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太原组砂岩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岩心与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镜观测及岩石矿物学、物性资料分析,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地区太原组砂岩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区储层的岩石类型以粗粒岩屑石英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好,结构成熟度中等一好,储层物性差,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发育极少的成岩裂隙对改善储层渗透性贡献不大。储层的储集性受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综合控制。沉积作用分析表明潮坪潮道砂体是最有利储层发育的沉积微相;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控制了储层孔隙演化,其中压实作用是导致原始孔隙损失的主要原因,硅质胶结与自生伊利石进一步降低了孔隙度与渗透率,碳酸盐的胶结作用持续到了晚成岩A期,早期胶结增强了岩石抗压实能力,晚期胶结充填则损害次生孔隙。  相似文献   

2.
综合利用岩心与露头样品的铸体薄片、电子探针、扫描电镜、X衍射及物性分析等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柯坪塔格组砂岩储层岩石学、成岩作用及成岩相进行了研究.柯坪塔格组储层岩性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长石岩屑石英砂岩、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等.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及溶解作用,其中溶解作用以早期碳酸盐胶结物溶解为主,产生的次生孔隙明显改善储层物性,而压实作用与晚期碳酸盐胶结作用则导致原生孔隙与次生孔隙消失.识别出早期碳酸盐胶结物强溶解-晚期弱、中等充填、晚期碳酸盐强烈胶结、较强石英次生加大-较强压实和强烈压实等4种主要成岩相.其中早期碳酸盐胶结物强溶解-晚期弱、中等充填相有利于次生孔隙的形成与保留,为最有利的储层成岩相;强烈压实可导致原生孔隙减少或消失,且不利于次生孔隙形成,为储集性能较差的成岩相.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侏罗系储集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乌夏地区侏罗系储集层主要是冲积扇、扇三角洲及辫状河沉积环境下形成的岩屑砂岩及长石岩屑砂岩。对储集层成岩作用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储集层的孔隙演化与成岩作用有密切关系。压实作用及早期胶结作用是促使原生孔隙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碎屑颗粒、粘土矿物及碳酸盐的溶解是形成次生孔隙的主要因素;后期(含)铁方解石等胶结物使次生孔隙被充填。孔隙演化经历了原生孔隙破坏、次生孔隙形成、次生孔隙破坏3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谢楠 《中国石油勘探》2012,17(4):66-70,8
缅甸睡宝盆地始新世和渐新世均为辫状河三角洲入海的沉积环境,但是储层物性差异很大。利用钻井的大量岩石薄片、地球化学等测试资料,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对该盆地A井区始新统和渐新统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成岩演化序次特别是碳酸盐胶结的时间早晚、晚期构造压实效应对孔隙度的影响、构造抬升与大气淡水溶解作用的匹配,这三点是造成始新统、渐新统储层物性差异的主要原因。从成岩演化序次和构造压实效应上看,渐新统在岩石没有充分压实之前经历大量的碳酸盐胶结,甚至现今仍保留大量的未遭受溶蚀的碳酸盐胶结物,使得部分颗粒呈基底式胶结。虽然早期的胶结作用充填了部分孔隙,但却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压实作用的进程,而且为后期次生孔隙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而始新统碳酸盐胶结作用发生在岩石充分压实之后,分布在剩余的粒间孔隙中,胶结物含量低。始新统除了接受上覆沉积物的重力压实外,还受到晚期的区域构造挤压应力对始新统形成压实效应,使得原生孔隙度遭到强烈破坏。从构造抬升与大气淡水溶解作用上看,渐新世末期构造抬升而暴露地表接受大气淡水的淋滤,碳酸盐胶结物溶解形成次生孔隙。并且现今A井区古近纪地层处于中成岩A1—A2期,有利于保护次生孔隙。  相似文献   

5.
通过常规物性、岩石及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多项测试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冯地坑-洪德地区长8砂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储集类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长8储层孔隙主要以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岩屑溶孔次之,孔隙组合一般以粒间孔和溶孔-粒间孔为主.本区破坏性成岩作用包括机械压实作用、石英及长石的次生加大、碳酸盐胶结作用等,压溶...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桥口地区沙河街组凝析气藏储层的岩性、物性、储集空间类型及储层发育控制因素等方面的系统研究,认为该区储层为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包括粒间溶孔及溶蚀扩大孔、粒内溶孔、碳酸盐肢结物溶孔.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是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压实作用对孔隙的破坏比胶结作用更强,该区有三个次生孔隙发育带,分别为深度2500~3200m、4000m附近和4700m附近,物性资料显示该套储层为低渗透和致密的孔隙性储层.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8储层为典型的致密低渗透砂岩储层。为了明确有利储层的控制因素,运用铸体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及扫描电镜等测试方法,对该区长8储层的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砂岩经历的成岩作用主要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以及溶蚀作用;成岩演化阶段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成岩作用控制着该区储层物性,强烈的机械压实作用和碳酸盐胶结作用是破坏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颗粒表面的绿泥石环边保护了原生粒间孔隙;在成岩作用后期,长石的弱溶蚀形成的次生孔隙改善了储层物性。  相似文献   

8.
川西地区须家河组二段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川西地区须家河组二段砂岩的孔隙类型主要以次生孔隙为主,其原生孔隙几乎全部被成岩作用所破坏,其中对储层孔隙发育影响最大的是压实作用、溶蚀作用、胶结作用和破裂作用等。通过对岩心、普通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碳和氧同位素、微量元素、流体包裹体等多种资料进行综合研究,阐述了主要成岩作用的形成机理和对储层孔隙发育的影响: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储层原生孔隙的主要破坏者,胶结作用以硅质胶结和碳酸盐胶结为主,不同成岩阶段胶结物类型不同;溶蚀作用下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为次生溶蚀孔,以长石颗粒被溶为主;破裂作用产生的裂缝能提高储层的渗透能力。   相似文献   

9.
柴北缘冷湖—马仙地区古近系—新近系成岩作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化验资料等,系统研究了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马仙地区古近系—新近系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柴北缘冷湖—马仙地区古近系—新近系储集砂岩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主要成岩作用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压实作用以机械压实为主;胶结作用主要为碳酸盐胶结、硫酸盐胶结、石英次生加大和黏土矿物胶结;溶蚀作用主要为碳酸盐岩和碎屑颗粒的溶蚀。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原生孔隙减少以及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碎屑颗粒和胶结物的溶蚀是次生孔隙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龙门山断裂带前缘厚坝地区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油砂矿是一类典型的非常规油气资源。据野外露头 和钻井岩心的宏观与微观研究,探讨了厚坝地区油砂的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特征。研究认为,储层岩石类 型以中-粗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以残余粒间孔及粒间溶孔为主,粒内溶孔较少,裂缝 较发育,具有中高孔、中渗的特点;储层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及溶蚀作用。溶蚀作用与绿 泥石胶结作用对孔隙的保存均起积极作用,其中溶蚀作用多发生于不稳定颗粒边缘及颗粒内部,形成大 量次生溶孔;绿泥石胶结作用可提高岩石的抗压实强度,从而使原生孔隙得以保存。压实作用与钙质及硅 质胶结作用对孔隙均起破坏作用,为储层形成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1.
应用改进的布尔方法建立砂体骨架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勘探早期,由于钻井数少、井距大,地质资料的限制,用常规方法建立的储集层砂体骨架模型很难合理地认识地下砂体的分布特征。为此本文提出地面与地下相结合,在储集层建库的基础上,用改进的布尔方法建立起具有多种岩石相的骨架模型,从而达到精细表征储集层砂体分布特征的目的。在实例中的克拉研究区只有4口井,井距最大几十公里,应用上述方法,先作野外调查,对不同岩石相赋于不同的宽厚比;再确定总的砂体和剖面面积的比值以及不同岩石相在剖面中的比值;经统计本段不同岩石相的厚度分布和纵横向上的分布概率,最后采用改进的布尔方法随机模拟建立多种岩石相砂体骨架模型做储集层描述和预测。其结果较好地反映了该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储集层砂体的分布规模、连续性和接触方式,同时证实了该方法建模参数选择的合理性和可信度。图2参11(李建国摘)  相似文献   

12.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由于特殊的温压环境和形成机制,导致低速泥岩特别发育,而低速泥岩和含气砂岩表现为较相近地震相和AVO特征,致使应用AVO技术识别砂岩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有效分析该区砂泥岩AVO特征,从Zoeppritz方程简化式出发,剖析不同弹性参数相对变化对AVO反射系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明晰东方区上中新统黄流组含气砂岩随深度的变化规律,明确了横波速度是影响该区含气砂岩III类、IV类AVO响应特征的主要因素。最后对相同的IV类含气砂岩和低速泥岩进行分析,低速泥岩的IV类AVO异常更为明显,为有效区分低速泥岩和含气砂岩,结合岩石物理分析和叠前同时反演结果可以有效剔除低速泥岩陷阱的影响,为东方区储层预测和烃类检测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白云A探区位于南海东部深水区白云凹陷西南部,具有形成大型油气田的地质基础,是珠江口盆地南海深水最重要的天然气探区。该区白云A井钻前预测将钻遇极具价值的砂岩储层,预测结果乐观,实钻结果与预期严重不符,为泥质-粉砂质浊积砂岩,这一结果使勘探该区的信心严重受挫。为探明该区勘探潜力,针对目的层开展精细岩石物理分析并研发相关技术,形成了以岩石物理分析、岩石物理建模、流体替换、岩性分类预测等组合技术系列,可客观有效地认识该区储层岩石物理特征,为后续储层预测、烃类检测及岩性预测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海上OBC勘探双震源采集方式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极浅海领域,海底电缆(OBC)勘探市场非常活跃,如何实施高效的地震采集,提高生产效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对仪器采集设备和导航、气枪设备的功能进行开发研究后发现,在有效的时间内实现双震源采集作业,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本文主要针对428XL仪器主机和国产导航定位系统进行双震源采集作业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浅海地区使用双震源进行交替激发,从而实现连续放炮的作业方式,使用该方法可大大提高浅海地区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5.
轮古地区是塔里木油田的一个重要碳酸盐岩裂缝性油气藏,为了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进行储层伤 害评价有着重要的作用。从该区块的储层特征出发,主要对压敏损害、固相损害、液相损害及与地层配伍性等几个 方面的伤害因素进行了评价,分析研究了储层伤害因素。实验数据表明,不论是天然裂缝岩心还是室内制造的人 造裂缝岩心,受现有钻井液伤害后,其气测渗透率恢复值都是相当低的。  相似文献   

16.
如何将大面积低精度数据与局部高精度数据进行融合,统一编制图件,是地球物理综合研究面临的重要问题。位场数据融合主要对低、高精度数据重叠区进行融合,为了提高融合效果,保持重叠区高精度信息,本文提出了基于Curvelet域的结合区域梯度的边界衰减方向加权融合算法。该法利用尺度和梯度调节衰减函数对不同方向的Curvelet系数进行加权处理。理论分析及中国南方中扬子地区的区域航磁数据融合实例表明,本文算法可以在保持局部信息的前提下,能够以较小的重叠区域,实现不同精度数据间的融合,重叠区数据精度高,同时避免了高频震荡、异常扭曲等边界效应。  相似文献   

17.
德州凹陷是目前临清坳陷东部唯一获得工业油流的凹陷.综合利用泥岩声波时差、实钻速度及实测地层压力,分析了德州凹陷的地下流体压力场特征,该区存在泥岩欠压实和异常高压.由于压力是引起流体运动最明显的动力,可以判识油气运移的方向,尤其是异常压力差,为了确定该区的油气运移方向,利用地震层速度计算出德州凹陷古近系地层压力层速度,T2与T6反射层之间层速度最高值位于德1--德4井之间,为3800 m/s,结合该区流体势的最高值为10 kJ/kg,计算出该区流体压力最高为35 MPa,位于德1--德4井之间及德古1井东,因此,该区油气运移的主要方向是向德6--德1井区运移.  相似文献   

18.
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沙四段是典型的盐湖相沉积,也是重要烃源灶和天然气产层。为了查明民丰地区深层天然气成因,采用高压釜封闭体系实验模拟了高成熟盐湖相烃源岩的天然气生成过程。实验结果表明:碳酸盐、硫酸盐、氯化盐对烃源岩热解生成天然气有强烈的催化作用,550℃时气态烃产率分别增加了35%、77%和46%。热模拟气与民丰天然气的C6轻烃组分比较发现,膏盐等盐类物质改变了气态烃产物中各单组分化合物的生成路径,影响了气态烃产物的组成。上述盐类物质参与的烃源岩热解过程所生气态烃的组成与民丰天然气最接近。这一结论对认识高成熟盐湖相天然气的生成过程及民丰地区天然气成因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二叠系盒8下段为天然气主力产层,为了明确该区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及储层物性等手段,对二叠系盒8下段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①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二叠系盒8下段孔隙类型以岩屑溶孔和粒间孔为主,晶间微孔次之,喉道半径普遍较小.②岩石组分对研究区二叠系盒8下段储...  相似文献   

20.
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烃源岩是四川盆地及周缘最重要的烃源岩层之一。为明确川东北地区筇竹寺组优质烃源岩分布规律及形成环境,利用测井资料、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主-微量元素分析资料等对筇竹寺组烃源岩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筇竹寺组优质烃源岩形成于温暖潮湿、水动力相对较弱的深水陆棚及斜坡-盆地环境,具有中-高的古生产力,整体处于还原-弱氧化条件,为有机质生成及保存提供了有利的沉积环境;纵向上主要发育于地层下部,平面上存在城口-开县裂陷区、巴中-通江地区及五峰-鹤峰一带3个厚度中心,为油气来源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与龙王庙组、灯影组优质储层形成良好的源-储配置关系,城口-开县地区及巴中-南江地区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值得下一步积极勘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