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近20年来外国建筑师在中国设计了大量建筑作品,这些建筑在造型、功能、结构与美学等方面都与中国传统的近现代建筑有很大的区别,研究这些建筑作品取其精华,是中国现代建筑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朱悦 《商品与质量》2012,(Z3):132-133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让世界走近了中国,更让中国对世界的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特别是国家馆五彩斑斓的建筑作品吸引了几千万的游人。建筑作品经过了从自身美观、标识作用和高科技的三步发展,这从建筑作品的有关知识产权案例中就有体现。  相似文献   

3.
象征是一种以感性形象来表征抽象观念或意蕴的方式.象征理论是建筑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比附性象征可使抽象的建筑形式准确地传达出丰富的意义,使建筑设计从表层的形式设计进入到深层的内涵表达,可以给当前的建筑创作指明一个前行的方向.引入文艺学中的象征理论,分析了传统建筑中的比附性象征的约定俗成机制,总结了数字、方位、色彩、图像等比附性象征方式及其系统运用,并以中国传统建筑为例进行论证.通过对中外建筑中几例典型的象征作品的分析,探讨了建筑象征理论在现代建筑理论与创作中的地位与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科学与艺术的角度,探讨了建筑力学与建筑艺术的关系.在明确建筑是艺术、建筑的形式与内容应统一的基础上,分析了建筑力学对建筑艺术、建筑艺术对建筑力学的相互影响及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福建土楼的建筑艺术是中国民居建筑中最具特色的民居之一,在中国甚至在世界民居建筑中也是独一无二的.整体分析了福建土楼的建筑艺术特色,归纳出其建筑艺术特点:土楼建筑体量巨大,极具雄伟之美;其造型简洁独特而又丰富;与环境完美的融合;建筑空间富有节奏,内外对比强烈,内部空间丰富有序适宜;建筑装饰古朴自然、丰富多彩、工艺高超精湛.  相似文献   

6.
为了诠释建筑公共艺术的精神语言,对建筑形态进行了研究分析.视觉艺术空间主要由空间视觉获得.点,线,面,体的艺术形式是空间形态的主要视觉元素.视觉元素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空间设计的背景下更加多样化,并按照美的形式法则进行全面地互动,构成了空间的艺术形式.同样,公共艺术本质的表现也离不开视觉元素,大众对建筑公共艺术的审美体验和感受,正是通过视觉元素而得以表达.  相似文献   

7.
对最近中国建筑界盛行的"欧风”、"KPF热”等问题进行反思,认为当前建筑设计中普遍存在偏重形式,以"形”为主的设计倾向.并通过回顾西方建筑历史的发展段落,比较当今世界建筑大师的思想和作品,重新认识建筑的"形式”之争,指出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形式”艺术,"形式”只是一种综合结果的最终表现.应该摈弃先入为主的形式主义的设计方法,关注诸如技术、环境、时代、社会等相关因素的发展与变化给建筑带来的复杂性与矛盾性,给建筑师提出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本文记录了一次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表现形式之一——篆刻开始进行的中国属性的建筑设计实验.通过解析一方篆刻"江南布衣"的空间组织与生成过程,并以类比的方式将这一图解分析引入一次经过设计的建筑设计实验题目,在这一针对建筑空间自明性和材料建构特性的专门性训练的设计实验中,引入空间与行为关联设计,设计出一座具有中国园林意境的宅园空间作品,从而完成了一种"引篆刻空间入建筑"的探索中国特色建筑的实验,以此来尝试一种具有内在中国属性的建筑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材料生命力和精神内涵的探索,是建筑情感化表达的新方向.本文从公共艺术的视野出发,探析各种材料的视觉特征和表达内涵,从而了解建筑材料特性,把握所用材料特质,创造富有个性、别具一格的建筑.  相似文献   

10.
建筑的比附性象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象征是一种以感性形象来表征抽象观念或意蕴的方式。象征理论是建筑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比附性象征可使抽象的建筑形式准确地传达出丰富的意义,使建筑设计从表层的形式设计进入到深层的内涵表达,可以给当前的建筑创作指明一个前行的方向。引入文艺学中的象征理论,分析了传统建筑中的比附性象征的约定俗成机制,总结了数字、方位、色彩、图像等比附性象征方式及其系统运用,并以中国传统建筑为例进行论证。通过对中外建筑中几例典型的象征作品的分析,探讨了建筑象征理论在现代建筑理论与创作中的地位与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造景与造境     
研究“造景与造境”的问题,就是研究中国人如何用视觉的方式来表达它的心灵世界,因此本文从建筑、绘画两个不同的维度来观察“造景与造境”言说方式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院士语林”设计过程的回顾,试图分析和说明建筑师在纪念性建筑物的创作过程中,从作品的立意着手,赋予建筑深刻的精神内涵,并通过一定的手法将其立意很好地表现出来,从而加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3.
死亡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宗教神学到理性思辨的过程,并且从根本上影响着殡葬建筑的建造.中国现代殡葬建筑空间设计应该以一种浪漫主义的情怀表达出宁静、祥和、崇高、冥想的空间意境,体现"天人合一"建筑环境观,运用自然有机的元素构筑这个死亡、生命、憧憬、纪念的风景.  相似文献   

14.
建筑环境与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创造建筑环境的建筑师而言,设计成败的关键在于设计创意,而建筑环境所体现的意境及其所蕴含的意义,则是人们对空间环境的感受,也是评价建筑环境设计好坏的标准.本文主要讲述建筑环境设计创意的重要性和建筑环境所表达的各种意境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结构在建筑中的艺术表现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一个成功的建筑都有一个成功的结构。结构的功能不仅仅是承载功能 ,它是建筑艺术表现力的重要元素。本文在分析了建筑大师的作品后指出 ,建筑结构选型是建筑师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皮影电脑动画的再现,从剧本选择进行解析,提出武打戏中的动态表现美;从动画软件运用上阐明了二维电脑动画软件是表现皮影动画的最佳选择;在画面分镜头设计中,强调动画镜头艺术表现力是提升皮影电脑动画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经过分析得出,电脑动画在表现皮影戏艺术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玻璃镶嵌是西方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与建筑的成长密切相关,中世纪哥特式建筑的辉煌使镶嵌玻璃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种影响力有效的延续至今。进入当代,随着建筑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观念的更新,镶嵌玻璃艺术创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镶嵌玻璃突破了传统的束缚,以新颖的形式、前卫的思想、广泛的应用渠道成为经营建筑空间、美化生活环境的重要艺术载体。文章将从传统镶嵌玻璃的起源出发,着眼镶嵌玻璃在当代艺术创作语境中的演变,探寻其转型的根本方式与思维方法,并在建筑中的应用拓展上作出前瞻性的预测。  相似文献   

18.
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阐述了从建国初期"十大建筑"装饰风的艰难起步,到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下室内设计的曲折探索,进而反思前行的生态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我国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历程;探索了本土设计的发展趋势,阐明了"继承、创新、发展"将是未来的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目标与取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色彩对园林建筑风格、意境和构图影响等问题。从各民族生活习惯、宗教、自然条件的不同,以及色彩本身的性质、效果的不同,阐述了园林建筑在形体、色彩等方面产生的差别。说明色彩对园林建筑风格的形成、园林建筑空间意境的塑造、空间环境构图、空间艺术表现力方面均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以台湾宝岛风情》大型壁画的创作实际体会为例,论述了建筑壁画的装饰性,建筑壁画与环境的关系,建筑壁画的公共艺术性和建筑壁画的永久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