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茂县斜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茂县是西南深切河谷地区地质灾害的重灾县之一,亦是对区域地质灾害进行特征分析及易发性评价的良好试验基地。在茂县斜坡地质灾害详查及遥感数据解译的基础上,选取高程、地形起伏度、坡形、坡度、地层岩性、水系因子及地质构造7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研究区斜坡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评价与区划。结果表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占地面积约46.1 km2,占10.02%,主要分布于研究区的岷江干流沿岸及其部分支流沿岸等;中易发区面积约149.59 km2,占32.52%;低易发区面积约205.25 km2,占44.62%;非易发区面积约59.06 km2,占12.84%。评价结果与野外调查基本吻合,可为茂县斜坡地质灾害防治及土体规划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3.
4.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方法有多种,而采用单一的评价方法所得结果往往可信度较低。文中采取相同的评价指标,分别应用信息量法与层次分析法对西藏吉太曲及其一级支流日东曲流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评价,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表明吉太曲流域内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控制因素为坡度、地层岩性和植被,同时该流域地质灾害具有沿河道一定范围内易发性高,距离河道远地质灾害易发性低的特点。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相互对比验证,使评价结果更可信,更具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5.
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防灾减灾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以云南省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为研究区域,GIS作为技术工具,CF&LR组合模型作为研究方法,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以及区域地质灾害资料入手,选取9个评价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各评价指标因子与灾害点相对密度之间的关系,并对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评价分析和结果验证。结果表明:(1)评价因子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距河流距离、距断裂带距离、坡向、高程、NDVI、降雨量、坡度、岩石硬度、距道路距离;(2)研究区最易发生地质灾害的条件为距河流距离0~200 m、距断裂带距离0~500 m、坡向西南向(202.5°~247.5°)、高程1 450~1 900 m、NDVI范围在0~0.2、降雨量范围1 458~1 537 mm、坡度30°~35°、岩石硬度为较软岩类、距道路距离0~500 m;(3)极高易发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分区面积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8.23%,37.17%,43.39%,11.21%,研究区地质灾害分布呈现北少南多、东少西多的特征;(4)基于CF&LR组合模型的易发性分区结果基本合理,AUC值为0.74,评价结果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样本数据的可靠性是影响最终评价结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以陕西省白河县236处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层次聚类算法与动态K-means聚类算法对地质灾害样本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并获得其样本纯度。分析结果表明:层次聚类算法与K-means聚类算法得到样本纯度分别为91.53%与92.80%;结合两种算法结果,剔除样本噪声点20个,确定有效样本点216个,得到最终样本纯度为91.53%。利用样本提纯前后数据分别建立信息量模型(Ⅳ、Ⅳ),开展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Ⅳ模型与Ⅳ模型得到的区域易发性区划图中,地质灾害落入极高-高易发区的数量分别为149个与167个,分别占灾害总数的63.13%与70.77%,灾害密度分别为0.508个/km2与0.584个/km2,较初始样本条件,样本提纯后极高-高易发区内灾害点数增加18个,灾害密度增加0.076个/km2,地质灾害分布更集中,预测结果准确度更高。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辉南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易发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野外实际调查成果,描述了辉南县地质灾害发育的特点,分析了辉南县地质灾害发育的控制因素和影响因素,并选取了地质灾害点密度、岩体类型、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密度、人类活动强度、森林覆盖率和降雨量强度作为评价因子进行了灾害易发区划分,其结果可对当地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华蓥市地处川东帚状构造华蓥山隆褶中部,区内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人类工程活动频繁,为西南地区主要的潜在地质灾害分布区。文中通过地质灾害野外调查,确定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58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小型滑坡;同时从地质灾害发育类型、规模、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等角度对地质灾害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  相似文献   

9.
传统信息量法将所有评价因子的信息量值进行综合,未对评价因子作优化选择,选择带有主观性。鉴于此,采用结果验证对信息量法进行改进,选取工程岩组、断层、河流、道路、坡度、坡向、剖面曲率7个评价因子。首先利用地质灾害编录数据与评价因子进行空间叠加分析,计算单因子信息量,然后利用成功率曲线法评价单因子评价结果的模型拟合能力,按照模型拟合能力从高到低将单因子信息量排序,并依次进行总信息量试算,得到7组试算结果。最后对7组试算结果进行模型拟合能力评价,确定AUC为前4的因子组合为最优的因子组合。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晋陕黄土高原河曲-韩城段吴堡县图幅(J49 E 016011)1∶50000地质灾害野外调查,室内收集资料整理分析,选取高程、坡度、坡向、粗糙度、河流、地层、道路、土地利用8个因素作为地质灾害敏感性影响因子。利用Arc GIS空间分析功能,采取证据权法结合层次分析法对图幅范围灾害敏感性研究,用自然断点法将研究区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与极低易发区4类,敏感性分区图与野外调查情况基本一致,其AUC评价指标值为0.821,表明该方法预测精度较高,对地质灾害野外调查重点区划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为区域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引江济淮工程水源区论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虎  陈一明 《人民长江》2017,48(19):57-60
水源区论证是引调水工程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引江济淮工程调水规模大且水源区受影响因素多、影响涉及范围广,因此,对该工程水源区进行论证较为复杂。在开展有关规划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引江济淮工程进行了取水合理性分析;在考虑规划水平年工程取水水源论证范围内水库群的联合调度、增耗水以及跨流域调水等因素的基础上,对水源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对工程给水源区水文情势、水域主要功能和纳污能力、咸潮上溯等方面可能受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引江济淮工程取水合理、水源可靠、对水源区造成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利用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R/S分析法、游程分析法和马尔可夫过程分析法对中部引黄工程水源地年径流量长期演变规律进行分析。黄河河曲站年径流量时序在1978-2010年整个时段内呈现出显著的减少趋势,并且可以预测出未来河曲站的年径流量将继续呈较显著减少趋势;河曲站连丰、连平和连枯状态的出现概率都随连续年数的增加而减小;在长期丰枯演化过程中,偏枯年的重现时间最短,偏丰年的重现时间最长。中部引黄工程水源地年径流量未来呈较显著的减少趋势;在年径流长期丰枯演化过程中,出现偏枯年的可能性较大。本研究旨在为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中部引黄工程供需调节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陈昌军  张卫飞 《人民长江》2012,43(13):77-79
高陡岩体边坡的稳定性是一个内部存在多种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因素的复杂系统,而BP人工神经网络属于非线性动态系统,较适合用于评价高陡岩体边坡稳定性。分析了BP网络模型参数对高陡岩体边坡稳定性评价精度的影响,并提出了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以提高预测精度的若干办法。用一工程实例对参数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在高陡岩体边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检验。研究表明,用经参数优化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高陡岩体边坡稳定性是可行的,预测结果虽然与实际状态存在一定的误差,但仍可以相对准确地反映边坡稳定状况。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引滦工程沿线雨情、水情工程的实际分析,对比当今自动测报技术,介绍了引滦工程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整体设计,并对该系统的遥测站工作体制、设备配置和网络功能等各环节的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调水后对水源地牛栏江流域的生物资源、工业和生活用水情况将产生一定影响,使其生态供给量和需求量发生变化,因此必须对水源地的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价。利用构建的调水工程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对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对水源地牛栏江流域的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补水工程对牛栏江流域生态承载力影响程度极低,处于当地生态系统可承载的范围之内。研究成果为牛栏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也可为其他调水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借鉴。   相似文献   

16.
本文叙述了阜新市引白水源工程浑水动床模型的试验结果。试验按照爱因斯坦泥沙理论进行的模型设计, 使坝前含沙量及其颗粒级配随时间和空间的分布得到了较好的模拟;特别是由于采用了木粉来模拟悬移质,使多沙 河流的“揭河底”现象在模型中得到了模拟。  相似文献   

17.
瞿霜菊  黄辉  曹正浩 《人民长江》2013,44(10):80-83
云南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而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核心区域的滇中地区,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并存,近年来的连续多年干旱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分析了滇中水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实施滇中引水工程的必要性。对分散引水方案和干流集中引水方案进行比选后,最终确定了从金沙江干流奔子栏自流引水的调水方案。该方案具有运行费用低、易调节、移民少、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工程实施后可有效缓解滇中水资源危机。  相似文献   

18.
吴美鸿 《人民长江》2003,34(1):31-32
九龙江北溪引水工程是目前福建省最大的引水工程 ,包括南、北港桥闸和左、中、右 3条干渠 ,设计总引水流量为 40m3 /s ,该工程于 1980年 5月投入运行。在南、北港闸基除险加固中 ,采用围堰方法进行施工 ,围堰上游坡铺设土工膜防渗 ,背水坡坡脚采用土工布上压沙袋的方法导渗 ;南港下游护坡修复中 ,护坡垫层采用土工布和级配碎石相结合的反滤方法 ,冲坑采用水下铺设土工布上抛网装沙袋保护 ,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徐自立  花立峰  卢军 《人民长江》2009,40(11):83-84
引洮供水工程要求总干渠在水库死水位时能够保证明流通过加大流量。隧洞明流过流能力与进口体型、洞内水深密切相关,计算显示,流量对洞内水深比较敏感。通过局部水力学模型试验,率定了洞内水深和流量之间的关系,结合糙率影响分析,证明总干渠在水库死水位不能通过加大引水流量。从流态、断面比能和模型比尺效应3个方面分析了总干渠死水位过流能力不足的原因,提出了加大过流能力的建议,认为减小隧洞糙率是保证在水库死水位时引取加大流量的最优措施。  相似文献   

20.
根据引水调控工程改善水环境的特征,基于水污染经济损失模型,提出了一种引水调控工程改善水环境的经济效益评估方法。水污染经济损失模型直接反映了引水调控工程实施前后经济损失量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水环境改善的经济效益,而且基于国民经济统计体系的评估方法保证了基础数据的可靠性和易得性。以引江济太工程为实例,利用文中建立的方法计算了水环境改善的经济效益,并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结果显示,2002~2005年引江济太改善水环境的经济效益为23.0亿元,效益成本比值达到81∶1,工程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