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利用自行组装的烟气采集装置,研究了TiO2对香烟烟气中多环芳烃(PAHs)光催化降解的效果.运用气质联用仪,对烟气中的多环芳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TiO2和光对多环芳烃光降解效果随环数变化有不同的变化趋势,TiO2的量是决定低环多环芳烃降解效率的主要因素;紫外辐射强度是决定高环多环芳烃降解效果的主要因素.在弱紫外辐射条件下,TiO2的量由3 g增加到6 g时,低环多环芳烃降解效率提高38.7%;在固定TiO2为3 g时,紫外辐射强度增强1倍使高环多环芳烃降解效率提高87.2%;在强紫外辐射条件下,TiO2的使用会降低低环多环芳烃的光催化降解效率,TiO2分别为3 g和6 g时,低环多环芳烃降解效率分别下降76.9%和72.4%;在3 g TiO2条件下,苯并[a]芘的催化降解效果最好,效率提高83.5%.  相似文献   

2.
文章研究了用固相萃取清洗,浓缩,分离土壤超声波萃取中美国环保局(EPA)规定的16种优先监测多环芳烃污染物,并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紫外吸收检测测定它们的方法,Su-pelco6mLLC-18固相萃取筒被用于预浓缩和清洗丙酮萃取土壤液中16种多环芳烃,对固相萃取筒的填充材料的条件化进行了优化试验,40%的丙酮-水效果最好。选择了几种洗脱剂,对固相萃取后的16种多环芳烃进行了洗脱试验,其中丙酮:四氢呋喃=1:1混合溶剂的结果令人满意,应用此方法测定了英国某工业区污染土壤中美国EPA规定的16种优先监测多环芳烃,除苊烯和二苯并(a,h)萤蒽的含量低于检测限外,其它多环芳烃的量在0.557-9.65μg/g之间。  相似文献   

3.
文章研究了用固相萃取清洗、浓缩、分离土壤超声波萃取中美国环保局(EPA)规定的16种优先监测多环芳烃污染物,并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紫外吸收检测测定它们的方法.Supelco 6 mL LC-18固相萃取筒被用于预浓缩和清洗丙酮萃取土壤液中16种多环芳烃.对固相萃取筒的填充材料的条件化进行了优化试验,40%的丙酮-水效果最好.选择了几种洗脱剂,对固相萃取后的16种多环芳烃进行了洗脱试验,其中丙酮四氢呋喃=11混合溶剂的结果令人满意.应用此方法测定了英国某工业区污染土壤中美国EPA规定的16种优先监测多环芳烃,除苊烯和二苯并(a,h)萤蒽的含量低于检测限外,其它多环芳烃的量在0.557-9.65μg/g之间.  相似文献   

4.
文章研究了用超声波萃取和紫外吸收检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测定土壤中美国环保局规定的16种优先多环芳烃污染物的方法.用碳-18柱(BakerbondPAH6PLUS125×3.0i.d.mm或PhenomenexENVIROSEP-pp125×3.2i.d.mm)、乙腈-水梯度洗脱和紫外吸收检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检测这16种多环芳烃的时间为31min.进样10μL和在254nm处测定,多环芳烃的检测限小于1μg/mL(苊除外,它的检测限为1.05μg/mL).试验和比较了6种溶剂超声波萃取土壤中16种多环芳烃的萃取效率,丙酮是最佳的.  相似文献   

5.
以多环芳烃为唯一碳源梯度驯化,从焦化废水底泥中分离筛选出2株疏水性高效芘降解细菌CY4和HY7.通过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CY4为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HY7为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降解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这两株菌可利用底物谱较为广泛,包括水杨酸等多环芳烃转化产物,吲哚等杂化芳烃,多环芳烃和葡萄糖;其中CY4菌对芘的5d降解率达35.40%,HY7菌对芘的5d降解率达36.32%.  相似文献   

6.
在无有机溶剂和卤素的条件下,以钨酸/酸性离子液体为催化体系、质量分数30%的双氧水为氧化剂,催化氧化环己烯合成己二酸.当n(环己烯)∶n(钨酸)∶n(N-甲基咪唑硫酸氢盐([HMIM]HSO4))∶n(双氧水)=50∶1∶5∶220(离子液体用量为10 mmol)时回流反应7.5 h,己二酸的分离产率可达90.5%.且离子液体廉价易制备、环境友好、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研究了用固相萃取清洗、浓缩、分离土壤超声波萃取中美国环保局(EPA)规定的16种优先监测多环芳烃污染物,并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紫外吸收检测测定它们的方法。Su-pelco6mLLC-18固相萃取筒被用于预浓缩和清洗丙酮萃取土壤液中16种多环芳烃。对固相萃取筒的填充材料的条件化进行了优化试验,40%的丙酮-水效果最好。选择了几种洗脱剂,对固相萃取后的16种多环芳烃进行了洗脱试验,其中丙酮∶四氢呋喃=1∶1混合溶剂的结果令人满意。应用此方法测定了英国某工业区污染土壤中美国EPA规定的16种优先监测多环芳烃,除苊烯和二苯并(a,h)萤蒽的含量低于检测限外,其它多环芳烃的量在0.557-9.65μg/g之间。  相似文献   

8.
环境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降解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多环芳烃(PAHs)在环境中大量存在,由于其具有致癌性和致突变性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介绍了多环芳烃(PAHs)的来源以及在环境中的分布,综述了其在大气、水体、土壤和植被中的迁移转化规律,重点概括了环境中多环芳烃(PAHs)的几种降解方法,包括微生物降解、生物修复及其它物理化学方法,并简单提出了目前针对环境中的多环芳烃(PAHs)污染国内外采取的降解技术以及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采用电化学/过硫酸盐耦合体系(E-PS过程)降解水中的有机药物卡马西平(CBZ)。实验采用了分批模式进行,研究了温度、过硫酸钠浓度、初始pH值、电压等因素对E-PS过程降解CBZ的影响。反应100 min后,单独过硫酸钠、电解和E-PS过程对卡马西平的降解率分别为25.5%、59.3%、78.1%,TOC去除率分别为8.25%、23.48%、26.68%。升高温度可以有效提高CBZ的降解率。反应100 min后,在288 K,CBZ降解率为60.2%;在298 K,CBZ降解率达到78.1%;而在308 K,CBZ降解率为90.1%。CBZ的降解率随着过硫酸盐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当过硫酸盐浓度为40 g/L时,反应100 min,CBZ降解率达94.7%。初始pH值对CBZ降解率的影响为pH 3.0 >pH 5.0 >pH 7.0;电压对CBZ降解率的影响为6 V >5 V >4 V。  相似文献   

10.
在徐州市布设3个采样点,进行大气颗粒物采样.通过因子分析法(FA)判断徐州市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并利用多元逐步回归法(MR)确定各污染源对多环芳烃污染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徐州市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为交通污染源、燃煤污染源和高温加热源,贡献率分别为61.4%、20.5%和16.1%.  相似文献   

11.
KMnO4氧化降解雌酮反应动力学与氧化产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KMnO_4氧化降解雌酮(E1)的效能和反应机理,在假一级条件下,研究KMnO_4氧化降解E1的动力学规律,利用三重四级杆串联线性离子阱液相-质谱联用仪(LC-MS/MS)对KMnO_4氧化降解E1的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KMnO_4氧化降解E1符合假一级动力学规律,且假一级动力学常数Kobs(s-1)随着KMnO_4浓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加,二级反应动力学常数k(L·mol~(-1)·s~(-1))随着pH的升高而增大.通过与HOCl和O_3氧化E1对比,在中性p H附近,KMnO_4氧化E1的二级反应动力学常数与HOCl相当,但远低于O_3.然而,实际水体中KMnO_4的除污染效能明显高于HOCl和O_3,主要是由于HOCl和O_3在实际水体中的消耗速度比较快,有效剩余浓度低,而KMnO_4在实际水体中的消耗速度比较慢.LC-MS/MS测定KMnO_4氧化降解E1产物的结果表明,KMnO_4易氧化进攻E1苯环上的活性位酚羟基,形成一系列羟基化、醌型、羧酸化芳香开环产物,并且有效降低其内分泌干扰活性.  相似文献   

12.
S市富营养化水源水预氧化除臭试验研究与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氯、二氧化氯、高锰酸钾、臭氧等氧化剂,对S市富营养化水源水进行了化学预氧化除臭试验研究及初步评价.结果表明,二氧化氯、高锰酸钾、臭氧对嗅味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超声波、曝气对高锰酸钾协同氧化水中有机物的作用和协同混凝作用.方法采用4种方法:超声波曝气协同高锰酸钾作用、单纯超声波作用、单纯高锰酸钾作用、超声波协同高锰酸钾作用,进行氧化、混凝沉淀的对比静态试验处理低温微污染水.结果超声波曝气协同高锰酸钾氧化和混凝去除有机物效果最好,氧化去除率16.90%,氧化混凝总去除率达48.82%.以浊度和色度去除效果表示的助凝效果,超声波曝气协同高锰酸钾的作用低于高锰酸钾单独氧化.结论超声波曝气协同高锰酸钾氧化处理微污染水,可有效提高有机物去除效果.与单纯混凝比较,超声波曝气协同高锰酸钾氧化处理,可有效提高浊度和色度的去除效果,但与单纯用高锰酸钾氧化比较,由于超声波作用削弱了高锰酸钾的协同混凝作用,浊度和色度的去除效果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4.
高锰酸钾氧化去除水中三氯生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揭示高锰酸钾氧化去除水中三氯生的动力学规律,通过烧杯试验研究得出高锰酸钾氧化三氯生的反应速率常数,同时探讨高锰酸钾浓度、pH、温度等因素对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高锰酸钾浓度下,三氯生能够被迅速氧化,氧化三氯生的反应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二级反应动力学常数K=0.331 6 mL.s-1.mol-1.p...  相似文献   

15.
氧化剂对剑水蚤类浮游动物的灭活效能及影响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为解决水源水中孳生的水蚤类浮游动物难以被常规的水处理工艺有效地去除,困扰水厂正常生产运行的问题,进行了几种水处理氧化剂——氯气、二氧化氯、臭氧、高锰酸钾对水体中剑水蚤类浮游动物灭活效果的试验研究。并对二氧化氯预氧化与水处理澄清过程的协同除蚤效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与其他3种药剂相比,二氧化氯对剑水蚤具有更显著的灭活作用,在较低的投药量(1.Omg/L)下就可以达到100%的灭活率;灭活效果受水体pH值、有机物含量的影响较小.在采用预投二氧化氯的除蚤工艺中,二氧化氯预氧化与水处理澄清过程的协同作用将会进一步提高除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利用高锰酸钾对4种染料进行了处理。以染料的去除率为监测指标,考察了影响染料去除率的因素——反应时间、pH以及高锰酸钾加入量的影响。找出了处理这4种染料的最佳工艺条件。反应的最佳条件分别为:直接桃红12B,反应时间为5min,pH为5.7,高锰酸钾加入量为0.5mL;直接耐酸大红4BS,反应时间为5min,pH为1.0,高锰酸钾加入量为1.2mL;直接耐晒翠蓝GL.反应时间为5min,pH为1,5,高锰酸钾加入量为1.0mL;活性翠蓝K—GL,反应时间为7min,DH为0.5,高锰酸钾加入量为2.0mL。在最佳工艺条件下,4种染料的去除率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高锰酸钾及其复合药剂强化混凝除藻除嗅对比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净化地表水源,考察了高锰酸钾及其复合药剂对含藻水的强化混凝净水效能.结果表明,单纯混凝对含藻水的净化效果较差,只能去除部分藻类,对藻类引起的嗅味基本没有去除作用.采用高锰酸钾预处理后对净水效果有一定的提高,对嗅味也有一定的去除作用.而采用高锰酸盐复合药剂预处理对混凝的强化效果要远远高于高锰酸钾,对水中的藻类、嗅味及有机物的强化去除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利用高锰酸钾对4种染料进行了处理。以染料的去除率为监测指标,考察了影响染料去除率的因素———反应时间、pH以及高锰酸钾加入量的影响。找出了处理这4种染料的最佳工艺条件。反应的最佳条件分别为:直接桃红12B,反应时间为5min,pH为5.7,高锰酸钾加入量为0.5mL;直接耐酸大红4BS,反应时间为5min,pH为1.0,高锰酸钾加入量为1.2mL;直接耐晒翠蓝GL,反应时间为5min,pH为1.5,高锰酸钾加入量为1.0mL;活性翠蓝K GL,反应时间为7min,pH为0.5,高锰酸钾加入量为2.0mL。在最佳工艺条件下,4种染料的去除率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石油污染土壤的高效修复方法,从实验室保存的优势菌中筛选得到4株降油效果最佳菌,采用摇床和恒温培养箱培养,对含油量为5%的石油污染土壤进行微生物菌剂强化处理和环境强化实验。微生物菌剂强化结果表明:4种菌和除油效果最好的A、C、D混合菌3d可将石油烃依次降解24%、19.81%、22.55%、26.46%、39.67%;并对该菌群的最佳投加配比进行确定,A、C、D菌群数量的最佳配比为NA:NC:ND=1:2:0.5,3d内菌群A、C、D在最佳接种配比情况下可将石油烃降解44.2%。环境强化实验结果表明:A、C、D菌群在最佳修复条件营养物质C:N:P为75:8:3、表面活性剂为0.5%、通气条件为6层纱布、电子受体H2O2的加入量为1.5%下,3d内石油烃降解61.46%,比自然条件下修复的除油率4.7%提高了56.76%,较只进行菌种强化时最高除油率44.2%提高了约17%。  相似文献   

20.
以氰化钾为目标底物来驯化大连不同种源的活性污泥,使之适应并有效降解含氰废水,通过对比试验探究不同污泥来源及培养方式下活性污泥中微生物对含氰废水中氰化物的降解效果。活性污泥对于降解氰化物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6h后氰化物的降解率为86.15%,同样条件下自然降解率仅为61.7%;经过驯化后的污泥能够更有效降解氰化物,降解率为88.23%,与未驯化的污泥相比降解率可提高27.78%。在活性污泥中起着主要降解功效的是好氧微生物,厌氧微生物处理6h后降解率为40%,而好氧微生物的降解率可高达98.23%。天然河道中提取的微生物同样有降解氰化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