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多聚磷酸钠(STPP)对Fe3O4磁性纳米粒子进行表面改性,制备稳定的水基磁流体。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及Zeta电位仪对所制备的磁流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TPP包覆于Fe3O4磁性纳米粒子的表面,当pH>3时,粒子表面带有负电荷;磁性测试结果表明,STPP/Fe3O4磁性纳米粒子具有超顺磁性,其饱和磁化强度为62.3 A.m2.kg-1。  相似文献   

2.
溶剂热法制备了单分散和高磁饱和强度的超顺磁性Fe3O4纳米晶簇,然后在外加磁场的诱导下,通过一锅法方便的实现了Fe3O4纳米晶簇的一维组装和交联型聚膦腈的包覆改性,获得了具有稳定结构的核壳型磁性纳米链。通过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能谱分析(EDS)、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和热失重分析(TGA)对纳米链的化学组成、形貌、尺寸、磁特性、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纳米链长度在10μm以上,Fe3O4质量含量约85%,磁饱和强度为64.6emu/g,热稳定性高达380℃。  相似文献   

3.
以FeCl3·6H2O和FeSO4·7H2O为铁源,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级Fe3O4磁颗粒,并用油酸钠对其进行表面包覆;将包覆后的Fe3O4磁颗粒在真空干燥箱中加热氧化,通过氧化时间的控制得到部分氧化的γ-Fe2O3/Fe3O4复合磁性颗粒以及完全氧化的γ-Fe2O3磁性颗粒;以硅油为载液制备出Fe3O4磁流体A、γ-Fe2O3磁流体B、部分氧化的γ-Fe2O3/Fe3O4复合磁流体C。研究发现Fe3O4磁颗粒尺寸分布较窄,尺寸的单分散性好,平均粒径在10nm左右,整体上呈现为类球形;Fe3O4磁颗粒部分和完全氧化制得的磁颗粒的粒径和形貌并无明显变化,粒径仍为10nm左右,整体上也呈现为类球形。测试结果表明,样品A、B和C的饱和磁化强度分别达到12.45,14.25和25.08A·m2/kg,且它们在外加磁场下均呈现出良好的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一种简单又经济的方法将Fe3O4纳米颗粒填充到碳纳米管中。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及其能谱附件(EDX)和X射线多晶衍射(XRD)测试结果表明:Fe3O4纳米颗粒成功地填充到碳纳米管中。材料的磁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碳纳米管中填充Fe3O4纳米颗粒后,在常温下具有超顺磁性,其饱和磁化强度由0.35emu/g增大到了13.15emu/g。Fe3O4纳米颗粒填充的碳纳米管可望应用于工程和医学领域。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热法一步制备了氧化铁(Fe_2O_3)/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并对制得的Fe_2O_3/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对Fe_2O_3/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循环伏安特性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4·7H2O)用量为200mg制得的Fe_2O_3/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在放电电流密度为0.5A/g条件下,Fe_2O_3/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比电容高达618F/g,在500次循环之后电容保持率可达56.8%。  相似文献   

6.
以FeCl2·4H2O和水合肼为原料,在聚乙二醇200中进行反应制备出Fe3O4纳米材料。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对产品的结构、形貌和磁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Fe3O4纳米材料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大肠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Fe3O4纳米材料对革兰氏菌具有抑制作用,且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作用优于革兰氏阴性菌。  相似文献   

7.
聚乙二醇-4000包覆Fe3O4磁流体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共沉淀法成功制备出聚乙二醇-4000(PEG-4000)包覆的Fe3O4磁流体,用XRD表征了磁性粒子的物相和粒径,研究了磁流体中Fe3O4的质量浓度以及溶液pH值对磁流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包覆的磁流体粒径为20nm,而包覆后的磁流体粒径为11.5nm;磁流体的稳定性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在pH-3~8的溶液中,磁流体的稳定性随着pH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聚乙二醇-4000包覆Fe3O4磁流体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共沉淀法成功制备出聚乙二醇-4000(PEG-4000)包覆的Fe3O4磁流体,用XRD表征了磁性粒子的物相和粒径,研究了磁流体中Fe3O4的质量浓度以及溶液pH值对磁流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包覆的磁流体粒径为20nm,而包覆后的磁流体粒径为11.5nm;磁流体的稳定性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在pH=3~8的溶液中,磁流体的稳定性随着pH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9.
Fe3O4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电磁吸收性、磁响应性、生物相容性、吸附性和再生性等特性,在电磁辐射吸收、生物医药、水处理和催化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介绍了Fe3O4纳米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包括共沉淀法、微乳液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溶剂热法和热分解法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途述了化学法制备Co-Fe_3O_4磁流体的试验结果。在适宜的工作条件下,只要活性剂和载液选择得当,且与磁性颗粒之间的配比合理,就可以制备出磁性强和稳定性好的Co-Fe_3O_4磁流体。通过对主要操作变量参数的研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对相同操作条件下制备的Co-Fe_3O_4磁流体和Fe_3O_4磁流体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前者的饱和磁化强度远大于后者。本试验研究为研制高质量的磁流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采用溶剂热法在240℃通过使乙酰丙酮铁在多壁碳纳米管/乙醇分散体系中热分解,原位得到了纳米Fe_3O_4粒子表面包覆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Fe_3O_4),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综合物性测量系统以及光学显微镜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MWCNT和乙酰丙酮铁的配比为1∶2(质量比)时,纳米Fe_3O_4粒子在MWCNT@Fe_3O_4中的含量为29.6%(质量分数),其晶粒尺寸为22nm,形貌一致且粒径均匀,在MWCNT表面上分布均匀,无显著团聚现象;MWCNT@Fe_3O_4的饱和磁化强度达到29.87emu/g,在弱磁场(≤0.12T)诱导下,在环氧树脂中沿磁场方向发生定向排列,形成宽度为60μm左右的棒状结构。  相似文献   

12.
以苯甲醇为溶剂,通过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上的芳环和苯甲醇苯环之间π-π共轭效应,自由的引入羟基基团,Fe3+静电吸附在MWCNTs网络结构的表面,进而溶剂热法一步合成Fe3O4/碳纳米管(Fe3O4/MWCNTs)"核-壳"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高倍透射电镜(HRTEM)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Fe3O4尺寸约为10nm,稳固地生长在碳纳米管壁上。Fe3O4/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呈现出优异的电化学特性:电极材料在充放电速率为0.1A/g下循环100次之后所达到的可逆比容量为487mAh/g,循环稳定性明显优于Fe3O4电极。且在2A/g的大电流密度条件下可达到的可逆比容量为389mAh/g。  相似文献   

13.
以乙二酸为有机添加剂,氢氧化钠为沉淀剂,采用液相共沉淀法制备纳米Fe3O4,研究制备过程中各影响因素如铁盐种类、铁盐用量及沉淀反应时间对产物粒度、形貌和复磁导率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矢量网络分析仪对纳米Fe3O4颗粒的粒度、形貌和复磁导率进行检测与表征。结果表明:在乙二酸及氢氧化钠沉淀剂体系中,最适宜的试验条件是:硫酸亚铁为原料,硫酸亚铁用量为0.4 mol/L,晶化反应时间为20 min,在此条件下制备的纳米Fe3O4平均粒径为13 nm,不仅复磁导率最大,而且介电损耗正切值和磁滞损耗正切值都最大。  相似文献   

14.
针对纳米流体在凝固过程中因颗粒偏聚造成的性能失效现象,通过理论分析证明了磁场会影响颗粒与固液界面相互作用的机理,理论上给出了可改善纳米流体凝固后的分散性的磁感应强度范围。选用Fe_3O_4-石蜡纳米流体进行了外加磁场的凝固实验,通过测量凝固后颗粒的偏聚区面积,熔化后的黑度,验证了磁感应强度对纳米流体凝固过程分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40mT磁场作用下,颗粒在固相中的分散性最佳,熔化后的稳定性最好,热循环稳定性最佳。  相似文献   

15.
以油酸和癸酸作为表面活性剂调控Fe_3O_4纳米晶的生长过程制备了由不同比例{100}与{111}面构成的Fe_3O_4纳米晶。利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等分析方法对Fe_3O_4纳米晶进行了物相测定和微结构观察,并分析了Fe_3O_4纳米晶的生长机制。在高电流密度(1A/g)条件下,八面体形貌Fe_3O_4纳米晶作为锂电池负极材料表现出比立方八面体和立方形貌Fe_3O_4纳米晶更加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证明Fe_3O_4多面体的表面结构显著影响Fe_3O_4活性材料在电化学循环过程中的电化学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Fe_3O_4尺寸均匀性及粒径可控性难题,采用反向共沉淀法制备了磁性纳米Fe_3O_4.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和振动式样品磁强计(VSM)对合成的磁性纳米Fe_3O_4的形貌、结构、粒径及磁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反向共沉淀法合成的样品近似球形,物相分析为尖晶石结构的Fe_3P_4;...  相似文献   

17.
纳米Fe_3O_4磁性粒子的制备及其表面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沉淀法、水热法、微乳液法、溶胶-凝胶法及高温分解法等合成纳米Fe3O4磁性粒子的方法及其特点。并对可用于纳米Fe3O4磁性粒子表面改性的表面化学法、溶胶-凝胶法、沉淀反应法、聚合物包覆法及静电自组装等改性方法进行了概述,最后对纳米Fe3O4磁性粒子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以四针状氧化锌晶须(T-ZnOw)为基体,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T-ZnOw/Fe3O4复合物.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对复合物形貌和结构进行分析和表征,确定了制备T-ZnOw/Fe3O4复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在该条件下制备的复合物由ZnO和Fe3O4晶体组成,且形貌完整,Fe3O4颗粒平均粒径在19.99nm左右.  相似文献   

19.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磁粉,以稀土铕离子掺杂的铝酸锶为发光材料,采用微胶囊法对磁粉进行荧光复合改性,探索其在无损检测领域的应用灵敏度;运用SEM、TEM、XRD、VSM和PL谱等手段对磁粉进行表征和性能检测。结果表明: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的磁粉物相为Fe_3O_4,其单个颗粒尺寸约为10 nm,为纳米级近球形颗粒;其团聚体的尺寸范围为70~600 nm,为微米级聚集态;荧光改性后的SrAl2O_4(Eu)-Fe_3O_4磁粉在近可见光激发下发射出明亮的绿色荧光(约为514 nm);荧光磁粉应用于实际微裂纹检测的灵敏度明显优于普通磁粉。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热法制得粒径为150~300 nm、分散性良好的Fe_3O_4磁性内核颗粒,经APTES对Fe_3O_4进行氨基化修饰后,用NaBH_4原位还原H_2PtCl_6制得Fe_3O_4@Pt核壳结构的DMFC阳极催化剂,对其进行TEM、XRD、XPS、EDS和催化活性及稳定性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Fe_3O_4@Pt颗粒表面主要由Pt组成,形成了完整包覆一层Pt的Fe_3O_4@Pt粒子,颗粒粒径为200~300 nm,Fe与Pt的原子比近似为3:1;Fe_3O_4@Pt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循环100圈后,Fe_3O_4@Pt修饰的玻碳电极在新配制的0.5 mol/L H_2SO_4+1 mol/L CH_3OH溶液中循环第101圈的峰电流密度是第一圈的94.51%;纯Pt的峰电流密度仅为Fe_3O_4@Pt的90.73%,Fe_3O_4和Pt之间存在电荷传递,从而提高了Fe_3O_4@Pt的催化活性。因此Fe_3O_4@Pt有望取代Pt作为DMFC的阳极催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