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石春初 《山西建筑》2008,34(18):52-54
剖析了现代建筑师刘家琨在其个人实践生涯中的两个方向——乡村建筑与都市建筑,阐释了这些作品对叙事语言和文学化、低技策略、建构语言与功能性的探索,以及所体现的建筑师对建筑地域性、社会性的热忱关注,对资源等当代性问题的态度。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制造业和工程建设行业的规模大致相当,而两个行业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习惯却相差很大。随着国内外的建筑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三维软件在设计领域同样也有所发展;本文着重探讨建筑三维模型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的重点是讨论在具体的建筑实践中材料与建筑的本质性关联,亦即与设计的意图和特征、与建筑的发生密切相关的内容。在多数实践中,设计围绕核心意图展开,在意图的指引下选择对应的材料,形成特定的特征而达到预设的目标;而另外一些实践,则是因既定材料而引发设计,甚至发展出具有持续性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如砌筑和组配;材料与空间、结构、形式的同一性也成为近年来特定类型建筑实践中的某种既定追求。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私营建筑设计事务所历史回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伍江 《时代建筑》2001,(1):12-15
职业建筑师作为一个新行业在中国出现是19世纪下半叶以后,起初都是由外籍作奄开设的,到20世纪20年代开始大量出现由归国留学生创立的建筑事务所。本文对自19世纪末以来我国私营建筑事务所作了全面的历史回顾。  相似文献   

5.
刘敏 《华中建筑》2008,26(9):42-45
该文通过建筑策划方法在临汾二中规划设计实践中的应用,揭示了建筑策划在建筑设计全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进一步指明建筑策划应用于规划设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作为研究的设计教学及其对中国建筑教育发展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大庆 《时代建筑》2007,2(3):14-19
设计教师的日常工作——设计教学——是不是可以被看作为一种学术研究的特殊方式?这个问题的解答取决于设计教学是不是具有发展设计观念和方法的潜能。我国建筑设计教学的发展在“布扎”之后正面临着一个教什么和怎么教的学术真空,其解决之道就在于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重新界定设计教学,把设计教学当作为设计研究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木构楼阁的建筑构成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迅翔 《华中建筑》2004,22(1):111-117
木构楼阁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建筑类型,集中体现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木构建筑技术,对其研究有重要意义。从楼阁建筑空间、构架、立面和尺度四方面对楼阁的建筑构成作了初步考察,并结合历史上楼阁建筑的发展,力求全面探讨其中的构成规律,掌握古人楼阁建筑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介绍上海中房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在保障性住区规划及建筑设计方面的实践与思考,提出保障性住区应关注人性化,体现经济性,采用紧凑灵活的单体,并且在生态节能方面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9.
建筑教育要倍加重视生产实践与建筑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和“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评估“教育质量”中“智育标准”有多项内容,它们的要求范围相近,深度有所不同。剖析“智育标准”的内容,其核心均为强调“建筑设计与生产实践结合”和“建筑设计与建筑技术结合”。如何解决这两种结合是衡量建筑教育中“智育水平”的关键。本文重点求索较有效解决这两种结合的构思及其手段。研究的重点除教育体制、学制和生源外,教学上的重点是:端正学牛学习态度;调整相关学科的教学大纲;提高生产实践的质量。师资队伍则重在梯队结构的完善和专业素质与技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建筑设计事务所评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文人国家的经济体制、国家政策和社会环境等宏观层面及事务所内部所有制形式、经营模式、管理方法等微观层面,对20世纪90年代新生的中国私营建筑设计事务所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评价。作者认为中国的设计事务所制符合国际惯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在经营、创新机制上顺应建筑设计的内在规律,是中国设计体制转轨的方向。但目前的事务所也存在人才培养、行为规范、个性化创作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重庆大学建筑学专业"建筑防灾减灾"课程为实现深化专业知识培养、与主干设计课程衔接以及教学模式从认知型向研究型转轨,近年来进行的教学改革及实践包括:结合"安全+建筑+设计"专业特色、以建筑防火为核心形成课程架构和关键环节;以防火规范为根本依据、高层建筑为关键突破、建筑设计为主要目标,来推进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实施;运用案例分析、加强实践环节以强调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建筑减灾防灾"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增强了学生的建筑安全设计综合素质,强化了新教学体系的社会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