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为有效控制注聚后期含水上升速度,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二类油层注聚后期多层合注合采条件下,只注薄注薄采及薄注厚采层段可再提高薄差层采收率4个百分点以上。2013年在大庆油田萨中开发区北一区断西东块开展现场试验,停注高渗层,加强薄差层注入,部分油井呈现含水下降趋势,区块可多提高采收率0.87%。建立了一套二类油层注聚后期停层不停井增油降水方法,对二类油层注聚区块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庆油田二类油层已经进入聚合物后期阶段,为了对提高区块采收率,确保油田可持续发展,通过设计后续水驱不同含水阶段开展聚合物溶液驱油的注入参数,与数值模拟对二类油层注聚后期转后续水驱最佳时机研究的成果相互验证,结果表明了当含水为94.7%时,为转后续水驱最佳时机的含水界限。该结论对现场为二类油层注聚后期转后续水驱方案编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前萨中聚驱进入二类油层大规模上返工业化聚驱开发阶段,多个注聚区块均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由于二类油层层数多,纵向非均质性强,井组对应关系复杂,剩余油分布零散,各类井在注采能力的适应性、聚驱开发效果上均有很大差异,不同类型井组开发效果不同,尤其是在注聚后期,虽然区块整体进入含水回升期,但井组间开采效果差异很大,部分井组的各项指标已经接近经济极限,为了合理利用成本,并保证区块整体开发效果,必须制定合理的停聚模式并确定合理的停聚时机。本论文通过采用四块不同注采类型的人造平板模拟地下四层油层聚驱开采(采用并联等压方式注入)的物模研究成果,结合现场实际生产规律总结出了适合二类油层的停聚模式,给出合理的停聚时机,提出了纵向均质井组采取全井停聚,纵向非均质性严重井组在对应采出井生产参数允许的情况下,采取停层不停井的模式,制定了不同类型井组、层段的停聚时机。并在早期注聚的北一二排西、东二类油层应用,应用后两个区块在井距175m条件下阶段提高采收率值分别达到11.56和10.71个百分点。与已结束注聚的一类油层相比,采收率值多提高1.04个百分点,使区块开发效果达到最好,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大庆油田在"十五"初期开展了多个二类油层聚驱矿场试验,喇南一区上返萨Ⅲ4-10油层聚合物驱油试验就是其中之一。文章以该实验为基础,紧密结合油层性质,根据实验三年的注采动态变化,探索了二类油层的合理注入参数及注入方式,总结了适合二类油层的综合调整方法,并对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的幅度进行经济效益评价,为研究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开发的可行性以及大面积推广二类油层聚合物驱提供了实验依据和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二类油层已成为聚驱挖潜的主要对象,聚驱过程中油层动用厚度比例整体上可达到70%以上,但受油层非均质性强影响,薄差油层厚度比例仅45%左右,并随着注聚深入动用状况进一步变差。数值模拟表明,截至含水回升阶段,主体砂及以下油层采出程度不足50%,仍具有较大潜力,本文即在立足现场试验基础上,研究周期注聚动态变化规律、搞清周期注聚适应油层条件及相应的配套跟踪调整技术,探索注聚后期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二类油层工业化区块的高效开发,将薄差油层作为聚驱开发的主要对象,在注入中分子量聚合物条件下,油层的动用状况变差,连通井区含水回升速度快,阶段提高采收率低。因此在前期分质注入现场试验中在优化段塞组合,优化注聚参数的前提下,加强分质注入参数配套调整方法的研究,进一步提高聚合物与不同油层匹配性,探索注聚中后期改善聚驱开发效果的做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在降低二类油层聚驱成本、提高聚驱效率、改善开发效果上取得新突破,需要深入研究二类油层聚驱效果。本文通过实验确定了不同油层可注入的最大聚合物体积;研究了不同聚合物体系提高采收率幅度,给出了不同油层条件下最佳注聚体系,为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开发方案编制、指标预测及注采跟踪调整提供依据,最终提高二类油层聚驱采收率。  相似文献   

8.
层间矛盾是贯穿油田开发全过程的主要矛盾之一,常规的堵水技术是以停采(放弃)高含水油层为手段达到减缓层间干扰的目的,停采或陪堵层的存在等于放弃了这部分储量资源和潜力;本文介绍的分采混输采油工艺可实现两层段独立采油混合输送,在缓解层间矛盾的同时,可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获得物尽其用,"鱼与熊掌"兼得的效果。适用于中高含水期,油层跨度大,多油层合采时,层间压力或含水差异产生层间干扰的油井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9.
濮城油田沙二上2+3油藏处于高含水开发后期,综合含水高,采出程度低,层间矛盾突出,层间隔层薄,分层注采调整难度大;层内非均质性强,存在高渗条带,厚油层层内夹层控制的剩余油富集;下步挖潜层间二三类层、层内夹层控制弱水淹部位剩余油是提高油藏采收率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0.
针对北二西二类油层聚驱在协调注采关系方面遇到的二类油层聚驱与三次加密、注采系统调整结合射孔、水聚同驱边界处理、注采井低效、平面上注采对应率低、个别井区厚度发育过大,调整难度大等五方面问题,通过明确分单元驱替方式,进行水聚区域的划分,在水聚同驱接触带附近划分出8种类型注采连通关系,按照“纵向上集中成段,平面上连接成片”,形成各自相对独立的注采系统的总体原则,因井因层而异,协调二类油层聚驱注采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A区块二类油层喇Ⅱ13+14a~喇Ⅲ10沉积单元的储层发育参数建立地质模型,开展了不同渗透率级差下聚驱分注界限及分注时机的油藏数值模拟,从含水变化规律、剩余油分布规律及采收率提高值三个方面,对模拟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明确了聚驱最佳分注界限及分注时机,为改善二类油层聚驱效果,提高聚驱效益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二类油层工业化聚驱开发,将1m以下油层拓展为聚驱开采对象,在注入中分子量聚合物条件下,0.5-0.9米油层吸水砂岩及有效厚度比例仅达到40%-50%,随着注聚的深入,发育差注入井的注入能力变差,油层动用状况变差,连通井区含水加速回升,阶段提高采收率仅能达到10%左右。因此开展中、低分分子量注入试验,可通过优化段塞组合,优化注聚参数,可以有效改善油层动用,提高聚驱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3.
聚驱实践结果表明,注聚初期注入高浓度前置段塞,可以有效地起到聚驱前调整吸水剖面、扩大波及体积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聚合物驱采收率。本文通过开展二类油层聚驱前置段塞合理性分析,针对井组内油、水井油层沉积特征、发育特点、连通状况及连通层段渗透率情况,研究二类油层聚驱前置段塞大小的合理性,充分发挥聚合物的调驱作用,达到最大程度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技术经过近20年的技术攻关,于2014年正式步入工业化应用阶段。现场应用表明三元复合驱较水驱提高采收率20%,较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10%,是目前大庆油田持续有效开发的主体技术。随着大庆油田进入开采后期,三元复合驱在二类油层中的应用逐渐广泛。本文从三元组分在二类油层中的运移规律、三元组分在二类油层中高效利用研究、三元复合驱分层注采及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开发实例4个方面对三元复合驱技术进入工业化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归纳,并对三元复合驱技术应用于二类油层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室内研究表明,一类油层聚驱后高浓度聚驱仍能进一步提高采收率8个百分点左右。为进一步探索聚驱后提高采收率方法,在喇嘛甸油田北东块葡Ⅰ1-2油层开展了聚驱后缩小井距高浓度聚合物驱现场试验。试验注入高浓度聚合物0.095PV后油井开始见效,取得明显增油降水效果,但随着高浓度聚合物溶液的注入,目前试验区含水出现回升趋势。文章通过对注采井开发状况分析,结合油层剖面动用状况、射孔情况、连通和发育状况等地质因素研究,分析含水回升原因,对试验区下步综合调整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南二东二类油层自2009年5月开始实施注聚,经历了含水下降期、低含水稳定期,现在处于含水回升阶段,针对聚驱井的变化形势,本文重点分析,水驱井网开采萨Ⅱ组二类油层的采出井,即位于水聚同驱区域的采出井的生产形势,希望借此分析得到的经验能够应用于其他区块的开发。  相似文献   

17.
随着聚合物驱油工业化推广,聚驱开发技术已由延缓油田产量递减的支持型技术逐渐转化为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支柱型技术,但从目前已停注聚和部分停注聚的一类油层聚驱区块开发效果看,聚驱提高采收率幅度参差不齐。把一类油层聚驱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分析影响采收率的各种因素,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确定影响一类油层聚驱采收率的主要因素,为聚合物驱决策及效果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由于二类油层平面、纵向非均质性严重,导致注入浓度与油层匹配性变差,驱替效率下降。本文根据不同聚合物体系恒压渗流实验研究结果,结合井组平均渗透率,完善二类油层聚驱注入浓度与油层匹配方法,注聚浓度匹配细化到层段,实现了注入浓度与油层的最佳匹配。注入浓度优化后,整体注入压力分布更加均衡,低渗透部位、薄差层吸水比例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9.
对于已进入高含水后期(特高含水期)的油田来说,控水是油田延长有效开发期,提高油田寿命的必由之路,为了探索高含水后期控制水驱含水上升速度、减缓层间矛盾的有效措施,改善水驱吸水剖面,控制低效无效水循环,提高采收率的目的,开展了以注水井为主的水驱深浅调剖以及油井压裂改造薄、差油层试验,有效控制了含水上升速度.  相似文献   

20.
由于二类油层非均质性严重,按照注入井平均渗透率设计注聚体系参数,与油层匹配性较差,吨聚增油效果差。本文根据不同聚合物体系在油层中的恒压渗流实验研究结果,结合井组平均渗透率计算公式,完善了二类油层注聚体系参数与油层匹配方法,提高了注聚体系参数与油层的匹配性。注聚参数优化调整后,喇嘛甸油田某区块注入压力分布更加均衡,低渗透部位、厚度小于2.0m的薄差层吸水厚度比例增加17个百分点以上,提高采收率达到17.1个百分点,吨聚增油59.3吨,开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