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压边力对圆锥形件拉深成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起皱和断裂是板料成形过程的主要失效模式,合理控制成形过程中的压边力,可以消除这些缺陷,提高成形性能。本文以圆锥形件的成形为例,采用Dynaform软件对变压边力控制的成形工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最佳压边力变化曲线。本文还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变压边力拉深工艺能够极大提高板料的极限拉深高度。  相似文献   

2.
与单板相比,由于料厚比(或强度比)、焊缝性能以及成形过程中焊缝移动的影响,使拼焊板成形更为复杂。拼焊板拉深是拼焊板冲压成形中最典型成形工艺,影响拼焊板拉深成形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压边力、模具几何参数、料厚比和摩擦条件等。其中,压边力的大小及加载方式对拉深成形极限及焊缝移动有着显著影响。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拼焊板方盒形件拉深成形过程中变压边力方案对焊缝移动及成形极限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可以通过调整焊缝两侧板料压边力的大小,使得在尽可能满足成形深度的同时减少焊缝移动,从而提高拼焊板方盒形件的成形质量。  相似文献   

3.
压边力是薄板拉延成形过程中的重要工艺参数之一,变压边力可避免拉延起皱或破裂等缺陷。通过分析薄板拉延变压边力的力学机理,计算了指定圆筒形件采用多点压边变压边力加载装置时各压边点不起皱和不拉裂的临界压边力Qzi和Qli,分析了各压边点的变压边力加载曲线,证实了多点变压边力控制的可行性,认为变压边力技术在拉延成形中有较佳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扁袋笼顶盖零件工艺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其优化工艺为落料—浅拉深(小于内壁高)—冲孔—内翻边,重点介绍落料拉深复合模的设计和三维建模。为了保证扁袋笼顶盖拉深成功,采用Dynaform软件模拟了扁袋笼顶盖的成形过程,对凸模圆角、凹模圆角和压边力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得到了其成形极限和减薄量图。结果显示,当凸模圆角5 mm、凹模圆角6.5 mm、压边力为50 kN时成形效果较好,无明显缺陷。  相似文献   

5.
运用能量法,建立了板材拉深过程完整的力学模型。针对板材拉深成形中起皱和破裂的具体情况,定量分析了板材起皱和破裂的失稳判据。确定板材成形的压边力三极限,并推导出板材成形的优化压边力控制规律。运用神经网络实现了板材材料性能参数的实时识别和压边力优化曲线的实时预测。利用LabVIEW软件编译了智能控制系统程序,采用基于虚拟仪器技术和产品,建立板材智能化拉深控制系统,实现板材成形的智能化。  相似文献   

6.
将传统的PID控制器与神经元网络融合,建立PID神经网络。运用VB语言编译了拉深过程中变压边力控制系统的PID神经网络仿真程序,并与传统的PID控制仿真进行了对比。建立了基于PIDNN的变压边力控制系统,并通过锥形件拉深实验,证实了PIDNN控制系统具有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能较准确达到变压边力控制要求等优越性。为后续的变压边力控制系统实验研究与工厂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数值模拟研究压边力、毛料直径、凸凹模圆角半径、变形温度等对5A90铝锂合金板材拉深成形影响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拉深成形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并进行了相应的拉深成形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变形温度对拉深成形影响最显著,其次是毛料大小,而变形速度和压边力大小的影响较小,同时,通过对试验结果的计算、分析和总结,获得了5A90铝锂合金板材拉深成形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在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下,铝锂合金的拉深系数达到了0.45.  相似文献   

8.
针对拉深压边力的理想变化需求,根据凸轮机构运动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凸轮斜块组合式变压边力机构。通过凸轮将上滑块的运动转换为斜块的纵向运动,从而调节拉深模中弹簧的压缩量而改变压边力;通过改变凸轮的轮廓曲线、初始位置和转动角度或斜块的倾斜角,可实现预期的压边力变化。  相似文献   

9.
针对汽车零件冷冲压成形过程中易出现的起皱、回弹以及拉延不足等质量问题,以某品牌汽车的翼子板为例对其进行了变压边力成形分析.首先,以零件成形极限为评价目标,通过分析整体恒压边力成形确定零件的临界压边力值; 其次,利用整体变压边力成形方法分析9种常用变压边力加载形式的优劣,以此确定最佳的变压边力加载形式; 最后,根据拉延后板料的应变分布给出分区变压边力成形的方法,并对汽车翼子板进行分区变压边力仿真成形分析.仿真分析表明:整体变压边力成形方法能够有效降低零件的最大减薄率、最大增厚率和最大回弹量以及改善零件的成形极限; 分区变压边力成形方法不仅能够有效提升零件的成形极限,而且还可减少最大减薄率和有效控制回弹量.该研究结果可为选取汽车零件的冲压成形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矩形件拉深成形涉及诸多工艺参数,各参数相互交叉对成形质量的影响不同.探究摩擦因数μ、压边力F、冲压速度v、模具间隙c等工艺参数对典型矩形件拉深成形质量的综合影响,建立板料的最大减薄率、最大增厚率和最大拉深力的多目标评价层次分析法(AHP)模型.基于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分别计算影响矩形件成形质量各目标的关联系数和多目标的关联度,进一步获得各成形工艺参数的平均关联度.结果表明:当摩擦因数为0.08,压边力为20 kN,冲压速度为2 000 mm/s,模具间隙为0.88 mm时,可以获得矩形件拉深成形的最佳组合.最后用优化的工艺参数最佳组合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成形件质量明显提高,可为矩形件成形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AZ31镁合金板热拉深成形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AZ31镁合金板热拉深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凸凹模圆角半径大小、摩擦与润滑条件对AZ31镁合金板热拉深成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合适的凸凹模圆角半径与有利的摩擦润滑条件可以大大减少AZ31镁合金板热拉深成形过程中发生破裂的可能性.有利于其拉深成形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元胞自动机方法对CSP流程冷轧低碳钢再结晶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冷轧变形量为71.4%的CSP流程冷轧低碳钢的再结晶开始温度为540℃左右,再结晶结束温度为600-620℃;计算机模拟得到再结晶完成温度为604℃,再结晶完成时间为96 min;再结晶完成时,其晶粒平均直径为7.0μm,而晶粒尺寸分布主要集中在2-14μm,此类尺寸晶粒约占晶粒总数的90%,且具备了Weibull分布函数的特征。同时冷轧低碳钢再结晶完成时,{111}〈110〉和{111}〈112〉织构组分的含量最高,总计为63.12%,{110}〈110〉和{112}〈110〉织构组分的含量则分别为9.67%和7.6%,而{001}〈110〉织构组分的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3.
薄板单向拉伸与双向拉伸应力应变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金属薄板在单向拉伸和双向拉伸状态下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给出了两种应力状态下所得n值的相关性,分析了其预报成形极限的适用性,将研究材料在单向及双向拉伸试验中所获应力应变关系用于拉延成形的过程分析和极限成形参数计算,结果表明,单向拉伸时的应力应变关系用分析拉延成形过程更为符合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全面的金属薄板拉延成形过程塑性各向异性分析计算机通用模型;综合考虑了弯曲、摩擦、压边力、应变强化、板厚变化和模具几何性的影响,能用于动态模拟拉延成形过程;给出成形件应力、应变分布的连续变化曲线。结果表明,全量理论可代替增量理论分析、计算拉延成形过程的力和变形等。还得出弯曲因素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5.
1 Introduction Single-needle quiltingis a typical flexible material process which makes large ,strong third-di mension andcolorful patterns .It also has some process like suturing followthe track of prearranged purfle . Because of thematerial distortion,the practical track always offsets presetted onein highspeed quilting.All theseissues affectthe products’quality.Althoughthe compensatory algorithmis carried out for distortion and processingspeed,itstill can’t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high q…  相似文献   

16.
采用楔横轧技术,对变直径空心件收口成形工艺进行研究。根据工件尺寸,使用UG建立不同方案下的模具,将模具设计和数值模拟相结合,模拟工件的成形过程。对比模拟结果,得出最佳的成形方案,并改进成形工艺参数,最终确定了变直径空心件楔横轧工艺的成形方案。  相似文献   

17.
潜艇计算机生成兵力(computergenerateforce,CGF)是海军作战仿真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模过程十分复杂。首先分析了潜艇CGF建模的特点和要求,提出了行为过程类分和行为树的概念;探讨了行为过程类分的原则,并研究了一定仿真任务下的行为过程类分方法,为建立潜艇CGF模型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针对比对式测力机源系统力值自动调节中存在参数变化的变速扰动环节和滞后量变化的滞后环节,从而给自动调节带来很大难度的问题,采用多维模糊模型进行预测和采用多维模糊控制作为调节的算法。有效地消除了扰动和滞后的影响,实现了高精度的力值调节控制。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自适应控制规律算法。该法包括对系统的相关识别,品质指标(I、R、A、R)的计算及根据品质指标与期望值之差对调节器的参数(P、I、D)进行自整定等内容。本课题还研制了A/D,D/A转换过程通道,将单板机与小型模拟机联成一个数字模拟仿真系统。并且编制了实施上述自适应算法的一系列实时控制程序。仿真实验证明,对特性经常变动的过程对象,采用这种控制方案,能够保持系统始终处于予先设定的最佳性能指标状态下运行。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变频起动过程的数学模型,采用MATLAB软件系统对其变频起动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得到起动过程中电压、电流和速度的变化曲线,并通过实验结果对仿真结果给予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