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阳哈尼族梯田生态村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燕  曹礼昆 《中国园林》2002,18(3):29-30
哈尼族农业生态梯田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变自然生态为农业生态的完美范例,文章分析了哈尼族梯田生态村寨的地方风貌和民族特征,提出村寨的建设应放在整个梯田生态体系中运作,在不破坏少数民族村落景观的前提下,对建筑设施进行改造,达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  相似文献   

2.
《云南建筑》2006,(B03):164-165
元江县自来水厂始建于60年代末,供水规模为324立方米/日,供水方式为集中式供水:1983年至1984年由省、地、县三级投资45万元,在清水河边(南门桥段)建设日供水规模为1500吨/日的水厂一座;1993年,由省、地、县投资326万元新建自来水厂一座(龙洞水厂),供水规模达5000吨/日。1997年再次扩建自来水厂(龙洞水厂),水厂日处理水能力达到15000吨/日。目前城市供水人口达1.8W人,供水量达11000立方米/日,城区自来水普及率达99%。  相似文献   

3.
正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元阳县城,自县道104西行4 km,转省道214向西南攀升23 km,顺胜岩公路曲折盘桓向东南行驶38 km,沿途层层叠叠的梯田攀坡转坳,勾勒出自然山体的线条。层叠的水田收纳着天光云影,成簇的哈尼族蘑菇房汇聚成阿者科村寨,高居于大地镜面之上。  相似文献   

4.
云南西双版纳是哈尼族的主要聚居区域。本文以云南曼岗村哈尼族为研究对象,以实地调研和相关资料考证为基础,主要探讨其民族在发展过程中神化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的转变,以及在自然观转变的基础上其村寨与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变化。在新的自然观下,哈尼族正面对着从一个更科学的角度去审视原有的乡规民约的挑战,本文将探讨哈尼族应如何借助传承中对于自然认知的优势,实现新的自然观下民族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5.
宗路 《城乡建设》2021,(5):32-35
传统村寨为什么多次火烧连营? 据新华社报道,2月14日下午,云南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翁丁村佤族老寨突发大火.短短数小时内,整座老寨几乎被大火夷为平地.从空中俯瞰,当地老寨传统"干栏式"茅草房几乎被全部烧光,化为一堆堆灰烬. 翁丁,在佤语中意思是"云雾缭绕的地方".翁丁村老寨原是佤族历史文化和特色建筑保留最为完整的佤族群...  相似文献   

6.
刘弘涛  朱珊珊 《新建筑》2021,(2):122-125
世界遗产地九寨沟风景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地震扰动区,自古以来地震及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频发,对长期聚居于此的藏族传统村寨威胁极大.我国当前的村寨防灾体系存在灾害源不明和措施针对性不强两大问题,不能有效抵御传统村寨面临的自然灾害.文章以九寨沟内的藏族传统村寨为研究对象,基于预防性保护理论对自然灾害风险进行动态监测,准确...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借助"意象"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重新审视了中国传统村落的形成和发展,并从人文景观入手,对传统村落的人文景观"意象"的营造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获得新的设计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云南省红河州元江南岸是哈尼族聚居的区域,哈尼族传统民居以木构架为承重体系,土坯墙为围护结构,以哀牢山盛产的茅草为屋顶,因外形酷似蘑菇而得名"蘑菇房"。一般为三层,一层为牲畜和杂物房,二层为人主要的活动空间,三层主要是粮仓。蘑菇房是元阳哈尼族文化最鲜明的外部表征之一。它是上千年来哈尼人应对当地气候和资源的最优选择,承载了哈尼族的精神信仰,在景观上也已经和梯田环境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18)
畜禽养殖业是云南省元江县龙潭乡的基础性产业,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很重视养殖小区建设。当前,养殖小区建设已经成为该地区畜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也推动了全乡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本文对元江县龙潭乡养殖小区具体建设措施进行论述,为养殖小区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7):5-8
哈尼族医药是哈尼族人民在千百年的生存发展过程中,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是一门富有民族特色、内容极其丰富的民族医药。在哈尼族人民繁衍生息中,为哈尼族人民的防病、治病和身体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笔者在挖屈哈尼族医药文献整理中,收集到许多哈尼族民间医生看病(诊断)、治病的特点加以归结,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12)
本文结合2010年元江县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调查情况,阐述了元江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特点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24)
随着我镇的经济的不断发展,牲畜交易市场的火爆程度也在随着人民群众消费能力的提高而提高。作为农业经济的重要表征,牲畜交易市场的发展能够本质的反映出当地的农业发展程度。作为我镇的重要产业,农业一直是我镇领导所重视的。而随着我镇的经济不断发展,我镇的大牲畜交易市场的管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并且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大牲畜交易市场的稳定,还为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因此,作为利益相关人士,笔者将从我镇实际来谈谈元江县曼来镇的大牲畜交易市场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将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西双版纳传统傣族村寨具有鲜明的地方性和民族性,人、场所、环境之间的感情连接主要体现在空间依赖、场所精神、归属感和安全感等方面.从人文地理和场所精神的角度分析传统村寨的空间格局、建造手法及环境关系,可以观察到民族文化和地方特点对村寨聚落的影响,以及人地关系中物质层面与精神感受的联系纽带.人对环境所产生的家园依恋是建造行为...  相似文献   

14.
李志英  孙奕 《华中建筑》2010,28(3):153-156
文章从黔东南传统侗族村寨的选址因素、村寨空间形态的研究出发,分析传统侗族村寨的空间布局具有向心性、认同感、领域性和排他性的建筑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村落正在急速消失。德宏傣族传统村落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民族文化,具有独特的村寨景观。该文以德宏最具代表性的傣勒传统村寨为研究对象,从环境选址、空间布局、构景要素三方面阐述了傣勒村寨景观,并从自然和文化方面分析了其成因,以期为传统村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红河哈尼梯田遗产区传统民居快速消逝的现象,本文从乡土建筑遗产保护的视角出发,在对哈尼族传统民居特征进行系统性分析的基础之上,深入剖析传统民居保护所面临的困境,提出“微介入”与“本土化”双重导向下的“在地化”保护与更新机制,并结合团队在阿者科村开展的民居修缮实践,从组织形式及更新方式两个方面探讨这一机制的实施路径,以期为当下传统民居完整性保护及活化利用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传统民居村寨集落的改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探讨了经济发展、生活改善给传统民居村寨带来的新问题,并对广西融水县路家寨的改建经验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曹玉凤  柳肃 《华中建筑》2008,26(12):243-247
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湘西土家族传统城镇民居与村寨民居虽然处于同一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背景下,却形成了很大的差异。该文主要以平面形态为线索,通过对民居的建筑功能、平面类型、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比较分析,探讨形成二者差异的根源,希望对以后的研究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侗族传统村寨景观空间形态的保护性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侗族传统村寨的景观空间形态为出发点,探讨了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将侗寨的传统景观空间形态结合旅游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保护性规划的思路和方法,从而进一步保护和发扬侗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2):10-12
在文化建设中,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以哈尼族为代表的边疆少数民族出现规律性的人口流动,概括为"节日性候鸟迁徙"现象,并分析了哈尼族在人口流动增强情况下的文化变迁及其影响。研究认为,农民工的大量流动给曾经安宁的民族村寨带来了一些前所未有的社会影响,包括留守老人生活得不到有效保障、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问题、作为农业文化遗产的哈尼梯田无人耕作、民族传统文化面临濒危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