研究》,《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与承载力研究》列为一个专题,对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中现状供用水量及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杨广  何新林  李俊峰  张亮 《人民长江》2009,40(21):52-54
水资源承载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种自然资源承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的是区域水资源持续支持人类社会发展规模的最大支撑能力与限度。对于水资源极度紧缺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研究尤为重要。以玛纳斯河流域为典型干旱区,通过建立物元模型对流域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物元模型对干旱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处于Ⅱ级,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潜力。评价结果合理可靠,可以为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8.
湖北汉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湖北汉江流域为研究区域,构建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动态因子分析法对该流域9个湖北城市的2006年-2010年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研究期内,湖北汉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呈现较明显的区域差异特征:武汉市的水资源承载力的综合水平在区域内处于领先地位;神农架林区、襄阳市、孝感市和仙桃市平均综合排名相对靠前,均为正值;荆门市、天门市、十堰市和潜江市平均综合得分均为负值,排名较靠后。总体上,湖北汉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发展态势不容乐观,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各地区及整体的水资源承载力状况,从而促使水资源、社会、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对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特征及其开发利用等对承载力影响的主要因素分析基础上,应用因子分析定权法对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有相当的规模,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小;在石羊河流域的5个评价区域中,天祝县、鼓浪县水资源利用程度较低、发展规模较小,水资源承载力状况较好;凉州区、民勤县和金昌市水资源开发已接近饱和,承载力相当脆弱。  相似文献   

10.
为合理综合量-质-域-流四要素评价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提出了基于量-质-域-流四要素和风险矩阵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QQSS-RM)。首先,构建量-质-域-流四要素子系统下48个初步评价指标,用专家咨询信息和遗传层次分析法(AGA-AHP)计算四要素子系统中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筛选和分析采用8个综合评价指标构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参考相关文献和专家意见得到8个综合评价指标的4个评价等级标准;最后,构建基于量-质-域-流四要素和风险矩阵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将QQSS-RM用于西辽河流域3个水资源三级区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结果表明:西拉木伦河及老哈河、乌力吉木伦河和西辽河下游区间3个水资源三级区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等级分别为超载、临界超载和超载,评价结果显示西辽河流域的水资源承载状况较差。该评价结果与西辽河流域的水资源承载状况基本保持一致,表明QQSS-RM应用于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水资源承载能力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的意义。采用水资源承载能力的三层次分析法和相应的模型,对海河流域在四种情景下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南水北调通水后,海河流域的水资源承载能力有所提高,但仍将处于超载状态,但通过适当调整经济发展模式可以有效缓解流域内水资源压力。进而从规划管理措施层面讨论了提高海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钱塘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的建立是研究流域水资源总量的重要手段。系统地论述了建立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的原则与方法,并根据钱塘江流域水资源特性构建了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提出了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判指标,包括流域水资源承载指标、压力指标及承载度指标的计算方法,对于评判流域水资源承载状态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讨论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依据三次平衡思想,搭建以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模型为核心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平台。对黄河流域2005、2020和2030年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为:(1)立足现有供水模式,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十分有限;(2)通过深度挖潜,本地流域水资源对GDP的承载能力较现状开发利用模式可提升近20%;(3)外流域调水可有效增加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表明通过深度挖潜和外流调水能显著增加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4.
海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演变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在总结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明确了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定义和内涵,提出了一个物理概念清晰、简单实用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模型.并以海河流域为对象,应用该计算模型对海河流域近20年来的水资源承载能力演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海河流域水资源整体上处于持续超载状态,且超载度呈现上升趋势;同时根据预测模型的计算,对海河流域未来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趋势分析,并提出了提高海河流域承载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合理配置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调控措施之一。目前,基于不同水权制度的水资源分配方式可分为公共(行政)手段分配、基于用水者的分配和水市场分配。介绍了这三种分配方式及其评价标准,指出每种分配方式在特定的水权制度下都有各自的优势与缺点,对特定分配方式的选择取决于不同的制度环境及水资源分配目标。以石羊河为例,应用水资源分配评价标准对流域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许文海 《中国水利》2004,(23):39-40
通过对石羊河流域1980~2004年水资源量分析,可知下游蔡旗站在1980年、1990年、2000年、2002年和2004年的泄水量分别为2.38亿m3、1.79亿m3、1.24亿m3、0.84亿m3和0亿m3,表明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已达到极度开发利用.同时引发了天然植被大面积死亡,土地沙漠化、盐渍化,植被退化,物种减少,自然灾害加剧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为此结合该流域资源性缺水的实际情况,为了实现水资源持续利用提出了采用依法和经济杠杆、重复利用模式、跨流域调水、生态环境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严重短缺,用水矛盾突出,水资源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主要制约因素,并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威胁到流域下游民勤绿洲的生态安全。在分析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实施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的主要对策,提出了在石羊河流域实施水资源垂直管理模式试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石羊河流域地处内陆干旱区,是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地区。水权制度建设是优化水资源配置的基础工作,将区域水权分配与行业取水许可管理有机结合,对高效配置水资源,建立和完善流域水市场,实现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为依据,尊重历史,承认现实,统筹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提出流域的水权内涵、界定原则和初始水权分配方案;并对开展流域水权交易和水权管理的制度体系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为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确定水权分配方案,开展水权交易,建设水权管理制度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