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研制一种透明的用于高强度聚焦超声热消融的PAA模块,并对其声学参数进行测量。方法观察模块浓度的不同所致颜色与透明度的变化,并对PAA模块的声学特性包括密度、声速及声衰减进行测量。结果(1)PAA模块为透明的琥珀色,蛋白浓度越高,颜色越深,透明度越低。(2)PAA模块的密度与水相近,为1.0250g/cm3至1.0617g/cm3。声速与模块浓度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声衰减从0.125dB/cm至0.329dB/cm,随着模块密度与探头频率的增加而增加。结论PAA模块是一种较好的用于高强度聚焦超声热消融的均质仿体,实验结果有较好的重复性。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滋养动脉治疗子宫肌瘤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47例直径4~10cm肌壁间肌瘤,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前通过彩色多普勒及超声造影确定肌瘤滋养动脉的蒂,对该区域进行消融,观察治疗前后肌瘤内部彩色多普勒及超声造影等影像学变化、随访临床症状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后肌瘤体积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瘤体假包膜环状血流信号消失,肌瘤内部处于持续无灌注状态,部分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结论:HIFU消融滋养动脉治疗子宫肌瘤能够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是一种微创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6.
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肿瘤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已有的HIFU肿瘤治疗仪采用的是湿式设计,将病灶部位浸入水槽内,探头由下至上进行治疗。这样不仅不方便且对一些特殊部位——如颈部无法进行治疗。文章介绍的HIFU肿瘤治疗仪成功采用干式设计,将探头放入一水囊内,由上至下经水囊耦合对病灶区进行治疗,增加了对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速度与可靠性的要求。文章首次设计了一块DSP电路板作为可独立运行的HIFU前端控制器,在该板上集成了控制步进电机、脉冲编码器、超声功率放大器及实时控制策略运算等HIFU肿瘤治疗所有控制功能。DSP板可通过:RS232接口与后端PC主机通讯,并经过光电隔离、电平转换后与步进电机等外围器件连接。该仪器已通过了功能测定,并已进行了离体试验,测定与试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裸鼠胰腺癌皮下移植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裸鼠胰腺癌皮下移植瘤后的超声回声及病理变化。方法:36只裸鼠在皮下接种SW1990人胰腺癌细胞,随机分成三组,HIFU组18只,假照组9只,对照组9只。治疗中记录肿瘤的回声变化,治疗后每隔四天采用超声观察肿瘤的大小及回声变化,共随访4周。HIFU治疗后于靶区取样进行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HIFU治疗2周后,HIFU组肿瘤体积都有缩小,而假照组和对照组肿瘤继续生长。镜下可见HIFU组靶区内肿瘤组织完全凝固性坏死。结论:HIFU能够有效治疗裸鼠胰腺癌皮下移植瘤,可望成为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9.
10.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22)
在核磁共振系统当中,磁场均匀性为其重要硬件参数,而有源匀场则能够精细修正磁场。本文基于永磁微型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在确定均匀间隙情况下,开展了匀场理论分析,经模拟仿真与数值计算,设计了一套能够放置在探头屏蔽盒外侧的有源匀场系统。将此系统放置于NMI20微型核磁共振成像仪上,匀场效果从之前的10ppm提升至1.4 ppm。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兔VX2移植性骨肿瘤经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前后超声造影的图像变化,以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骨肿瘤的疗效。方法:将VX2瘤块植入20只兔的右侧胫骨髓腔内,三周后进行HIFU治疗。治疗前后均推注超声微泡造影剂,对肿瘤治疗前后的超声造影图像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超声造影显示,右侧胫骨髓内肿瘤快速、明显强化,与周边组织分界清楚,测得病灶平均大小为,上下径(17.614±0.955)mm,前后径(10.414±1.142)mm。治疗后造影,治疗区域显示为造影剂灌注缺损区,平均范围为上下径(8.010±0.584)mm,前后径(7.540±0.499)mm,未经治疗的肿瘤组织仍有超声造影剂灌注。结论:超声造影成像清楚地显示肿瘤范围以及治疗后灌注缺损区的大小,通过反映治疗后肿瘤的血供改变来评价HIFU治疗肿瘤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黑色素肿瘤的MRI特征,总结诊断经验。方法:以某院收治并行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肿瘤患者共1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MRI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4例患者弥漫1例,局限者13例;累及全脑脊膜1例,椎管内颈段软脊膜1例,颅内肿瘤12例;颅内肿瘤12例中肿瘤位于颅脑外2例,颅底脑实质6例。10例实性,2例为囊实性。6例MRI表现典型,T1WI信号高、T2WI信号低,肿瘤内部表现为散点状T1、T2长信号,增强扫描后表现为均匀强化;8例患者MRI表现不典型,6例T1、T2信号较短或短信号分布不均,增强扫描后仍呈现明显不均匀特征;2例呈现囊实性特征,信号分布不均匀、长短不一,血肿边缘呈现局部实性化表现为T1信号长于T2信号。结论: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黑色素肿瘤MRI不典型比例较高,以恶性肿瘤为主,对于黑色素聚集密集区域,T1与T2信号混杂应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