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量子通信用超导单光子探测低温系统的要求,研制了小冷量极低温GM制冷机和风冷压缩机,研制成功的GM制冷机无负载最低制冷温度可达2.12 K,并以此搭建了用于超导单光子探测的低温系统。测试了使用不同种类、不同直径同轴电缆线时样品台的最低温度和使用不同材料热沉时样品台的温度波动。实验结果表明,使用0.86 mm直径的黄铜同轴电缆线,样品台的最低温度为2.17 K,仅比无负载最低制冷温度高了0.05 K;使用不锈钢作为抑制温度波动的热沉材料可以在不影响温度和降温时间的情况下获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现代,低温技术与低温研究大多在低于65°K的情况下进行,而这样的低温通过真空液氮的蒸发不能达到,因为氮的三相点为63.2°K。只有惰性气体氖和氦及氢,在这样的低温下还是气态或根据不同情况转化为液态。而液氖是40°至25°K温度范围内很好的致冷剂。氖的临界温度为44.5°K,临界压力为27.6巴(1巴=1.0197公斤/厘米2——编者),其三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一个低温级带回热器的CO2-C3H8复叠制冷循环低温预冷系统(213 K),并进行了低温预冷系统的参数选择和优化设计.该系统高温级循环采用CO2、低温级循环采用C3H8作为循环工质.通过对该系统的理论计算,得出了中间温度、复叠温差及低温级蒸发器冷端温差对系统性能系数的影响曲线;通过进一步的优化分析获得了系统最佳中间温度及对应的系统性能系数COP与复叠温差-低温级蒸发器冷端温差以及制冷温度-冷凝温度的关联式.  相似文献   

4.
离子阱是一种常用于光谱研究的装置,低温超高真空环境是其工作的基本条件.介绍了一套由真空腔体、真空抽气系统、温度监测及控制系统、脉管制冷机等组成的离子阱低温超高真空系统.在三种不同条件下对真空腔体进行抽真空对比试验,分析了影响真空系统极限真空的关键因素.采用超高真空获得方法与工艺,真空系统在常温和低温状态下分别获得了1.9×10-8Pa和5.0×10-10pa的真空度,在高真空绝热条件下,离子阱最低温度达到3.9K.文章最后对该系统的研制过程以及结果进行总结,提出了适用于同类低温超高真空系统设计与研制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5.
为匹配红外空间载荷低温光学镜头的光学性能,降低背景噪声,实现载荷高精度星上定标,研制了一种基于制冷机主动制冷的深低温星上定标黑体源装置(低温100 K工作),该星载黑体源装置由面黑体辐射体、低温制冷机主动制冷系统、冷量传输热管及精密测控温系统组成,通过载荷级真空辐射定标实验校验,最终实现红外遥感器对星上定标黑体源宽光谱(2~16μm)、高发射率(0.987)、深低温(100 K)的高精度定标源需求。该深低温星上定标黑体源可用于对极远极冷极弱目标探测的红外载荷星上辐射定标,其高精度、低功耗、通用性的工程化设计方法,为后续相关研究及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为了获得90K的低温,提出1套带预冷循环的林德制冷系统,并分别对该系统的预冷循环和制冷循环进行了设计.预冷系统和制冷循环的制冷剂分别为R404A 和 R740.无热负荷时,设定低温箱的温度90 K,制冷量为140 W.该系统整体结构简单,获取温度低,在低温领域有较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热真空低温环境实验台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低温实验的环境要求,建设了液氮温度级别(80 K)的热真空冷阱低温环境实验台,可进行低温实验中压力与压差、温度与温差、流量与热负荷的测量.该实验台采用附加液氮冷阱的真空多层绝热结构,冷阱温度最低可达80 K,无负载时冷箱真空度可达0.000 03 Pa;在采用外循环工质时,测试压力范围为0-1 MPa、压差范围为...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随着低温科学实验和低温工程技术的日益发展,测定低温温度已日趋普遍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可用作低温测量的元件有多种,常用的有低温半导体二极管、电阻元件(锗、铂、铑铁等)和热电偶等。其中,低温热电偶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使用方便、测温部热容量很小、对温度反应速度快、且能保证一定精度要求等优点。目前国内外在0.5—300° K这一温域仅有金铁系列热电偶能胜任测温工作。其它常规热电偶即使在高温下灵敏度(S)较高,但是随着使用温度的降低其S值剧烈下降,以致在低温域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得极低温,除液氢(冷至14—30°K)和液氦(冷至1.5—5°K)之外可使用惰性液氖,它能使温度达到24—43°K的范围。下面列出作为致冷剂的氖、氢和氦的物理性能:  相似文献   

10.
<正>由刘玉魁主编,杨建斌、肖祥正为副主编的《真空工程设计》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将于2016年6月出版。全书共25章,约300万字,涵盖了真空工程设计的各个领域。包括真空概论,真空技术的物理基础,真空获得与测量及气体分析;真空管路设计,真空系统设计,真空与低温容器设计,容器的有限元分析;真空与低温法兰及阀门;真空与低温工程元件,真空与低温工程材料;真空工程中制冷与低温技术,低温测量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某飞秒激光实验需要,研制了一套低温系统,该系统由真空腔体和制冷系统组成,制冷系统冷源为液氮或液氦。在实验晶体样品的周围使用4个并联电阻加热片提供加热功率,通过PID控制策略,可以将晶体温度控制在5—300 K范围内的任何点。除此之外,该低温系统引入了柔性的输液和排气管路,能够保证晶体在二维移动平台控制下实现一定范围内的移动和转动。介绍了整个真空低温系统的组成,并对系统漏热和晶体温度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完成了温度测量与控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采用冷气体调节与PID组合的控制策略,当在5—80 K内使用液氦作为冷源时,晶体温度的波动小于0.9 K,当在80—300 K内使用液氮作为冷源时,晶体温度波动小于1.3 K。  相似文献   

12.
星载辐射制冷器地面液氮制冷装置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液氮制冷装置的设计原则,技术指标与要求,绝热结构,绝热材料,抽真空工艺的选择及各项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制冷装置具有真空寿命长,无振动,无电磁干扰,等优点,是星载红外多光谱扫描仪理想的地面制冷设备,也是一种工作波长在8-14μm范围红外探测器极佳的制冷源。  相似文献   

13.
<正>由刘玉魁主编,杨建斌、肖祥正为副主编的《真空工程设计》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将于2016年6月出版。全书共25章,约300万字,涵盖了真空工程设计的各个领域。包括真空概论、真空技术的物理基础、真空获得与测量及气体分析;真空管路设计、真空系统设计、真空与低温容器设计、容器的有限元分析;真空与低温法兰及阀门;真空与低温工程元件、真空与低温工程材料;真空工程中制冷与低温技术、低温测量技术;真空与低温中的热计算基础;真空容器制作时的检漏、焊接、清洗技术;航天器空间环境模拟以及各类真空  相似文献   

14.
正由刘玉魁主编,杨建斌、肖祥正副主编,编写的《真空工程设计》于2016年10月由化学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部大型著作由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学者编写,为真空界又提供了一部大型工具书。《真空工程设计》共25章,2 710千字,涵盖了真空工程设计的各个领域,包括真空技术的物理基础;真空获得与测量以及气体分析;真空管路设计、真空系统设计、真空与低温容器设计、容器的有限元分析;真空与低温法兰及阀门;真空与低温工程元件、真空与低温工程材料;真空工程中制冷与低温技术、低温测量技术;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研制的一种液氦温度低温靶靶体。该靶体具有独立真空夹层与气冷屏,采用连续流减压降温的液氦制冷方式,在约100 Pa真空环境下,获得了稳定的4.2 K制冷温度。它可以用于氦等气体样品的冲击压缩实验。  相似文献   

16.
谢高峰  朱鸣  汪荣顺 《低温工程》2011,(4):32-36,50
在搭建了高真空多层绝热低温容器完全真空丧失传热研究实验台的基础上,分别利用干燥氮气、二氧化碳、氧气、氦气及空气为破空介质,进行了高真空多层绝热低温容器发生完全真空丧失事故后的传热实验研究.实验中通过流量计和温度采集系统测得了高真空多层绝热低温容器在发生完全真空丧失事故后的排放率和绝热夹层内的温度分布规律.实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7.
详细描述了针对低温真空泵用的紧凑型两级G—M制冷机的实验系统和测试方法,试验测试了不同的蓄冷材料,尤其是磁性蓄冷材料来提高制冷机性能,在一种结构十分紧凑的两级G—M制冷机上在12K获得了4W的制冷量,最低制冷温度为7.3K。还对该制冷机在没有吸附装置的情况做了对比实验研究,有利于扩展G—M制冷机的用途。  相似文献   

18.
Ⅰ.引言 1950年B—A规宣告可测压强(真实密度)极限降低了约三个数量级[1],从1.3× 10-6帕降到 1.3 × 10-9帕。此后又有一些进展,这将在第四部份评论。但B—A规直到今天仍作为超高真空即压强低于1.3×10-7帕的测量。在努力改进压强测量的同时,出现了有关可获得压强的低限问题(见第Ⅱ部分),人们又使不锈钢系统经适当的真空出气(约300℃几小时)在室温下即可达到与B—A规可测压强相当的水平。而大多数现代超高真空系统也就是此水平。然而很明显,由于使系统由室温进入低温特别是液氦温度范围,所获得的压强可能远低于B—A规和任何别的规[2]所…  相似文献   

19.
概况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象红外探测器和参数放大器等固体装置的实际应用,很需要能在低温下制冷的小型紧凑的制冷机。焦耳-汤姆逊膨胀原理是几种制冷方法之一,它适于采用微型制冷机的形式和产生所需要的低温,现在已经成功地用在能产生30°K温度的封闭循环制冷机中。  相似文献   

20.
<正>884101 低温工程的未来(一)(二)王春香《真空与低温》1988 NO 41—43884重02 美国低温工程会议国际低温材料会884101 低温工程的未来(一)(二)王春香《真空与低温》1988 No1 41~43884102 美国低温工程会议国际低温材料会议侧记议侧记韩军吴纯之《真空与低温》1988 No1 53~571987年6月14日~18日美国在芝加哥举行了低温工程会议和国际低温材料会议,参加会议的有19个国家575名代表,共发表论文386篇,其中低温工程论文228篇,低温材料论文1583Z。会议沦文的主要内容有:小型制冷:大型制冷系统,磁制冷,空间低温技术,超导磁体;超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