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微胶囊红磷阻燃剂在低密度聚乙烯材料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微胶囊红磷不同包覆、用量、粒径及与其它阻燃剂的协效作用等因素对低密度聚乙烯(LDPE)材料的阻燃性、力学性能及抑烟性能的影响。蜜胺树脂囊材包覆与蜜胺树脂/硼酸锌双层囊材包覆微胶囊红磷在聚乙烯(PE)中的阻燃性最好;8phr的微胶囊红磷添加量即可使材料的阻燃性能达UL 94V-0级,极限氧指数(LOI)从17.4%上升到22.5%;在添加量范围内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很小;二元体系中,微胶囊红磷/氢氧化铝,微胶囊红磷/氢氧化镁与微胶囊红磷/硼酸锌复配具有良好的阻燃协效作用,协效指数分别为1.6、1.4和2.3,微胶囊红磷/硼酸锌二元复合体系有良好的抑烟协效作用,三元体系中,微胶囊红磷/硼酸锌/十溴联苯醚、微胶囊红磷/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和微胶囊红磷/硼酸锌/三聚氰胺体系有很好的阻燃协效作用,协效指数分别为2.6、2.1与2.0。  相似文献   

2.
微胶囊红磷阻燃剂在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微胶囊红磷不同包覆、用量、粒度及与其它阻燃剂的协效作用等因素对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阻燃性能、力学性能及抑烟性能的影响。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硼酸锌双层囊材包覆微胶囊红磷在聚氨酯中的阻燃性最好;3份的微胶囊红磷添加量即可使材料的阻燃性能达UL94V-0级,氧指数(LOI)从17.7%上升到28.8%;在适当的添加量范围内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很小;粒径的逐渐减小,材料氧指数值逐渐增大,阻燃性提高,拉伸强度和伸长率随粒径增大而略有降低;二元体系中,微胶囊红磷/硼酸锌与微胶囊红磷/十溴联苯醚复配具有很好的阻燃协效作用,协效指数分别为2.4和1.4,三元体系中,微胶囊红磷/韧弭酸锌什溴联苯醚体系有很好的阻燃协效作用,协效指数为1.6,LOI为34.9%。  相似文献   

3.
采用微胶囊红磷(MRP)、硼酸锌(ZnBO3)、氢氧化铝(ATH)和氢氧化镁(MH)进行复配对软质聚氯乙烯(PVC)进行阻燃处理,通过极限氧指数、热失重、锥形量热方法研究了不同配比阻燃剂对PVC的阻燃抑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VC/MRP/ZnBO3/ATH/MH质量比为100:3:1:20:20时,具有良好的阻燃抑烟效果,极限氧指数可达35.9 %;阻燃体系PVC/ATH/MH、PVC/MRP/ZnBO3/ATH/MH相对于纯PVC具有良好的阻燃抑烟性,PVC/MRP/ZnBO3/ATH/MH比PVC/ATH/MH体系在热释放、烟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排放指标上数值更低,热稳定性增加,成炭率更高,火灾性能指数提高,火灾蔓延指数减小,火灾危险性降低。  相似文献   

4.
软质PVC阻燃抑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各类阻燃剂(如氢氧化铝、氢氧化镁、锑系、磷系、硼系、钼系)的性能及阻燃机理,并对软质PVC材料的阻燃抑烟性能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经偶联剂处理过的阻燃剂,由于增强了其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力。从而使其力学性能得到提高;三氧化钼的用量对聚合物的阻燃效果影响不明显,而随着硼酸锌和三氧化二锑用量的增加,其阻燃效果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硼酸锌作为阻燃协效剂使用时,价格偏高导致产品成本高昂的缺陷,基于超细氢氧化镁作为一种时下流行的清洁阻燃剂,本文研究制备了超细氢氧化镁在PVC阻燃薄膜中替代硼酸锌的可能。通过精密机械研磨法制得超细氢氧化镁,并采用热失重仪、极限氧指数、扫描电镜等设备对该阻燃薄膜的热性能、燃烧性能、残炭形貌等指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当用15份的超细氢氧化镁替代5份硼酸锌和2份三氧化二钴时,在满足阻燃要求的基础上,抑烟效果会更佳,热稳定性存在显著的提升,同时,随着氢氧化镁粉体粒径的降低,抑烟效果逐渐上升。综上,本研究成果能够为超细氢氧化镁的高值化应用寻找新的途径,为PVC阻燃薄膜降本增效寻求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阻燃抑烟软PVC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探讨了阻燃抑烟软PVC材料的配方设计,通过改变AJ(OH)3/Mg(OH)3的配比,及包覆红磷、硼酸锌的用量,观察PVC阻燃效果的变化,并综合其力学性能与流动性能的变化情况,最终确定阻燃剂的最佳组合及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7.
包覆红磷-氢氧化铝协效阻燃ABS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李景庆  周智峰 《塑料科技》1999,(2):12-14,11
探讨了包覆红磷对ABS的阻燃作用及其与氢氧化铝的协效阻燃作用。实验表明,包覆红磷用量约为9%,氢氧化铝用量约为20%时,可以得到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都比较优良的协效阻燃ABS制品。  相似文献   

8.
环氧树脂/微胶囊红磷电子电气封装材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环氧树脂为基体、微胶囊红磷为阻燃剂,研制了电子电气封装材料,研究了微胶囊红磷含量对材料阻燃性能、力学性能及抑烟性能的影响。当加入10份微胶囊红磷时可使材料的阻燃性能达到UL94V-0级,氧指数从19.5%提高到28.2%;微胶囊红磷的添加量在一定的范围内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很小,当添加量增至14份时,材料的拉伸强度略有下降,从48.84MPa下降至46.92MPa,弯曲强度先略有提高而后有所降低,而冲击强度从9.29kJ/m^2提高到10.28kJ/m^2;微胶囊红磷与硼酸锌的复配体系具有很好的抑烟性能。  相似文献   

9.
采用低密度聚乙烯作为基体树脂,考查了不同偶联剂和处理方法对包覆效果的影响,获得了纳米氢氧化镁表面处理的最优工艺。此外,研究了微胶囊红磷阻燃协效剂对氢氧化镁的协效阻燃作用,确定了微胶囊红磷协效作用的最佳用量。  相似文献   

10.
系统研究了无机阻燃剂(氢氧化铝、硼酸锌、三氧化二锑)对软质聚氯乙烯(PVC)阻燃性能的影响。首先研究了氢氧化铝、三氧化二锑单独使用对软质PVC阻燃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氢氧化铝阻燃效率低于三氧化二锑;然后研究了二元体系氢氧化铝和三氧化二锑、氢氧化铝和硼酸锌并用对软质PVC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氢氧化铝和三氧化二锑、氢氧化铝和硼酸锌对软质PVC均具有协同阻燃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近10年国内外三元乙丙橡胶(EPDM)及其复合材料的阻燃研究状况,对卤系、金属氢氧化物型、磷系、硅系、膨胀型等阻燃体系分别进行了列表总结和分类讨论。卤系阻燃体系主要论述了常用的十溴二苯醚和十溴二苯乙烷及其协效阻燃体系;金属氢氧化物体系论述了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及其协效体系;磷系阻燃体系论述了微胶囊红磷、聚磷酸铵等;硅系阻燃体系论述了蒙脱土、纳米二氧化硅(SiO2)和有机硅氧烷等;膨胀阻燃体系论述了聚磷酸铵/季戊四醇/三聚氰胺(APP/PER/MEL)等阻燃体系。  相似文献   

12.
微胶囊红磷阻燃剂在环氧封装材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微胶囊红磷对环氧树脂基电子电气封装材料的阻燃性能、力学性能及抑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10份微胶囊红磷即可使材料的阻燃性能达到UL94V—O级,氧指数从19.5%上升到28.2%;添加量在一定的范围内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很小,添加量从0增加至14份时,材料的拉伸强度略有下降,冲击强度有所上升,弯曲强度略有上升后有所降低;微胶囊红磷与硼酸锌的复配体系具有很好的抑烟性能。  相似文献   

13.
EVA无卤阻燃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无卤阻燃剂阻燃乙烯-醋酸乙烯醋共聚物(EVA)的研究进展。通过氧指数、垂直燃烧等级、锥形量热仪热参数等性能指标,对不同无卤阻燃剂(主要是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天然氢氧化物和膨胀阻燃剂)和协同阻燃剂(主要是红磷、硼酸锌、硅化合物等)阻燃EVA的方法和效果进行了综述和比较。对无卤阻燃材料所采用的阻燃剂的种类、特点和阻燃机理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对EVA无卤阻燃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阻燃抑烟剂对软聚氯乙烯材料燃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黄小葳 《现代化工》2000,20(5):29-31
针对氢氧化镁、硼酸锌、三氧化二锑等常用的阻燃抑烟剂对在软聚氯乙烯燃烧时的热释放速率和一氧化碳释放量进行了研究 ,发现氢氧化镁和硼酸锌虽然可以降低材料的热释放性能和发烟量 ,但是会大大增加烟气中一氧化碳的释放量 ;而三氧化二锑会增加材料的发烟量 ,但却能大大降低烟气中的一氧化碳的释放量  相似文献   

15.
低烟阻燃高抗冲聚苯乙烯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用氢氧化镁(MH)和硼酸锌(ZB)与十溴二苯醚(DBDPO)-氧化锑或包覆红磷共同使用以阻燃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可使燃烧过程中的发烟量降低40%左右。与十溴二苯醚-氧化锑和包覆红磷体系相比,聚苯醚(PPO)和一种磷酸酯阻燃剂配合作用时HIPS的阻燃、抑烟作用以及对力学性能有较大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Al(OH)3,Mg(OH)2包覆红磷(10份)对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聚苯乙烯(PS)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OH)2用量为80份时阻燃级别达V-2,氧指数达到29%,但力学性能较差;AI(OH)3用量为80份时阻燃效果不很理想,但对力学性能影响较小;Mg(OH)2/Al(OH)3/包覆红磷体系中Mg(OH)2用量大于Al(OH)3时综合阻燃效果最好.阻燃体系的热释放速率降低,有效燃烧热出现峰值延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