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针对天津意式风情区的“不宜居”现状,从宜居城市理论这一角度探索了街区的保护与利用策略,希望历史风貌建筑的合理保护利用能够为天津市宜居城市构建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刘雷  胡小兰  苏娟 《安徽建筑》2022,(10):10-11
安徽省已进入城镇化提质增效关键阶段,建设宜居城市是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需要。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背景下,基于安徽省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禀赋,从完善保护对象机制、塑造城市特色风貌、融入城市更新行动三个方面,以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为抓手,提出推动安徽省宜居城市建设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通过借鉴国外宜居城市绿地建设的做法和理念,分析宜居城市对绿地建设的要求,针对广州实现宜居城市中绿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广州新一轮绿地系统规划修编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包括城乡一体的绿地规划理念、多样功能的绿地规划导向、基本生态控制线的优先保护、公园服务网络体系的多层次构建、规划编制适度超前与实施策略探索等。  相似文献   

4.
胡厚国  苏娟  徐慧  吴珊  刘雷 《安徽建筑》2022,(10):7-9+83
以安徽省16个地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HPGRA组合赋权法来建立判断矩阵,分析研究安徽省宜居城市建设水平的总体分布情况。研究表明,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宜居城市建设水平差异较大,空间分布不均衡,总体呈现出皖南地区宜居性较高,中部地区和北部地区偏低的分布态势。结合安徽省实际提出制定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补齐城市建设短板、系统推进宜居社区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肇庆市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的背景,分析肇庆古河道的形成、古河道变成城市湿地的过程.研究水系的景观和文化价值,以及保护的意义,提出保护和利用湿地水系的心路与方案,规划肇庆的"蓝宝石项链",对建设肇庆成为宜居城市、发展休闲旅游和改善生态环境有重大意义,且对我国其他城市的建设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蒋灵德 《规划师》2011,27(12):24-28
历史文化名镇是建设宜居城市的中坚力量,其总体规划应以建设宜居城市为发展目标,探索推进产业转型和升级的可能模式,寻求营造优美生态空间的有效途径,挖掘营造城市特色的地域要素,构建高效可行的综合交通系统,并应通过塑造城市个性、体现文化追求等策略,从精神层面唤起保护城镇历史文化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7.
"十二五"时期南宁宜居城市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南宁建设宜居城市的背景出发,在对南宁宜居城市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南宁建设宜居城市的基本条件和目标内涵,并针对南宁建设宜居城市的若干重大瓶颈,提出"十二五"期间南宁建设宜居城市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从南宁建设宜居城市的背景出发,在对南宁宜居城市建设的现状与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南宁建设宜居城市的基本条件和目标内涵,并针对南宁建设宜居城市的若干重大瓶颈,提出"十二五"期间南宁建设宜居城市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马玉萍 《山西建筑》2011,37(10):30-31
阐述了宜居城市的概念及其内涵,介绍了宜居城市的特点,并指出了在建设宜居城市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以期指导城市规划建设,早日实现宜居城市。  相似文献   

10.
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05年10月,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成立了"宜居城市课题组".课题组下设三个主干课题:宜居城市科学概念研究、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宜居城市规划建设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1.
赵树明  孟颖 《规划师》2008,24(1):95-98
天津宜居生态型海滨新城区指标体系是在参考国内外关于生态城市、生态市建设、生态城区等指标体系研究的相关成果的基础上,以综合性、可计量、易操作为原则,结合新形势下塘沽、汉沽、大港三个海滨城区发展的特点和目标制定而成的,并指出了实现构建目标的差距和努力方向,能为规划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卅 《城市建筑》2013,(14):7-7,10
绿色家园、环保宜居城市,是体现城市居住环境的重要因素。从公共设施、建筑布局、森林绿化、产业布局、文化氛围等各方面发展城市环境,是建设宜居城市的普遍发展方向。本文就结合宜居城市发展目标,阐述了建设宜居城市的发展思路和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岳阳城市建设的优势及不足,依托需求理论和环境理论等基本理论,对岳阳宜居城市构成系统及其影响进行了研究,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需求——构建体系"的技术路线,建立具有适合岳阳实际情况的宜居城市建设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体系提高人们对岳阳宜居性的辨识能力,反馈城市宜居建设问题和矛盾,据此提出对策建议,从而指导岳阳建设成为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  相似文献   

14.
Based o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concepts and standards of livable city in China and abroad,the paper creates a conceptual model and a fundamental formula for livable city development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the foundation,and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conditions,the ecological status,and the city governance as three pillars,so a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for the two paradoxes of livable city.The paper suggests that China should choose Path C,which combines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city livability.It also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rules of livable city under Path C,and talks about the fundamental ideas of livable city construction under the current circumstances in China.In the end,the paper puts forward related planning strategies in terms of spatial structure,ecological environment,cultural construction,transportation system,and housing system,in order to establish a livable city development model that is suitable for China’s practic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宜居城市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检索总结了国内外宜居城市研究的发展趋势,并在组织管理、学术交流、社会调查三个方面概括了宜居城市研究影响的扩大,对宜居城市的概念、评价指标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总结与回顾,并简单提出宜居城市建设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宜居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公共设施体系是在建设宜居城市的背景下,针对传统公共服务设施的定义、构建体系、内容而扩展提出的一种理论体系。因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直接面对规划实施与管理,公共设施也是其重点调控的对象之一,所以适宜在其层面上对宜居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公共设施构建体系进行引导与控制,并通过将宜居要素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管控要素进行叠合,从设施层次、指标体系、设施互融等方面展开体系构建研究,以此指导重庆市北碚区宜居蔡家建设下的公共设施规划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7.
连兴 《福建建筑》2008,(4):85-88
本文对宜居城市的内涵进行了总结,并结合当前国内外关于宜居城市的评价标准,提出宜居城市理念应同时体现在城市和城市人两个领域。此外,也对宜居城市理念的产生和发展历程进行了综述,并认为宜居城市的建设实践在空间范畴上应体现在城市和社区两个尺度,并列举了国内外在这两个尺度上进行的一些体现宜居理念的建设实践。最后,对国内宜居城市的建设实践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雨洪管理的理念和技术相对落后,不符合现代城市雨洪综合利用和管理的新要求。德国、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在雨洪管理和资源化利用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他们的经验和方法对我们解决现实问题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现代科学的城市雨洪管理应该以专项规划为引导,以先进的预报、模拟、监测、控制等技术为支撑。在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生态工程,提高雨洪资源利用率,将城市生态系统保护、环境美化与雨洪的防、滞、排、用结合起来,促进生态文明和亲水宜居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9.
生态宜居城市是自古以来人们对居住环境的美好追求。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不得不面对日益增加的环境压力。本文从理论出发,结合某成功设计案例,探讨了节能环保与生态宜居城市规划设计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以十堰市为例,从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城市发展、交通与住房、旅游资源等方面分析了该城市的建设发展理念,针对目前建设生态宜居、旅游城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建生态宜居、旅游城市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