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规模三维场景可视化的数据组织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翟巍  迟忠先  方芳  吕成姝 《计算机工程》2003,29(20):26-27,139
针对大规模三维场景的可视化问题,文章提出了以数据分割和动态调度为主要思想的解决方案,并重点对空间数据组织方法进行了研究和实践,提出通过数据的预处理和编码机制将空间数据组织成金字塔形的数据库结构,以支持动态的数据调度和绘制。文中通过具体应用的实例证明了该数据组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可视化技术的不断普及,使虚拟现实技术成为一种新的科学。三维场景建模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科学计算、人工智能仿真以及三维图形的制作等个个方面。而OpenGL是一个图形硬件的软件接口,它是公认的高性能图形视景标准,运用基于OpenGL的图形建模技术并结合3DSmax软件可以快速的构建三维场景。那么如何快速使用这种技术,该文首先对可视化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分析,再讨论基于OpenGL的三维场景构建技术。  相似文献   

3.
随着配电网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的逐步提升,海量异构、多态数据可在智能配电网中发挥巨大价值,如何应用这些数据,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首先总结了智能配电网大数据来源及特征,既包括电网内部数据,也包括社会经济等外部数据,并阐述了智能配电网中大数据挖掘和分析应用的方法,实现数据的清洗转换、分析处理和大数据应用,然后详细介绍了智能配电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包括总体架构和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最后基于平台,结合湖南公司的业务需求,对负荷预测、故障综合研判、配网运行状态评估与预判等典型应用场景开展研究和实际应用。研究和应用结果表明,运用大数据技术充分挖掘和分析智能配电网数据的特征和关联关系,可有效提升配电网精益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配电网电力运行数据是配电网运行状态的直观体现,为了给配电网故障维修以及科学规划提供直观的参考数据,基于多数据融合优化设计配电网电力运行数据可视化监测系统。构建配电网结构模型,设置监测点;改装系统中的电力运行数据采集器装置,提高数据采集抗干扰性;在数据处理器的支持下利用多数据融合技术处理多源异构数据;设置负载率、线损、线损率等监测指标,根据实时采集数据确定监测指标的具体取值,以可视化的形式输出监测结果。通过系统测试得出结论:设计监测系统能够成功输出可视化监测结果,且电压、电流、电能和三相电压平衡度的平均监测误差分别为0.1 kV、0.014 kA、0.04 kWh和0.012,满足预设要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和大屏展示系统的现状及特点, 以通用性的综合展示平台为例, 选取南宁市数字孪生可视化展示为主题, 从空间信息场景设计、表达对象选取、页面布局、平台色彩设计、符号设计、图表设计、动效设计的角度切入, 提出了基于三维GIS的大屏可视化策略. 并基于上述策略, 对该类型平台搭建的系统架构和关键技术点...  相似文献   

6.
文章提出了针对三维GIS中海量空间数据的的面向交互操作的三维可视化关键技术,并搭建了原型系统。该方法解决了基于外存三维模型与地形海量数据可视化效率低,并难以进行添加、删除、平移等交互操作的问题,使得海量数据显示与交互操作不会降低场景的绘制效率。  相似文献   

7.
从公安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入手,探索如何有效地利用海量信息并挖掘内在更大的价值,以便提升公安实战应用能力、建立立体化综合防控体系。设计了一个应用灵活的大数据可视化建模工具,将业务经验、研判思路与海量数据融合为符合实战需求的数据模型。对典型模型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说明,对下一步公安大数据的建模和挖掘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业数据呈爆发式增长。为了使企业更加方便有效利用这些数据,数据可视化系统应运而生。但是,现有的数据可视化系统大部分针对特定场景开发,易用性差、学习曲线长、维护成本较高。笔者提出的基于Web的大数据可视化系统,具有灵活的交互方式,使用户在丰富图表类型的基础上,快速实现数据可视化,并支持本地CSV上传和JDBC数据源连接。该系统以组件化的方式进行开发,提高了开发效率和系统可维护性。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可视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利用形象思维获取视觉符号中所蕴含的信息并发现规律,进而获得科学发现。文章介绍科学可视化、信息可视化和数据可视化的内涵,阐述大数据可视化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如今随着数据采集、存储和数据分析技术飞速发展,大幅度降低了数据储存和处理的成本,我们即将步入一个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的改革将海量数据处理变为可能,而且大幅降低了处理成本,促使越来越多跨专业学科的人才投入到大数据的开发应用中来。如何才能让大型数据集变得简单和易于理解,可视化无疑是最有效的途径。对大数据背景下的数据可视化应用展开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发展和创新数据可视化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适应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解决配电网点多面广、设备多、管理难度大、配电网信息实时性低等问题,本文系统梳理了国际、国内配电网发展现状,以及数据挖掘与分析处理技术在配电网的应用研究情况,将大数据挖掘应用引入配电网日常管理,利用大数据分析,针对电网运行和设备检测或监测数据、电力企业营销数据、交易电价、售电量、用电客户等方面的数据,结合地域配电网网架结构,对配电网存在的薄弱点,尤其在迎峰度夏和春节保供电等用电高峰期,通过事前提前研判、事中实时指挥、事后深入分析,提前发现未来病态设备,推进配电网设备在线化、透明化、智能化,将配电网由“修得快”向“不停电”转变,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并希望能对今后相关研究时间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传统天气雷达资料为二维图像显示,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应用的需求,三维显示成为必然。本文研究了一般粒子系统,并根据天气雷达资料特点,建立了适合天气雷达资料特点的粒子系统;在给出三维显示结果图的同时,对粒子绘制与面绘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粒子绘制能很好的显示雷达资料的三维信息,且在速度方面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成熟,大数据环境下数据治理工作对企业数据资产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大数据时代,数据即为资产,且数据呈现出新的特点,即需要处理的数据量更大,需要处理的数据种类更多,数据产生和变化的速度更快。电网大数据具有多样性、一源共享、多源多标准、业务连动性等特点,如何针对全局数据的可用性、完整性、安全性和可用性进行全面管理,利用电网海量生产、运行数据从而产生实际的应用价值并且使得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信息价值最大化,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数据分析问题,设计并实现一种完善的大数据调度管理平台,来满足可扩展的、分布式的、支持异构分析工具的、面向服务的大数据的要求,加快数据分析速度,为企业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数据模型描述方式无法满足用户快速理解和使用数据模型的不足,论文提出建立数据模型的三维可视化描述.对于传统FR算法在实体节点过多时将导致图形绘制过慢、连线交叉过多等问题,论文结合数据模型的特点,基于实体结构和实体属性对FR算法进行改进,改进后的FR算法不仅能快速地绘制三维图形,而且可以显示实体节点及实体关联等信息,从而辅助建立三维可视化模型,直观的表达数据模型,梳理数据模型的结构,加快用户对数据模型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为能在脱离钻井现场的情况下向学员展示钻井操作的工艺流程,开发基于OpenGL的钻井三维场景仿真系统.利用3DSMAX构造复杂的钻井设备模型;在OpenGL平台中调用该模型,并利用双缓存技术控制各三维模型在场景中平滑的运动,实现钻井三维场景的动态仿真.该系统可以逼真地仿真正常钻进、起下钻、卸扣和上卡等多种钻井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6.
在基于电力大数据对用户提供多元化服务的研究中,发现电网在不同时刻停电,不同用户的停电感受不一样以及在调度计划制定时,由于不同线路所带用户不同需进行差异化服务。为此,提出基于电力大数据的用户用电感知研究。首先通过电网内部系统及外部系统进行数据采集,然后基于大数据从多维度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建立了用电需求模型和用户用电感知模型并进行了深入应用;通过该模型可以实现有限投资供电可靠性提升最快,最大限度满足用户需求;可最大限度实现不同行业、类别的用户用电互补,提高设备利用率;可实现用电感知最低时段停电,停电涉及用户更精准。该模型的引用实现了电网规划、用户接入、调度运行的智能决策,使电网规划投资更精准,固定投资提升可靠性最快,提高设备利用效率和用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各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在大数据网络中,信息安全问题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在大数据网络安全防御中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自动配置网络安全防御策略,提高网络安全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文章通过对人工智能技术在大数据网络安全防御中架构设计进行分析,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大数据网络安全防御中的应用部署﹑架构等。  相似文献   

18.
19.
面对不断扩大的电网规模及愈加复杂的外部环境,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因素也在不断增加,为此提出了基于大数据机器学习算法的设备状态监测方法.运用成熟的数据挖掘技术,基于当前大量的数据积累开展数据价值的挖掘分析,构建基于随机森林的设备状态评价模型、基于D-S证据论的故障预警模型等,以云计算为支撑,以“互联、共享、智能”为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