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潇忆 《中国宝石》2008,17(3):148-149,158
自从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设计揭晓的那一刻起,青海的昆仑玉开始变得家喻户晓.北京奥运会奖牌:金牌、银牌、铜牌的用玉,分别由昆仑玉中的白玉.青白玉、青玉制作。这次奥运奖牌选择了青海昆仑玉来镶嵌,多少冲击了和田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什么使和田玉黯然失色.奥运奖牌用玉的选择会给和田玉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宝石》2013,(11):180-181
世间的事常常是无独有偶,此次讲到的这个马踏玉的故事与“绮罗玉”的故事几乎如出一辙。同样是在绮罗,同样是被马蹄踩踏了才显现出来的上等翡翠,它就是翡翠名玉之一——段家玉。  相似文献   

3.
刘晓强 《中国宝石》2003,12(4):89-90
河南省镇平县与我国四大名玉之一独山玉的产地相邻。镇平人利用和雕刻独山玉,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在镇平北安国城遗址出土的独山玉穿带玉铲足可佐证。镇平独山玉雕借资源优势,历经数千年的风风雨雨,发展到现在可谓繁花似锦,气象万千。特别是进人新世纪以来,镇平的独山玉雕工艺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独山玉雕激活了镇平的玉雕市场,而市场也带动了玉雕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雪松 《中国宝石》2001,10(2):126-129
岫岩玉是中华宝玉石大家族中的重要一员,是我国最早被发现和使用的玉种。从中国最早的玉制品,到世界最大的玉制品,从原始文化阶段雕制的玉器,到当代被誉为国宝的特大型玉雕精品,都是出自岫岩玉。可以说,岫岩玉在中国玉的历史上有着极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间自古流传“人养玉,玉养人”的说法,指在一定的相互作用下,玉石饰品经长期佩戴和把玩后,玉石的品质和人的身心都得到了改善。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玉石与人体的长期接触使其透明度和光泽等发生了改善,即人养玉。其二,人与玉石的长期接触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即玉养人。  相似文献   

6.
刘素琴 《中国宝石》2002,11(2):186-188
本文的上、中两篇讨论过儒道两家的用玉思想,本篇是连载的最后一篇,探讨了佛教的用玉方式及儒释道三家用玉思想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云南黄龙玉—— 黄龙玉产地的考察和思考(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硅质玉是一个大家族.如蓝玉髓、东陵玉、澳洲玉、树化玉等都是这个家族中的成员。黄色的硅质玉在我国分布很广,两广岭南一带、江浙一带都有分布.但近几年才受到重视。产于云南省龙陵县的黄龙玉玉质不同凡响.改变了世人对硅质玉评价的思维定势。  相似文献   

8.
徐万臣  陈劲竹 《中国宝石》2007,16(1):211-211
众所周知,在珠宝玉石销售市场二级鉴定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玉石品种主要是翡翠、软玉、蛇纹石玉、寿山石、木变石、鸡血石、独山玉、碳酸盐玉、石英岩玉等等,最近,在珠宝鉴定时,  相似文献   

9.
如玉齐家     
柳函 《中国宝石》2012,(1):100-103
当我细细品味这个与玉难舍难离的情感故事,始终庆幸,岁月的刻刀并未在他们身上留下沧桑,而是镀上了柔和而幸福的光晕。一路携手,他们的笑容温润如玉.彼此的深情相守和对玉的共同挚爱,才是这段感情最好的名片。  相似文献   

10.
孟晓珺  陈蔚华 《中国宝石》2007,16(3):142-143
俗语说“乱世藏金 盛世藏玉”,随着当今中国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翡翠玉石收藏成为热点,不仅有更多的金融资本流入,且有更多的普通市民参与其中,藏玉于民间蔚然成风。本刊记者就民间藏玉采访了京城部分翡翠经营企业,以究其竟。  相似文献   

11.
岫岩玉历史悠久,玉文化非常丰富。近几年来,我接触岫岩玉较多。对岫岩玉十分钟爱,并且拍摄了很多资料图片。在这里我把岫岩“四大玉王”提供给广大读者雅赏。  相似文献   

12.
是翠是玉绿松石梅根在传统的说法中,翠,指辉石类中的翠绿者,清澈晶莹,又名“翡翠”;玉,指角门石,纯者色白,细腻温润,俗称“羊脂玉”;而玛瑞、绿松石、青金石、孔雀石、南阳玉、蛐玉等,就称为玉石了。这些玉石当中,我最喜欢的,莫过于绿松石。说绿松石是翠,它...  相似文献   

13.
近日.岫岩玉都展出一块罕见的宝石——蛇纹石河磨玉。它的发现和展出,雄辩地证明岫岩不仅产透闪石河磨玉.也产蛇纹石河磨玉。它的发现为岫岩玉家族增添了一颗耀眼的新星。  相似文献   

14.
王颖 《中国宝石》2007,16(3):188-189
泰国大皇宫的玉佛寺是泰国王族供奉玉佛像和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寺内有玉佛殿,先王殿、佛骨殿、藏经阁,钟楼和金塔。玉佛殿是玉佛寺的主体建筑,大殿正中的神龛里供奉着被泰国视为国宝的玉佛像。玉佛像由一整块绿色翡翠雕琢而成,高66cm,宽48.3cm。玉佛的历史渊源和其内在的精神力量,是泰国及其王室的象征。  相似文献   

15.
闫建成 《中国宝石》2001,10(3):88-90
岫岩玉既是辽宁省岫岩县独有的珍稀矿产资源,也是岫岩县的支柱产业,对岫岩县经济发展、劳动就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为了确保岫岩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岫岩县政府不断加大岫岩玉资源的保护力度,逐步走上依法治玉的轨道。  相似文献   

16.
刘重业 《中国宝石》2005,14(3):195-196
爱玉、赏玉、玩玉、藏玉有益于人们了解历史,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本文仅就和田玉的颜色分类、成因,评价等问题,发表一点个人的浅显认识。  相似文献   

17.
典藏玉雕     
张鑫  Amy  吕妍 《中国宝石》2014,(9):24-26
中国的玉文化源远流长,从殷商开始,以和田玉为主体的玉器工艺美术新时代登上了华夏民族的玉坛,才出现了称誉世界的“东方艺术”从而形成了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玉器史。几千年来在中华民族中早已形成了全民族的爱玉心理,对玉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特色之一。三千多年以来,玉的质地、形状和颜色—直启发着雕刻家、画家和诗人们的灵感。  相似文献   

18.
羽琛 《中国宝石》2014,(5):168-173
在玉雕界,易少勇几乎属于传奇式的人物,被誉为“文人牌第一人”,他的天蜀玉牌“书法造诣,堪称一绝”。在玉牌方寸之间,用刻刀书写着对玉的痴迷。  相似文献   

19.
岫岩河磨玉产于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境内细玉沟、北瓦沟两河道及沿岸泥沙中,是珍贵稀少的天然无矿床独立块状玉种。因其外包石皮,内含玉质,矿物学称为璞玉,又叫作“石包玉”。因为这种玉多数是从河里采取及两岸泥沙中挖掘得来,所以当地都叫它“河磨玉”。  相似文献   

20.
羽琛 《中国宝石》2014,(7):74-77
黄龙玉是近几年新兴的一个玉石品种,它一现世,便受到人们的喜爱与青睐。它在感官等多种特性方面与以前我们所认识的玉髓、玛瑙、石英岩质玉有较大差别。本文带您从黄龙玉的特眭、产地、评价、保养等方面,立体认知黄龙玉,品鉴黄龙玉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