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李艳丽  王辉 《电测与仪表》2021,58(2):190-195
提出了一种能够抑制PWM逆变器电流纹波的变开关频率调制方法.深入分析了PWM逆变器输出电流的特点,推导了电流纹波的解析表达式.通过使用该方法进行调制,可以使逆变器在不牺牲效率的前提下,有效降低电流纹波.与传统的恒定开关频率三次谐波注入法相比,所提出的变开关频率调制方法能够进一步提升电流纹波的抑制能力.最后,通过实验对所...  相似文献   

2.
杨汉华 《电子测量技术》2010,33(11):21-23,31
介绍了软开关逆变器的基本构成和软开关的工作原理,分析了DC/DC直流变换、吸收电路和DC/AC逆变电路。据工程技术要求对电路的关键参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计算。通过计算确定直流环节开关频率Fs为50 kHz,占空比D取0.45,变压器变比系数选择1.1,滤波电感3 mH,DC/DC功率管的选择选择PHILIPS公司生产的BYV26C超快软恢复二极管,DC/DC整流管的选择IXYS公司生产的快速软恢复二极管DSEI30-06。最后通过实验分析了不同输入电压时满载的效率值。  相似文献   

3.
4.
高频软开关逆变器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高频软开关逆变器-交流异步电动机构成的拖动控制系统,建立了该系统的数学模型,导出了谐振直流环节波形可靠回零所依赖的最小初始条件。即谐振电感具有最小初始电流I_(Lmin)(0),求出了要获得I_(Lmin)(0)时谐振电容短路开关所需的最小导通时间t_(1min)(0)。研究了负载条件变化对系统谐振特性的影响,其结论为:当直流电源内阻及谐振电感直流电阻足够小时,谐振直流环节谐振特性不仅与谐振参教L、C有关,而且亦强烈地依赖于负载电阻R_2。文中给出了仿真波形。  相似文献   

5.
三相软开关PWM逆变器载波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详细阐述不同载波方式对PWM逆变器输出特性的影响。指出三角载波用于硬开关PWM逆变器时 ,由于死区时间的影响 ,其输出电压电流在基波频域中含有谐波成分 ;软开关PWM逆变器如果也采用三角载波 ,则不但难以控制谐振电路的起振时间 ,而且谐振电路损耗大 ,直流电压的利用率低 ;硬开关PWM逆变器采用锯齿载波调制 ,必将导致严重的电流波形失真 ;软开关PWM逆变器交替使用正负斜率锯齿载波 ,不但谐振电路的起振时间容易控制 ,而且不会导致由死区时间引起的输出电压电流波形的失真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新型的零电压零电流谐振极型软开关逆变器,可在主功率器件开通和关断时,同时实现零电压和零电流,因此对于内部电容不能忽略的器件,减小了其容性开通损耗,当IGBT作为主功率器件时,亦减小了其拖尾电流引起的损耗,主功率器件真正实现了无损耗换相.此外,续流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损耗被降低到最小,辅助开关也实现了零电流开关.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不同工作模式下的等效电路图.制作了一台1 kW的实验样机,实验结果验证了该软开关逆变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单向电压源高频链逆变技术为基础设计了一种由直流变换环节和逆变环节两级级联组成的软开关1kVA/115V/400Hz单相正弦波逆变器。前级DC/DC直流变换环节采用双管正激电路,应用零电压转换谐振技术实现软开关;后级DC/AC逆变环节采用全桥电路,应用高频脉冲直流环节逆变技术实现软开关,克服了依靠辅助谐振网络实现软开关结构复杂、控制难度大的缺陷。最后在空载、阻性负载条件下对研制的小功率逆变器样机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逆变器两级变换环节基本上实现了开关器件的零电压开关,输出电压稳定,输出波形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8.
9.
针对新型并联谐振直流环节软开关逆变器的辅助电路运行过程中电流应力高、导通损耗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不连续的脉冲宽度调制且采用斜率正负交替锯齿载波的改进调制策略。与原调制策略相比,首先,该文所提调制策略在保留辅助电路动作频率最小化优点的基础上,不仅实现了全部开关管的软开关,而且将第二辅助开关管的电流应力降为谐振电流峰值。然后,通过合理的参数设计,进一步降低辅助电路电流应力,从而减少辅助电路损耗。然后,根据所提调制策略分析工作原理、对比不同文献、规划参数设计、进行损耗分析。最后,使用SiC MOSFET制作一台5 kW/40 kHz通用样机,通过实验验证所提调制策略对原拓扑效率提升与电流应力降低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谐振极型零电流软开关逆变器的拓扑电路的辅助开关较多所导致的逆变器体积大、成本高、效率低以及控制策略复杂等问题,提出一种结构简单的谐振极型零电流软开关逆变器拓扑电路,逆变器的每一相仅使用了1个辅助开关、1个谐振电感、1个谐振电容和2个辅助二极管来完成电路谐振。因此,该拓扑电路可以减小逆变器体积,降低成本,简化控制策略和提高效率。分析了逆变器在不同模式下的工作原理,给出了软开关实现条件和实际参数设计过程,建立了辅助电路功率损耗的数学模型。制作了一台2 k W的单相实验样机和一台6 k W的三相实验样机,实验结果表明该逆变器的主开关和辅助开关器件都可以实现零电流软开关。该软开关逆变器可以降低损耗和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一种软开关交错式三电平逆变电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传统三电平逆变电路的上、下功率管上各并联一个交错式工作的功率管,构成一种输入输出纹波电流倍频的交错式三电平逆变电路。描述了该电路的PWM方式,通过在各交错并联的功率管支路上串联一个限流电感,实现了交错并联各功率管的零电流开通,并降低了续流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电流。阐述了电路各阶段的工作原理,分析了限流电感值的影响及设计问题。同理推导得出另一种软开关交错式NPC逆变电路。设计了一台2kVA的样机,实验波形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大功率逆变电源峰值电流控制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提出了一种将峰值电流控制模式与移相软开关技术相结合的新型弧焊逆变电源。探讨了峰值电流控制系统的结构与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峰值电流模式的逆变器能够实现全范围的软开关,并且具有良好的限流和自校正能力,可以有效的解决功率变压器的偏磁问题。  相似文献   

13.
软开关技术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效率和功率密度,是满足工业应用高功率和高频化要求的最佳选择.但目前三电平逆变领域软开关技术鲜有应用且缺点尚多,如辅助开关器件繁多、控制复杂化、振荡以及开关管电压应力大等.提出一种新型无源软开关三电平逆变器,辅助电路简单且无需改变调制方式,能够平稳实现所有开关管的零电压关断和零电流开通.依据各模...  相似文献   

14.
常规的PWM逆变电路,电力电子开关器件在大电压下导通,大电流下关断,处于强迫开关过程,因而存在开关损耗大,工作频率低、体积大及电磁干扰严重等缺点.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将PWM调制技术与软开关技术相结合,利用单片机和大规模PWM集成芯片,设计了一个用于异步电机驱动的三相SPWM调制型的开环VVVF控制的软开关逆变器电路的控制方案,对几个关键性电路的工作原理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说明,给出了部分实际电路图和运行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逆变器的转换效率,提出一种新型的无源软开关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在电路中采用紧密耦合在同一铁芯上的电感来回馈能量,同时该耦合电感也作为零电流开通电感;利用谐振电感和谐振电容的谐振来实现零电压关断。该无源软开关逆变器通过拓扑结构中的储能元件,在死区时间内,输出相电流可以续流,降低死区的影响,减小输出相电流在低频时的畸变率。对其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给出不同工作模式下的等效电路图、相应的电路解析和回路的参数设计方法。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原理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抑制光伏并网逆变器漏电流,传统拓扑采用采用H5和H6。受到H6拓扑的启发,一种新型三电平嵌入式开关逆变器被提了出来。首先,分析了嵌入式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然后建立嵌入式逆变器的准确数学模型,并提出一种新型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实现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漏电流抑制。提出方法能够快速跟踪电流变化和漏电流抑制。仿真验证了提出方法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王强 《电力电子技术》2011,45(10):73-74,110
为提高逆变器效率和性能,降低电磁干扰(EMI),提出一种新型软开关单Buck型逆变器拓扑结构,通过控制辅助谐振网络的谐振,使其主、辅开关管和大部分二极管实现软开关换流,减小了开关损耗和二极管反向恢复损耗,且电压和电流应力较小.此处对软开关谐振网络的工作原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得到主、辅开关管驱动和电压、电流波形,...  相似文献   

18.
分析负载谐振型高频逆变器环流产生机理,指出开关管关断延时是环流产生的真正原因。提出采取频率跟踪和相位补偿双重调节法对开关管控制信号进行调节,即实时检测谐振频率和环流持续时间,调节开关频率使其跟随谐振频率变化,并将控制信号提前相应时刻,以保证开关管在谐振电容电压过零点切换,从而抑制环流。给出以DSP芯片为载体的环流抑制系统的设计方案。仿真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single-phase, cascaded multilevel inverter topology. Each of the cascaded unit cells is made up of a main inverting H-bridge leg and a level-clamping half-bridge circuit. The single-carrier, multilevel pulse-width modulation scheme is employed to generate gating signals fort he power switches. The modulation scheme is hybridized to enable the output voltage of the proposed inverter configuration, inherit the features of switching-loss reduction from fundamental pulse-width modulation, and good harmonic performance from multiple sinusoidal pulse-width modulation. A sequential switching scheme is embedded with the already employed hybrid modulation to overcome unequal switching losses among the power devices. A simple base pulse-width modulation circulation scheme is also introduced in this work to get resultant sequential switching hybrid pulse-width modulation circulation that balances power dissipation among the power modules. The proposed inverter configuration was subjected to a resistor-inductor load, and the respective numbers of output voltage level were synthesized. Fast Fourier transform (FFT) analyses of the output voltage waveforms were carried out. Analysis of the conduction power losses in the power semiconductor switches of the proposed inverter topology is given.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on a 3.07-kW rated prototype of the proposed inverter for a resistor-inductor loa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