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多聚磷酸钠(STPP)对Fe3O4磁性纳米粒子进行表面改性,制备稳定的水基磁流体。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及Zeta电位仪对所制备的磁流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TPP包覆于Fe3O4磁性纳米粒子的表面,当pH>3时,粒子表面带有负电荷;磁性测试结果表明,STPP/Fe3O4磁性纳米粒子具有超顺磁性,其饱和磁化强度为62.3 A.m2.kg-1。 相似文献
2.
3.
《功能材料》2015,(19)
以FeCl3·6H2O和FeSO4·7H2O为铁源,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级Fe3O4磁颗粒,并用油酸钠对其进行表面包覆;将包覆后的Fe3O4磁颗粒在真空干燥箱中加热氧化,通过氧化时间的控制得到部分氧化的γ-Fe2O3/Fe3O4复合磁性颗粒以及完全氧化的γ-Fe2O3磁性颗粒;以硅油为载液制备出Fe3O4磁流体A、γ-Fe2O3磁流体B、部分氧化的γ-Fe2O3/Fe3O4复合磁流体C。研究发现Fe3O4磁颗粒尺寸分布较窄,尺寸的单分散性好,平均粒径在10nm左右,整体上呈现为类球形;Fe3O4磁颗粒部分和完全氧化制得的磁颗粒的粒径和形貌并无明显变化,粒径仍为10nm左右,整体上也呈现为类球形。测试结果表明,样品A、B和C的饱和磁化强度分别达到12.45,14.25和25.08A·m2/kg,且它们在外加磁场下均呈现出良好的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4.
5.
采用水热法一步制备了氧化铁(Fe_2O_3)/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并对制得的Fe_2O_3/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进行了表征。对Fe_2O_3/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循环伏安特性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4·7H2O)用量为200mg制得的Fe_2O_3/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在放电电流密度为0.5A/g条件下,Fe_2O_3/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比电容高达618F/g,在500次循环之后电容保持率可达56.8%。 相似文献
6.
7.
聚乙二醇-4000包覆Fe3O4磁流体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共沉淀法成功制备出聚乙二醇-4000(PEG-4000)包覆的Fe3O4磁流体,用XRD表征了磁性粒子的物相和粒径,研究了磁流体中Fe3O4的质量浓度以及溶液pH值对磁流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包覆的磁流体粒径为20nm,而包覆后的磁流体粒径为11.5nm;磁流体的稳定性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在pH-3~8的溶液中,磁流体的稳定性随着pH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9.
10.
本文途述了化学法制备Co-Fe_3O_4磁流体的试验结果。在适宜的工作条件下,只要活性剂和载液选择得当,且与磁性颗粒之间的配比合理,就可以制备出磁性强和稳定性好的Co-Fe_3O_4磁流体。通过对主要操作变量参数的研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对相同操作条件下制备的Co-Fe_3O_4磁流体和Fe_3O_4磁流体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前者的饱和磁化强度远大于后者。本试验研究为研制高质量的磁流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化工新型材料》2017,(5)
采用溶剂热法在240℃通过使乙酰丙酮铁在多壁碳纳米管/乙醇分散体系中热分解,原位得到了纳米Fe_3O_4粒子表面包覆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Fe_3O_4),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综合物性测量系统以及光学显微镜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MWCNT和乙酰丙酮铁的配比为1∶2(质量比)时,纳米Fe_3O_4粒子在MWCNT@Fe_3O_4中的含量为29.6%(质量分数),其晶粒尺寸为22nm,形貌一致且粒径均匀,在MWCNT表面上分布均匀,无显著团聚现象;MWCNT@Fe_3O_4的饱和磁化强度达到29.87emu/g,在弱磁场(≤0.12T)诱导下,在环氧树脂中沿磁场方向发生定向排列,形成宽度为60μm左右的棒状结构。 相似文献
12.
《化工新型材料》2015,(9)
以苯甲醇为溶剂,通过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上的芳环和苯甲醇苯环之间π-π共轭效应,自由的引入羟基基团,Fe3+静电吸附在MWCNTs网络结构的表面,进而溶剂热法一步合成Fe3O4/碳纳米管(Fe3O4/MWCNTs)"核-壳"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高倍透射电镜(HRTEM)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Fe3O4尺寸约为10nm,稳固地生长在碳纳米管壁上。Fe3O4/碳纳米管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呈现出优异的电化学特性:电极材料在充放电速率为0.1A/g下循环100次之后所达到的可逆比容量为487mAh/g,循环稳定性明显优于Fe3O4电极。且在2A/g的大电流密度条件下可达到的可逆比容量为389mAh/g。 相似文献
13.
以乙二酸为有机添加剂,氢氧化钠为沉淀剂,采用液相共沉淀法制备纳米Fe3O4,研究制备过程中各影响因素如铁盐种类、铁盐用量及沉淀反应时间对产物粒度、形貌和复磁导率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矢量网络分析仪对纳米Fe3O4颗粒的粒度、形貌和复磁导率进行检测与表征。结果表明:在乙二酸及氢氧化钠沉淀剂体系中,最适宜的试验条件是:硫酸亚铁为原料,硫酸亚铁用量为0.4 mol/L,晶化反应时间为20 min,在此条件下制备的纳米Fe3O4平均粒径为13 nm,不仅复磁导率最大,而且介电损耗正切值和磁滞损耗正切值都最大。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纳米Fe_3O_4磁性粒子的制备及其表面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沉淀法、水热法、微乳液法、溶胶-凝胶法及高温分解法等合成纳米Fe3O4磁性粒子的方法及其特点。并对可用于纳米Fe3O4磁性粒子表面改性的表面化学法、溶胶-凝胶法、沉淀反应法、聚合物包覆法及静电自组装等改性方法进行了概述,最后对纳米Fe3O4磁性粒子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19.
20.
《无机材料学报》2017,(9)
采用水热法制得粒径为150~300 nm、分散性良好的Fe_3O_4磁性内核颗粒,经APTES对Fe_3O_4进行氨基化修饰后,用NaBH_4原位还原H_2PtCl_6制得Fe_3O_4@Pt核壳结构的DMFC阳极催化剂,对其进行TEM、XRD、XPS、EDS和催化活性及稳定性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Fe_3O_4@Pt颗粒表面主要由Pt组成,形成了完整包覆一层Pt的Fe_3O_4@Pt粒子,颗粒粒径为200~300 nm,Fe与Pt的原子比近似为3:1;Fe_3O_4@Pt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循环100圈后,Fe_3O_4@Pt修饰的玻碳电极在新配制的0.5 mol/L H_2SO_4+1 mol/L CH_3OH溶液中循环第101圈的峰电流密度是第一圈的94.51%;纯Pt的峰电流密度仅为Fe_3O_4@Pt的90.73%,Fe_3O_4和Pt之间存在电荷传递,从而提高了Fe_3O_4@Pt的催化活性。因此Fe_3O_4@Pt有望取代Pt作为DMFC的阳极催化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