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微晶纤维素对聚合抗菌素—卡达波尔的吸附作用,探讨了初始浓度、时间和温度对吸附量的影响,通过对吸附速率常数和吸附等温线的分析,研究了吸附过程,并利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手段研究了复合体的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2.
以微晶纤维素为原料、氯化钠为电解质电氧化合成氧化纤维素,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反应温度、pH值、电流密度和反应时间等对产物醛基和羧基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产物醛基、羧基影响的顺序是电流密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pH值.通过正交实验,得到电化学氧化微晶纤维素的最佳条件为:反应温度30℃、pH值约1.0、电流密度0.032 A·cm-2、反应时间5 h,此时可得到醛基含量为0.936%(质量分数)、羧基含量为2.27%(质量分数)的氧化纤维素.  相似文献   

3.
微晶纤维素的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维生 《化工时刊》1994,(5):18-20,13
前言 纤维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人类的宝贵财富。据专家估计,全球每年可生产数千亿吨纤维素,是石油无法比拟的可更新的重大资源。 微品纤维素(MCC)是天然纤维素经稀酸水解至极限聚合度(LOOP)的固体产物。1875年Girard首次将纤维素稀酸水解的固体产物命名为“水解纤维素”以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被视为无法利用的产品。直至六十年代微品纤维素形成商品以  相似文献   

4.
姜海天  郭斌  王礼建  范磊  李盘欣  张齐生 《塑料》2014,(3):62-64,102
将微晶纤维素(MCC)经NaIO4氧化制备出双醛纤维素(DAC),并以此对热塑性淀粉(TPS)进行增强,再以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MA-g-PE)为增容剂,与低密度聚乙烯(LDPE)共混,制备出DAC/TPS/LDPE复合淀粉基塑料。通过电子拉力机、吸水率测试、热重法和转矩流变仪,研究MA-g-PE用量对DAC/TPS/LDPE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MA-g-PE可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耐水性能和加工性能,且当添加量为4%时,淀粉基塑料的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5.
宫贵贞 《塑料》2024,(1):98-102+124
花生壳采用碱解、酸解、脱色等处理后制得微晶纤维素(MCC),将其作为填料加入到聚乳酸(PLA)中,通过溶液流涎成膜的方法制得不同MCC含量的MCC/PLA复合膜。分析了碱解过程中氢氧化钠浓度对MCC收率的影响、MCC含量对MCC/PLA复合膜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万能力学试验机等对MCC及MCC/PLA复合膜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花生壳通过碱解、酸解、脱色等处理,将木质素等物质大量去除,制得MCC;MCC的加入,影响了PLA结晶结构的规整度及完善程度,降低了复合膜的熔融温度;随着MCC含量的增加,MCC/PLA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大于纯PLA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当MCC的含量为5.6%时,MCC/PLA复合膜的拉伸强度为36.5 MPa,断裂伸长率达到最大值1.7%,与纯PLA相比,分别提高了52.1%和30.8%;SEM结果表明,该含量的MCC在PLA中分散均匀,复合膜光滑平整。  相似文献   

6.
利用几种不同来源(针阔混合材,蔗渣,芦苇和棉装)的微晶纤维素对生物活性聚合物卡达波尔进行了吸附和解吸的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几种MCC对卡达波尔的吸附机理是相同的。但是,由于形态结构的差异,每种不同MCC都有各自的吸附特性。影响吸附决定性因素是粒度及其分布和极限聚合度。据此得出,在相同条件下,吸附强弱顺序为木材MCCⅡ>木材MCCⅠ>蔗渣MCCⅢ>芦苇MCCⅣ>棉浆MCCV。影响卡达波尔从MCC中解吸的主要因素是介质pH值及其吸附质,所有种类的MCC,当pH=6.0时达到最大解吸值(Rmax=55%~62%)。  相似文献   

7.
吴玥桥  刘晓玲  杜宇  孙举涛 《橡胶工业》2020,67(1):0035-0038
将微晶纤维素(MCC)碱尿素溶液与天然胶乳混合,通过MCC原位析出,制备出MCC/天然橡胶(NR)复合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原位析出的MCC可以有效增大MCC/NR复合材料的硬度和拉伸强度;MCC颗粒的尺寸和形态不均一,小尺寸的MCC颗粒与NR基体结合较好,MCC颗粒形态除球形和棒状外,还有纤维状。  相似文献   

8.
微晶纤维素的制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晶纤维素用途广泛,一般用做电焊条的辅料,粘合剂及试剂等。制取微晶纤维素的方法因原料不同而异,利用针织物的下脚料、稻草、木屑、竹粉等制取微晶纤维素,不但来源方便而且产品价格低廉。用针织物下脚料制取微晶纤维素每吨0.3~0.35万元,用木屑制取的微晶纤维素每吨仅300元,而且总纤维素含量差20%左右。 用旧棉花、稻草粉、木屑、竹粉等原料制取微晶纤维素的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9.
聚乙烯醇(PVA)/明胶基材料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本研究将微晶纤维素(MCC)和PVA分别作为增强材料和共混材料添加到明胶(GL)基材中,改善明胶基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微晶纤维素的添加可赋予MCC/PVA/GL复合薄膜良好的理化性能和应用性能。当基材中添加质量分数5%MCC时,复合薄膜的拉伸强度由14.91 MPa提高到48.02 MPa,热降解温度提高了11.4℃,含水率降低了9.12%。同时,还延长了水蒸气通过PVA/GL薄膜的路径,降低了MCC/PVA/GL复合薄膜的水蒸气透过率。土壤包埋实验表明,MCC的加入加快了复合薄膜的生物降解性能。因此,MCC/PVA/GL复合薄膜可应用于绿色包装领域,如食品包装、药品包装、化妆品包装等。  相似文献   

10.
为处理废水中的亚甲基蓝(MB),本文在NaOH/尿素水溶液中,将微晶纤维素(MCC)与氧化石墨烯(GO)复合,利用反相悬浮法制备出复合物微球(MCC/GO)。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表征复合物证实MCC与GO成功复合,利用热重分析(TGA)表征后证实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将其应用于吸附MB,研究了吸附时间和吸附剂用量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CC/GO用于吸附MB时,可在6 h达到吸附平衡;当吸附剂用量为30 mg时,吸附量达到最大值88.4 mg·g-1。  相似文献   

11.
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醋酸纤维素纳米纤维膜,用氢氧化锂水解后得到纤维素纳米纤维膜。通过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HPTAC)和一氯乙酸共同改性,制备了双性纤维素纳米纤维膜。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双性纤维素纳米纤维膜对茜素绿(AG25)和亚甲基蓝(MB)的吸附性能,并考察了溶液初始pH、温度、染料初始质量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性纤维素纳米纤维膜对AG25和MB染料的最大吸附量分别达到240和128 mg/g,并且对两种染料在第4次循环使用时仍保持84.44%以上的吸附效率。同时,发现pH是影响双性纤维素纳米纤维膜对染料吸附性能的关键因素,在吸附没有达到饱和之前,染料吸附量随着染料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吸附效果对温度没有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以羟乙基纤维素(HEC)(作为水凝胶的骨架增强水凝胶的强度)和丙烯酸(AA)为原料,过氧化氢/维生素C混合溶液作为氧化还原引发剂,通过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制备HEC-AA水凝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HEC-AA水凝胶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表明水凝胶内部存在氢键.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HEC-AA水凝胶的微观结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以羟甲基化木质素和纤维素为原料,NaOH/尿素水溶液为溶解体系,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羟甲基化木质素/纤维素气凝胶粒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仪、X射线衍射(XRD)仪、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羟甲基化木质素分子通过氢键作用附着在纤维素骨架上,气凝胶内部仍保持三维网状结构,羟甲基化木质素的引入使得气凝胶表面出现明显收缩,网状结构的致密度随着羟甲基化木质素用量提高而逐渐降低;同时气凝胶粒子具有纤维素Ⅱ型红外吸收峰和XRD衍射峰;粒子表现出Ⅱ型吸附/脱附等温线,孔径均在15 nm以下,且随着羟甲基化木质素用量不断提高,比表面积、孔容均有所减小,HKL-4的比表面积为105.3m2/g,孔容为0.336 6cm3/g,孔径为13.67nm。吸附性能分析表明在25℃下吸附5 h,HKL-4气凝胶粒子对金胺O、亚甲基蓝和罗丹明B的吸附量分别为33.06、96.06和43.26mg/g,对亚甲基蓝的饱和吸附量可达208.7 mg/g,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主要为单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14.
壳聚糖/纤维素复合微球对Cu2+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壳聚糖/纤维素(CS/CE)和交联壳聚糖/纤维素(ECS/CE)复合微球,用于吸附重金属离子,考察了微球对Cu2+的吸附性能。溶解性测试表明交联反应可提高微球在酸性介质中的化学稳定性。静态吸附表明,CS/CE和ECS/CE均能有效吸附Cu2+,pH 6附近吸附容量最大。吸附等温线与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均吻合,由Lang-muir模型得到的Cu2+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38.76 mg/g(CS/CE)和34.13 mg/g(ECS/CE)。CS/CE和ECS/CE对Cu2+的吸附初期为内扩散控制,但后期为配合反应控制。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表明,壳聚糖中的N为Cu2+的主要吸附位,发生表面配合吸附。  相似文献   

15.
以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TA)为醚化剂,对木屑纤维素(MC)进行了改性,并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探讨了阳离子木屑纤维素用量、pH值、吸附温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水溶液中2,4-二氯苯酚(2,4-DCP)静态吸附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阳离子木屑纤维素的制备条件为:CTA/MC质量比2.0,反应时间2.0 h,反应温度30℃,NaOH溶液浓度30%(w). 阳离子木屑纤维素对水溶液中2,4-DCP的最佳吸附条件为:pH 8.0,吸附时间90 min,吸附温度25℃. 此条件下,处理100 mL 2,4-DCP溶液(50 mg/L)的吸附率可达88.92%,吸附容量为1.482 mg/g. 木屑纤维素经改性后,对水中2,4-二氯苯酚存在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6.
对活性炭微球吸附肌酐的行为进行研究,以探讨其治疗尿毒症等疾病的可能性。在不同吸附时间、不同pH环境以及不同浓度等条件下,测定自制活性炭微球对肌酐的吸附量,根据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线方程对吸附等温线数据进行处理,检验实验数据与方程的吻合度,确定方程参数。吸附在三小时内达到平衡,pH在2~10范围有减少趋势但无有意义相差,平衡吸附量随肌酐浓度的升高而增加,等温线的数据与Langmuir方程吻合。活性炭微球对肌酐的吸附属L型吸附,说明该吸附为微孔填充机制,在稀溶液中属单分子层吸附。另外,此样品如用于体内,胃肠道的酸碱性对其吸附性能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7.
利用绿色环保的碱/尿素/水溶剂体系直接制备纤维素溶液共混聚乙烯亚胺(PEI),然后通过高压静电法制备再生纤维素微球,并与戊二醛交联固定化,制备了复合型吸附材料。借助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方程研究了改性纤维素微球对Pb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改性纤维素微球对Pb2+具有较好的吸附容量达到9.46mg/g,相比空白微球提高50%以上,并且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Freundlich等温方程。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壳聚糖包覆纤维素(CHCC)吸附剂,其结构经FTIR、元素分析进行表征。研究了对Au3+的吸附包括pH的影响、吸附动力学、吸附选择性和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吸附容量受pH影响较大;液膜扩散是吸附的主控制步骤,pH=3时优先选择吸附Au3+;吸附热力学符合Freundlich模型。-NH2、-OH参与对Au3+的吸附,树脂中的-CHO可能被Au3+氧化。  相似文献   

19.
一种新型球形纤维素吸附剂对水中Ni~(2+)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静态法研究了一种新型球形纤维素吸附剂对水中Ni2+的吸附行为,探讨了吸附质的初始浓度、溶液的pH值、温度等因素对球形纤维素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解析实验。结果表明:球形纤维素吸附剂吸附Ni2+的最佳pH值为8.0,而且Ni2+的初始浓度越大,球形纤维素吸附剂对其吸附量越高,当Ni2+的起始浓度达到235mg/L左右时,吸附量趋于饱和;采用浓度为1.5mol/L的HCl溶液作解吸液回收Ni2+的综合效果较好,回收率可达9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